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491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与人生演讲.docx

哲学与人生演讲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

什么是哲学?

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

“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

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

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怎样才能够获得?

冯先生说是“觉解”。

我曾经写过《哲学修养十五讲》一书,在国内算一本畅销书吧。

前几天这本书的编辑给我说,最近在台湾重新出版这本书,更名为《哲学修养的十五堂课》。

在书里,我说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学科学是什么感觉呢?

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则是,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大家会觉得很怪,怎么会是这样呢?

大家想一想,科学是把一些个别的现象,单称命题和观察名词,经过归纳推理,上升为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见。

例如,我一说,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再一说边角关系,你就会作相关的几何题了。

这就叫作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了。

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

我不说的时候,你清清楚楚的;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

例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它就是一张桌子,清清楚楚的;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的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的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

糊涂没?

这就是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地的同学都知道,台湾的同学不知听到过没有?

有一首歌叫《我心中的太阳》,歌词是:

“天上的太阳和水中的月亮谁亮?

山上的大树和山下的小树谁大?

心中的恋人和身外的世界谁重要?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怎么回答?

歌曲中是: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

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

我不说的时候,你很清楚;我一说的时候,你可能更糊涂了,这就需要冯先生所说的那个“觉解”。

如果没有一种哲学的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向极端,你今天是理想主义,明天可能是现实主义,最后可能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了,荣辱呀,祸福呀,你就不好把握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哲学的这种“觉解”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冯先生说是“境界”。

他讲人生四境界:

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

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

这是一种冯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上面是谈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

下面,我就想从哲学与人生出发,从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解说,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想分成三个问题具体地来谈,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哲学家冯友兰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样来理解人的存在呢?

我的说法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

我还有一本书《超越意识》。

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

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理解呢?

我首先是使用反证法:

人无法忍受什么?

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为五个方面:

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存在。

那么人生呢,它也是自然。

人自然而然地生,自然而然地死。

然而,从自然当中生成的人,它恰好超越了这个自然!

把自然而然的世界改造成了一个对于人来说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

这才是人!

我问在座的同学,你喜欢什么颜色?

有的说喜欢红色,有的说喜欢绿色,有的说喜欢蓝色。

但是,我说如果这个世界只是你所喜欢鲜艳的红色、纯洁的白色、娇嫩的绿色,你还能不能在世界上生活了?

那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段话,他说:

“在太阳的辉映下,每一颗露水珠都会闪现出五颜六色的颜色。

”人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

生活的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无法忍受的第二个就是“凝固的时空”。

用马克思的话说:

“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空间。

前些天看鲁豫的一个访谈,被采访的那个女士说,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没有浪费上帝给予我的时间。

时间构成了人真正的存在,所以人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而是在时间中实现了自己的存在。

人的生活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改天换地的过程。

人类世世代代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艺术创作、理论创新、政治变革,不都是在时间中构成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吗?

“凝固的时空”是人无法忍受的。

正因为人给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时空世界,所以人又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什么叫人?

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

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国内近30年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内有一本畅销的杂志叫《读者》,这是一本有情趣的人都会喜欢的杂志。

那里边曾经先后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当我没有钱的时候》,另一篇是《当我有钱的时候》。

这两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叫做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寻求意义而生活的。

所以,现在哲学有一个说法,说所谓现代病就是“形象大于存在”,就是“包装”,方方面面的“包装”。

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里就有这样的歌词:

“你不用涂红又沫绿,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人人都会喜欢你。

”充实自己,就是获得存在的意义。

人生的存在是大于它的形象的。

它的存在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正因为如此,人又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

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最终升华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想,对于每一个年青人来说,最能够使他激动起来的,就是自我实现的感觉。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峰的体验。

最美的体验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每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长卷,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小说;作为每个瞬间,它是一首感动自己的诗篇。

人生的幸福,既是在目标的实现中所获得的快乐的感觉,又是在快乐的感觉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人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

人生是有限的。

人是一种能够自觉到死的存在。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是“向死而思生”,所以有人把哲学叫作对死亡的练习。

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限的存在,人就想超越这种有限的人生,因为人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哲人培根说,人的“复仇之心胜过死亡,爱恋之心蔑视死亡,荣誉之心希冀死亡,忧伤之心奔赴死亡,恐怖之心凝神于死亡”。

这是心灵对死亡的超越。

人的生命面对死亡,又以生命的追求超越死亡。

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用这三种方式来使自己有限的人生燃烧起熊熊的生命之火,使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

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的超越性。

有了寻求意义的人生,才能对人生进行有系统的反思哲学。

那么,究竟怎样理解人的存在?

人既源于动物,又同动物具有根本性的区别。

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种生存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的生命活动。

生存是一种无意义的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命活动。

在这一点上区分了人和动物。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活活动,动物是一种本能性的生存活动,动物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

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呢?

马克思说,动物只有一个生命的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

动物只有自己所属的物种的一个尺度,所以它只能是本能的生命活动。

人有两个尺度,既是按照自己的目的活动,又是按照所有物种的尺度活动,这就是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活动,是把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的世界的活动。

所以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一个理想性的存在,人是一个把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变为现实的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院长胡绳,在一篇文章中讲到:

人类在20世纪的后五十年所创造的科学技术,超过了人类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几千年所创造的总和!

什么叫现代化?

现代化首先是日常生活科学化,接着是日常消遣文化化,接着是日常交往社交化,日常生活法治化,农村生活城市化。

人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

所以人的存在是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

这才是人的存在。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的最有理想、最有创造性的时期,你们一定很喜欢哲学。

这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有系统的反思。

通过这种反思,我们能够觉解生活,更加自觉地去拥抱生活,更加自觉地去创造生活,从而把我们的世界建设成为更美好的世界,把我们的人生塑造成更美好的人生。

伦敦海格特公园的马克思墓

人的人化,人使自己成为人

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动物是一代又一代的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

“存在先于本质”。

人以外的所有的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这种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

除了人之外,我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先于存在,本质就规定了它的存在。

但是,人就不是这样了。

生下来的无论是男孩女孩,我们说他是人,但是长大了,未必就成为人。

为什么?

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动物是一代又一代的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

用马克思说,什么叫历史?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的过程而已”。

人的这种活动的过程,成了人的历史。

所以,马克思说,什么叫作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

我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构成我们人自己的生活的历史。

人的自己的生活历史,就是我们每个人成为人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成为人的过程,既构成了历史的前提,又构成了历史的结果;而人只有首先作为历史的结果,才能够成为历史的前提,因为每代人总是上代人遗留的文化的产物。

我们正是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而成为今天的存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是“存在先于本质”,人是人化的过程。

关于人的人化,今天我要特殊地谈一个我对教育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教育呢?

教育是一种社会遗传的机制,它以自身为中介而实现双向的认同:

一方面,是个体向历史社会文化的一种认同;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历史社会文化对个体的认可。

教育就是这种“认同”与“认可”的双向互动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广义的教育实际上是哲学教育;或者说,哲学教育,就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教育首先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而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意义上的遗传性的获得,它还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获得性的遗传。

所以,真实的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养。

它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教育是使你首先能够成为一个认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历史的现代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