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4919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20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概括作答。

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

(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4、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B)(1分)

A.《龟虽寿》(曹操)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D.《月下独酌》(李

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3分)

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

(或者:

对比。

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5、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姿致轻盈:

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形小色艳:

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

美。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

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6、金陵三迁有感①宋·

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

②李绅:

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

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7、辋川六言(其五)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

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8、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

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遗憾,惋惜;

第二首:

赞扬,肯定。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

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李清照:

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9、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

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10、春泛若耶溪①唐·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作者綦(qí

)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

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

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

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11、偶题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

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

i):

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

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12、减字木兰花琴[宋]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

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

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

这里指曲调。

1.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

“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未动宫商意已传”,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

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

13、峡口①进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

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

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地点和_季节。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

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惜别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

“感

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

“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

14、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

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15、[甲]松风阁记(节选)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②,潇洒而杜疏③。

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故听之可以解烦黩④,涤昏秽⑤,旷神怡情,恬淡寂寥⑥。

宜乎⑦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⑧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潄⑨;

稍大,别如奏雅乐;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⑩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⑾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⑿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⒀,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⒁,登首阳而以为清⒂也哉?

[注]①樛(jiū):

弯曲向下。

②离奇:

树根盘曲。

巃嵷(ló

ngz

ò

ng):

高耸。

③扶疏:

枝叶繁茂。

④黩(dú

):

忧。

⑤昏秽:

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

⑥寂寥:

寂静。

⑦宜乎:

怪不得。

⑧违:

离开。

⑨石潄(là

沙石上的急流。

⑩上人:

和尚。

⑾洋洋:

快意的样子。

⑿汩(gǔ):

乱。

⒀永日:

度过漫长的一天。

⒁高:

品行高尚。

⒂清:

品行纯洁。

[资潭链接]

(1)颖水:

河名。

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

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

(2)首阳:

山名。

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洼]①绵幂(mì

延绵覆盖。

1.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

(1)方舟上人为阁其下建造

(2)予尝过而止之曾经

(3)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距离(4)柯叶自绵幂树木的枝干(或树枝)

2.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3.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

(关键字“观”、“适”、“外物”字意及语句通顺流畅各0.5分)

4.[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

请写出这个成语(2分):

流连忘返

5.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

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6.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

(2分)幂、夕、碧、尺

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

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

其中—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8.[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

《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

《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

9.《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写出这两句诗。

(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忆钱塘江宋·

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

读gò

u。

②涵:

包含。

③水仙:

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傍晚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醉”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17、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

精舍:

寺庙,指柏林寺。

霁:

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幽静或幽深的环境特点。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3分)[来

示例:

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18、浣溪沙【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

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②午盏:

午茶。

③蓼(liǎo)茸:

蓼菜嫩芽。

④春盘:

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烟(淡烟)和柳(疏柳)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19、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

)西:

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

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

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分)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答出“烘托”得1分,答出“豪迈气概”得1分)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

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2分)

示例⑴同意。

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⑵不同意。

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分)

20、野望【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

水流湾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