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441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业文档格式.docx

3.下列有关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C.行为信息可发生在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也可发生在动植物之间

D.若某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00个孩子,则当年出生率为1.8%

A、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B正确;

C、行为信息可发生在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不能发生在动植物之间,C错误;

D、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00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D正确.

故选:

C.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A项正确;

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大,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B项错误;

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C项正确;

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D项正确。

5.下列关于蓝藻提前现身巢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C.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

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是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而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6.下列说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对农作物合理施用化肥

B.将塑料垃圾埋入地下或倾倒入海

C.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D.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代替煤炭

【解析】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意在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是高考的热点。

对农作物合理施肥可防止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对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可防止重金属污染同时可回收重金属解决能源危机;

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热能等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节能意识。

而塑料垃圾分解时间较长,直接埋入地下或倾倒入海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理念。

所以选B。

【考点定位】保护环境

【名师点睛】比较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增多

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增多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①水体酸化;

②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③伤害植物的叶和芽;

④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①导致人患皮肤癌等疾病;

②农作物减产

①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②开发新能源;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②使用脱硫煤;

③开发新能源;

④植树造林

减少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的排放

7.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老鼠食草籽B.青蛙食害虫C.蛇食青蛙D.鹰食蛇

【答案】A

【解析】老鼠是消费者,草籽是生产者。

BCD都是消费者。

8.酸雨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  )

A.伤害陆地植物

B.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C.产生温室效应

D.破坏土壤肥力

【解析】酸雨可对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破坏土壤肥力,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造成植物死亡,都是酸雨的危害,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过高引起的,不属于酸雨造成的危害,故选项C符合题意。

9.下面属于生物圈的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地球的外壳是一层坚硬的岩石,称为岩石圈。

土壤层是岩石圈表面的一个薄层。

岩石圈的外面有水的地方称为水圈,地球周围的大气称为大气圈,大气圈约有1100公里厚,从下往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扩散层等。

其中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圈的气体环境只有对流层。

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这三个圈层中,有生物生存的范围很小,从厚度来看只占地球上薄薄的一层:

即从海平面往上不超过10km大气圈下层的对流层、岩石圈上层的土壤层和水圈。

10.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也应将其天敌共同引入

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

【解析】应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错误;

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这样属于生物防治,既可以防治害虫,也可以保护环境,B正确;

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C错误;

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引起环境的恶化,D错误。

11.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见下图。

其中P表示磷;

N表示氮;

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

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人工湿地可将生活污水完全净化

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

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都是同步的

D.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12.20世纪末我国在西北地区建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是()

A.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D.喜马拉雅自然保护区

【解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13.“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D.经济使用价值

生态方面的价值是间接价值,故选B。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14.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错误,B正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是禁止猎杀和采伐,故C错误。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还有异地保护,故D错误。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B错误;

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C正确;

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6.以下哪一项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A生物的分类B不同环境中的自然选择

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D体内平衡调节

【解析】B正确:

因为只有在不同环境中的自然选择才能使生物发生适应性的性状分歧,并逐渐演化产生出许多新物种。

A,C,D三项都与新物种的产生无关,因此不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7.乌鱼能用于治疗各种痔、湿痹、面目浮肿,利大小便。

为了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选取了该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并对其食物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泥鳅

水蚤

小球藻

乌鱼

河蚌

(1)乌鱼的药用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各部分能量数值(单位:

kJ)如下表。

太阳能

光合效率

能量传递效率

1010

1%

10%

106

则乌鱼获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池塘中乌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___________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4)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5)油漆和塑料中的多氯联苯是一种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的污染物,请用食物链(食物网)描述小球藻吸收该物质后,多氯联苯进入乌鱼体内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直接

(2)8.1×

105KJ

(3)标志重捕法水蚤和河蚌

(4)次生

(5)如图

(1)乌鱼的药用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根据表格中四种动物的食物分析,该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存在如下食物链:

,根据光合效率可算出小球藻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08,乌鱼能从鱼塘获取能量的量是(108×

10%-106-106+106×

10%)×

10%=8.1×

105kJ。

(3)乌鱼的活动范围较大,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根据食物网,水蚤和河蚌数量减少,可以使乌鱼获得的能量增加。

(4)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演替过程从具有一定的生物量开始,属于次生演替。

(5)多氯联苯沿食物链进入乌鱼体内。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泥鳅的能量有两个来源:

从小球藻直接获得,或从水蚤获得。

计算时要理清能量的流向。

18.(8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请问题: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

表中的Ⅰ和分解者分别对应图中。

(2)图中A生物为第营养级,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填字母);

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8分,每空1分)

(1)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乙、丁

(2)二B、C11.3%

(3)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4)间接

(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

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表中的Ⅰ,没有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据此可判断Ⅰ为生产者,与图中的乙相对应。

分解者与图中的丁相对应。

(2)在丙所示的消费者群体中,生物量所占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D,依据能量流动在各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特点,可判断图中A生物为第二营养级,对应于表中的Ⅱ,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B、C,与表中的Ⅲ相对应。

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A生物的同化量×

100%=15.9/141.0×

100%≈11.3%。

(3)图中②过程表示能量由生产者流向分解者,③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因此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4)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图表中提取的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而对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和迁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①先根据题图中的双向箭头确定甲或乙应为生产者或非生物成分,其中由多个指向箭头可判断甲为非生物成分,再根据乙→丁,丙→丁,确定丁为分解者,剩下丙为消费者;

②围绕丙中“四种生物所含生物量所占比例”、“表中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这两个关键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在头脑中“呈现”出清晰的知识网络,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19.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部分),①~⑦表示有关连线的序号,箭头⑦的意义是“C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C代表的是。

写出连线⑥上的联系词。

(2)若①~④表示碳循环的有关连线,则表示B通过作用提供原料给C。

若①~④表示能量流动的有关连线,则其中不应该画出的箭头联系是。

(3)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依据此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1)生产者固定

(2)分解④(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解析】根据题意,C与消费者属于同级概念,而且举例为小麦,可以推断C为生产者。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结合题意可以推断⑥上的联系词为“固定”最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