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348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第4章Word格式.docx

——边际储蓄倾向要更容易变化。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MPS通常下降。

若发生变化,特别是“预期”改变,会使MPS发生大幅度变化。

——MPS一旦发生变化,则必然带动APS变化。

我国为什么平均储蓄率高达40%以上(以前讲过),最近30年,我国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这是基本前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医疗、教育、住房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人们由此形成了新的“预期”——将来要花很多钱,从而改变了MPS,进而提高了APS。

第一,教育。

主要是将来子女上学、特别是上大学,教育支出数额巨大(此指一般百姓而言)。

第二,失业风险在加大,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国家事业单位的职工对失业的担心会促使他们未雨绸缪。

第三,医疗保健。

老来看病不能全部报销;

特别是现在不仅看病贵,而且治疗大病的有效药一般不能报销,这些药大部分是进口产品,通常不能报销。

这也反映了我国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等行业非常落后。

第四,住房制度改革。

没有计划分配住房了,要自己掏钱买房。

此乃打比资金,不得不未雨绸缪。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Ed”非常低(当然也有许多人有病而看不起病——没钱);

医院有创收动机;

加之我国是“药养医”,而非发达国家的“医养药”。

“发达国家用于医药卫生开支均占GDP的10%以上,就连巴西也为7.9%,印度为6.1%,赞比亚为5.8%,而中国只为2.7%。

而且政府的卫生投入在整个医药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也逐年减少。

”引自《南方日报》2007年3月12日“两会”发言。

以下引自《南方周末》2007年9月20日C13版“经济”

——总费用——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

由于经济原因,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医疗保障覆盖率——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每年大约有1000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

——卫生费用增长状况——1978-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即“全国当年用于医疗保健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量”)增长了77倍;

其中,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加了197倍,远高于同期GDP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

但同期护士增加了2倍多,医师增加1倍半,其余包括医院、诊所、床位和医生数目的增加,增加皆不到1倍。

同期全国诊疗人次增加了也只不过40%。

——政府负担的比例——197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预算的比例为32.16%,到1996年却下降为17.04%。

1997年后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2000年以后只剩下15%左右。

直到2004年才重新达到17.04%的水平。

——人民负担过重——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

(在欧洲国家如德国,至少有80%左右的公共卫生支出由国家负担,即使是美国,政府也承担45%左右的支出。

——医疗费用使用严重不公平——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

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正在瓦解的边缘,还有1/3已经瘫痪了。

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居民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不到城市居民的1/3。

——公务员队伍是既得利益者——2006年9月,前卫生部官员披露,“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

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

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

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

——“药养医”——据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显示,2003年,我国药品费用占全部卫生支出的52%,这一比例在大多数国家仅有15%~40%。

(2004年以后,情况更严重)

由于大处方,我国卫生费用的12%~37%都被浪费掉了。

现在情况正在改变——

医改历程

1994年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启动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继续出台医药分家、药品招标采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一系列政策。

但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

2003年SARS的袭击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当年进行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所得数据令人震惊。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

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革所致,激起强烈社会情绪,“看病难、看病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2006年9月,国务院成立10余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任双组长。

2007年1月,由卫生部主导制定的医改新方案披露,强调政府主导。

该方案引发激烈争议,随后,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独立制定方案。

2007年5月底,8个独立医改方案接受医改协调小组及国内外专家评议。

与先前预测相左,大部分方案倾向于市场化。

2007年7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在79个城市试点,2010年覆盖全国。

这意味着政府的新增医疗卫生支出将主要用于补贴居民医疗保险账户,而非是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投入。

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为医改方案确定了基调——补需方,而非补供方,医疗服务的提供将更市场化。

2007年9月初,国家发改委宣布,最新医改方案已形成,并上报国务院,将对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

再谈住房制度改革。

买房是又一个重大原因导致人们储蓄率高。

房子价格越来越贵。

我国政府屡次出台各种政策,收效不大。

关于房价高不高、还要不要继续上涨等问题,两派观点针锋相对,你们可以研究。

根据国际惯例,合理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为3-6倍。

我国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例可能是相当高的。

深圳住宅2000-2006年价格数据

年份

套数

建筑面积(万平米)

