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616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风机监控系统Word格式.docx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城轨电子本姓名张世通学号20138088

开题日期:

2016年3月5日完成日期:

2016年6月15日

题目通风机监控系统

一、设计的目的

利用所学的PLC知识进行简单的编程,通过硬件调试对通风机的控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PLC更加的熟悉,能够灵活运用!

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语言通畅、叙述清楚、讲解细致,对学生知识的融合更加有利。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三台通风机用各自的启停按钮控制其运行,并采用一个指示灯显示三台机的运行状态:

(1)三台风机都不转,指示灯显示平光;

(2)一台风机运转,指示灯慢闪(设T=1s);

(3)两台以上风机运转,指示灯快闪(设T=0.4s)。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摘要

系统按照生产现场对通风机制定的工作规程,实现通风机的正常工作、反风工作、正常倒换通风机以及工作通风机在故障状态下的倒机工作。

采用西门子200系列PLC和国产组态软件组态王,构建了矿井主扇风机的监控系统,实现了在上位机上对主扇风机的起、停、正反风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参数、风门状态的实时监测。

利用工控PLC可靠性能高的特点,实现风机实时在线监测;

与中央控制室的工控机连接,实现风机远程监控

关键词:

监控系统、通风机、PLC、硬件仿真

第1章PLC简介

1.1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在1987年国际电(InternationalElectrical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1.2基本结构

各种PLC的组成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有CPU,电源,储存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

如下图所示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单元一般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

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与储存单元、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相连。

CPU是PLC的核心,它不断采集输入信号,执行用户程序,刷新系统输出。

存储器

PLC的存储器包括系统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两种。

系统存储器用于存PLC的系统程序,用户存储器用于存放PLC的用户程序。

现在的PLC一般均采用可电擦除的E2PROM存储器来作为系统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单元

PLC的输入接口电路的作用是将按钮、行程开关或传感器等产生的信号输入CPU;

PLC的输出接口电路的作用是将CPU向外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外部执行元件的号,以便控制接触器线圈等电器的通、断电。

PLC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一般采用光耦合隔离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内部电路。

扩展接口和通信接口

PLC的扩展接口的作用是将扩展单元和功能模块与基本单元相连,使PLC的配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控制系统的需要;

通信接口的功能是通过这些通信接口可以和监视器、打印机、其他的PLC或是计算机相连,从而实现“人-机”或“机-机”之间的对话。

电源

PLC一般使用220V交流电源或24V直流电源,内部的开关电源为PLC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电路提供5V、12V、24V直流电源,使PLC能正常工作。

1.3工作原理

PLC的工作方式为循环扫描方式,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

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其工作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

1.4功能特点

1.使用灵活、通用性强——PLC的硬件是标准化的,加之PLC的产品已系列化,功能模块品种多,可以灵活组成各种不同大小和不同功能的控制系统。

在PLC构成的控制系统中,只需在PLC的端子上接入相应的输入输出信号线。

当需要变更控制系统的功能时,可以用编程器在线或离线修改程序,同一个PLC装置用于不同的控制对象,只是输入输出组件和应用软件的不同。

2.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微机功能强大但抗干扰能力差,工业现场的电磁干扰,电源波动,机械振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一般通用微机不能正常工作;

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但由于存在大量的机械触点(易磨损、烧蚀)而寿命短,系统可靠性差。

PLC采用微电子技术,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电子存储器件来完成,大部分继电器和繁杂连线被软件程序所取代,故寿命长,可靠性大大提高,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PLC控制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一般可达4~5万小时。

PLC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能适应有各种强烈干扰的工业现场,并具有故障自诊断能力。

如一般PLC能抗1000V、1ms脉冲的干扰,其工作环境温度为0~60℃,无需强迫风冷。

3.接口简单、维护方便——PLC的接口按工业控制的要求设计,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输入输出可直接与交流220V,直流24V等强电相连),接口电路一般亦为模块式,便于维修更换。

有的PLC甚至可以带电插拔输入输出模块,可不脱机停电而直接更换故障模块,大大缩短了故障修复时间。

4.体积小、功耗小、性价比高——以小型PLC(TSX21)为例,它具有128个I/O接口,可相当于400~800个继电器组成的系统的控制功能,其尺寸仅为216×

127×

110mm3,重2.3kg,不带接口的空载功耗为1.2W,其成本仅相当于同功能继电器系统的10~20%。

PLC的输入输出系统能够直观地反应现场信号的变化状态,还能通过各种方式直观地反映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内部工作状态、通讯状态、I/O

点状态、异常状态和电源状态等,对此均有醒目的指示,非常有利于运行和维护人员对系统进行监视。

5.编程简单、容易掌握——PLC是面向用户的设备,PLC的设计者充分考虑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技能和习惯。

大多数PLC的编程均提供了常用的梯形图方式和面向工业控制的简单指令方式。

编程语言形象直观,指令少、语法简便,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和语言,具有一定的电工和工艺知识的人员都可在短时间内掌握。

利用专用的编程器,可方便地查看、编辑、修改用户程序。

6.设计、施工、调试周期短——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完成一项控制工程,必须首先按工艺要求画出电气原理图,然后画出继电器屏(柜)的布置和接线图等,进行安装调试,以后修改起来十分不便。

