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08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

因此阖闾日夜忧虑。

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

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

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二、简介本文有关背景

战国末期,秦并天下,势不可挡。

秦军灭韩破赵,大兵直压燕境。

燕太子丹既出于个人恩怨,更出去国家的危难,派荆轲行刺秦王,以图最后孤注一掷,延缓燕国危机。

二、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2、3、4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

1、翻译:

(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2)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3)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他说了我不满意的话,我眼睛瞪了他。

(他当然要离开的,我刚才用眼睛震慑了他。

(荆轲默默地逃走,以后就再也不见面了。

2、讨论问题

(1)“荆卿好读书击剑”一句有何暗示?

(2)与盖聂论剑,受怒目即离去,这个细节表现了荆卿怎样的个性?

对后来的故事有怎样的影响?

(既暗示荆轲其实是儒雅之士,又为以后刺杀秦王做了交代。

(强烈地维护自尊,也暗示荆轲剑术未能精益求精,为后文刺杀秦王不能成功而伏笔。

三、结合有关注释,理解5、6、7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1、翻译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3)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

(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那樊将军在天下困厄时,投靠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牺牲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撵他到匈奴去,这本是我生命结束时才能做的是事了。

(希望借太傅的介绍,能够认识田先生,好吗?

(1)从第5段看出荆轲与一般的刺客有什么不同?

(2)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

(一不同:

喜欢读书,个性深沉;

二不同:

交往的人都是特别有见识或者有一技之长的人;

三不同:

个性不羁,好喝酒,大街上唱歌、哭泣旁若无人。

(鞠武的自私势利,胆怯懦弱;

应当说他的话是大道理,也是利于燕国的,但是已经难以实施,或者根本上已经来不及实施。

太子丹的义气豪爽,威武不屈。

第2教时

继续疏通课文,理解讨论

一、结合有关注释,理解8、9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我自以为和您不是外人,就把您介绍给太子了,希望您到宫里去拜见太子。

(年高有德行的人所做的事,是不能使人家怀疑他的。

(做了事却使人家怀疑他,就不是有节操的侠客了。

(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并吞,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它的野心是不能满足的。

2、讨论问题:

评论太子丹刺秦王的计划:

“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秦大将擅⑩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太子丹刺秦王的计划,一是胁迫秦王订立盟约,退还所侵略的诸侯的土地。

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订立盟约也不会履行,因为大家很清楚,秦王的目标是要统一国家。

二是使秦国大乱,诸侯再次合纵消灭秦国。

也是不可能的,即使秦王赢政被杀,秦国会有其他国君出现,也是要继续吞并六国的,再说六国诸侯已经无能力和无心思联合了。

二、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0、11、12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如果现在就去,却没有使他信任的东西,那么秦王还是没法挨近的。

(现在就这样前往却不能达成任务回报的,才是无用小子呀!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

荆轲为了完成使命,做了哪些准备?

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

(准备最有用的信物,准备最厉害的匕首,这些可以看出他计划的周密性,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表现出一个刺客的本色。

三、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3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1、翻译这段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

到了易水边,饯行之后,荆轲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和着筑声唱歌,唱的是“变徵”的调子,送行的人都掉下泪来。

荆轲又走上前唱道:

“萧萧的风声呵,易水凄寒;

壮士这一去呵,不再归还!

”又唱出悲壮慷慨的“羽声”调子,感动得送行的人都睁大双眼,头发竖起把帽子顶起来。

于是荆轲上车离开了,一直没有回头。

请说说这段场面描写的特色和感染力。

( 

司马迁在进行场面描写时,往往熔铸进自己全部的爱憎,场面里往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浓重的氛围情调。

通过场面描写来渲染气氛,造成意境和情调。

首先,突出局势的严重、使命的庄严和行事的秘密,又突出环境的萧杀和参与者悲慨的心境。

其次,作者处处着意渲染“皆白衣冠以送之”,给整个场面笼罩上一层悲哀氛围。

接着写“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又从乐调上加以渲染,使悲哀的色彩更加浓重。

再次,作者在这里绝不单纯写悲而更在写壮,写悲中之壮。

此行之险恶、之凶多吉少,荆轲是非常清楚的,但他并没有犹豫和畏惧,为了铲除暴虐,他视死如归,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歌,就抒发了他义无反顾的慷慨情怀,使场面由悲向壮推进,乐调由衷婉感伤的变徵之声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和由此所激起的送行者的反应“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更把悲壮的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路,义无反顾地走了。

至此,悲壮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这里,场面之悲壮,气氛之浓烈,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使铁石心肠的人也为之感叹唏嘘!

