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925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选择题Word下载.docx

B3.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为:

A.10分钟B.20分钟C.40分钟D.1小时E.2小时

D4.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一种是:

A.色素B.细菌素C.热原质D.抗毒素E.抗生素

D5.大肠杆菌的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

A.含硫氨基酸B.葡萄糖C.乳糖D.色氨酸E.枸橼酸盐

B6.有关热原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B.可被高压蒸气灭菌所破坏

C.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除去

D.是许多G-菌、少数G+菌的一种合成性代谢产物

E.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

C7.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B.肺炎球菌C.结核杆菌D.大肠杆菌E.伤寒杆菌

A8.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A.二分裂B.有丝分裂C.孢子生殖D.复制E.出芽

A1.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

C2.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胞的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所以对人体无害

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E.一般用低压水银蒸气灯做紫外线杀菌处理

E3.用煮沸法,为提高沸点可加入:

A.1~2%氯化钾B.1~2%氯化镁C.1~2%氯化钠

D.1~2%硫酸镁E.1~2%碳酸氢钠

E4.杀灭芽孢最常用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B.煮沸5分钟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

C5.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

A.加热56℃30min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汽灭菌E.巴氏消毒法

B1.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

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

A2.前噬菌体是指:

A.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A3.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淋巴细胞B.真菌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衣原体细胞

A4.只有裂解期没有溶原期的噬菌体是:

A.毒性噬菌体B.前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λ-噬菌体E.β-噬菌体

D1.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E.耐药性变异

B2.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的必需结构

C.质粒可自行复制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

D3.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

B.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

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

C4.染色体上整合了F因子的细菌称为:

A.F+菌B.F-菌C.Hfr株D.F’菌E.溶原菌

D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A.转化B.转导C.突变D.接合E.溶原性转换

D6.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不需供体菌C.不需受体菌D.需噬菌体E.需质粒

D7.Hfr株与F-菌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A.游离的F质粒B.整合的F质粒C.R质粒

D.供体菌染色体E.F’菌

D8.溶原性转换:

A.由R质粒参与B.需性菌毛介导C.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D.需温和噬菌体参与E.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A1.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E2.为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A.维生素B.纤维素C.抗生素D.抗毒素E.微生态制剂

B3.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芽胞

E4.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B.荚膜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

B5.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C6.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C7.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D8.带菌者是指: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

D9.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质,而引起人体中毒,称为:

A.毒血症B.脓毒血症C.病毒血症D.败血症E.菌血症

A10.引起内源性感染的机制不包括:

A.严重创伤导致病原菌侵入体内繁殖

B.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

C.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内的异常定植与增殖

D.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E.生理机能紊乱导致菌群失调

B1.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是:

A.注射抗毒素B.注射类毒素C.注射细胞因子

D.注射胎盘球蛋白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D2.机体获得人工被动免疫的方式是:

A.隐性感染B.疫苗接种C.显性感染D.注射抗毒素E.注射类毒素

E3.关于活疫苗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经人工培养获得的变异株或从自然界筛选出

B.能在机体内繁殖C.免疫效果好且持久

D.比死疫苗用量小E.比死疫苗易保存

D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耐盐性强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

D.不易产生耐药性,抵抗力强E.革兰阳性菌

A2.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因其有抗原性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噬细胞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D3.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

A.营养要求高,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C.分解菊糖产酸

D.耐盐性强,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E.专性需氧

B4.使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出现局限性的物质是:

A.SPAB.血浆凝固酶C.杀白细胞素D.膜损伤毒素E.荚膜

E5.下列哪种临床疾病不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

A.疖肿B.假膜性肠炎C.食物中毒D.毒性休克综合征E.风湿热

D6.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B.感染容易扩散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

D.产生多种外毒素,故可用类毒素预防E.对青霉素敏感

E7.自患者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胆汁溶解试验阳性,最可能是哪种细菌:

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C.绿脓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E.肺炎链球菌

C8.风湿热的辅助诊断应采用:

A.细菌培养B.OT试验C.抗O试验D.血浆凝固酶试验E.肥达试验

E9.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

A.链球菌溶素B.红疹毒素C.M蛋白D.多糖蛋白E.透明质酸酶

A10.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分20个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

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

C11.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侵袭性酶

E12.关于淋球菌,下列错误的是:

A.Gˉ肾型双球菌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C.通过性接触传播

D.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E.女性感染个者比男性严重

C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

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D.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A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A.M抗原B.H抗原C.O抗原D.K抗原E.Vi抗原

C3.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

A.IMViC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

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

C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

A.O6B.O25C.O157D.O111E.O158

A5.志贺菌属中,可产生Vero毒素的菌种是:

A.A群志贺菌B.B群志贺菌C.C群志贺菌D.D群志贺菌E.A群和C群志贺菌

E6.可产生菌血症的细菌是:

A.志贺菌B.白喉棒状杆菌C.肉毒梭菌D.破伤风梭菌E.伤寒沙门菌

A7.有关志贺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鞭毛无菌毛B.主要侵袭部位在大肠C.抵抗力不强,排出体外后容易死亡

D.主要通过内毒素致病,破坏肠道粘膜产生炎症

E.可用协同凝集试验来检测粪便中的志贺菌

B8.关于伤寒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O、H、Vi抗原B.主要引起体液免疫C.临床上可出现2次菌血症

D.超敏反应在肠道的病变中发挥作用E.与多种沙门菌属的细菌有共同抗原

D9.伤寒杆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

A.早期诊断B.判断预后C.检查免疫力D.调查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

A10.肠热症发热一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

A.血培养B.尿培养C.便培养D.痰培养E.胆汁培养

B11.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通常是:

A.O凝集价≥1:

40,H凝集价≥1:

40B.O凝集价≥1:

80,H凝集价≥1:

160

C.O凝集价≥1:

160D.O凝集价≥1:

160,H凝集价≥1:

80

E.O凝集价≥1:

D12.伤寒病人进行粪便培养致病菌的最好时期是:

A.潜伏期末B.发病1~4天C.发病5~10天D.发病2~3周E.发病4周之后

D1.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

D.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

E.革兰染色阴性

C2.霍乱肠毒素:

A.为耐热外毒素B.为不耐热内毒素

C.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D.A2肽链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A1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C3.一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

无腹痛,无里急后重。

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

血压80/60mmHg。

应首先进行如下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

A.粪便常规B.尿常规C.取粪便标本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D.取血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E.碱性蛋白胨水接种粪便标本

E4.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什么传播:

A.污染用水B.病畜肉C.苍蝇污染食物D.老鼠污染的食物E.海产品或者盐腌制品

A1.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梭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属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

E2.一位患者,伤口窄而深,且有泥土污染,未接种过内毒素,应首先考虑注射:

A.丙种球蛋白B.类毒素和抗毒素C.白百破三联疫苗

D.破伤风类毒素E.TAT和抗生素

D3.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

A.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增殖致病

B.破伤风梭菌释放内毒素引起休克

C.破伤风溶血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D.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E.破伤风梭菌引起败血症

E4.关于TAT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B.只对游离的痉挛毒素有阻断作用

C.注射前必须先做皮试D.免疫马而制备的免疫球蛋白

E.破伤风病后可产生大量TAT

E5.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正确的是:

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B.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

C.致病因素为毒素和酶D.可致食物中毒E.以上均对

C6.Nagler反应原理是产气荚膜梭菌:

A.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B.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C.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D.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

E.液化明胶

D7.对气性坏疽早期诊断较有价值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是:

A.取坏死组织分离培养B.取坏死组织做“汹涌发酵”试验

C.取坏死组织做动物试验D.从伤口深部取材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E.取坏死组织做Nagler试验

D8.下列哪项不是肉毒梭菌的特点:

A.肉毒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B.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

D.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荚膜

E.成人肉毒中毒死亡率高

B9.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A.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B.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C.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D.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E.椭圆形,小于菌体

E10.下列哪项不是无芽孢厌氧菌的感染特征:

A.分泌物为血性或暗黑色,有恶臭B.分泌物涂片可见细菌,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

C.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治疗无效D.深部脓肿

E.一般不会出现败血症

C1.白喉棒状杆菌的特点是:

A.革兰染色阴性B.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迅速C.有异染颗粒

D.内毒素致病E.对磺胺敏感

D2.关于白喉毒素,错误的是:

A.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

B.完整的白喉毒素分子无酶活性

C.A片段具有酶活性,作用于延伸因子2,最终使细胞蛋白合成受阻

D.B片段在具有酶活性的同时,协助A片段进入细胞

E.B片段是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的主要部位

D3.下列哪项不是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特点:

A.白喉棒状杆菌是棒状杆菌属中唯一能引起人类白喉的病原菌

B.白喉的传染源包括白喉病人和带菌者

C.白喉棒状杆菌侵入鼻咽部粘膜生长繁殖

D.白喉棒状杆菌在局部繁殖后入血;

E.白喉的早期致死原因是假膜脱落引起的窒息;

C4.关于白喉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为抗毒素中和外毒素的作用

B.人出生时,可从母体获得免疫力

C.隐性感染后可无免疫力D.接种DPT后可获得免疫力

E.可用锡克试验测定

D5.测定白喉杆菌是否产生毒素可根据:

A.形态染色特点,特别是异染颗粒

B.吕氏血清斜面上快速生长的特点

C.亚碲酸钾血平板上菌落的特点

D.动物试验E.锡克试验

D1.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B.丙型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D.结核分枝杆菌E.肺炎链球菌

C2.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索状因子B.磷脂C.分枝菌酸D.蜡脂DE.硫酸脑苷脂

D3.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酸染色,呈红色B.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D.耐煮沸,100℃15分钟才死亡

E.耐酸碱,在6%H2SO4或者4%NaOH中可存活30分钟

E4.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可能的是:

A.呼吸道B.消化道C.破损的皮肤D.泌尿道E.节肢动物的叮咬

C5.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B.以体液免疫为主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

D6.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E7.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下述错误的是:

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状况

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为标准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E.12~18小时观察结果

D8.下列哪种对象最适合接种卡介苗:

A.长期低热和咳嗽,疑为肺结核的患儿B.OT试验阴性的麻疹患儿

C.OT试验阳性儿童D.OT试验阴性儿童E.OT试验阴性的细胞免疫缺陷者

E9.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反应,下述情况不正确的是:

A.表明机体未感染过结核杆菌B.艾滋病患者C.重度结核病患者

D.结核原发感染早期E.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

E10.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E.结核杆菌

A1.关于炭疽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革兰阴性大杆菌,可形成芽胞B.有荚膜,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C.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D.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E.菌体常呈链状排列,形似竹节

A2.关于鼠疫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鼠是重要的传播媒介B.陈旧培养物中菌体可呈多态性C.可通过鼠蚤传染给人

D.临床类型有肺鼠疫、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E.菌体可出现两端浓染

A3.布氏杆菌感染时,细菌可反复入血形成:

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

C1.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是:

A.专性厌氧B具有周身鞭毛的革兰阴性菌

C.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菌液呈蓝绿色

D.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E.只引起创伤感染,较少引起败血症

D2.对嗜肺军团菌的错误描述是:

A.广泛存在于各种水环境中B.是胞内寄生菌

C.临床上主要引起肺部感染D.专性厌氧菌

E.培养时需要较高的营养条件

C3.关于幽门螺杆菌,不正确的是:

A.可分解尿素产氨B.与B型胃炎、消化道溃疡及胃癌有关

C.主要分布在胃部幽门和小肠D.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

E.革兰阴性杆菌,运动活泼

A4.关于流感嗜血杆菌不正确的是:

A.是流感的病原菌B.营养要求较高,需要V因子和X因子

C.可引起各种化脓性感染D.革兰阴性小杆菌,可呈多种形态

E.常用巧克力培养基进行培养

C1.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E.病毒

D2.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错误的是:

A.无细胞壁B.能通过滤菌器C.呈多形性D.有独特生活周期

E.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

A3.支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A.无细胞壁B.含有两种核酸C.含有核糖体

D.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E.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B4.支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A.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B.个体微小,能通过滤菌器

C.胞膜中含大量胆固醇D.对抗生素敏感E.有两种核酸

E5.关于肺炎支原体,下述错误的是:

A.是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侵入人体后靠顶端结构吸附于细胞表面D.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

E.首选青霉素治疗

D1.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D.严格的细胞内寄生E.对抗生素敏感

C2.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A.蜱B.蚊C.鼠蚤D.恙螨E.鼠虱

C3.普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B.消化道C.虱叮咬后入血D.蚤叮咬后入血E.性接触

E4.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是:

A.梅毒B.沙眼C.莱姆病D.性病淋巴肉芽肿E.恙虫病

D5.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的细菌是:

A.痢疾志贺菌B.大肠埃希菌C.绿脓杆菌D.变形杆菌E.产气杆菌

E6.关于立克次体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B.专性细胞内寄生C.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D.可引起人畜共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