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6278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三各章考点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2.把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刮宫年度和深度而言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体制。

3.把改革称为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所以必须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标准:

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1.含义: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解析: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

(如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

(2)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特殊的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如市场经济、股票证券)(3)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如私营企业、彩票等)。

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注意所需要和允许的。

(“三个有利于”就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是错的)

(三)领域: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要多方面地改变两组矛盾中不适应的部分,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要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四)方针: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92年,十四大:

“抓住”、“深化”、“扩大”、“促进”、“保持”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1.各自地位: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问帝国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7..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为什么/怎样的/如何进一步开放)

(一)为什么开放?

1.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及整个国际形势的敏锐把握。

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情形判断。

2.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重点)

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呢功能里,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3)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二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二)进行了怎样的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是根据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多选)。

所谓宽领域,是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

存在的问题:

(1)我国出口增长仍属于数量扩张型的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高;

(2)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较少;

(3)引进的核心技术比较少;

(4)利用外资的产业和区域不尽合理。

(三)如何进一步开放?

提高水平: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解决问题:

在开放过程中,要提高防范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章

单选: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简答: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突破公认的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经济制度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手段都有各自优势与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把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发挥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的特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

2.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固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空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结合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基本经济制度

含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作用: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2.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

非社会主义性质,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确定的依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2.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公有制经济

1.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多选)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简)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

A独资,B股份制,C合作制,D股份合作制

国有经济适用B,集体经济适用D,

辨析:

股份制就是私有制-----错

1.股份制本身不具制度属性,不等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多选)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2.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3.外资企业不仅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不同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为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分配制度

为什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简)

1.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他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3.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什么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先富与共富: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富是共富的前提,共富是先富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两个大局思想: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

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者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灰产生收入的差距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

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两个趋向论断: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有普遍性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农业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趋向.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乡风文明是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新型国家

1.含义:

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为什么要建立?

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继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4.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战略布局: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

2.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4.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

特点:

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人民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从概念表述上,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多选)

1.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国民生活中居首要地位

2.核心原则:

一切权利高于人民

3.不同于“三权”。

解析中国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他们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

3.各民主党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民主区域自制制度的优点

1.符合民主统一,平等,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3.有利于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关系,抵御国内外的分裂,破坏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简)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积极性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4.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孜孜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简)

1.一个是政治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

2.方法和手段不同,依法治国主要是强治于国,以德治国主要是教育

3.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法为规范,以德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特色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简)

1.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简)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

2.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3.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本国又吸收别国的先进优秀文化.

5.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十六大以来,反复强调构建社会回主义和谐社会,其现实依据在于: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3个“必然要求”)

<

1>

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

这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劳资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含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重点)

(3)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

含义

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同三大文明的关系:

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4>

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

(一)其重要性、紧迫性:

3个“必然要求”

(二)其重要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实践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都有重要意义。

3.如何构建?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目标任务:

措施:

(1)优先发展教育;

(2)积极扩大就业,尊重劳动;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第一大问题:

台湾问题

1.(单选)性质:

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国内战争的产物

2.和平解放:

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单选)

1958,美国提出“划峡而治”——制造台独,毛泽东起草《告台湾同胞书》1960,周恩来“一纲四目”——“一国两制”的雏形。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即

(1)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权、人事权归蒋;

(2)经费不足由中央拨付;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4)互不派特务,互不破坏对方团结。

1966.“文革”爆发,内乱十年,隔阂加深至今。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单选)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次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1)一个中国。

这是核心;

(2)两制并存;

(3)港、澳、台高度自治;

(4)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

(8)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意义:

(1)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中国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策略灵活性;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大问题:

“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1)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台独”

(2)1992年,大陆海协与海基会在新加坡达成“九二共识”。

核心: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A.外交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岸两党谈判,使用“中国”——包括大陆、港、澳、台

(3)江泽民于1995年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重点)

(5)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重点)

第十三章

1.1985年,邓小平指出,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东西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南北问题)。

2.(单选)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简答)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南北方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4.(论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