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760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题速递解析精校word版百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东汉蔡邕说:

“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阴阳生矣;

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其中。

故曰: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书法源于自然,阴阳相生则是“自然”的根本法则,书法的“形势”根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

笔势的“藏头”与“护尾”,通过藏与收、逆与顺的对立与中和,从而显露出根源于阴阳相生之道的生命力量与艺术光彩。

书法“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之势是由“笔软”展现出来的。

战国以后,以毛笔书写逐渐代替以刀刻写的写字方式,毛笔的软性赋子了书法家发挥无限的创造力的空间,更能展现书法的线性特征,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

因此,毛笔是使书法成为笔之之生命之舞的重要工具。

(2017年第5期《文学评论》,曾繁仁《笔的生命之舞:

书法美学概论·

书法的生命艺术之本质》,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语堂认为书法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代表了万物有灵魂。

B.叶秀山以为草书自然而然地就会使书法成为一种活动的线条的舞蹈范本。

C.《赠张旭》中“如流星”的比喻,赞美了张旭的草书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舞蹈。

D.“生生”指万物至人类社会的生成、存在与发展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过程,生机洋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了引证法,林语堂之语的第二句,与上文所说“充满生命情趣的动态之美”形成了内容的呼应。

B.第二段运用张旭事例来论证草书集中地体现了书法之生命艺术的本质特征,成为鲜活而灵动的笔之舞蹈。

C.第三段结合说理和引用论证主要论述了毛笔书写逐渐代替以刀刻写,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

D.对于书法美学,文章先阐述其艺术的本质,接着分析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字体,最后梳理其艺术生命力的源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到篆隶体、草书,从章草到狂草,最终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

B.如果没有剑舞的龙腾虎跃的生命动态之美,就无法激发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

C.阴阳相生可谓“自然”的根本法则,并且,书法的“形势”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

D.毛笔之所以是使书法成为笔之生命之舞的重要工具,是因为毛笔有软性的特点。

【答案】1.D2.C3.B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偷换概念,“代表了刀物有灵魂”分析错误,“灵魂”与原文中“万物有灵的原则”“生命的原则”概念内涵不相同。

B项,任意颠倒而改变了文意,“草书……会使书法成为……范本”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书法?

以“草书”作为它的范本。

C项,错在“赞美了张旭的草书”。

从“挥笔”可以看出,该比喻是在写张旭写作时的动作。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C项,阐述的论证观点错误,全段主要论述了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生命力的来源是天地自然的观点。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纂改作者观点,“无法激发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分析错误,原文观点是“剑舞的龙腾虎跃的生命动态之美,对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发作用”,这一观点假设的前提相反,则不一定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理智与情感

【英】简·

奥斯汀

在见面的最初的惊奇之后,有一段短时间的沉默,然后玛丽安问爱德华是不是直接从伦敦来的。

他回答说不是,他在德文郡已经待两周了。

“两周!

”玛丽安重复着,責怪嫂嫂范妮的弟弟,竟然能和埃利诺在同一个郡里待这么长时间却不早来看埃利诺。

“姝,他没来自然有他的道理,别怪他。

”埃利诺问,“你最近去过哪里?

“大约一个月以前我去过诺兰德。

”爱德华看着她,眼中闪着晶莹的光。

“那么,诺兰德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玛丽安嚷着问。

“哎呀,”玛丽安叫道,“我以往看那里树叶飘落时,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啊!

我散步时,看着它们被风吹得纷纷飘落,树林和空气曾经激起了我的情感!

玛丽安继续说:

“爱德华,我们这巴顿山谷,好好看看它,你看见过可以和它们媲美的景色吗?

左面,在这些树林、种植园中的是巴顿庄园,你可以看到这所房子的一端,而那边,在这样壮丽的小山下面,是我们的别墅。

“这是个美丽的地方,”爱德华说,“但是在冬天,山脚下刚才来的时候有一条很脏的小路。

“有这样一些景物在你眼前,你怎么能想到脏呢?

