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4184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定稿Word下载.docx

1.督查上课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情况。

2.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能起到一定的督查作用。

(二)评估指导功能

听课可以收集多方面的材料,为教学评估和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课以后,听课者应该及时与上课教师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探索研究功能

听课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听课活动,既有助于规范学校的教研制度,也能提升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探索与研究的热情。

1.验证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

2.研究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四)提高促进功能

1.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提升教师内在修养。

2.提高教学质量。

(五)沟通协调功能

1.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

2.协调师生关系。

学校领导听课的意义:

1.拉近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融洽干群关系。

2.了解教学现状,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质量。

3.营造学校节哀哦啊一年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改进自己的学习,促进自我成长。

二、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听课

1.新、旧课程在理念上的区别。

(1)课程建构的基础——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课程观。

旧课程观中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是传授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2)课程实施的策略——体现出了不同的整合观。

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意识是第一意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是第一要务;

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教必须服务于学,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首要的任务。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内涵:

(1)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面向每一个学生。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教师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4.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性价方法。

(3)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法,要将考试与其它评价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5.新课程理念下听课观念的变革

(1)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2)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3)更多地关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4)更多地关注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二)听课前的学科知识准备

1.熟悉学科课程标准,为听课提供学科知识依据。

2.具备深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熟悉教材体系和教法;

(2)明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3)具备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3.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各种信息。

(三)听课前的心理准备

1.明确影响听课的因素

(1)传统的听课目的导致的心理阴影;

(2)校园文化的影响;

(3)传统的听课方式的影响;

(4)上课教师不同目标取向的影响;

(5)上课教师日常教学任务过重。

2.听课心理的准备

(1)互助的心态;

(2)平等对话的心态;

(3)坦诚交流的心态;

(4)欣赏的心态;

(5)分享的心态;

(6)直面问题的心态;

(7)尊重事实的心态。

(四)听课的情绪与精神准备

1.听课之前,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前提条件。

2.在整个听课过程中,听课者的大脑要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要求听得懂,听得进去,看得仔细,看得全面,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

三、听课的基本要素

组成课堂这个丰富均衡的系统的主要要素有:

学生、教师、教师环境和教学材料。

1.学生:

(1)参与状态;

(2)交往状态;

(3)思维状态;

(4)情绪状态;

(5)发展状态。

2.教师:

(1)组织能力;

(2)注意的中心;

(3)教学机智;

(4)教学态度;

(5)教学境界。

3.教师环境:

教师环境影响着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师环境会有不同的使用办法。

桌椅的摆放等等。

4.教学材料:

指书本和设备。

任何教学材料都影响着教与学的风格。

四、听课要进入三种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使自己处于“学”的情景中。

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是否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教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

是否激发了我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

2.进入教师角色

换位思考。

如果是自己,应如何处理教材,怎样上这节课。

3.进入听课指导者角色

听完课后要及时和上课教师交换意见,结合具体课例进行指导,对这节课的成功和不足要认真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产生的相关影响。

在课堂上,听课人员需要在内心转化三种角色:

听课者——授课者——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记录课堂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教学行为的利与弊,为课后的交流提供依据。

五、学校组织听课的基本程序

(一)课前会议

做好听课前的准备,确定听课的目的和规划。

会议最迟安排在听课前一天,主要关注内容主题、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地点等问题。

1.协商听课的主题。

2.让上课教师先做说明。

(二)课堂观察

1.课前观察

(1)学生的状态。

(2)与上课教师攀谈,了解有关情况。

(3)选择自己要做的位置。

(4)画出几幅教室课桌椅排列的草图,以备使用。

(讲台的位置,教师、学生的活动范围。

2.上课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

(1)人员特征(教师、学生的状态)。

(2)言语交流作用。

(3)非言语行为。

(4)课堂活动。

(5)课堂管理。

(6)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

(7)情感水平。

(8)教学材料的使用(黑板、课本等)。

(9)时间(教师、学生各自支配的时间)。

(三)课后分析

(1)教学目标的表述和达成程度。

(2)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

(3)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协同程度。

(4)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全班学习、小组讨论、个别化学习)。

(5)教材的恰当运用程度。

(6)教学手段的合理程度。

(7)师生关系、角色。

 

附表一:

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框架: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

准备,倾听,互动,自学,达成

如“自学”中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如何?

