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同名3299文档格式.docx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同名3299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同名3299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见,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中同样承担重要任务,现在小学低段数学教材在印刷上也运用了大量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为我们加强孩子们的直观语言训练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从一定意义上讲,“说题”比“做题”更难,也更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对于问题要保证言必有据。
一、小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通过感知、理解、抽象、运用几个环节完成的,这几个环节的进行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是凭借语言来完成的。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
可见对学生进行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低段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
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
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请几个孩子讲故事。
生:
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
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你观察得真仔细!
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通过这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反馈:
生1:
我发现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
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看一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2:
我发现胡萝卜和凳子同样多!
生3:
……
说得真好。
从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我发现苹果比胡萝卜多。
你能比较了,真棒!
谁还能这样来说说?
我发现兔子有4只,比小鱼要多,因为小鱼只有2条!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知识。
(板书课题:
比多少)
在此案例中,创设出一种欢快、轻松的情境,利用学生喜爱讲故事、编故事的心情,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
根据学生的特点,把需要从外部需要逐步过渡到内部需要,而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由某些外部刺激引起的,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并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
同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必须作评价,必须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
努力做好这一工作,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求知的兴奋与成功的喜悦。
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热心和鼓励,促使每位学生都有足够表现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和机会,促使他们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在和谐、宽容的环境下,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展提高。
(二)铺设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会说”
小学数学课中我们要把学生数学语言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数学不深,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成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铺设。
在这过程中,还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有序性。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教师应在会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启迪学生的思维。
[案例二]
《比一比》第二课时(实录)
出示了实物——红、绿两支铅笔
谁能用昨天学的知识来说说你看到铅笔?
红的长,绿的短。
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
红铅笔长,绿铅笔短。
谁能用上“比”字来说一说这两支笔?
红铅笔比绿铅笔长。
说得真好,还可以怎么表达这个意思?
绿铅笔比红铅笔短。
师又拿出一支白色花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绿色铅笔比白色铅笔长。
红色铅笔比白色铅笔长。
刚才你们说绿铅笔短,现在又说绿铅笔长,到底绿铅笔是长还是短?
这三支铅笔比较,谁比谁长?
谁比谁短?
谁最长?
谁最短?
这个话怎样说合适?
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发表意见。
每组派代表汇报:
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白铅笔长。
绿铅笔比红铅笔短,白铅笔比绿铅笔短。
红铅笔最长,白铅笔最短,绿铅笔比红铅笔短,绿铅笔比白铅笔长。
从此案例中,教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语言一层一层引导作铺垫,从“谁长谁短”引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到三者之间的比较,最后引到“谁最长,谁最短”层层递进,让学生说得有条有理,必然反映出他思维上的条理性,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这样,通过教师层层引导铺设数学语言阶梯,来发展数学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给予充分的时间,发挥学生的“善说”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应该把握时机,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目,还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
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不能体现新课标的“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寻求时间短、效率高的形式。
如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等方式,尽量鼓励学生说,给学生一个说的机会。
[案例三]
人教版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出示:
5+5+5+5+5+5
你能把这算式改写成另一个算式吗?
5+5+5+5+5+5=6×
5
你是怎么想的?
表示什么呢?
5+5+5+5+4
你又可以怎么表示呢?
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然后同桌交流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交流:
5+5+5+5+4=4×
5+4
我是这样想的:
前面有4个5相加就可以表示4×
5,再加上4。
我的想法和他差不多,就是4个5相加还可以表示成5×
4,也就是5+5+5+5+4=5×
4+4
5+5+5+5+4=5×
5-1
为什么呢?
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先把后面的4先看成是5,就表示有5个5,5×
5-1,因为前面我多加了一个1还应该再减1。
生4:
6我是把后面的4拆成4个1,把这4个1分别加到5里面,就是表示有4个6。
生5:
6
4×
6表示的是6个4,我把每一个5里拿出一个1,就把他们分成了4+4+4+4+4+4,4×
6
…………
上例中,通过了学生的自言自语,小组讨论,和学生在交流汇报各自想法中,带给了课堂一种生命活力,有时还会给师生一种惊喜,也充分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1、给学生一个自言自语的机会
有前面的语言铺垫之后,还要创造一个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添表达的信心,并能巩固知识。
例如上例中可让一位同学完整地说一遍,表达清楚你是怎么想的,来带动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表达。
有了这自言自语的机会后,学生逐渐地有了表达的勇气,学生说的愿望就提高了,自然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前提。
2、给学生一个交流讨论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同桌、小组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在共同训练中一同得到发展。
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交流他们的思想,使学生既能把自己的数学思想传递给别人,又容易从别人那里领会到新的数学思想和精神。
上例中,一生表达出了是用“拆”的方法,把“4拆成4个1分别加到每个5上面,表示有4个6,就是4×
6”,这时由于学生这“拆”的方法而引导他也会去思考、引用这方法来解决,“把每个5拆出4个1,组成了另一个4,表示有6个4”,从同学那领会了方法从而又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有一种成就感。
说的时候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交流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团结协作的风气,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给学生一个各显其才的机会
在创造这一机会时,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
难度偏低的问题,可以让一些学困生回答,哪怕是说头说尾,也应该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完整,让学困生以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
可让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让中间的学生回答,调动每个学生的说话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4、给学生一个多方位表述的机会
数学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因此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的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去理解、思考、从而找到不同的答案。
如:
学生掌握乘法的意义后,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题,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①2+2+2
②3+3+3+3
③4+4+2+2
④5+6+7
①②两题因为同数连加,改成乘法算式毫无疑问,对于③④两题,题目本身就带有探索性。
此时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正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时机。
老师应当鼓励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可能会产生如下几种见解:
以③为例:
甲:
4×
3
乙:
3×
4
丙:
2+2×
2
丁:
2×
6
由于老师创设了一个人人发表独特见解的情境,所以解决④题时班级里的气氛就更加活跃了。
说明只要老师精心设计了练习,就给了学生多方位表述的机会。
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
首先注意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语的规范性,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语言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教师只有通过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才能真正获得数学教学的成功。
其次注意数学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
根据数学的一定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条理,学会完整地说数学,学会从说中理解题意,提高学生思维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
同时,教师在培养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法则教学注重算理;
二是公式教学注重推导;
三是应用题教学注重数量关系分析,找出解题思路。
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最后注意在学生语言表达后应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如:
我想为某同学做一点补充,我想为×
×
提一点建议,我赞成(欣赏)×
的想法……学生借助语言这座桥梁,能流畅、自然地反映各自的心理活动。
三、小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初步成效。
通过教学实践,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敢说的同学多了,会说的同学多了,善说的同学有了。
如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之后,课堂反思时,我问学生: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反思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学困生也很积极。
有的学生说:
“我学会了看整时。
”有的学生说:
“我知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有的说:
“我会看时间了!
”……虽然有些学生说得很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舞台”,学生渐渐地成了“舞台”的主角。
学生能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达解题思路,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了说理能力,掌握了综合思维能力。
相信,经过长时间、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一定能得以强化和提升。
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更离不开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让儿童互相交谈,进行讨论或辩论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
“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得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所以说要把数学语言的教学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改变以往在教学中轻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做法,创造“说”(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敢说到会说,由会说到善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毓信.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材与教法.2003年第四期
[3]张天孝.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案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朱文芳.浅谈数学语言的学习与教学[J].数学通报.2000第7期
[5]眭丽蓉.浅谈数学语言训练.小学数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