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328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作业江苏专用Word格式.docx

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乙两曲线刚开始重叠,之后又分开,A项所述条件不会出现图示结果,A项不符合题意;

横坐标为温度,则相应曲线应存在最适温度下的最高净光合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项不符合题意;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若横坐标表示光波长,随着波长增大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不应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C项不符合题意;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某一光照强度下,较高浓度的CO2条件下植物净光合速率大,D项符合题意。

4.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阶段Ⅰ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C5的还原

C.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D.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Ⅲ的部分过程

解析 根据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

①为ATP的合成,②为C3的还原,③为CO2的固定,④为无氧呼吸,⑤为有氧呼吸;

Ⅰ表示光反应阶段,Ⅱ表示暗反应阶段,Ⅲ表示细胞呼吸。

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切勿遗漏了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A错误;

光反应阶段生成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的是过程④⑤,B、C错误;

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Ⅲ(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的部分过程,D正确。

5.(2018·

徐州市下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变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③④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

C.过程③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H2O和CO2

D.过程④产生的[H]不全都来自于C6H12O6

解析 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不在膜上进行,A正确;

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生成,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ATP生成,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ATP生成,B正确;

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将H2O光解产生O2和[H],故过程③暗反应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以及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水解产生[H]和CO2以及少量能量,故过程④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D正确。

答案 C

6.(2018·

扬州市期末检测)为了提高大棚草莓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草莓植株进行了相关研究,选取草莓植株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并置于户外充足光照下,下图是相关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里草莓植株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

将玻璃罩置于水浴中的目的是                 。

(2)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的呼吸方式,需撤销图中的    条件,设置两组实验,并分别在烧杯内放入        。

(3)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在一定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烧杯内应放入    ,打开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再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观察到U形管A侧液面    (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4)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条件对草莓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用8株大小和长势相似的草莓植株,分别放在玻璃罩中,连接传感器定时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20

30

40

光照强度/Lx

1000

开始时CO2量/g

12h后CO2量/g

4.5

5.1

3.5

5.4

1.8

5.7

5.8

由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在光照强度为1000Lx,温度为30℃时,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每株天竺葵可积累葡萄糖  g。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 

(1)该装置里草莓植株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所以该植株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将玻璃罩置于水浴中的目的是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的呼吸方式,为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需撤销图中的光照条件,设置两组实验,并分别在烧杯内放入NaOH溶液(用于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清水。

(3)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在一定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烧杯内应放入NaHCO3溶液(CO2缓冲液),打开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再关闭活塞。

烧杯中的CO2缓冲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来源,使装置中的气压变化只来自于氧气。

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释放的氧气增多,装置内气压增大,所以一段时间后将观察到U形管A侧液面升高。

(4)由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有无光照。

日光照12小时,每株天竺葵净消耗的CO2量是5-1.8=3.2g,在光照强度为0Lx,温度为30℃时,每株天竺葵呼吸作用12小时产生的CO2量是5.7-5=0.7g,则一昼夜每株天竺葵净消耗的CO2量是3.2-0.7=2.5g。

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一昼夜每株天竺葵可积累葡萄糖的量是2.5/44×

1/6×

180≈1.7g。

答案 

(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光照 NaOH溶液和清水 (3)NaHCO3溶液(CO2缓冲液) 升高 (4)温度、有无光照 1.7

7.(2018·

镇江市期末检测)某种植物固定CO2的方式比较特殊,夜间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2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中的    类植物(填字母),其在中午12点时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有    ,该植物在夜间产生ATP的场所有    。

(2)在上午1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图2中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点是曲线C与X轴交点,影响M点向左移动的因素有    (多选)。

A.植物缺镁

B.调整温度使之更适宜

C.天气转阴

D.CO2浓度适当上升

E.CO2浓度适当下降

(4)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图2中A植物的叶片置于5千勒克斯(光合作用总速率为44mgCO2/100cm2叶·

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细胞呼吸速率为6.6mgCO2/100cm2叶·

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    mg(用CO2的净吸收量表示)。

(5)图1细胞固定CO2的方式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生活环境的特点是    (填“炎热干旱”或“温暖潮湿”),从进化角度看,其固定CO2的特殊方式是    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解题要点是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

(1)据题图分析可知,夜间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的细胞对应图2中的A类植物;

结合图1可知,该植物在中午12点时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和细胞呼吸产生;

该植物在夜间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由图2可知,上午10点时A植物不从外界吸收CO2,此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对A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影响,即C3含量几乎不变;

而对植物B来说,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其吸收CO2量减少,合成的C3量将下降。

(3)M点是曲线C与X轴交点,表示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点左移即表示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调整温度至最适温度、提高CO2浓度。

(4)光合作用吸收CO2净量=光合作用固定CO2总量-呼吸释放CO2量=44×

14-6.6×

24=457.6mgCO2/100cm2,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114.4mgCO2。

(5)根据图1细胞固定CO2的方式来看,该植物在白天时气孔关闭,推测其生活在炎热干旱环境中;

从进化角度看,其固定CO2的特殊方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1)A 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细胞呼吸产生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A基本不变,B下降 (3)BD (4)114.4 (5)炎热干旱 自然选择

8.将生长良好的某盆栽植物移入密闭的温室中培养,培养期间利用自然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24小时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段,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此阶段该植物叶片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CO2在        (具体场所)参与反应。

(2)图中BC段,该植物的细胞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    。

与BC段相比,CD段的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E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图中EF段,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能否正常生长?