走,回家,給你做好吃的。

”玛丽安说。

爱德华回来以后,对周围的乡村景色又重新赞美了一番;

他在去村子的路上看到了山谷的许多秀丽之处,村子本身的地势比别墅高得多,人们在这里可以对眼前的景色一览无余,这使爱德华尤感心旷神怡。

爱德华说:

“玛丽安,我可不会描绘景色。

如果我们谈到细节,你就会因我的无知和缺乏欣赏力而扫兴了。

我会把本应被称作嵯峨的山岗叫作陡坡;

把本应被说成是突兀起伏、崎岖不平的外观说成奇怪、荒凉的;

而把岚云疏雾掩映的远处景物说成是看不见的东西。

“恐怕一点也不假,”玛丽安说,“可是你为什么还自以为得意呢?

“我猜想,”埃利诺说,“爱德华为了避免一种矫揉造作,在这儿落入了另一种偏向。

因为他认为许多人虚伪地做出赞美自然美景的样子,远远地超过了他们实际感到的程度。

爱德华讨厌这样的伪装,于是对见到的景色表现得漠不关心。

他吹毛求疵,从而形成了一种他自己特有的做作。

“我相信,”爱德华说,“埃利诺,但你必须允许我不对自己的真实感受言过其实。

我喜欢美好的景色,但不是按绘画的原则去喜欢的。

我不喜欢那种盘根错节、形象佝偻的小树,倒是赞赏峥嵘挺拔的参天大树。

我不喜欢断壁残垣,不喜欢荨麻、蓟,或是石南属常青灌木的花,我对整齐的农舍比对一个瞭望塔感到的兴趣更大;

而一群整洁、愉快的村民要比世上最潇洒的土匪更使我感到高兴。

玛丽安以惊愕的神色看了看爱德华,又以同情的目光看了看姐姐,但埃利诺只是淡然一笑。

玛丽安突然问爱德华,让她转放到桌子上的一本书里整齐有序地珍藏的一绺头发是不是范妮的,嫂子范妮的头发比这要黑一些。

爱德华满脸通红,他瞟了一眼埃利诺,回答说:

“是的,这是我姐的头发。

你知道,我喜欢珍藏……”埃利诺遭遇了他的目光,看上去,她也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她心里爱着爱德华,这绺头发是自己的,她确信,爱德华一定是通过偷窃行为或运用什么计策得到的。

埃利诺并没有那种幽默感,去把爱德华这种做法表现为对自己的冒犯。

爱德华在别墅逗留了几天,决定要走,他谈起要离开这里时没有一次不叹息,或去诺兰德,或去伦敦,他把她们的好意看得重于一切,而且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她们在一起。

尽管埃利诺感到失望、苦恼,而且有时是由于爱德华对她自己的不明朗态度很不高兴,然而她还是高姿态地打定主意,要以公正的谅解和宽宏大量的态度去尊重他的行动。

(吴力励译《理智与情感》十六---十九章,北京出版社,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采用对话描写,再结合叙述,介绍了几件相关联的事情,虽然短,但情节发展上也有波澜起伏。

B.对巴顿山谷景色的描绘,除表现别墅周围优美的环境外,还为爱德华看望姐姐范妮营造出了浪漫的自然环境。

C.针对爱德华对美好景色的看法,埃利诺认为爱德华讨厌伪装,避免矫揉造作,而爱德华认为自己有喜欢的美好景色。

D.文中画横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多用修饰成分,使得小说语言不仅流畅自然,而且生动形象。

5.小说中玛丽安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小说中埃利诺针对爱德华“一绺头发”“离开别墅”之事,她表现出怎样的“理智与情感”?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B5.①直爽。