教师

环节,活动,手段,机智,特色

如“环节”中这些环节是切合教学目标的吗?

效果怎么样?

课程

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练习

如“目标”中预设的课时目标在课堂上有哪些生成问题,如何应用?

文化

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特质

如“特质”中的整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用怎样一个词可以概括?

附表二:

浙江省杭州市吉安路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分析框架表:

基本视角

学生学习

1—5年级

6—9年级

1.至少有85%的学生愿意参与;

2.至少有75%的学生达成目标;

3.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和程度;

4.对核心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5.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满足程度。

1.至少有80%的学生愿意参与;

2.至少有60%的学生达成目标;

3.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和程度;

4.对核心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5.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满足程度。

教师教学

1.教学目标清晰,适当让学生知道;

2.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有准备的且切合教学实际;

3.讲述、提问、观察、交流与演示等主要教学行为没有明显的不适当;

4.课堂中利用的资源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

5.教学设计和实施有自己的思考和特色。

学科性质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且体现学科的特性;

2.教学内容没有科学性、思想性方面的错误;

3.教学方法或课程资源的利用体现了学科特点

4.引导学生关注了学科学习方法。

课堂文化

1.体现思考的文化(提问、专注、问题解决、理解、探究等);

2.体现民主的文化(师生关系、自主学习、合作与对话、教师权威、课堂决策等);

3.体现创新的文化(情境设置、资源利用、教学设计、教学生成、教学机智);

4.体现关爱的文化(面向全体、差异作业或测验、对特殊需求学生的关注等)

六、听课方法列举

(一)分工合作模式听课法。

1.什么是分工合作听课

是指把听课组全体成员进行小组分工,各小组成员按要求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观察,完成观察任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结合课后的访谈、调研与测试信息进行听课的一种听课模式。

适合于研究性听课。

2.具体操作办法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任务。

组别

听课主题

听课任务

内容及要求

人数

备注

A组

课堂结构分析与练习分析

观察记录课堂结构及练习状况

主要教学过程的结构框架(环节、时间),课堂练习安排、练习类型,效果评价,课后教师访谈

1-2人

B组

课堂提问分析一

记录分析主要问题

力求详细的记录主要提问局,分析这些问句的类型及在思维启发上的作用,课后访谈

2人

2人可交叉分工

C组

课堂提问分析二

记录分析典型提问阶段的师生互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考时间;

2.学生状态(活跃面);

3.问答式统计;

4.该阶段提问的层次性及价值,课后访谈学生。

D组

学生课堂状态观察

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外部状态(注意力、参与度、兴趣、进入角色、状态的时间、思维的积极性、能否跟上教师节奏和思维),课后访谈学生。

3人

分坐在被观察学生的附近

E组

课后问题调研、测试

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测试

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

(1)课前准备

①教学流程提纲

②提前分工,明确任务

(2)课后的信息搜集

①教师访谈

②学生问卷调研

③学生测试与座谈

(3)信息汇总

小组汇报,集中汇总。

(二)同组互助听课法

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

它是教师集体进行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的一种活动形式,是由一两名研究人员与若干名教师组成的一个学科教学研究小组,针对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和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

(三)联合听课法(跨学科)

(四)视频案例听课法

七、听课记录

(一)听课记录的内容

1.教学记录

(1)基本情况(时间、学科、班级、教师、课题等)

(2)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方法)

(3)时间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

(4)活动情况(教师、学生)

(5)教学效果

分为简录(步骤、方法、板书)、详录(比较详细)和实录(从头到尾全部记录)三种形式。

2.教学评点

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与目标;