均价(元/平米建筑面积)

实际销售面积(万平米)

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房价收入比120米2

100米2

80米2

60米2

2000

4495

556

21626

8.3

6.9

5.5

4.2

2001

4510

593

23554

7.7

6.4

5.1

3.8

2002

5533

724

24941

8.9

7.4

5.9

4.4

2003

89651

806

5680

811

25936

8.8

7.3

5.8

2004

89719

820

5979

849

27596

8.7

7.2

4.3

2005

100024

901

7040

21494

13.1

10.9

6.6

2006

(1-9)

51985

493

8953

>

10

房价收入比:

是衡量房价与购房者收入水平的一个指标,=总房价除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以一家三口住房80平米为例计算2000年的指标为4495×

80/21626×

3=5.54,2005年已经达到8.73,据有关报道2006年高达12。

根据国际惯例,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在6倍以内。

在美国目前房价收入比为2.8-5之间。

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可不可以提倡一部分人不买房?

就像发达国家那样,中产阶级及以上收入水平才买房。

因为土地、尤其是城市土地是极为稀缺的资源,不可再生且越用越少。

如果低收入阶层也买房,会大幅度增加对住房的需求,房价“永远高得令人难以承受”。

相当一部分人去租房会不会好一些?

现在考虑影响我国城市房价的基本因素(肯定有不同看法):

需求方面——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进城、工作、居住

——每年400-500万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会留在城市

——各级政府都希望发展房地产业,因为可以带来更高的GDP增长,为此鼓励居民借贷,刺激需求,更多人可以买房

——投资需求,为了出租、为了将来升值、为了短期利益——炒房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不断稳步升值。

供给方面——

——土地价格不断上升,此与各级政府关系密切,因为土地拍卖价格算作财政收入,土地乃房屋的两大成本之一,另一大成本是建筑成本

——地价上升、刺激囤积土地行为,地价更高,房价也高

——钢材、水泥因为能源价格上涨而上涨,进一步刺激房价上升。

关于房价的指标:

我们使用均价,非中位价,结果是豪宅多、大面积住宅多时,拉高房价。

——住宅供给的结构不合理,大面积,豪宅价高利润高,富人购买力强,造成百姓住宅供给不足,刺激房价上升

——房地产商利用信息严重不对称、垄断地位(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房子不具可比性,基本没有可替代性)、捂盘、挤牙膏式地销售,促使价格上升。

1000套,只卖50套等

注意——官员与房地产商的勾结也是房价上升的重要原因,只是无法计算准确。

当然,其他许多因素也影响储蓄,利率、物价水平、工资等收入的支付周期长短,金融制度(可否容易借到钱),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储蓄率高有利于资本形成,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从收入-支出流的概念可以知道,储蓄越多,总产品中不能卖出去的越多,不利于经济增长。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政府要刺激消费、安排长假等。

我国的高储蓄也与高投资相匹配。

储蓄率高低的利弊:

简单说,短期:

不利于GDP增长;

长期:

有利于投资、物质资本增长——此乃生产力。

(2)企业储蓄——未分配利润与折旧基金(未分配利润乃税后利润扣除股东分红、职工福利基金后的余额)。

设备更新时,可以在更高技术水平进行。

各国“折旧方式”大不同,快速折旧(国外有“快速折旧”,每年折现值的20%,3年折一半),可以加速技术进步。

我国过去曾以24年为寿命周期,每年折旧相当少,更新则慢。

全国的资本设备几十万亿、上百万亿(按资本产出比5.5计算,120多万亿),可见“折旧”是一大储蓄来源。

企业盈利,天经地义。

但国有企业就另当别论。

近几年已经好很多了。

能够取得利润,管理得当,投资不仅有来源,而且也会形成最适合生产的资本,也会刺激技术进步。

(3)政府储蓄——政府收入减去经常性公共支出(此乃“非生产性支出”)后的余额。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国营企业利润上缴、出卖出租资源收入、收费等。

