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320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场消防救援楼仓库办公楼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2.1.2.2、建筑物定位点外业复测应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复测允许误差:

角度±

60″、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0mm。

2.1.2.3、水准点的复测应使用水准仪,采用附合水准路线的方法进行,允许闭合差为±

10mm。

2.1.3、施工场地测量

1.1.3.1、施工场地测量一般包括;

测设场地原始地面方格网、测设施工道路、暂设布置、临时水电管线的位置;

测设并标出原有地下建(构)筑物、管线的位置及走向等。

2.1.3.2、场地原始地面主格网主要用于计算现场开挖与填土的土方量,指导施工场地平整。

视测区大小、地形起伏变化情况可将方格网设计成20m×

20m或10m×

10m的方格。

2.1.3.3、施工道路、临设布置、物料机具场地划分,临时水电管线布置等项目现场测设工作应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及别技术交底进行。

2.1.4、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1.4.1、平面控制测量

2.1.4.1.1、平面控制网分为建筑物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独立建筑物可直接布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2.1.4.1.2、平面控制网应根据总平面图与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综合考虑确定。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2.1.4.1.3、场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与建筑物总体布置情况,布设成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

2.1.4.1.4、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在工程定位完成后建立起来的主轴控制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布设成矩形,特殊时也可布设成平行于建筑物外廊的多边形。

2.1.4.2、高程控制测量

2.1.4.2.1、高程控制网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

2.1.4.2.2、高程控制点宜在每一建筑物附近设置2个,主要建筑物附近不少于3个。

高程控制点一般距新建筑物不小于25m,距回填土边线不小于15m,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

2.1.5、工程定位

2.1.5.1、建筑物的定位依据

2.1.5.1.1、城市规划部门给定的建筑红线角点桩。

2.1.5.1.2、场区控制网或建筑物控制网。

2.1.5.2、根据定位依据定出建筑物外廊主轴控制桩,再用内分点法依次定出各主轴控制桩,经复测校核后,引测出各主轴的方向桩,建立主轴控制桩。

通过对建筑物各主轴线的测设完成工程定位。

2.1.5.3、工程定位可采用全站仪、经纬仪直角坐标法或及坐标法;

水准测量采用附合测法。

2.1.6、基槽施工测量

2.1.6.1、根据主管技术人员书面技术交底的定位桩测放出基槽上口开挖线或护坡桩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

2.1.6.2、开挖过程中,测量员必须对轴线、断面尺寸、高程、坡度、基槽下口线、人工清底厚度、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实时监控。

2.1.6.3、基槽捡底后,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基底投测轴线控制桩;

采用水准测量法将地面水准高程引测至基槽内。

高程控制桩布设在坑壁距槽底1m处,不少于3个。

2.1.7、基础施工测量

2.1.7.1、基础放线与验线

2.1.7.1.1、校核基槽内轴线控制桩及高程控制桩。

2.1.7.1.2、检查垫层标高;

在控制桩上用经纬仪投点法向垫层(已做完防水保护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

2.1.7.1.3、根据工程进度,在适当时候测设标高控制线。

2.1.7.1.4、落在垫层上的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经闭合校测合格后,测设细部轴线及基础摸板线。

2.1.7.1.5、根据基础施工图,以轴线为准,测设出梁、柱、门窗洞口、集水坑等各种位置线。

关键部位点用红油漆标注。

2.1.7.2、桩基础的施工测量

2.1.7.2.1、测设桩基础时一般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外部、后内部”的顺序进行。

根据平面控制桩测设出桩网角点,再进行加密即可。

2.1.7.2.2、桩基施工完成后,应对桩的实际位置及标高进行检测。

将每个桩位中心实测值与设计值的纵横向差值、实测与设计标高差值标注到桩位平面图上。

当上述差值在规定范围内,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1.8、结构施工测量

2.1.8.1、高程传递

2.1.8.1.1、传递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并至少要由三处向上传递,以便施工层校核、使用。

