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4277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8课Word文档格式.docx

(1)应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       )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④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

(2)举

①一一风荷举(       )

②众议举宠为督(       )

③举动自专由(       )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1)①副词,应该 ②动词,回答 ③动词,响应 ④对应,适合

(2)①擎起,举起 ②推荐,举荐 ③行动,举动 ④攻克,占领

2.倒装句式

(1)天涯霜雪霁寒宵(正常语序为“        ”)

(2)野哭千家闻战伐(正常语序为“        ”)

(3)夷歌数处起渔樵(正常语序为“        ”)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正常语序为“        ”)

(5)吴丝蜀桐张高秋(正常语序为“        ”)

(1)天涯寒宵霜雪霁 

(2)千家闻战伐野哭

(3)渔樵数处起夷歌 (4)月明中故国不堪回首

(5)高秋张吴丝蜀桐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1)杜甫(见第2课杜甫介绍)

(2)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

字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李贺是中唐    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3)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    ,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王国维《    》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被称为“    ”。

(4)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    ,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名词人。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    ”,在宋代影响甚大。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2)长吉 李商隐 浪漫主义

(3)重光 人间词话 千古词帝

(4)美成 清真居士 北宋 词中老杜

2.文化常识

【虞美人】

关于词牌名“虞美人”:

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      兵败乌江,听到    ,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消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创作词曲,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此逐渐成为词牌名。

西楚霸王项羽 四面楚歌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1)《阁夜》

首联

岁暮短景

寒宵雪霁

时光易逝

人生短暂

颔联

      

客居天涯

自伤漂泊

颈联

千家野哭

夷歌数处

感时伤世

怆然泣下

尾联

古人黄土

今人寂寥

(2)《李凭箜篌引》

1~4句

侧面烘托音乐

李凭出场情态

惊天地

泣鬼神

5~6句

正面音乐效果

    、

    手法

7~14句

       

神话浪漫主义

(3)《虞美人》

实写:

春花秋月何时了

虚写: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国之痛

下片

         抒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4)《苏幕遮》

室内

燎香图

过渡

        

风荷图

故乡

忆乡图

(1)五更鼓角 星河动摇 宇宙永恒 人生无常 

(2)夸张 通感 侧面音乐效果 (3)韶光易逝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鸟雀呼晴图 室外

2.主题提炼

本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    ,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3)《虞美人》

此词堪称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作者通过对          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4)《苏幕遮》

此词以咏    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思念朋友的情怀。

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勾起思乡之情。

(1)忧国忧民 

(2)比喻 (3)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

(4)雨后荷花

想一想

1.词曲节拍,划分时要注意语意相连,不要读断,下面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A项,应是“何时/了”。

B项,应是“故国/不堪回首”。

C项,应是“应/犹在”。

D

2.补写出句中空缺部分。

(1)杜甫的《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        ,        ”。

(2)《阁夜》的主旨句是“         ,         ”。

(3)成语“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        ,         ”。

(4)《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5)《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6)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由此勾出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7)《苏幕遮》中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两句是“        ,        ”。

(8)《苏幕遮》中的“        ,       ”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1)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2)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3)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7)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8)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阁夜》中,诗人围绕哪几个方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诗人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眼前现实写到千古历史。

气象雄阔,有俯仰古今之感。

2.从全词看,《虞美人》是如何逐步展现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的?

《虞美人》开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

”自问,看似不合常理,却在情理之中。

接着以“往事知多少”自叹,表明词人沉入对往事的回忆,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然后写眼前景物“小楼昨夜又东风”,词人登楼遥望,“故国不堪回首”,词人痛苦不已。

下片开始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词人想象着“故国”图景,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突出了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最后词人以水喻愁,展现了内心愁情的复杂与深沉。

二、细节探究

3.《阁夜》颔联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阁夜》颔联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

诗人将二者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联从什么角度描写箜篌之声?

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

“昆山玉碎凤凰叫”以声写声,表现了琴声起伏多变、华丽悦耳的特点;

“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形写声,表现了琴声或悲抑或欢快,感情丰富的特点。

5.《苏幕遮》中“一一风荷举”的“举”字写出了风荷怎样的神韵?

“举”字写出雨后荷花的动态美,使人联想到雨后在阳光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颤动的情形,突出了风荷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神韵。

三、思维发散

6.阅读《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在描写音乐方面为人称道,请从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说说他们的不同点。

(1)手法不同: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兼有侧面烘托。

(2)风格的不同: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太多诗人情感的寄托,风格冷艳浪漫。

《琵琶行》是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风格平易感伤。

【技法指导】

一、技法讲解

鉴赏诗词的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在高考中考查频率很高。

诗歌常借助抒情手法,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一)常考的抒情手法类举

类型

说明

典例

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事、物、景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包括直抒情感、直接表达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接抒发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乐景抒哀情或哀景抒乐情的写法。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诗中所写的尽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如此佳境却是“鸟空啼”,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委婉抒发了安史之乱后的无限寂寞之感。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咏物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的《墨梅》)诗中的墨梅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诗歌以此明为嘲讽汉文帝,实为嘲讽晚唐的一些昏庸君主。

(二)典例引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 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

①隐沦:

泛指神仙。

②如今不是秦:

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本诗前三联重在写景,尾联重在议论。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

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廓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尾联以议论作结,表达了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的崇敬之情。

①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安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②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③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廓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①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拟人。

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两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

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三)方法技巧

1.解题思路

(1)注意判断抒情类型,区分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如果是间接抒情,要明确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还是借古讽今等。

(2)注意联系相关诗句分析。

在明确抒情手法后,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运用情况。

(3)注意指明其表达效果,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要弄清这种情感是通过哪种抒情手法表达的,带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2.答题步骤

第一步:

明方式。

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第二步:

释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该抒情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

析作用。

概括分析该抒情手法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

二、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①周必大:

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

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③《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B项,“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说法错误。

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了路途艰辛。

B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忽得南来鲤”,“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恐有音书作急烹”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①借事抒情。

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借典抒情。

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语言应用

[2019·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阅读语段,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根据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可知画家是主体,A项使用“使”主客颠倒,排除A项。

根据下文“也造就了……”,可知前后主语是一致的,应是“这其中尺度的把握”,可排除C、D两项。

故选B项。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项,“之”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突出火把的形状。

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

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

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表示直接引用。

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

据此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与之相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

一、“能否”在句中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据此排除B、D两项。

二、“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一般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在这里用词不当。

据此排除C项。

故选A项。

A

4.根据下列图示提取有效信息,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

(6分)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时,先认真分析流程图,明确各层级的关系。

然后根据箭头指向,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

注意不要丢落信息。

“精神亚健康”是人们因精神追求失去正确目标、缺乏价值支点,表现出对生活、他人、事业和社会缺乏热情、感情、激情和责任感的一种精神状态。

5.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顺序,使之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5分)

①李煜生于江南,这里的青山绿水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

③而在位期间优游流连于感情漩涡的经历又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

④不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被贬官吏,还是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发出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读者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

正确顺序为(只填序号):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段话整体是说李煜的经历对他的作品的影响。

按照逻辑顺序,一般是由词人到词作,再到影响意义等,据此可知①排在首位。

③的“又使他”与①的“孕育了他”相呼应,③应在①后,说的是李煜的经历对他写词的影响。

②是总结句,排在①③后,指出李煜的词作的特点。

④⑤说的是李煜的词对读者的影响,应排在最后。

按照句意,⑤应在④前。

据此即可得出正确顺序。

①③②⑤④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

虞美人

李'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下列对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