政府的经常性公共支出指“非生产性支出”,包括公务员工资、福利、非生产性商品与劳务的购买(娱乐设施、公车)、军事外交开支、利息支付、各种补贴、转移支付等。

由此可见,政府收入中扣除非生产性开支后,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生产性支出,包括对教育、科技、文化、水利、交通、通讯、能源…等领域的投资,这些直接形成资本。

(此部分既是政府储蓄又是投资)

若政府收入不敷“非生产与生产性支出”所需,则出现财政赤字,经年累月的财政赤字,要通过发行债券筹款(债券要支付利息,即如上述),也可以出卖国有企业、资产等方式筹款。

若通过向银行借款而银行以扩大货币发行来应付,则是以通货膨胀来弥补财政赤字。

等同于社会以物价水平上涨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问题是,物价水平上涨并非所有商品与劳务价格等比例上涨,苦乐肯定不均。

再者,通货膨胀引起收入的再分配。

吃亏者:

债权人、固定收入者、存款人。

(4)外国储蓄——包括官方与私人两方面,援助、贷款、投资等。

例如,FDI、中外合资、外国购买中国证券等。

进出口贸易赤字恒等于资本流入,而外国的贷款、投资即为资本流入。

解释:

考虑中国与美国。

美国人买了大量的中国商品,支付了大量美元,即美国的进口(M),中国的出口商最终要人民币,为此,中间商或美国进口商要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

这在任何一家中国(或美国)银行都很容易;

中国出口商得了人民币以后,银行则有美元。

银行必须要运用美元资产,如何用?

那些想从美国买商品与劳务的人为首选,即美国的出口(X)。

若此后银行仍然有大量美元,即,美国出现进出口赤字,M>

X,或中国有大量盈余,又如何?

银行再将这些剩余美元卖给那些想到美国投资的人,去投资就是美国的资本流入。

投资什么,买美国股票,买美国债券、基金或直接投资建厂等。

为此有,

M=X+资本流入(从美国的角度讲)

两边减去X,则可变为

赤字=M-X=资本流入

简述——美国M支付US$银行兑换PRC¥银行还有剩余美元即M>

X美国的贸易赤字以美元形态存于银行银行必须运用。

*若没有人想去美国投资,也没有人想买美国商品与劳务,怎么办?

那意味着美国没有吸引力,美元卖得贵了(上述银行卖美元),需要“降价”,即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由此可见,贸易赤字与资本流入是同一件事情的两方面。

换言之,之所以美国可以进口大于出口,有大量赤字,是因为有人乐于去美国投资,否则不可以。

如果从此再谈下去,贸易赤字,财政赤字最终要借钱;

资本流入等同于向外国人借钱(如中国买美国政府债券,每年几千亿美元债券),这与个人向银行借款相同,即借来的钱进行投资要有收益,而收益率至少要等于支付的利息率,否则,入不敷出,投资所得不够债务利息,吃老本,将来的消费水平会随收入水平下降而下降。

若借来的钱消费了,这等同于预支未来。

到此为止,以上讲的储蓄为货币形态,以下为实物形态。

(5)劳动力积累——从动用劳动力也形成资本的角度讲的。

农村有大量劳动力剩余,城市也有失业人员,若组织这些人员从事建筑、修路、水利、农用基建等,可以直接形成“资本”,在此意义上,这些“剩余劳动力”是储蓄的又一形式。

世界银行有不少贷款项目针对贫穷地区这部分劳动力的,修路,整修田地,或其他;

或直接发给实物如粮食等。

其中有一重要原因是,当地官员的腐败,不敢经当地政府之手。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多,可能与土地制度有关(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50-60年代人口政策失败,导致人口总数太大),从此意义上讲,农户几十年租用土地的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病,的确也有稳定社会、防止大量“游民”产生的作用。

4.资本形成中的若干特点

资本形成乃储蓄转变为投资的过程、机制。

与上面所讲存在紧密的联系:

有的储蓄与投资同时发生;

有的投资由储蓄者本人担当;

有的则利用中介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形成资本。

(有重复之嫌)

(1)农业税——现在已经没有了(从2006年取消,大约800-1000亿。

详细的并不清楚,待查),一旦征缴,到政府手中,可以作为投资支出,并形成资本。

再需要知道的是,我们曾征收“实物税”,以粮食等农产品折价为农业税。

为什么?