2.1.8.1.2、地下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

传递前应注意对依据点的检查测量。

2.1.8.1.3、施工到±

0.000后,应将标高“建筑+50线”引测至结构外墙,并以墨线连接形成闭合图形,作为标高向上传递的基准线。

同时将主轴控制线投测至结构外墙并用墨线弹出,作为竖向轴线传递、结构大角监测、结构外装修用线。

2.1.8.1.4、地上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

自首层传递对实测层的标高应与其下一层校对高差值。

2.1.8.2、轴线竖向投测

2.1.8.2.1、当主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必须对其轴线进行闭合校验。

2.1.8.2.2、当地至±

0.000时,应及时测放出结构外廊轴线控制线并告知建设单位,经建设单位上报规划部门验建筑物位置线。

2.1.8.2.3、轴线竖向投测点、线的布设,应顾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保证在每个流水段施工层上有足够进行闭合校验,并进行联测。

2.1.8.3、平面细部放样

2.1.8.3.1、投测至施工层的主轴控制线是细部放样的主要依据,细部放样前应对其进行校测。

2.1.8.3.2、按照施工图纸及有关设计变更提供的尺寸数据,原则上采用内分点法进行细部放样,防止误差积累。

2.1.8.3.3、放样时应与图纸一一对应,检查图形本身的几何尺寸和与主轴控制线的对应关系。

2.1.9、装修施工测量

2.1.9.1、在室内装修施工前,应将施工范围内各层的建筑+500mm线和主轴控制线、门窗洞口线等及时恢复、调校、加密,且尽量闭合。

2.1.9.2、室外装修工程测量应注重测量基线的铅直度和水平度以及基线的贯通性、控制性,合理分布测量基线间距,满足施工用线。

2.2、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2.2.1、人工挖基(坑)槽工程

测放开槽线→开挖、出土→边坡支护→清底

2.2.1.1、测放开槽线

2.2.1.1.1、基坑、基槽尺寸应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

当基底为渗水土质,基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

一般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5~1.0m。

当不设模板时,可按基础尺寸和施工操作工作面、最小回填工作宽度要求确定基底开挖尺寸。

2.2.1.1.2、不加支护的基坑、基槽应根据土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确定边坡坡度。

当为无水基坑,且土层构造均匀时,可参照放坡系数进行放坡。

2.2.1.2、开挖、出土

2.2.1.2.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2.1.2.2、土方开挖的分层深度不宜超过0.5m,多人分段开挖时,施工层面间应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

边坡应随挖随修整,不加支护放坡开挖的基坑,应每隔5m设坡度尺,随时检查开挖坡度是否正确。

2.2.1.2.3、开挖深度超过1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放坡或加设支撑。

深度超过5m时,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经技术部门审批,由安全部门监督实施。

2.2.1.2.4、施工中如发现超挖,应首先将松动部分清除,然后妥善处理;

超挖深度小于100mm时采用原状土回填并夯实;

超挖深度大时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批准。

2.2.1.2.5、挖深小于1.5m时可用人工出土;

挖深在1.5~3m时可在基坑内搭设平台,用人工二次倒运出土;

挖深大于3m时应采用机械出土。

2.2.1.2.6、挖至标高后,基底不得长期暴露,并不得受扰动或浸泡,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标高、基底土承载力,符合要求并办理验槽手续后应立即进行后续施工。

2.2.1.2.7、挖出的土方应随挖随清,槽边1.5m以内不得堆土,并不得堆料和停置机具。

槽边2m以外堆土高度不得大于1.5m。

距槽边0.5m搭设防护栏,高度1.2m,用密目网封闭。

2.2.1.2.8、清底:

人工挖土接近设计标高后,应预留100mm槽底,并由专人进行清槽见底,以防止基底土被扰动,确保基底标高和尺寸正确。

2.2.2、混凝土基础工程

清理和底阶混凝土基础施工→弹线→支立模板→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基础顶面结构细部处理和维护

2.2.2.1、清理和底阶混凝土基础施工: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面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底阶混凝土基础施工,严禁晾晒基土并防止地基土被扰动。

底阶混凝土基础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

2.2.2.2、弹线:

在底阶混凝土基础上准确测设出上阶基础中心和基础轴线。

依此,划出基础模板边线。

2.2.2.3、支立模板

2.2.2.3.1、相关专业预埋件安装完毕,并进行工程隐蔽验收后,即可开始支立模板。

2.2.2.3.2、模板可采用木模或小钢模、竹胶板模、砖模等。

支模前,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

2.2.2.3.3、支模前,先把截好的木板加钉木档拼成侧模,将侧模板拼装,并校正尺寸及角部方正。

支模时,先把模板放在基坑底,使侧板中线与基础中线对准,并用水平尺校正其平整度,用平撑和斜撑将模板支顶牢固,对准中线,并用平撑和斜撑加以钉牢。

2.2.2.4、混凝土现场搅拌或定好预拌混凝土

2.2.2.4.1、混凝土现场搅拌,应在每次浇筑前1.5h左右开始。

2.2.2.4.2、搅拌前,应现场测试砂石的含水率,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成每盘的材料用量。

2.2.2.4.3、搅拌混凝土的投料顺序为:

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及外加剂液剂)。

计量误差应控制在规范要求以内。

2.2.2.5、混凝土浇筑

2.2.2.5.1、混凝土浇筑开始前复核基础轴线、标高,在模板上标好混凝土的浇筑标高。

2.2.2.5.2、混凝土浇筑前,垫层表面如干燥,应用水润湿,但不能有积水。

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基础时,应对称下混凝土,防止柱插筋发生位移和倾斜。

2.2.2.5.3、浇筋中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落体高度超过2m时采用串筒下料。

2.2.2.5.4、浇筑阶梯式独立柱基础,在每一层台阶高度内应分层一次连续完成。

每层应铺摊均匀,振捣密实。

每浇完一个台阶应适当停顿,待其下沉。

浇筑完成后,铲除台阶外漏部分的多余混凝土,并用原浆抹平。

2.2.2.6、混凝土振捣: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振捣中,应密切注视混凝土表面浮浆状况,合理掌握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做到即不欠振,也不过振。

2.2.2.7、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进行表面搓平后,应在12h内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的次数视气温干燥程度以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养护应设专人负责,防止因养护不善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2.2.2.8、模板拆除:

拆除模板时应保证混凝土棱角不因拆模而引起损坏。

模板拆除时,先拆除斜撑和平撑,然后拆侧模。

拆除模板时,不得采用大锤或撬棍硬撬,防止损坏混凝土构件。

2.2.3、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

清理和混凝土垫层施工→弹线→绑扎钢筋→专业预埋施工→支立模板→清理→混凝土现场搅拌或定好预拌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2.2.3.1、清理和混凝土垫层施工: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面浮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严禁晾晒基土并防止地基土被扰动。

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

2.2.3.2、弹线:

在垫层混凝土上准确测设出基础中心和基础轴线。

依此,划出基础模板边线和基础底层钢筋位置线。

一般是按图纸标明的底层钢筋根数和钢筋间距,让靠近模板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0mm,并依次弹出钢筋位置线。

2.2.3.3、绑扎钢筋

2.2.3.3.1、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即可绑扎钢筋。

2.2.3.3.2、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下层钢筋,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下面应根据基础受力情况而定。

一般为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2.3.3.3、钢筋绑扎可采用顺扣或八字扣,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保证绑扎好的钢筋不位移。

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不得漏扣。

2.2.3.3.4、摆放钢筋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或塑料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1m左右间距梅花型布置。

垫块不能太稀以防止漏筋。

2.2.3.3.5、若为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接绑上层钢筋。

为此先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1m左右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并按设计图纸插绑竖向钢筋。

2.2.3.3.6、当独立基础之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时,应将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柱插筋与底筋连接点全部绑扎,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不倾斜。

2.2.3.4、相关专业预埋施工:

应与钢筋绑扎协调配合进行。

2.2.3.5、支立模板

2.2.3.5.1、钢筋绑扎完毕,相关专业预埋件安装完毕,并进行工程隐蔽验收后,即可开始支立模板。

2.2.3.5.2、模板可采用木模或小钢模、竹胶板模、砖模等。

2.2.3.5.3、阶梯型基础模板,每一阶的模板由4块侧板拼钉而成,4块侧板用木档拼成方框。

上台阶模板有两块侧板的下部一块拼板加长,以使上台阶模板搁置在下台阶模板上。

2.2.3.5.6、支模前,先把截好的木板加钉木档拼成侧模,将各阶的侧模板拼成方框,并校正尺寸及角部方正。

支模时,先把下阶模板放在基坑底,使侧板中线与基础中线对准,并用水平尺校正其平整度,再在模板四周钉上木桩,用平撑和斜撑将模板支顶牢固,然后再把上台阶模板搁置在下台阶模板上,对准中线,并用平撑和斜撑加以钉牢。

2.2.3.6、清埋:

清理模板内的木屑、泥土垃圾及其他杂物,清除钢筋上的油污,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2.2.3.7、混凝土现场搅拌或定好预拌混凝土

2.2.3.7.1、混凝土现场搅拌,应在每次浇筑前1.5h左右开始。

2.2.3.7.2、搅拌前,应现场测试砂石的含水率,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成每盘的材料用量。

2.2.3.7.3、搅拌混凝土的投料顺序为:

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

2.2.3.8、混凝土浇筑

2.2.3.8.1、混凝土浇筑开始前复核基础轴线、标高,在模板上标好混凝土的浇筑标高。

2.2.3.8.2、混凝土浇筑前,垫层表面如干燥,应用水润湿,但不能有积水。

2.2.3.8.3、浇筋中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落体高度超过2m时采用串筒下料。

2.2.3.8.4、浇筑阶梯式独立柱基础,在每一层台阶高度内应分层一次连续完成。

浇筑完成后,铲除外漏部分的多余混凝土,并用原浆抹平。

2.2.3.9、混凝土振捣:

2.2.3.10、混凝土养护:

2.2.3.11、模板拆除:

阶梯型模板拆除时,先拆除斜撑和平撑,然后拆四周侧模。

拆除模板时,不得采用大锤或撬棍硬撬。

2.2.4、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工程

检查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模板拆除

2.2.4.1、钢筋绑扎

2.2.4.1.1、绑扎前应按钢筋放样计划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其规格、品种、型号、形状及数量应符合要求。

2.2.4.1.2、钢筋绑扎顺序,一般是先穿主筋,后绑箍筋,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

操作时应按图纸划线,再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复杂的基础圈梁钢筋绑扎可先放大样后再进行绑扎。

2.2.4.1.3、基础圈梁上的构造柱插筋及预埋铁件应与基础圈梁钢筋绑扎牢固,其标高、位置、搭接长度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2.4.1.4、钢筋的砂浆垫块,其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或按设计要求,间距为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得遗漏。

2.2.4.2、模板安装

2.2.4.2.1、模板安装前应先编制模板组装方案,所选模板及支撑体系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2.4.2.2、模板安装时,接缝应严密。

若采用组合钢模不合模数时,可以加木模来补缝。

2.2.4.2.3、所用模板安装前均应涂刷脱模剂。

涂刷脱模剂前,模板板面应处理干净。

2.2.4.2.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断面几何尺寸、标高、垂直度、连接支撑、预留洞口、预埋铁件等按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自检,清除模板内杂物。

2.2.4.3、混凝土的浇筑

2.2.4.3.1、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经过试验确定,现场搅拌时,应将试验室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转换成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站配料标牌上。

2.2.4.3.2、原材料上料当采用人工上料时,必须做到车车过磅;

采用机械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2.2.4.3.3、浇筑混凝土前应先对桩头、模板浇水湿润,然后按混凝土施工方法要求的顺序分层浇筑,连续进行,如间隔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

2.2.4.3.4、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一般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一般不大于500mm,以防漏振;

钢筋较密时,应多振慢振,混凝土表面随振随找平,并用木抹子搓平。

2.2.4.4、模板拆除:

2.2.4.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为宜,养护时间为七昼夜。

2.2.5、人工回填土方工程

基坑(槽)清理→检验土质→布土、摊平→夯(压)实→检验密实度

2.2.5.1、基坑(槽)清理

填土前应将基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

2.2.5.2、检验土质

2.2.5.2.1、检验回填土的种类、粒径是否符合要求,清除回填土中草皮、垃圾、有机土等杂物。

2.2.5.2.2、进行土料土工试验,主要内容包括塑限、塑性指数、强度、含水量等项目,其检验方法、标准符合相应规定。

2.2.5.2.3、回填前对土料进行击实试验,以测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土的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2.2.5.2.4、当土的含水量过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

2.2.5.3、布土、摊平

2.2.5.3.1、根据每层回填土厚度计箅用土量,均匀摊平。

对于回填作业面较宽处,利用高程桩控制回填厚度、平整度。

2.2.5.3.2、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虚铺厚度为200~250mm,人工夯每层虚铺厚不大于150mm。

2.2.5.3.3、基坑回填应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基础墙两侧回填土的标高不可相差太多。

以免把墙挤歪。

2.2.5.3.4、深浅基坑相连时,应先填深基坑,填平后再统一分层填夯。

分段填筑时交接处应做成1:

2的阶梯形,且分层交接处应错开。

2.2.5.3.5、非同时进行的回填段之间的搭接处,不得形成陡坎,应将夯实层留成阶梯状,阶梯的宽度应大于高度的2倍。

2.2.5.4、夯(压)实:

推平后的回填土须立即夯(压)实。

打夯机按一定顺序打夯,后夯压前半夯,夯夯相连,且夯位应压在前遍夯位的缝隙上。

夯实遍数一般情况下,蛙式打夯机每层夯实遍数为3~4遍,木夯每层夯实遍数为3~4遍。

若经检验,密实度仍达不到要求时,应继续夯(压)。

2.2.5.5、检查密实度:

每层回填土均应按规范规定检测其回填夯实后的密实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回填。

2.3、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2.3.1、主体模板工程

2.3.1.1、柱模板安装

楼地面处理→焊模板定位筋→安装柱模板→安装柱箍→安拉杆及斜撑并校正→模板预检

2.3.1.1.1、当模板支设在回填土上时,应将回填土分层夯实,表面平整;

当模板支设在楼面上时,应沿柱边线外2mm粘贴海绵条。

若表面平整度偏差较大,应按照标高用水泥砂浆找平,防止漏浆。

2.3.1.1.2、按照柱的位置线在预埋钢筋上焊接水平定位筋,每边不少于两点,从四面顶住模板,.固定模板位置,防止位移。

2.3.1.1.3、柱模板安装:

按柱子尺寸和位置线,将各块模板依次安装就位,用铁丝将模板与主筋临时绑扎固定后,用U型卡将相临模板连接卡紧;

采用预组装法时,应预拼成一面一片或两面一片,依次吊装,安装完相临的两面再安装另外的两面。

2.3.1.1.4、安装柱箍:

按照模板设计规格、间距,自下而上安装柱箍。

柱截面较大时,应增设对拉拉片;

柱较高时,应将柱箍加密。

2.3.1.1.5、支撑和拉杆的安装与校正:

根据柱高、截面尺寸确定支撑、拉杆的数量,分别将其固定在预埋楼板内的钢筋环上。

用经纬仪、线坠控制,用花篮螺栓、可调支撑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

预埋的钢筋环距柱宜为3/4柱高,拉杆、支撑与地面夹角宜为45度~60度。

2.3.1.1.6、安装群柱模板时,先安装两端柱模,校正、固定后,拉通线,再安装中间各柱模板。

2.3.1.2、墙模板安装

基层处理→焊模板定位筋→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安装第一步模板、穿对拉拉片→安装内背椤调直并临时紧固→安装第二步模板、内背椤、对拉拉片→外背椤安装并上紧对拉拉片→加斜撑、拉杆、校正模板并紧固→模板预检

2.3.1.2.1、当模板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