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770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Word文档格式.docx

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有望达到3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

全员劳动生产率11.9万元,比2005年增长60%;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0.72吨标准煤,圆满完成“十一五”下降20%的目标任务,累计完成节能量3500万吨标准煤。

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

互联网普及率达17%,居全国第3位。

  (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预计今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8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

R&

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1.8%,比2005年提高0.6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8%以上,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

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三,比2005年增长4.6倍左右;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比2005年增长50%左右。

据中科院《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0》,我省创新指数仅次于广东,居各省区第2位。

  (四)工业结构加快优化。

五年来,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轻工业,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

传统行业、高耗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装备制造等附加值高的行业比重上升较快。

预计,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05年的32.1%、19.5%分别提高到今年的35%和23%左右。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2005年的39.4%、7.8%分别提高到今年的43.8%、8%。

  (五)发展活力充分展现。

中国企业500强中浙江占37家,居北京、山东、江苏之后,与广东并列第4位;

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占67家,居全国第1位;

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08家,居全国前列;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浙江占26个,居全国第2位。

全省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0.2%和36.2%。

  五年来,各级政府及经信等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突出表现在:

  

(一)注重加快发展,着力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面对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一度回落探底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包括中小企业负责人在内的全省万人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形势,提振信心,出台政策,提出要求。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综合协调,每季度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对策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探索构建重点企业风险预警监测机制,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注重转型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四大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编制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及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组织编制装备制造、纺织、医药等“11+1”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物联网、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举办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报告会。

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制订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分两批确定42个块状经济推进试点,派驻专家组开展科技服务。

着力培育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公布146家企业名单,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健全工作机制,两次召开全省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整合提升工业园区,规范发展乡镇工业功能区,培育和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

  (三)注重集约发展,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紧紧围绕“十一五”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每年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节能措施。

加强节能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建立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激励惩戒机制。

制订实施资源节约行动计划和年度方案,完善相关政策。

大力实施节能“十大工程”,加大财政对节能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2008年以来全省实施重点项目1593个,带动社会投资约640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形成节能能力约1800万吨标煤。

综合运用节能审查、差别化电价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社会各领域的节能工作。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现结构节能。

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现技术节能。

加强能源管理,强化能源统计、计量、监测等基础工作,实现管理节能。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年累计淘汰落后炼钢能力230.5万吨、炼铁能力13.2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527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217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全面实施工业循环经济“4121”工程和“733”工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组织实施新能源推广应用“六个一百加示范基地”计划。

加强节能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注重创新发展,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全省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72家,其中国家级48家。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全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34件,中国名牌产品289个,均居全国前列;

近三年来经济和信息化领域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2681项。

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施“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组织项目452项,总投资541.5亿元。

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深入实施“152”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计划,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大力推进市场创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辟国际市场;

完善营销网络,拓展国内市场;

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抢占农村市场。

  (五)注重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加快“数字浙江”建设。

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

组织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加大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力度,推进重点产业信息化;

开展“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发展面向区域、行业、中小企业的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

加快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统筹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开展区域经济信息化国家试点,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信息大篷车千村行”计划。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TD等3G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央通信运营商落户我省的全国性项目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定期组织监督检查,五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信息安全和无线电安全事件。

  (六)注重合力发展,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始终坚持“大工业”的发展思路,整合各有关部门的政策资源,凝聚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扶工的大合唱。

经信、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税务、环保、质监、工商、金融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为工业发展出谋划策,在项目审批、用地指标、自主创新、财政扶持、信贷资金、市场准入、产品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强帮助和指导。

深入开展“双服务”专项行动和“企业服务年”活动,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中心环节来抓,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和决策部署,围绕巩固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四大建设”的要求,统筹部署和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制订出台政策意见,公布21家第二批试点名单,召开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

二是培育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聚焦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制订政策意见,建立领导组织,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培育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组织编制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制订实施“11+1”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年度计划,从产业导向、公共资源配置、重点产品研发、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六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实施“万亿技改促提升”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落实有关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强要素保障。

七是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严格落实能耗大户节能措施,从严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防止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实施有序用电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全社会节能氛围。

八是组织做好市场开拓工作,开展“浙货万里行”活动,组织企业到省外办展销会,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完善营销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

九是积极做好信息化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信息化条例》,推进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信息技术改造计划,启动“三网”融合试点,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创星“十百千”工程,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十是优化企业服务。

定期分析经济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及时协调和快速缓解电煤运输和柴油供应紧张的问题。