(2)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使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8)其他。

(二)课堂记录的方式

1.实录式

即课堂记实,就是将课堂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全面的记录下来,主要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言语行为和活动。

(1)尽量用师生实际使用的语言,不要用自己加工过的词语来记录。

(作用:

便于回忆当时课堂实景;

实际使用的语言可以反映师生当时的心理状态,便于评课。

(2)可以采用符号标记法,用一些简单符号,增加记录的速度。

(3)让记录有所取舍,便于今后交流与研究。

2.叙述式

即叙述法记录,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概括反映课堂前景,记录者以一个旁观者姿态叙述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可以讨论,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主观评价。

3.描述评述式

听课者必须准备好观察日记和预先设计好的格式。

如下表附件一和附件二。

附件一:

中小学听课记录表

(1):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类型

授课教师

日期

课题

课堂记实

教学过程点评

综合意见

附件二:

中小学听课记录表

(2):

年级

教学版本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重点关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亮点与问题

我的问题

(三)做听课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以听、看为主,记录次之。

2.详略结合,重点突出,文字精炼。

一般应包括教师的重点提问、教学过程、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活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教学的精彩创新与失误之处。

3.听课后,利用一段时间尽快将听课记录整理和建档,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听课心得和应该借鉴学习实践的新思想、新方法。

B评课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

即依据新课程的和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评价者按照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规范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要素与结果进行系统考查和评估,从而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评课的目标指向

1.引导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

2.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交流沟通,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

3.经常性的评课活动可以在多方面提高与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4.形成浓郁的区域评课氛围,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深入推动课改工作。

因此,评课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二、评课的主要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

如等级法,即事先根据某种标准把课堂教学分为几个标准,然后把教学对象的评估工作归到某个等级中,以此来比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如A,B,C,D,优、良、中、差等。

定量评价:

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

两者应相互结合,多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明确地肯定成绩,清楚地说明问题,指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2.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

检测;

量表评价。

动态评价:

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三、评课的主要内容

1.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或效果

3.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或艺术

5.教学特色

四、评课的基本原则

1.以学伦教的原则

2.真诚和谐的原则

3.重点点评的原则

4.突出个性的原则

5.欣赏激励的原则

6.讲求艺术的原则

五、评课的一般理念

(一)关注教学本质:

“人的发展”

1.对学生尊重与呵护。

(首先要正视学生生命的存在,其次要尊重和张扬他们独特的个性。

2.学生生命的过程性生长。

(教师要努力对课堂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挖掘,注重过程性,引导学生体验成长的经历,注重亲历、经过、感悟、反思等。

3.关注全体学生生命的发展。

(让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充分的。

4.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智慧、情感、意志、人格、个性、气质、审美等。

5.学生生命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6.学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

(着力唤醒、培育并保持学生终生学习、发展的愿望和动力。

7.学生设生命的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教学方法应该有差异,分类教学法。

8.学生生命的主体性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自信、独特、自立、自律、自创等,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

(二)关注教学形态:

主体的共生

课堂主体——师生、生生。

1.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教师的角色定位——组织者,启发者,指导者,传授者。

2.课堂是教师匠心独具的创造品。

(教师的教学魅力——教学激情、教学情感、教学素养、亲和力、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理念、形式求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教学过程——因学而教,顺学而导。

3.课堂是学生灵性放飞的天堂。

(学习过程——高昂的学习激情,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开放的学习结果,快乐而独特的学习体验。

(三)关注教学“动力”: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1.课堂对兴趣的挖掘。

(一是热爱学生,二是认真备课,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爱学——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

2.内驱力在课堂形成。

(课堂评价的正确使用。

评课时关注课堂评价对学生主体的内驱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动力在课堂以外延伸。

(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去感悟生活,联系各种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认识系统。

(四)关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的开拓

1.摆正“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正确学习和有效使用课程标准,对教材的有效整合。

