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230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证《会计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会计的任务取决于:

会计的职能、经济管理的要求、会计对象的特点

四、财务报告目标

1、分为总目标和基本目标:

⑴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⑵基本目标——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

2、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⑴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即各种利益相关者)

⑵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总结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五、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的一般含义:

用货币表现的各项经济活动(或者说,会计核算监督的内容,会计工作的客体)

2、企业会计的对象:

企业的资金运动(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称为资金,资金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不断变换称为资金运动,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具体表现不同)

⑴企业的资金运动基本环节:

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无论那种类型的资金运动都一定会表现为“资金从何处来”和“资金到何处去”)

⑵资金的投入:

所有者投入(属于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即企业负债)

⑶企业的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

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⑷企业资金的五种形态: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⑸资金循环——从货币资金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一次)

资金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多次)(参见图1-1)

⑹企业资金的退出:

交纳税款、偿还债务、分配股利或利润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

一、会计的基本假设

1、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工作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应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任何学科都有其相应的合乎事理的判断或规定,它是根据已被证实的理论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有时称为公理,一般不需要求证)

2、会计四个假设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⑴会计主体: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①分清:

本企业和其他企业、企业和企业投资者的不同(特别是合伙制企业出现后)②区别: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一般而言,凡法律主体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有三种关系)③法律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⑵持续经营:

界定了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正常开展。

有效解决了资产的计价与使用、债务的承诺与清偿、费用的核定与分摊、收益的确认与分配等问题,从而保持了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否则将只能采用清算会计)

⑶会计分期: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①会计分期,是为了定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告②会计期间分为: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注意会计中期的含义)③会计分期源于持续经营,形成两种记账基础: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正确划分本期与非本期)

⑷货币计量:

界定了记账本位币和报表本位币(即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和计量条件)。

①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也可选用某种外币)②报表本位币:

人民币③企业发生外币业务,必须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二、会计的记账基础

1、企业(盈利性)会计: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的含义及判断)

2、预算(非盈利性)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外)和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的含义及判断)

第三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首要质量要求: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次级质量要求: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解读

1、可靠性:

⑴也称真实性或客观性,是最基本的要求⑵实际发生,如实反映是灵魂⑶内容完整、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是具体要求

2、相关性:

⑴必须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信息要求⑵必须有助于预测、决策,从而实现目标价值

3、可理解性:

⑴必须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⑵必须遵循会计核算的基础规范要求

4、可比性:

⑴横向可比性:

同一期间,不同企业;

纵向一贯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⑵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⑶确需改变,必须经有关权力机关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按照经济实质而不是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记录和报告,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视同自有资产管理

6、重要性:

⑴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予以披露⑵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⑶项目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7、谨慎性:

⑴也称稳键性原则或审慎性原则⑵必要的谨慎表现在: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⑶滥用谨慎性原则,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8、及时性:

⑴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⑵及时性表现在:

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处理、及时编报、及时传递

三、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项目

内容

注意点

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是全书的总纲,为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有会计假设、会计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会计基本假设

注意区分开: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实质重于形式的典型运用有:

融资租赁、售后购回、关联关系判断等

(3)谨慎性表现在:

①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②不得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为提供有用的信息,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再称为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会计六要素

资产(资产、负债、收入、费用)除满足定义外,还需符合有关条件):

(1)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才是资源

(2)取消了待摊费用,将预付租金列入“预付账款”(3)在价值形态上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负债:

取消了预提费用,将预提利息计入“应付利息”。

所有者权益:

(1)第一次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2)利得有两个去向:

计入“资本公积”和“营业外收入”(3)损失有两个去向:

冲减“资本公积”和计入“营业外支出”。

收入:

应区分日常活动取得的(收入)和非日常活动取得的(利得)如,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益属于利得。

费用:

应区分日常活动发生的(费用)和非日常活动发生的(损失)。

如:

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的损失。

利润:

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四、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