    (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解析 

(1)图中AB段,CO2浓度不变,此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植物叶片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CO2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2)图中BC段,该植物的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与BC段相比,CD段的形成原因主要是CO2浓度太高或O2浓度太低。

(3)图中DE段,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故CO2浓度下降。

图中EF段,CO2浓度较低,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

(4)与初始时(11:

00)相比,经过24小时,温室内CO2浓度不变,说明该植物没有积累有机物,故其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将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 

(1)等于 叶绿体基质

(2)线粒体基质 CO2浓度太高或O2浓度太低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CO2浓度

(4)不能

9.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代谢强度的影响,表中数据为将该绿色植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温度适宜、光照强度不同的条件下,该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相对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klx

CO2变化量相对值

+2

-2

-6

-10

-12

(1)图中曲线a和曲线b分别代表该绿色植物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30℃以后两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为42.5℃时,该植物从外界吸收CO2的相对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1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当CO2变化量相对值为0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照强度为7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未达到最大值,此时    是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

光照强度为10klx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可能是    ,内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30℃以后,曲线a呈下降趋势,曲线b仍呈上升趋势(当温度超过42.5℃时,曲线b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或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更耐高温);

温度为42.5℃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相对值为3,呼吸作用产生CO2的相对值为5,故该植物从外界吸收CO2的相对值为-2。

(2)光照强度为1klx时,密闭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说明此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

二氧化碳变化量相对值为0,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故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光照强度为7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未达到最大值,随着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会增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为10klx时,光合作用速率已经达到了最大值,题干中给出温度是适宜的,因此,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内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数量。

答案 

(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或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更耐高温) -2

(2)小于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光照强度 CO2浓度 叶绿体中色素含量、酶含量

10.(2018·

江苏卷,29)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    ,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    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    (填场所)组装;

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    (填场所)组装。

(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    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    (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

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    (填场所)转移到ATP中。

(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    (填序号)。

①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③H2O裂解释放O2 ④酶的合成

解析 

(1)由题图可知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光合作用的两类色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叶绿素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膜,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类囊体膜上组装;

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是参与暗反应的相关酶,在叶绿体基质中组装。

(3)叶绿体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

NADPH可被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NADPH中的能量最终被转移到ATP中。

(4)线粒体产生的ATP被叶绿体利用时,可参与叶绿体内C3的还原、内外物质运输、有关酶的合成等代谢过程,水裂解释放O2利用的是光能。

答案 

(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2)类囊体膜上 基质中

(3)丙酮酸 基质中 内膜上

(4)①②④

11.植物光合作用可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小麦O2吸收速率的影响。

(1)由图可知,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时,影响小麦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当提高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D点将向    移动。

此时叶绿体产生的O2的去向是    (填“线粒体”“细胞外”或“线粒体和细胞外”)。

(3)小麦灌浆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遇到连绵阴雨天气,则小麦的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减弱,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阶段。

在栽培管理中,如果遇到严重干旱,小麦叶片会发黄,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这种情况后会使提供给暗反应的    (填物质)减少。

解析 

(1)B点时植物的O2吸收速率为0,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速率。

从图形分析,15℃时,C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但光合速率不变,此时影响O2吸收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25℃时,C点以后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此时影响O2吸收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2)提高环境中CO2浓度,植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变大,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的光照强度增大,因此D点向右下方移动。

(3)连绵阴雨天气使光照强度减弱,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从而使小麦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叶绿素含量高时叶片呈绿色,若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分解或叶绿素合成减慢),则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就会呈现出来,从而使叶片发黄。

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色素吸收和转化的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提供给暗反应的[H]和ATP减少。

答案 

(1)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速率 光照强度和温度

(2)右下方 线粒体和细胞外

(3)光照强度 光反应 叶绿素分解(或叶绿素合成速率变慢或停止),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呈现出来 ATP和[H]

12.(2016·

江苏卷,32)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    ,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    。

(2)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但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原因可能是:

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    ,而S3在光饱和点时可能    (填序号)。

①光反应已基本饱和

②暗反应已基本饱和

③光、暗反应都已基本饱和

(3)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既用于固定CO2,也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    的合成。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糖(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个。

下图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    。

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    ,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    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解析 

(1)果树林下光照较弱,适合光补偿点较低的植物生长。

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光饱和点较高。

(2)光反应的产物为[H]和ATP;

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可能是光反应已基本饱和、暗反应已基本饱和,或二者都已基本饱和。

(3)叶绿体中有机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4)淀粉合成场所位于叶绿体基质,根据图示,叶绿体膜上存在六碳糖载体,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葡萄糖,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

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而成。

答案 

(1)S2 S3 

(2)[H]和ATP ①②③ (3)核酸、蛋白质 (4)基质中 葡萄糖 葡萄糖和果糖

13.(2017·

江苏卷,29)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    ,以防止叶绿素降解。

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            。

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    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    。

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            ;

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    (填序号:

①C5 ②ATP ③[H] ④C3),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    (填“正值”“负值”或“零”)。

解析 

(1)为防止叶绿素降解,可加入适量的CaCO3,由于各种光合色素均可溶解于脂溶性溶剂无水乙醇中,故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将因色素溶解变成“白色”。

(2)影响光合放氧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或NaHCO3浓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