而采用PLC控制,由于其靠软件实现控制,硬件线路非常简洁,并为模块化积木式结构,且已商品化,故仅需按性能、容量(输入输出点数、内存大小)等选用组装,而大量具体的程序编制工作也可在PLC到货前进行,因而缩短了设计周期,使设计和施工可同时进行。

由于用软件编程取代了硬接线实现控制功能,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安装接线工作,缩短了施工周期。

PLC是通过程序完成控制任务的,采用了方便用户的工业编程语言,且都具有强制和仿真的功能,故程序的设计、修改和调试都很方便,这样可大大缩短设计和投运周期。

1.5编程语言

五种标准化编程语言:

顺序功能图(SFC)、梯形图(LD)、功能模块(FBD)三种图形化语言和指令表(IL)、结构文本(ST)两种文本语言。

顺序功能图是一种结构块控制程序流程图,梯形图和功能模块图是图形化语言,指令表、结构文本两种文本语言,梯形图的应用直观,与指令表可以相互转换。

第2章设计要求及硬件设计

2.1设计要求

三台通风机用各自的启停按钮控制其运行,并采用一个指示灯显示三台机的运行状态:

2.2硬件设计

图2-1为PLC的I/O配置表

图2-1PLC的I/O配置

第3章程序编写及过程分析

3.1程序编写

程序如下图所示

3.2控制过程分析

(1)0.4s脉冲发生器电路

定时器T37[8]与其动断触点T37[8]构成循环计时电路,每隔0.4s,T37的触点转换一次,T37的动断触点T37[8]断开、动合触点T37[9]闭合。

T37[8]断开→T37[8]失电→T37[8]闭合→T37[8]得电,又开始0.4s计时。

T37[9]闭合,辅助继电器M1.0[8]得电并自锁,同时定时器T38开始延时,0.2s后T38[9]断开→M1.0[9]和T38[9]失电,T38[9]闭合。

再过0.2s后,定时器T37的动合触点再次接通。

如此往复循环,构成周期为0.4s的闪烁电路。

(2)1、2、3风机的启停控制

1、2、3风机控制构成相同,以1风机为例进行介绍。

按动1风机停止按钮SB2→输入继电器I0.1得电→I0.1[1]闭合→Q0.1[1]得电→KM1得电→1风机启动;

Q0.1[1]闭合,自锁;

按动1风机停止按钮SB3→输入继电器I0.2得电→I0.2[1]断开→Q0.1失电→KM1失电→1风机停止运行;

Q0.1[1]断开,解除自锁;

(3)1台风机运转的控制

1台风机运转时,输出继电器Q0.1、Q0.2、Q0.3中只有一个得电→Q0.1[5]、Q0.2[5]、Q0.3[5]中必有一个断开,因此M0.0[5]未得电→M0.0[7]闭合;

Q0.1[6]、Q0.2[6]、Q0.3[6]中只有一个闭合,因此M0.1[6]未得电→M0.1[7]闭合。

由于M0.0[7]和M0.1[7]闭合→M0.2[7]得电→M0.2[4]闭合;

SM0.5[4]闭合(提供1s时钟脉冲)→Q0.0[4]得电→HL得电,指示灯慢闪。

(4)两台以上风机运转的控制

两台以上风机运转时,输出继电器Q0.1~Q0.3中必有两个以上得电→

Q0.1~Q0.3中必有两个以上断开,使M0.0[5]未得电→M0.0[4]断开;

M0.0[7]闭合→M0.2[7]失电→M0.2[4]断开;

Q0.1~Q0.3中必有两个以上闭合,因此M0.1[6]得电→

M0.1[4]闭合→通过M1.0提供的0.4s脉冲,使Q0.0[4]得电→HL得电,指示灯快闪;

M0.1[7]断开→M0.2[7]失电→M0.2[4]断开。

(5)三台电动机都不转

3台电动机都不转,因此Q0.1~Q0.3均为得电→Q0.2[5]闭合→M0.0[5]得电→M0.0[4]闭合→Q0.0[4]得电→HL点亮,指示灯平光。

第4章运行结果

将硬件连线正确后,进行调试。

结果如下图所示

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次大作业要求用PLC,因此要想更加有效率的做出结果,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它。

边学边用这样才会提高效率,这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

但是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经过紧张而有辛苦的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意,眼前豁然开朗.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几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们对PL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了解了以前不熟悉的知识,对PLC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复习了这学期所学的PLC内容,弄明白了很多知识。

由于我们进行调试的次数少,所以许多理论上成功的,实现出来的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有时我们意见不统一,但还是尝试之后才得到解决。

通过看书学习,写出了相应的程序,达到功能要求的目的。

不管怎样,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提高了我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当我们一点一点完成的时候,心中就不免兴奋,不免激动。

成功与失败其实没有界限,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在做此设计时,我深深体会到做事与成长是一回事,没有付出努力,那就好比一张空纸,经不起风波的,可是,我们要是有一定的过程,一定的付出,那滋味就蕴含在其中。

在此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们对我们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们给我们的帮助。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参考资料

1、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北京:

电工工业出版社,2010年11月

2、孙平.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

3、林小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