第3教时

一、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4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1)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不怡者良久。

(秦舞阳脸色都变了,非常害怕,群臣感觉他奇怪。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便倚靠着铜柱笑,双腿张开,坐在地上大骂道:

“事情所以不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退还诸侯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

”)

(于是左右的人上前杀了荆轲,秦王心里不愉快了很久。

2、探讨问题

(1)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有何作用?

(2)评论荆轲“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的话。

(3)有人说荆轲刺杀秦王不成功,与他的过于自信和剑术不精是有关系的,你怎么看?

(写秦武阳色变振恐,反面衬托荆轲的沉着、勇敢。

文中还有威严天下的秦王绕柱逃窜的丑态以及不怡者良久都是侧面衬托荆轲。

(可以看出荆轲对秦王的幻想,也反映出他想法的天真。

至于有人说不该把太子暴露出来,其实说与不说,秦已经清楚了幕后的使者。

(应当说有关系,他有刺杀秦王的机会,但是,他还是没有把握住。

二、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5、16、17、18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日:

“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甚矣吾不知人也!

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日:

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鲁勾践听见荆轲行刺秦王这件事情以后,私下里说:

“唉,可惜他不好好研究刺剑的技术呵!

我也太不了解人了!

从前我呵叱他,他当然以为我不是他的同道了!

太史公说:

世上的人们说到荆轲,所说的有关太子丹的运气,“天上落下粟来,马头生出角来”的话,说得太过分,又说,荆轲刺伤了秦王,这都是不确的。

以前,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有交往,详尽地知道这件事的经过,对我说过像以上所说的话。

从曹沫到荆轲这五个人,论他们的义行,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他们立意都很显明,不背弃他们立定的志向,声名能够流传到后代,难道是虚妄的吗!

2、探讨问题:

司马迁如何看待荆轲刺杀秦王这件事?

(不论成功与失败,认为他们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义举,认为他们立场鲜明,不违背自己的志向。

第4教时

总结探讨,作业

一、探讨问题

1、本文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元胡天游诗)的励志精神。

结合司马迁生平,探讨其屡次叙述此类情节的个人感情因素。

2、“易水送别”与“廷刺秦王”,是《史记》中脍炙人口的精彩情节。

说说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3、本文在正面刻画荆轲形象的同时,也颇为生动地描写了田光、樊於期、高渐离,以及鞠武、太子丹乃至秦舞阳的形象。

说说这些人物对荆轲形象的刻画所起到的作用。

4、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请搜集有关材料,组织讨论,说说自己对荆轲形象及其刺秦王行为的看法。

5、陶渊明有因首《咏荆轲》的诗,请评论陶渊明的态度。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义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太史公自序》的“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退而深惟……”一段,以及列入存目的《报任安书》中关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表述,其实司马迁的这一遭遇与荆轲、韩信、范雎有共同之处,荆、韩、范三人的做法对司马迁有前鉴和激励因素。

激励完成自己的志向。

(“易水送别”以音乐的凄婉与慷慨和诗歌的苍凉悲壮渲染壮别气氛,语气长短有致而富于情韵;

而“刺秦王”则以密集的动词、形容词渲染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奏急促,从而使文字表现艺术和内容表达要求,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田光之节侠,樊於期之刚烈,高渐离之坚毅,是对荆轲沉勇刚毅性格的不同角度烘托;

而鞠武的谋而懦、秦武阳的暴而怯,则是对荆轲性格的反衬。

(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荆轲的行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荆轲是“匹夫之勇”,也有很多人对他表示称赞,比如,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随已没,千载有余情”。

不管怎样,荆轲刺秦王不是为一己之私,是为“国家大事”,所以他的故事才会流传千百年,历久而不衰。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

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

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

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大意:

燕太子丹善于收养门客,志向是到嬴姓的秦国报仇。

要从招募的壮士中百里挑一选杰出的,年深日久后选中了荆轲。

君子甘愿为知己者死,荆轲决定离燕国京都赴秦为太子丹报仇。

荆轲启程前随行的白色骏马在路上嘶鸣,周围都是一片为其送行的慷慨激昂之气。

荆轲的怒发撑起了高高的帽子,豪猛之气冲击着系帽的长丝带。

在易水河边为荆轲摆酒设宴以壮行,周围坐席上都是英雄壮士。

琴师高渐离以名为‘筑’的乐器奏出悲壮的乐曲,勇士宋义则高唱激人的歌声。

岸边上哀风萧萧,易水中寒波淡淡。

乐声中的‘商’调使人悲痛流涕,‘羽’调的高亢激越则使壮士动容。

心中清楚这是一去不归的征程,但会将英明流传于后世。

荆轲登车的时候果敢得没有回头后看,高速奔腾的马车朝秦国而去。

快速行驶了万里之遥的路程,途中漫长曲折经历上千座城池。

当向秦王晋献燕国地图时匕首一现就自然暴露出了刺杀一事,这使秦王嬴政大吃一惊而怔在那里。

可惜荆轲的剑术不够精熟,这一举世奇功没能实现。

荆轲这个人虽然死去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却会千载流传。

品评:

本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

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

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

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

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

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

在萧杀的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

二、作业

附苏教版《刺客列传》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

他的先世是齐国人,移居到卫国,卫国的人称他庆卿。

以后他到了燕国,燕国的人称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曾经拿剑术来游说卫元君,卫元君不采用。

后来,秦国征伐魏国,就把占领的地方设置了东郡,迁移卫元君及其支属到野王去。

荆轲曾经游历经过榆次,和盖聂讨论剑术,盖聂发了脾气,眼睛瞪着他。

荆轲便走开了,有人提议再把荆轲叫回来。

盖聂说:

“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有不同的意见,我眼睛瞪了他;

去看看也好,不过在这种情形下他是该走了,不敢再停留的。

”派人到荆轲居停的主人那里看看,荆轲果然已经驾车离开榆次了。

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

“他当然要走的,我刚才用眼睛震慑了他。

荆轲游历到了邯郸,鲁勾践跟荆轲博戏,因为争夺博局上的格道,鲁勾践恼怒了而呵叱他,荆轲默默地逃走,以后再也没有见面。

荆轲到了燕国以后,跟燕国的一个杀狗的屠夫,以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交好。

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半醉以后,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唱歌,看看彼此,相当快乐;

可是一会儿就又相对着哭泣起来,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荆轲虽然同酒徒们打交道呵,然而他的为人,却是沉着含蓄,爱好读书;

他在所游历的那些诸侯国家,都是跟一些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结交。

他到了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也很客气地接待他,知道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过了一些时候,恰好碰上在燕国做人质的燕国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来。

燕国太子丹,从前曾经质押在赵国;

而秦王政是在赵国出生的,他小时候和丹很要好。

等到赢政即位做了秦王,正好丹质押在秦国。

秦王对待燕太子丹不好,因此丹就怀着怨恨逃回来了。

回来以后,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但是国家太小,力量不够。

后来秦国天天出兵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攻伐齐国、楚国和三晋,渐渐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快要到燕国了,燕国的君臣都害怕战祸的来到。

太子丹忧虑于此,请教他的太傅鞠武。

鞠武回答说:

“秦国的土地已经遍及天下,威胁着韩、魏、赵国,北边有甘泉、谷口的巩固要塞,南边有泾水、渭水流域的肥沃原野,占据着巴、汉一带的富饶地区,右边是陇、蜀的山岭,左边是关、觳的天险,人民众多,而且士卒勇猛,兵器甲胄更是丰裕。

如果他想向外扩张的话,那么在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我们燕国这块地方,便不能安定了。

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丹说:

“那么要怎么办才好?

”鞠武回答说:

“请仔细地打算这件事。

过了一些时候,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亡到燕国来,太子丹收容他并且让他住下来。

鞠武劝谏说:

“不可以。

像秦王这样的暴虐,一直不满燕国,想起来早已叫我们心寒胆战,更何况听到樊将军被收容在这地方呢?

这叫做‘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路上,呀,祸患一定是救不了了!