认真研究解决“双服务”专项行动中反映的有关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同志们,过去五年的成绩十分来之不易。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强工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主攻工业”,深化对工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工业经济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工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企业为基,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妥善处置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化解资源要素供应压力,紧中求活、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促调整”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构建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认真贯彻落实“降能耗”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多管齐下,“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共克时艰、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全面把握“十二五”经济和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总的看,未来五年,世情、国情、省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将更趋复杂,既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新突破,这些为我省在更高层次上嵌入全球价值链,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和技术跨越等提供了难得机遇。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复苏的进程并不平坦。

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趋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给“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变数。

展望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省工业发展,但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市场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我省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同时,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兄弟省份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面临更大压力。

另外,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与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将给未来五年的宏观调控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从我省看,经济社会将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果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得以顺利推进,完全有条件实现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否则,就容易跌入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导致动力不足,发展进程受阻。

就工业领域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工业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实力,为下一步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工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过多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薄弱,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总之,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面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深刻理解“十二五”时期发展任务的新部署,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实际,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总的要求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区、长三角地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加快实现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把实现工业现代化作为战略目标。

我省“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并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浙江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是我省经济的“半壁江山”,要实现全省“十二五”发展目标,工业领域的任务非常艰巨。

为此,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

这不仅是对中央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部署的具体化,也是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不仅意味着我省要实现“一次工业化”,还意味着要实施“二次工业化”,即现代化水平的工业化;

不仅要求从发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作用的大局来推进工业发展,更要求从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高度来抓好工业发展。

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这一部署,把实现工业现代化作为工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坚持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心任务。

“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发展方式转变还不够快,重点领域还需进一步取得突破。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主动转、加快转、持续转,把工业转型升级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大工业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大合力,千方百计促进我省工业大调整、大提升、大发展。

既要重视转型又要重视升级;

既要重视产业链拓展,又要重视价值链提升;

既要重视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又要重视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既要重视培育先进制造业,又要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三)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键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工业技术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工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50%左右的水平,工业创新总体上还处于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因此,必须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主推,深化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四)坚持把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际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对我国的压力日益加大,国内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日趋强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

为此国家即将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并且还会像“十一五”那样继续分解到各省,因此未来五年节能降耗仍然十分艰巨。

节能降耗压力很大,但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我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当然也要看到,我省能耗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随着“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一些指标下降的难度更大。

我们在继续抓好这项工作的同时,还要花更大的力气、想更多的办法,挖掘更充足的潜力。

  (五)坚持把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有力举措。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占领后危机时代制高点的重要措施。

通过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并以此形成诸多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要深入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模式,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增长“倍增器”,结构调整“助推器”和发展方式“转换器”作用。

  

  三、全力抓好“十二五”经济和信息化重点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和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实际,确定“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工业转型升级‘310’推进计划”,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大重点领域,以重点实施10项工程为抓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以“块状经济六六工程”为抓手,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今后五年,要大力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块状经济六六工程”,即完善市场营销合作、生产配套协作、金融服务、物流配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六大体系建设,强化规划指导、智力支持、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组织保障等六大支撑,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成为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在全省形成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几十个300—1000亿元、近百个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明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示范试点工作,深化第一批21个省级示范区试点工作,完成第二批21个启动工作。

二是支持省级示范区的产业投资、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以及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是进一步加强监测分析和评价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滚动淘汰机制。

四是完善省市联动机制,推动各地抓好产值1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以“龙头企业百强工程”为抓手,做强做大龙头骨干企业。

今后五年,要深入实施“龙头企业百强工程”,围绕“一批上百亿、若干家超500亿和1000亿零的突破”的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促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自有知名品牌,增强行业龙头地位和市场话语权。

到2015年,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培育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企业3家,超越500亿元的企业10家,达到300亿元的企业20家,实现我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突破。

明年要重点抓好前天召开的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关于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落实工作,特别是要督促各地全面完成为企业逐个“量身定做”扶持政策的工作,以进一步聚焦政策,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推动146家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做强做大。

  (三)以“八个一批工程”为抓手,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今后五年,要从有利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发,围绕加强产中、产前、产后服务,立足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的职能,选择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强力推进,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园区、基地、企业和品牌。

争取到2015年,把培育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知名品牌会展;

形成一批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

培育一批优秀设计企业;

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

建成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基地;

培育一批总集成总承包示范企业;

在省外建立一批浙江工业品直销展示中心;

支持省内工业企业在国内外设立一大批销售终端。

省经信委担负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职责,这也是一项新的任务。

明年除了要继续抓好工业和信息化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开展“浙货万里行”等工作外,还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抓紧确定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工作重点,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使生产服务业尽快成为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支柱。

  (四)以“节能十大工程”为抓手,继续加强节能降耗。

今后五年,要继续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完善市场倒逼、政府善逼、企业自逼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实施节能“十大工程”,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

在抓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结构节能的作用;

在抓好工业领域节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旅游等其他领域节能工作;

在控制能耗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附加值的提高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力争到201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

主要行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