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50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D、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二.解答题

1.(2019•益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2)写出11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NaCl ;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电子层数相同 (任写一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1)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2)根据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写出其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分析.

(1)由于元素的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原子序数为11元素为钠元素,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钠为+1价,氯为﹣1价,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以看出,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等.

故答为:

(1)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NaCl;

(3)电子层数相同;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019•株洲)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 2 ;

A粒子的化学式是 S2﹣ .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 铝原子 .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AD (填字母代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根据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则x=2;

A粒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S2﹣.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

(3)图中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A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原子;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

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故答案为:

(1)2;

S2﹣;

(2)铝原子;

(3)A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2019•荆州)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的最大值为 8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 S2﹣ ;

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酸的化学式为 H2SO4 .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 Na、Mg、Al (写元素符号).

根据已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最多是8个,原子可以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据此解答即可.

(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最多是8个,故n的最大值是8,故填:

8;

(2)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是得2个电子形成的,故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6,表示的是硫离子,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酸是硫酸,故填:

S2﹣,H2SO4;

(3)m﹣n=10,则m=10+n,表示的是原子,常见的金属元素是钠、镁、铝,故填:

Na、Mg、Al.

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2019•乌鲁木齐)如图为六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钠、铝 (填元素名称),己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丙 (填元素符号)元素相似.

(2)在化学反应中,戊元素的原子容易 失去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该元素的离子符号是 Al3+ .该元素单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Al+3O2═2Al2O3 .

(3)甲、乙元素和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氮肥的化学式为:

 NH4HCO3[CO(NH2)2] .

(1)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找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元素;

(2)根据戊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甲、乙元素和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及常见的化肥的种类分析回答.

(1)由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可知,上述六种元素中丁、戊的质子数分别是11、13,分别是钠、铝,属于金属元素,由于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丙原子的元素的电子数相同都是7,化学性质相似.

(2)戊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质子数是13,该元素的离子是铝离子,符号是Al3+.该元素单质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是:

4Al+3O2═2Al2O3.

(3)甲、乙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氮元素,和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常见氮肥的为碳酸氢铵和尿素,化学式为:

NH4HCO3、CO(NH2)2.

(1)钠、铝,丙.

(2)失去,Al3+.4Al+3O2═2Al2O3;

(3)NH4HCO3[CO(NH2)2].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5.(2019•威海)21世纪的能源金属﹣锂(Li)

金属锂,被誉“21世纪的能源金属”,当前手机中广泛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高能锂电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 失去 电子变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Li+ .

(2)研究表明,锂的金属活动性比较活泼.写出金属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Li+H2SO4=Li2SO4+H2↑ .

(3)金属锂除了制造锂电池外,还可以用于储存氢气,其原理是金属锂与氢气化合生成白色粉末状的氢化锂(LiH),氢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Li+2H2O=2LiOH+H2↑ .

金属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的电子,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

再根据离子的写法和化学式的写法考虑.

(2)锂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根据“锂遇水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锂[LiOH],”则可书写其化学方程式

(1)最外层电子数是1,所以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写在锂元素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由于数字是1要省略不写;

(2)锂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Li+H2SO4=Li2SO4+H2↑;

(3)根据“锂金属锂与氢气化合生成白色粉末状的氢化锂(LiH),氢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则可书写其化学方程式为2Li+2H2O=2LiOH+H2↑;

(1)失去、Li+;

(2)2Li+H2SO4=Li2SO4+H2↑;

(3)2Li+2H2O=2LiOH+H2↑

由题意,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了解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其应用.

6.(2019•宿迁)如图A是某金属元素形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图B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12 ,图A所示微粒的符号为 Mg2+ ;

写出一种与图A所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的符号 O2﹣ .

(2)图B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写出粒子的符号;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图一所示微粒是镁离子,符号为:

Mg2+.与图A所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如氧离子,符号为:

O2﹣;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O2

2MgO.

(1)12,Mg2+;

(2)2Mg+O2

本题主要考查了结构示意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理解图示的意义是解答本类题的基础.

7.(2019•武汉)如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5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得到 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

空气组成的测定;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空气与水.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5,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

最外层电子数是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1)15;

得到;

(2)4P+5O2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9•菏泽)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D元素的名称为 硫 ,D元素与图中 B (填写字母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S2﹣ .

(2)A、B、C三种元素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的pH > 7(填>、<、=)

(3)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

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写化学式) H2O2 ,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 ﹣1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D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A、B、C三种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据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A、B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

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氢,据此结合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1)D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为硫元素;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2)A、B、C三种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据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显碱性,其水溶液的pH>7.

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

氢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2x=0,则x=﹣1价.

(1)硫;

B;

(2)>;

(3)H2O2;

﹣1.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2019•重庆)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 C (填序号).

A.质子数B.电子数C.第一层电子数D.第二层电子数

(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 一氧化碳分子 .

(3)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如图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1)根据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解答;

(2)一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解答.

(1)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发现,第一层电子数相同,故选:

C;

(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

反应后有两个碳原子,四个氧原子,反应前有二个氧原子,所以空白处有2个一氧化碳分子.

(1)C;

(2)一氧化碳分子;

(3)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

10.(2019•娄底)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8 .

(2)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5 .

(3)锶原子最外层容易 失 电子.(填“得”或“失”)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时,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1)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即核电荷数为38.

(2)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5.

(3)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为2个电子,小于4,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的带电荷的离子.

(1)38;

(2)5;

(3)失.

11.(2019•日照)钙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它使得骨髓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如图①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x= 8 

(2)图中A、B、C、D四种粒子属于 3 种元素

(3)C元素与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F2 

(4)A、B、C、D四种粒子中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D (填“A”、“B”、“C”或“D”)

(1)由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C元素与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分别为氟元素、镁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20=2+8+x+2x=8.

(2)图中A、B、C、D四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2、12、9、12,B和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

(3)C元素与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分别为氟元素、镁元素;

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由图①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2.A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

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8;

(2)3;

(3)MgF2;

(4)D.

12.(2019•重庆)氧化铝是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份,它由铝离子和氧离子构成.

(1)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 .

(2)3个铝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3Al3+ .

(3)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一个氧离子中有 8 个质子.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Al2O3.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

(3)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由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8,则一个氧离子中有8个质子.

(1)Al2O3;

(2)3Al3+;

(3)8.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粒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注意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2019•攀枝花)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化学式为 Mg2+ ;

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O .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填元素符号) Cl 、 I .

(4)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18 .

(1)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2)根据离子符号、化学式的写法书写;

(3)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4)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1)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化学式为Mg2+;

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显﹣2价,钠为+1价,所以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O.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氯与碘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分别为:

Cl、I.

(4)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53﹣2﹣8﹣18﹣7=18.

(1)质子数不同

(2)Mg2+,Na2O.,(3)Cl、I.(4)18.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14.(2019•十堰)M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是

(1)若M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则该单质是 氧气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年有关.若x=9,M元素与下列 ② (填序号)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若x=7,M元素的这种粒子可与上图中的一种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Mg3N2 .

(1)根据M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是氧气;

(2)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x=9,M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可知答案.

(3)根据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