即使有管仲、晏婴那样的才能,也不能替我们想出解救办法的。

希望太子赶快叫樊将军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侵略燕国的借口。

请你先和西方的三晋缔交,和南方的齐、楚两国连合,和北方的匈奴单于讲和,然后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啊。

”太子说:

“太傅的计划,延搁的日子太久,我心里很乱,怕一刻都不能等待呢。

况且不仅如此,那樊将军在天下各地找不到容身之处,投靠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牺牲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撵他到匈奴去,这本是我需人做事的时候呀。

希望太傅替我重新考虑一下。

”鞠武说:

“做了危险的事想求平安,造了祸患却求幸福,计划浅薄却怨恨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可以说是‘加深怨恨而扩大祸患了。

把鸿毛放在炉火上烧,是一定不成问题的。

至于像凶猛的雕鸷一般的秦国,对燕国发出怨恨凶暴的威怒来,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他为人智虑深远,而且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商量。

“希望借太傅的介绍,能够认识田先生,好吗?

”鞠武说:

“好的。

"

出去见了田先生,说“太子希望与先生商议国家大事”。

田光说:

“恭敬地接受指教。

”就到太子那里去拜访。

太子迎了出来,退着走在前面作引导,又跪下来拂拭了座席。

田光坐定了以后,左右没有人,太子离开座席,向田光请教说:

“燕、秦二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

“我听说良马在盛壮的时候,一天能跑千里路;

等到它衰老了,劣马都能够跑在它的前头。

现在太子听到的是盛壮时候的田光,可不知道我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了。

即使这样,我不敢参与国事的讨论,我的好友荆卿却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太子说:

“希望借先生的介绍,能够跟荆卿结交,可以吗?

田光道:

”便站起来,快步辞出。

太子送到门口,嘱咐他说:

“我所通报的,先生所说的,都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别泄漏呀!

”田光低下头笑着说:

“好。

”田光伛偻着背走去见荆卿说:

“我和您交情好,燕国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如今太子听说我壮年时候的事,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承蒙他瞧得起,告诉我说‘燕、秦两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

我自以为和您不是外人,就把您介绍给太子了,希望您到宫里去拜见太子。

”荆轲说:

“遵命。

”田光说:

“我听说,年高有德行的人所做的事,是不能使人家怀疑他的。

如今太子告诉我说‘所谈的,是国家的大事呀,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夕,这是太子不信任我了。

做了事却使人家怀疑他,就不是有节操的侠客呀。

”想借自杀来刺激荆卿,说:

“希望你赶快拜访太子,就说田光已经死了,证明不会说话泄漏秘密了。

”于是就自杀而死。

荆轲见了太子,说田光已经死了,并且转达田光的话。

太子拜了两拜跪下来,双膝跪着走,流着泪,过了一会才说:

“我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漏秘密的缘故,是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

如今田先生以自杀来证明不泄漏秘密,岂是我的本意啊!

荆轲坐定以后,太子离开座席叩头说:

“田先生不知道我的不肖,使我能到您的面前,敢有所商谈,这是由于上天垂怜燕国,不忍遗弃它的后人吧。

如今秦国有贪利的心,并且欲望是不会满足的。

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并吞,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它的野心是不能满足的。

现在秦国已经俘虏了韩王,完全占领了他的土地。

又进兵向南攻伐楚国,向北迫近赵国;

秦将王翦率领几十万的大军到达漳、邺地方,李信的军队也从太原、云中两郡出兵攻赵。

赵国如果抵抗不住秦军,必定投降,投了降,那么祸患便轮到燕国。

燕国又小又弱,好几次遭受了战祸,如今估计就是把全国的一切兵力全拿出来,也不能来抵挡秦国。

诸侯各国都臣服了秦国,不敢联合抗秦了。

我个人的看法,以为要是真能物色到天下的勇士,出使到秦国去,用重利去诱惑他;

秦王贪心,在那情形下,必定可以达到劫持他的目的。

如果真能够劫持了秦王,使他完全归还诸侯所被侵占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太好了;

万一不行,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刺死他。

他们秦国的大将领兵在外,而国内又有了这种乱事,君臣之间便会互相猜疑,借这机会,诸侯就能够联合起来,那么想要破秦必定可以成功了。

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不过却不晓得委托哪一位去做才好,只好请荆卿注意注意啊。

”隔了良久,荆轲才说:

“这是国家的大事呀,臣下庸劣无能,恐怕不配太子委任、驱使。

”太子又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谦让推辞,然后荆轲才答应。

于是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