目的有二,保证全国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另一可以以低价获得粮食,等同于从农民身上征收比名义上的农业税更多的税收。

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进行积累,再投资形成资本。

解释“剪刀差”;

工业利润增加,储蓄增加,可形成资本。

(2)政府的资本形成

政府的收入分为二部分支出,一为经常性支出(公务员工资、津贴、非生产性开支、军事、外交、利息支付等),这一部门不形成资本。

另一部分为公共投资支出,形成资本。

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这二部分此消彼长。

收入不敷支出时,政府有赤字,可以去借债,如发行债券,这不仅要在将来偿还本金,还要支付利息。

如果在货币市场上借债,等同于Md上升,可能有利率上升、抑制国内投资、需求等问题。

若从央行贷款,央行以发行货币来解决,则要Md上升,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可能出现。

财政赤字要不要有,多少为宜,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但有一问题必须注意,赤字是花钱花多了,这部分钱花在哪里了,至关重要。

或者说,当初的财政支出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开支很重要。

若是后者,则问题不大,只要生产性投资的收益高于债务利息,并没有其他副作用。

(3)关于中央政府的债务问题

收入既定,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此消彼长。

事实上,“非生产性支出”很难降低,甚至是年年增加(因为大部分是工资、福利);

而生产性支出更重要。

结果是,收入不敷支出所需,赤字产生。

弥补赤字有二种手段:

借债利息率↑抑制国内投资;

不仅支付利息,还要归还本金。

发行货币央行贷款以发货币解决MS↑物价水平↑可能出现通胀。

这里要考虑的是,中央财政的赤字多了肯定不好;

如果数量合适,既促进GDP增长,又不伤害经济最好。

为此要研究赤字要不要,多少为宜。

——争议颇多。

(1)借债内债与外债很不相同:

内债从中央财政角度讲是“公共债务”,但从人民的角度讲,也是“公共债权”。

从一个国家的整体讲,两相抵消,不欠外国什么。

若为外债最终要还购买力将从国内流向国外AD不利于国内生产就业。

(2)有赤字其本来的用途或赤字产生的原因有莫大关系生产性支出日后可以“生钱”;

若为补贴改善一部分人的生活、福利日后要偿还,只能靠日后的税收。

生产性支出本身有偿还能力。

(3)是“生产性支出导致赤字”也要看到:

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优于政府投资(通常看法)。

但是,我国市场不健全,由政府投资、出面大型水利、电网、电站、高速公路、大学等可能比“不由政府出面好”(由其它机构出面,可能更为扭曲)。

(4)靠印钞票解决赤字通胀负作用但要看具体的宏观环境,若为衰退,则为好事。

(5)中央债务不同于其它法人、自然人的债务因为可以征税、发货币有无限清偿力,不会有“破产”问题(但会有通胀问题)。

(6)更为复杂一点的问题

是↑or取决于r&

g谁的值更高。

r真实利息率;

d债务绝对额(真实);

Y真实GDP;

gGDP增长率;

t时间(年)

该比例多大为宜?

各国不一,发达国家,美国70%,发达国家一般要30%以上,我国这一比例10%左右。

若g>

r,通常如此(我国),t,0(此中可以不断增发债务)

g=r,比例不变。

g<

r,↑,通常不会发生。

(除非经济停滞)(而停滞、衰退应多发钞票,刺激经济)

(7)“通胀”有自行减少债务的作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通胀↑债权人的收入向债务人转移。

r=

+ii↑r不变(国债利率不变)

即使归还了债务,债权人所得还款的购买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