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53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体诊断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咳嗽与咯痰、咯血

1、咳嗽与咯痰的发生机理、病因与临床特点。

2、咳嗽及咯痰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咯血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五)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理。

2、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1)肺原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原性呼吸困难:

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血原性呼吸困难:

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六)恶心与呕吐

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理、病因与分类。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3、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七)呕血与便血

1、呕血与便血的概念与病因分类。

2、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对病因诊断的意义。

3、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八)腹泻

1、腹泻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腹泻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腹泻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九)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原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十)黄疸

1、黄疸的概念及黄疸的病因分类与发生机理。

2、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黄疸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三种黄疸的鉴别要点。

1、课堂讲授6学时,实习3学时。

2、临床实习时在教师指导下,仔细询问及反复观察常见症状、并分析各症状的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第二篇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法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

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1、课堂讲授1学时,实习1学时。

2、实习时老师示教五项检查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

待掌握基本检查手法后再进医院,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或检查事先选好的病人,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二、一般检查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

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

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

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淋巴结:

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1、课堂讲授3学时,实习2学时。

2、实习时老师示教一般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

三、头部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

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

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

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

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

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

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1、课堂讲授2学时,实习1学时。

2、实习时由教师示教头部规范检查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反复练习头部伯检查顺序与方法,并识别正常状态。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检查的病人,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四、颈部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1、外形与分区。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4、颈部血管:

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

5、甲状腺:

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6、气管:

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2、实习时由教师示教颈部规范检查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反复练习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识别正常状态。

五、胸部

(Ⅰ)胸廓及肺部检查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二)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三)掌握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一)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

(二)胸壁与胸廓

1、胸壁血管与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

2、正常胸廓外形与异常胸廓:

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单侧或局部性变形等。

3、乳房检查方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肺部检查

1、视诊:

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及节律。

2、触诊:

呼吸动度、触觉语颤、胸膜磨擦感。

3、叩诊

(1)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正常肺部叩诊音及影响因素。

(3)肺部的定界叩诊:

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及肺下缘移动范围。

(4)肺部的异常叩诊音:

浊音与实音、过清音、鼓音、空瓮音与浊鼓音等。

4、听诊

(1)听诊的方法与内容。

(2)正常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

诊部位及特点。

(3)异常呼吸音:

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4)罗音:

干罗音与湿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捻发音:

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6)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特点及临床价值。

(7)胸膜磨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病因。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大叶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3、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或气胸。

1、课堂讲授6学时,实习6学时。

2、实习时教师示教胸廓及肺部的检查方法及顺序后,指导学生分组互查,待学生基本掌握检查方法顺序,并熟悉其正常状态后再进行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呼吸系统有典型体征的病人,指导学生分组检查病人。

4、实习后每个学生须独立完成一份呼吸系统疾病的问诊及体检记录,交教师修改。

(二)心脏、血管检查

(一)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二)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四)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五)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六)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并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七)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八)掌握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

(九)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一)心脏

1、视诊

(1)心尖区外形。

(2)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的正常位置、强弱、范围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及临床意义。

2、触诊心脏触诊方法,内容如下。

(1)心前区搏动:

心尖搏动与其他部位搏动。

(2)心前区震颤:

发生机理、触诊方法与特点,心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震颤的临床意义。

(3)心包磨擦感:

发生机理、触诊方法、部位、特点及临床意义。

(1)心脏叩诊方法。

(2)心脏浊音界:

相对浊音界与绝对浊音界。

(3)正常心界。

(4)心界的各部组成。

(5)心脏浊音界的改变:

心脏本身因素与心外因素。

(1)心脏听诊的目的与方法。

(2)心脏瓣膜听诊区:

部位、听诊顺序及临床价值。

(3)心脏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4)心率:

正常心率、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

(5)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6)正常心音:

各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7)心音异常改变:

强弱与性质的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及四音律。

(8)心脏杂音:

①杂音的发生机理;

②分析杂音特点;

③各瓣膜听诊区不同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边续性)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9)心包磨擦音:

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特点、临床意义。

(二)血管

手背浅层静脉充盈度、肝颈静脉回流征、毛细血管搏动。

(1)脉搏的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脉搏的速率与节律。

(3)脉搏的紧张度与强弱或大小。

(4)脉搏的波形:

水冲脉与奇脉,交替脉与重搏脉。

(5)动脉壁的情况及异常改变的意义。

3、吸诊

(1)动脉听诊:

正常动脉音、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

(2)病理性动脉杂音。

4、动脉血压测定

(1)血压计的种类及使用。

(2)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血压的正常值及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4)脉压及其改变的意义。

(三)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心包积液。

5、心功能不全;

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全心功能不全。

1、课堂讲授8学时,实习10学时。

2、课堂讲授后教师示教心脏、血管检查方法及顺序,然后学生分组检查,反复学习心脏及血管的检查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选好具有心脏、血管体征的病人,并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按照视、触、叩、听的检查顺序认真检查,掌握心脏、血管的常见体征。

4、实习后每个学生须按要求写出心脏、血管检查的记录,交教师修改。

上一页

六、腹部

(一)掌握腥部检查的内容简介、方法及顺序、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腹部体表标志分区

1、腹部的范围。

2、体表标志。

3、腹部分区:

九区法、四区法。

(二)视诊

1、腹部视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腹部的外形:

正常腹部外形,膨隆与凹陷。

3、腹部的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4、腹部皮肤:

皮疹、色素、条纹与瘢痕、腹部体毛、疝、脐及腹部皮肤。

5、腹壁静脉:

静脉扩张时血流方向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6、蠕动波:

胃蠕动波与肠蠕动波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7、上腹部搏动:

腹主动脉搏动与肝脏搏动的区别。

(三)触诊

1、腹部触诊的主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2、腹壁紧张度:

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3、压痛及反跳痛。

4、腹部包块:

位置、大小、形态、硬度、搏动、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液波震颤。

6、肝脏触诊。

(1)触诊方法:

双手触诊法、单手触诊法。

(2)肝脏肿大而不能触及的常见原因。

(3)触及肝脏时应描述的内容:

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压痛、博动、肝震颤。

7、胆囊触诊

(1)胆囊的触诊方法及肿大的临床意义。

(2)Murphy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8、脾脏触诊

(1)脾脏的触诊方法(仰卧位与右侧卧位)。

(2)脾脏肿大的分度及测量方法。

(3)易误认为脾脏肿大的脏器。

(4)触及脾脏时应描述的内容及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9、肾脏触诊

(1)肾脏的触诊方法及触及肾脏的临床价值。

(2)肾脏或尿路有炎症时出现的压痛点:

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肋腰点。

10、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组织与脏器:

腹直肌腱划、腹主动脉、腰椎椎体、乙状结肠、盲肠、横结肠。

(四)叩诊

1、腹部叩诊方法:

直接与间接叩诊法。

2、腹部叩诊音

3、肝脏与胆囊叩诊

(1)肝脏浊音界叩诊及临床意义。

(2)肝脏及胆囊的叩击痛。

4、胃泡鼓音区:

鼓音区的边界,扩大或缩小的临床意义。

5、脾脏叩诊:

确定脾脏边界。

6、肾脏叩诊:

叩诊方法及注意点。

7、膀胱叩诊。

8、腹水的叩诊。

(1)叩诊主法。

(2)腹水与卵巢囊肿的鉴别。

(五)听诊

1、肠鸣音与振水音。

2、血管音与胎儿心音。

3、摩擦音与搔弹音。

(六)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及症状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腹膜炎。

3、肝脏硬化合并腹水。

4、腹部包块。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5学时,实习5学时。

2、课堂讲授后教师示教腹部检查的方法及顺序,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互相检查,学习腹部检查的基本手法。

3、教师选好具有腹部体征的病人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让学生反复观察或体验腹部的异常体征。

4、对典型病便例的症状、体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识别能力。

5、临床实习后每个学生写符合病历格式的腹部检查记录,交教师批改。

七、生殖器、肛门、直肠

(一)熟悉肛门、直肠检查的方法及重要性。

(二)了解男性生殖器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一)男性生殖器检查

1、阴茎与阴囊:

阴茎大小、包皮、阴茎头与冠状沟、尿道口;

精索、睾丸、附睾。

2、前列腺:

检查方法、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

3、精囊: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肛门与直肠

肛门闭锁与狭窄,肛门外伤与感染,肛门裂与痔,肛门瘘及直肠脱垂,直肠镜检查。

直肠指诊的方法及诊断价值。

2、有条件可示教男性生殖器及肛门直肠的检查方法。

3、临床实习后每个学生写出规范病历格式的检查记录,交教师修改。

八、脊柱与四肢

(一)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1、脊柱弯曲度:

后凸、前凸、侧凸。

2、脊柱活动度:

检查方法及活动度异常的常见病因。

3、脊柱的压痛与叩击痛:

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

(二)四肢

1、形态异常

(1)腕关节变形:

特点与临床意义。

(2)指关节变形:

梭形关节、爪形手。

(3)膝关节变形:

关节腔积液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4)膝内、外翻与足内、外翻。

(5)肢端肥大与肌肉萎缩。

(6)下肢静脉曲张与水肿。

(7)杵静脉曲张与水肿。

2、运动功能障碍

(1)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2)关节功能障碍。

2、教师讲课后示教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互查,反复练习检查手法,并识别其正常状态。

3、临床实习时教师指导学生检查具有阳性体征的脊柱、四肢疾病病人,并分析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

4、临床实习后每个学生写出规范病历格式的检查记录,交教师修改。

九、神经系统检查

(一)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与神经反射)及检查方法。

(二)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一)运动功能检查

1、随意运动肌力

2、肌张力与不随意动运。

3、共济运动。

(二)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与深感觉功能。

2、复合感觉功能。

(三)神经反射

1、生理反射

(1)浅反射:

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2)深反射: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腱反射与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

(1)锥体束征:

Babinski征、Gordon征、Chadduck征、Hoffmann征及阵挛、Gonda征。

(2)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Kemig征、Brudzinski征。

(3)Lasegue征。

(四)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1、眼心反射。

2、卧立试验。

3、坚毛反射。

4、皮肤浅纹征。

1、课堂讲授学时,实习2学时。

2、简要讲授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的临床意义,重点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实习时教师示教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后,指导学生互相检查,练习检查方法。

4、结合临床病人教师示教病理性神经反射,并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神经反射检查,讨论各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十、全身体格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1、课堂讲授1学,实习1学时。

2、观看全身体格检查录像,之后教师选择典型病例并带领学生进行规范的全身体格检查。

第五篇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一)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二)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二)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2、导联体系:

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3、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三)心电向量图及心电图的正常值检测

1、心电向量图的基本图形、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2、心电图的描绘与检测。

(1)各波段与心率的检测。

(2)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3)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4)小儿心电图与老年人的心电图特点。

(四)心房肥大

1、左房肥大。

2、左房肥大。

3、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五)心室肥大

1、左室肥大

2、右室肥大

3、左室及右室双侧心室肥大。

(六)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1、心内膜缺血。

2、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

(七)心肌梗塞

1、心肌梗塞的基本图形及发生机理。

(1)缺血性T波改变。

(2)“损伤型”改变。

(3)“坏死型”改变。

2、心肌梗塞的图型演变与分期(早期、急性期、近期、陈旧期)。

3、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八)心律失常

1、心律失常与心肌的电生理特征。

2、心律失常概述。

3、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窦性心动过度。

(3)窦性心动过缓。

(4)窦性心律不齐。

4、过早搏动(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

5、异位性心运过速。

6、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与颤动。

(2)心室扑动与颤动。

7、传导异常与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沮滞(Ⅰ度、Ⅱ度、Ⅲ度)。

(2)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

(九)心电图的分析步骤与临床应用

1、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2、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课堂讲授学时,实习10学时。

2、利用心电图机或其他教具讲授心电图检查与描述记方法及常规导联。

3、利用大型投影片或幻类片讲授心电图的检测方法,正常值及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改变与临床意义。

4、实习时学生阅读、测量正常心电图及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并写出心电图报告,交教师修改后发给学生。

二、肺功能检查

了解肺功能检查有哪些项目。

1、通气功能检查。

2、换气功能检查。

3、小气道功能检查。

4、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测定。

1、课堂讲授2学时,实习2学时。

2、重点讲授肺功能检查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并给合临床病例分析常见呼吸衰竭及酸碱力失衡的类型。

三、内镜检查

了解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支气管内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内镜检查的基本原理。

2、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3、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重点讲授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其禁忌证。

并给合临床病例或利用教具示教常见疾病的典型内镜图像改变。

第三篇病历

(一)了解病历对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医疗纠纷等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