注意点

历史成本

是从购置的角度反映最初的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

从购置的角度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

可变现净值

从准备出售的角度反映可收回的现金数量,适用于存货,要求一次变现(不需要折现)。

现值

从收回的角度反映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主要适用于长期资产价值的衡量。

公允价值

简单说就是公平的市价,是新准则的亮点,主要适用于: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取得的资产业务。

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能可靠计量时,才允许使用重置成本、可变性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

第四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从会计角度描述的)

2、会计要素的划分:

第Ⅰ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点指标静态指标资产负债表要素

第Ⅱ公式:

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时期指标动态指标利润表要素

3、资产:

⑴资源、资本、资产、资金的联系与区别⑵按其流动性分为: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具体构成,参见图1-2)⑶基本特征:

①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②是企业拥有(指所有权)或者控制(指支配权)的③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⑷资产的判断

4、负债:

⑴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⑵按其流动性分为:

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掌握具体构成,参见图1-3)⑶基本特征:

①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实的义务②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现金、实物资产、劳务、借新债、转化为所有者权益)流出企业⑷负债的判断(特别是与未来可能引发的经济责任即或有负债相区别)

5、所有者权益:

⑴是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余额(即净资产)⑵按其构成分为:

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掌握具体构成,参见图1-4)⑶其确认依赖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⑷所有者权益表明的是产权关系(负债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并且与企业特定的具体的资产并无直接关系

6、收入:

⑴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⑵按其性质不同分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⑶按交易业务的主次分为: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⑷表现为:

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⑸不包括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⑹收益:

收入和利得

7、费用:

⑴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为取得一定收入而付出的代价,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牺牲⑵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分为:

生产成本、期间费用⑶生产成本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⑷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掌握具体构成,参见图1-5)⑸表现为:

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⑹支出:

费用(成本)和损失

8、利润:

⑴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积极的、肯定的),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

⑵一般包括: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⑶相关计算公式:

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投资损失(减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9、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⑴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现实义务或合同规定应承担的款项和金额计量⑵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时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计量;

负债按照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承担的款项和金额计量⑶在可变性净值计量下,资产按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的税费后的金额计量⑷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预计其形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的折现金额计量⑸在公允价值计量中,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反映资金运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变化的基本关系的表达式,是用数学模型表示的会计要素间客观存在的数量恒等关系。

2、会计等式的演进:

卢卡·

巴其阿勒→佩顿→凯斯特

3、会计等式的内容:

第一会计等式(静态平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⑴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资产则是权益的存在形式,两者实际上是企业资金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形式,客观上必然相等⑵必须注意,负债总是位于所有者权益之前⑶第一会计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第二会计等式(动态平衡):

收入-费用=利润⑴是对第一会计等式的补充和发展⑵反映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⑶该等式表明了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

第三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⑴会计期间→会计期末→利润分配之后的变化T1-T0=R-C

⑵第三会计等式动态反映了财务状况(资产存量)和经营成果(资产流量)之间的变动关系,是第一会计等式的展开

4、基本会计等式的理解

无论经济业务多么复杂及千变万化,有九种变化四种类型,归纳起来不外乎:

两边同增同减,一边有增有减(参见例1-1)

三、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与基本财务报表的关系

1、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分为:

资产负债表要素、利润表要素、现金流量表要素

2、会计要素构成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3、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利润表是动态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现金流量表主要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分析填列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这是会计核算合法性的基本要求

2、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3、各项经济业务应当依法登记、核算,不得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应当建立档案并妥善保管

5、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和生成的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6、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但可以同时使用民族文字、外国文字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1、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的项目(或项目名称),它根据核算与管理要求设置,以便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加以归集

2、会计科目的分类:

⑴按提供的核算指标的详略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⑵按经济内容的性质,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参见表2-2,必须熟记各科目的名称)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

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及分类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增

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的载体(或称账页上的户头)。

账户的根本作用:

在于分门别类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

因此账户不仅应该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格式(即结构)。

2、账户的分类(应熟记具体内容)