2.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

(将学生学习与自身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

3.体现“人际交往就是学习资源“的理念。

(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人际交往,参与活动情境——合作,互动等。

六、一堂好课的标准

1.教学目标达成。

(1)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具体;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符合认知特点;

三维目标和教材紧密结合;

和教学活动自然融合。

(2)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全面关注,不偏不倚;

高效实现,不打折扣。

2.教学状态良好。

(1)教学主线明确——有清晰的教学线索;

围绕主线教学;

有迂回,但可以迅速回到主线。

(2)教学环节清晰——课堂的组织形式是由“块”构成的;

“块”的内部结构应是火力集中、目标明确,目标鲜明、活动丰富。

(3)教学节奏和谐——板块不能太多,4个为宜;

合理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不搞平均分配;

同一节课的不同板块之间学习方式最好不同;

节奏明显,动静结合;

各环节过渡自然。

(4)教学设计新颖——紧扣课标;

教材利用;

教法选择;

教学环节;

对学习过程的引导;

学习结果的呈现。

(5)教师激情飞扬——教师状态良好;

充分利用教材的感情因素。

3.学习状态积极。

(1)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持久——动机良好;

动机持久。

(2)学生的自主建构状态良好——重要的学习方法(六步学习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

必要的学习时间、空间(学生主动活动的总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

必须的课堂交往(同桌交流、小组交流,交往的真实性);

关键的自我发展(自我表述——解释,表白;

自我解决问题;

积极参与;

由创意的回答问题;

主动提问)。

4.课堂各因素和谐

(1)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处理得当(对教材的态度——是范本、依据,可开发,可拓展;

对教材的处理——吃透,整合,超越);

学科之间融合;

课外资源丰富(生活经验,课外知识,教辅材料);

课堂生成也是资源。

(2)课堂评价的正确运用——评价的多元性(内容多元,方法多元,主体多元—学生参与评价);

评价的真实性;

评价具有情景性(专门为评价设计的情景——摘红花、夺星星等;

学习过程中的“随机”情景);

评价必须关注差异(正视差异,尊重差异,从差异出发评价)。

(五)教学效果明显

1.课堂真而活

(1)教学流程——顺学而导(从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课堂突发事件而变化教学设计和进程。

设计最佳教学流程,重点突破的是教学内容中细节处的引导、点拨)。

(2)教师活动——因学而生(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需要,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活动,来组合成最佳的教育资源。

(3)学生活动——为“我”而学(积极的状态)。

2.课堂训练扎实

(1)学到的知识、方法、信念、价值观等。

(2)学生愉快学习,探索交流、感情体验、充满灵性、情趣、智慧、诗意。

(3)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和兴趣。

3.课堂效率高

(1)有效果不等于效率高。

(2)课堂效率:

单位时间内师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实际效益。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

实际教学时间×

100%。

此比值越大,课堂效率就越高。

七、有效听课的操作

(一)听课前要有明确地目的和必要的准备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1.听

(1)听教育观念(听课者梳理教育观念,希望听到什么)。

(2)听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基本功;

教学全过程)。

2.看

(1)看四个维度(组织能力;

调控能力;

教学机智;

练习处理——弹性、开放性、实践性。

(2)看学生的学(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

认知状态;

情绪状态。

3.记

记是教学指导和评价的依据。

(1)对听课记录质量的要求:

关注教学环节设计;

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关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

(2)听课记录的内容:

教学实录;

教学评点。

第一,教学实录:

从内容上:

基本情况;

教学环节(过程);

各环节时间安排(教师和学生);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从形式上:

简录;

详录;

实录。

第二,教学评点:

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重点、难点、关键;

结构设计;

方法选择;

手段运用;

教学基本功;

教学思想;

其它。

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以及针对各环节值得思考的要点);

总评(对简单综合分析后形成的意见或者建议写下来,在课后交流)。

4.思

(1)通过课堂现象思考本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原因,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