责怪爱德华来德文郡两周也不来看埃利诺。

②性急口快。

玛丽安快人快语按照有己的想象说起对诺兰德喜爱的情感、直接问爱德华“为什么还自以为得意”。

③热情。

她对待客人爱德华热情,“回家,给你做好吃的”、邀请他好好看巴顿的景色。

6.示例:

①爱德华珍藏埃利诺的一绺头发事件:

埃利诺虽然爱着爱德华,但表现出冷静和谨慎,没有借爱德华珍藏头发之事,以幽默的方式佯怒爱德华的行为装作对自己的冒犯,来公布他们两个的相互爱恋之情。

②爱德华决定离开别墅事件:

埃利诺情感上有失望、苦恼,有不高兴,但她成熟稳重,以公正的谅解和宽宏大量的态度去尊重他的行动。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D项考核手法,B项考核环境,C项考核内容,其中B项,“还为爱德华看望姐姐范妮营造出了浪漫的自然环境”分析错误,主要应该是为爱德华与埃利诺、玛丽安相会营造浪漫的自然环境。

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责怪爱德华来德文郡两周也不来看埃利诺”“玛丽安快人快语按照有己的想象说起对诺兰德喜爱的情感、直接问爱德华‘为什么还自以为得意’”“她对待客人爱德华热情,‘回家,给你做好吃的’、邀请他好好看巴顿的景色”等情节概括其“直爽”“性急口快”“热情”等性格特征。

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试题分析:

这是一大分析文章的内容的题目,要求分析埃利诺针对爱德华“一绺头发”“离开别墅”之事表现出样的“理智与情感”,答题时根据具体的时间一一分析即可,如,爱德华珍藏埃利诺的一绺头发事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320个中央单位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健全牵头联系机制,明确中央9个单位为定点扶贫牵头部门。

具体落实68家中央企业在定点扶贫的108个革命老区贫国县开展的“百县万村”活动,帮助解决1万多个贫困村的水、电、路问题。

“十二五”期间,中央单位共向592个重点县选派挂职干部1670人次,投入帮扶资金(含物资折款)118.6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695.8亿元,组织劳务输出31万人次。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更低,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材料二:

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办法。

“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和标准,增加受影响贫困人群的收入。

”报告建议,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确定受生态保护政策影响范围内扶贫对象生态补偿和社会保障等干预工具组合使用的方向。

一方面提高生态补偿的标准;

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生态现金补偿、提供生态公益岗位和社会保障等办法,帮助受生态保护影响的扶贫对象脱贫。

对包括生态保护区在内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进行保护性利用,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对这些区域在严格和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展科学考察、观光旅游和生态产品的生产与采集,既可以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收入,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

国家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整体贫因问题,任务艰巨,也要稳步推进。

首先,要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优化和加强其扶贫资源的投入和分配。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同步解决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三个层次的问题。

要根据这三个层次上的综合缺口评估扶贫资源需求,制定可支撑和保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整体计划。

其次,要探索并实行有利于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扶贫方式。

兼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等方面。

再次,创新和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从更高的层级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仅仅依靠贫困县的努力恐怕难以如期完成任务。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和脱贫需要的考核评估制度,防犯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探索和总结出应对的有效政策和方法,以保证实现预期的脱真贫、真脱贫。

(《经济日报》2018年1月10日,记者苏琳,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

7.下列对国家扶贫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家扶贫政策逐步落实的情况下,自1978年到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7亿人以上降至了1亿人以下。

B.从1980年到2015年,按5年一个阶段计算,农村贫困率下降的幅度一直在增大,意味着其数据越来越小。

C.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这一成绩在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中得到肯定。

D.政府扶贫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和脱贫需要的考核评估制度,防犯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到2015年,我国的贫困人口规模已经低于6000万人,依照中国的减贫速度,再过三年,我国就再也没有贫困人口了。

B.中国的扶贫措施十分具体,如一些中央企业在定点扶贫革命老区贫困县,帮助解决众多贫困村的水、电、路问题。

C.为了帮助受生态保护影响的扶贫对象脱贫,政府明确了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确定运用现金补偿的办法,受到群众欢迎。