⑴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

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参见P94)

⑵按经济内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⑶按期末有无余额:

实账户、虚账户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应具备以下内容:

⑴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⑵日期和摘要⑶增减的金额和余额⑷凭证号数⑸在会计实务中,账户的基本结构可简化为丁字账(或T型账)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类型。

2、账户记录的金额可以提供: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四个数量指标(也称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其基本关系式: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3、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⑴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一个是项目、名称;

一个是载体、方法,两者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性质相同。

⑵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并不严格加以区分,而且是相互通用⑶没有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

没有会计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二)区别:

会计科目只能界定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所涉及的项目,但并不能用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因为它没有结构和格式;

而会计账户是专门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载体,因为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

第三章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注意两者的对比)

一、单式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单式记账法下,⑴各账户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和相互平衡关系,不能全面地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⑵不便于检查账户的正确性和完整性⑶只适用于经济业务很简单或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2、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其特点:

⑴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⑵可以对记录的结构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记录的是否正确

3、在我国,复式记账法曾有:

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1993年7月1日起,企业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方向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包含:

记账方法的平衡原理、记账方向的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等重要内容

2、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重点掌握)

借账户名称贷

资产的增加

负债的减少

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成本)的增加

收入的减少

资产的减少

负债的增加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费用(成本)的减少

收入的增加

资产的期末余额

负债的期末余额

所有者权益的余额

注意:

⑴借贷记账法下,借方既可以登记增加数,也可以登记减少数,同样贷方也可以登记增加数或减少数(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类型)

⑵损益类账户包括:

收入类账户和费用(成本)类账户,在某一会计期末,收入与费用支出、成本支出相抵后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其余额必须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因为这类账户在期末通常没有余额,被称为“虚账户”

⑶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

借+借-贷;

权益类账户余额:

贷+贷-借

即:

同方向相加,异方向相减,余额在多的一方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在各自相反方向,余额在多的一方,有借必有贷,借贷总额必相等(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基本公式的恒等关系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2、发生额试算平衡法计算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借)方发生额合计

3、余额试算平衡法计算公式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试算平衡的判别:

⑴试算平衡判别口诀:

两边同增同减,一边有增有减

⑵一般而言,发生额合计、余额合计不平衡——肯定记账或结账有错误;

两者平衡,不能就此断定没有错误(如,重记或漏记整笔业务、以大于或小于应记金额的数记账、对应账户同方向的串户等)

5、日常核算中,通常要编制“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第二节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与分类

1、会计分录——是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会计分录是会计记账凭证的简约方式,主要用于会计教学,也是会计初学者必须掌握的方法、工具

2、会计分录的三要素: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记账的方向及符号(借Dr、贷Cr)、记录的金额

3、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⑴上借下贷⑵左右错开⑶文字要对齐、金额应对齐、总额应相等

4、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参见P72)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及经济业务账务举例

1、会计分录可分为: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在初级会计中一般不允许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2、一个复合分录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分录,但不能将没有联系的几个简单分录随意合并为一个复合分录

3、借贷记账法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和登记账户的举例(参见P72~P81)

第三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含义和关系(参见P55~P129)

2、平行登记——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全部金额记入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将金额对应记入该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相同方向的记账模式

3、平行登记的要求:

⑴凭证相同⑵方向一致⑶期间相同⑷金额相等

4、平行登记数量的钩稽关系

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期初余额的合计数

总账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本期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

总账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本期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

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的合计数

5、本书P48~P51业务题会计分录

1、借;

库存现金200002、借;

应付账款40000

贷:

银行存款20000贷:

短期借款40000

3、借;

盈余公积120004、借:

银行存款100000

实收资本12000贷:

实收资本100000

5、借;

银行存款1000006、借:

实收资本50000

短期借款100000贷:

银行存款50000

7、借;

短期借款300008、借:

短期借款100000

银行存款30000贷:

9、借;

银行存款3000010、借:

应付账款10000

主营业务收入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