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3777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中全会七讲文档格式.docx

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

  3、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

让人们尤为感慨的是,这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

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到遭受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取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是极为不易的。

  “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

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我国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1、放眼世界,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从大势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国际基本力量对比和相对地位进一步发生变化。

对中国而言,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依然存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大大增强,各国加强对华经济技术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国际金融危机后,整个世界面临着自冷战以后最大的经济萧条的冲击与发展模式的转型,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科技创新正在孕育新突破。

从美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新战略到欧盟倡导的低碳经济,世界各国都把振兴实体经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作为调整的重点。

这些调整催生新的技术革命,使我国在一些新技术和新产业上面临发展机遇。

如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进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我们还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跨国并购,为我国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这是我国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有机遇也有挑战,挑战中又孕育着机遇。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奠定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有利地位。

  2、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跃上一个新台阶,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提升了发展本领、创新了发展理念,我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科学发展的热情与愿望十分强烈,这些为我们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信心和实力的基础,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势能。

从发展进程和历史方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内需拉动作用增强,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这些都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制约因素,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要再上新台阶就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

这就是我国发展存在的内部条件:

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不利条件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只有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国际国内新形势表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机遇中也有风险与挑战,挑战中又孕育新的机遇。

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作出的重要战略判断。

这一战略判断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指明了今日中国的历史方位,确定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方向,为“十二五”宏伟蓝图确立了战略方位,为我们满怀信心迈向“十二五”提供了奋斗坐标,因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机遇稍纵即逝。

历史一再表明,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抓住了机遇,后发国家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也可能停滞不前,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关键五年。

全会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勾画“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这就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第二讲: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并对迈向科学发展作出新部署。

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一、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归根结底得益于我们党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们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抵御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基础,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复杂局面、抗御风险的实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民富国强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一个在发展之路上疾驶了30多年的13亿人口大国,纵观当前中国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不允许我们有任何松劲情绪和懈怠思想。

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不懈地致力发展。

从基本国情看,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发展现状,既要看到发展速度快、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任务还很重的一面。

仅从人均收入看,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正在向4000美元的水平迈进,纵向比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横向比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与高收入国家实际人均国民收入相差近10倍,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保障就业。

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近千万,每年新增劳动力有上千万,还有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都需要就业岗位。

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

其次是消除贫困。

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

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发展。

再次是缩小发展差距。

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缩小差距的根本办法还是加快发展特别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发展。

如此繁重的任务,更加凸显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实践经验教训深刻表明,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

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

成功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后半程,各种“两难”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加急迫,统筹兼顾的任务更加繁重。

目前,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

从发展条件看,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还有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

始于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等等。

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当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旧的发展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新的发展模式还在孕育成型,不少薄弱的环节有待克服。

一方面,收入分配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也日益凸显,容不得我们回避和漠视。

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诸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博弈,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因此,更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问题、化解矛盾、统领发展。

  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时代要求,在发展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

  三、全面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的各项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需要我们全面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1、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这就要求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尤其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

  3、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

其中,要积极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着力解决目前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4、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就要求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后顾之忧越来越少;

希望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希望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生活更加富足美满。

为此,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5、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为此,要通过扩大就业和提升工资水平来提高居民收入占比,通过调节过高收入、提高较低收入和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缩小贫富差距,通过更人性化的公共政策来推行社会各领域的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讲:

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同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又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这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十分丰富,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多的是要解决人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与文化等一系列各个层面的问题。

它涉及到对新发展观的认同,对干部的考核标准,晋升机制,涉及到创新、教育、分配、公平、正义等等,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与市场的科学定位等等。

大致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至少包含三方面的转变:

  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不能一味地依靠投资,要依靠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内需,居民的消费需求,这就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不能大量消耗宝贵资源,污染、破坏环境。

应该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来解决这个问题,使生产真正由粗放型变成集约型。

在这点上,各级党政领导要有明确观念,要有正确导向。

企业要自主创新,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是生产的目的、目标的转变。

不能一味地以GDP增长得快不快来衡量发展,要用民生改善多少,就业是不是充分,医疗、教育是不是更好,来衡量经济发展。

  一句话,就是要实现由投资生产主导到消费为主导的转变,由追求经济总量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转变,由国家增长优先转变为富民优先发展。

  二、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

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和国际市场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日渐突出,一是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二是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过强。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优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1、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口多、家底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家底薄”,主要是指我国人均拥有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

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0%,消耗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却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高,污染物排放规模也很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偏高。

目前我国石油消费的一半需要进口,铜、铁矿石、大豆等进口比例更高,国内发展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这种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难以为继。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避免被动、争取主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而深远,促使世界经济朝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制度重建时期过渡,国际市场需求相对收缩,世界经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它直接影响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质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显现。

“危中有机”关键在于从危机中发现问题所在,“化危为机”关键在于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就是我们在应对这场危机中思想认识上的一大收获。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才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3、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历史经验证明,大危机往往引发大调整、大变革、大突破。

两年前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对经济结构和金融制度已经和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也在孕育新的重大突破,各国都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关键时期,谁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模式,谁就有可能抢得先机、掌握主动,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反之则可能被抛在身后,陷入被动与落后。

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4、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剩下10年时间,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这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大。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实现,而要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目标,则要困难得多,未来10年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促使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跃上新台阶,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

  三、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任务

  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必须认真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落实好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这“五个坚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任务,这就是: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们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

第四讲:

着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深刻指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一、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的核心和根本。

经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是否健康高效、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优化经济结构。

尤其是当前,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保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