D.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要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而重点则是解决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问题。

9.根据上面所有材料,概括说明中国政府在扶贫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

【答案】7.B8.B

9.①政府有效落实定点扶贫政策。

②政府给出了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办法。

③政府规定了明确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闲县摘帽和解决整体贫困问题的最后时间。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题干叙述与图表内容不符,“下降的幅度一直在增大”分析错误,图表显示,1980到1985年贫困发生率从96.20%下降到78.30%,下降了17.90%;

而1985到1990年贫困发生率从78.30%下降到73.50%,下降了4.80%。

这就不是“下降的幅度一直在增大”。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我国就再也没有贫困人口了”的推断错误。

即使届时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了,也不能说以后不会有贫闲人口了。

C项,“确定运用现金补偿的办法,受到群众欢迎”无中生有。

D项,“重点则是……”分析错误,缩小范围,将问题简单化了,原文说“根据这三个层次上的综合缺口评估扶贫资源需求,制定可支撑和保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整体计划”。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中国政府在扶贫方面的主要举措,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句子“320个中央单位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健全牵头联系机制,明确中央9个单位为定点扶贫牵头部门”“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办法”“国家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整体贫因问题,任务艰巨,也要稳步推进”概括答题要点。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

父椿,太傅、尚书令。

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之。

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

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

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

又乐有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

征见之曰:

“此锌于也。

”众弗之信。

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

征乃取以合乐焉。

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

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

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威服青衿,行来脩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

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

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

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

帝之为太子也宣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遵调护被適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肉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

帝令与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

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

征曰:

“《孝经》云,‘闻乐不乐’。

闻尚不乐,其况作乎?

”郑译曰:

“既云闻乐,明即非无。

止可不乐,何容不奏?

”帝遂依译议。

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

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

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帝不纳。

译因谮之,遂下征狱。

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

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

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

开皇初,薨。

征所撰《乐典》十卷。

(选自《周书·

斛斯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

B.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

C.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

D.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即《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其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B.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与俗乐相对,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

C.山陵,本指山岳,后来可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也可以用来喻奸臣们的庇护靠山。

D.梓宫,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的棺材,后世也借指已死而未入葬的皇帝灵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斯征父子皆任过朝廷高官。

父亲斛斯椿,官任太傅、尚书令,而斛斯征也曾任司乐中大夫、骠骑大将军、太子太傅等。

B.斛斯征在乐器方面见多识广。

有人从蜀地得到乐器镎于,都没有人识别它,斛斯征说出它的名字并加以证实,得到众人佩服。

C.斛斯征做事坚持自己的见解。

高祖去世后,他坚决反对宣帝及其宠臣郑译的早日下葬的意见;

后来又反对他们奏乐取乐的做法。

D.斛斯征指陈皇帝过失反遭诬陷。

他上疏极力劝谏,指明宣帝的过失,郑译趁机诬陷他,宣帝于是将解斯征关进了监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

(2)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

【答案】10.B11.C12.C

13.

(1)(当时宣帝)与众皇子等都穿着青衿之服,行人学之礼,跟随解斯征学习,仍然一并称呼斜斯征为夫子。

(2)斛斯征因为蒙受高祖重大悉情,曾经身任师傅的职位,(他认为)如果活着不能劝谏,死后怎么能见高祖。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A项,“坐”字是“因为”,从它后面断开,“宫尹郑译坐”句子语意未尽,不断单独成句。

C项,“宫尹郑译坐”断句错误同A项,而“而帝雅亲爱译至是”中的“至是”指“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而不是“到了这种地步”,它应该是下一个句子的状语。

D项,“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断句错误同C项,“甚委任之译”一句宾语“之”“译”多余一个,而下一句却缺少了主语。

正确断句应为:

“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

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

译乃献新乐。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