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327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区联动教研介于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中间地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会议的主题词:

反思·

对策。

会议目的:

之一是基于对初中教学、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反思,寻求有效对策;

之二是联动,抓住小主题,以100%参与率为活动目标,加强学区内以及学区间沟通与协作;

之三是投石问路,对下一阶段的学区联动教研工作方案征求意见;

之四是专家引领,聆听专家意见,让专家把脉开方。

会议共分为五部分:

一、“三区联动”专题活动暨第一届教学主任论坛

1、论坛主题:

《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聚焦到教师基本功建设背景: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因此,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台铺路是工作的重心。

《沈阳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每年11月为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月,组织教师基本功年度大赛,促进教师开展岗位练兵,以保证校本教研的质量。

2、论坛形式

首先采用“三区联动”形式,即分为中片、南片、北片三个研讨小组,开设“精彩5分钟”初中教学主任互动论坛活动。

大家围绕关于教师基本功建设的三个主题阐述观点,学区牵头学校主任任负责现场主持和整理发言记录,代表小组汇报小组交流成果。

各学区片头学校教学主任负责现场主持和整理发言记录。

3、论坛内容:

各学校教学主任围绕下面主题发言:

●结合本学校,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优势与不足作简要分析。

●关于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的基本观点。

●对市区即将开展的教师基本功竞赛的建议。

设计意图:

从侧面呈现了作为区教师队伍和校本教研的情况,同时为区提炼出富有实效性的新模式、新方法,供全区以及学校选择借鉴。

二、南片学区学校教学校长交流,主题为《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研训方案》三、2006-2007(下)“沈河区初中大学区联动教研”区教研室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四、沈河区南片初中教学质量的调研与分析

五、领导讲话

2006-2007(下)沈河区初中大学区联动教研

中学教研室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个宗旨:

规范、研究、促进大学区联动教研,通过大学区联动教研扩大和延伸校本教研,为区域内大学区均衡化发展提供有效引领和个性化服务。

五方面工作定位:

一、规范大学区联动教研

二、组织学科组分学区调研与分析

三、开展有益的学区教学竞赛

四、实施“有效的学区联动教研策略”课题研究

五、跟踪监控与分析学区教学质量

1、组建学区兼职教研员队伍

基于教研员参加各学区各学年的时间经历有限现状,为了使学区内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实施,需要组建一支有一定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教研工作热情的兼职教研员队伍,并赋予他们相应的职责。

同时,为这些兼职教研员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条件,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兼职教研员要承当两项任务:

一是在学区内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要起到专业引领的核心作用,并负责与区教研员沟通,将本片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科教研员,同时教研员也将学科要求及时通过兼职教研员传达给每位教师。

每个月各学区兼职教研员参加教师学校组织的例会。

二是在学区内的教学观摩和研讨交流活动起到骨干作用。

及时记录活动过程,并将活动反馈信息上报学科教研员。

为使兼职教研员真正发挥作用,建议赋予他们一定的名份、时间、利益。

现在的骨干是水平的标志,没有发挥作用。

2、明确学区联动教研的研训思想

在研训活动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研训计划是否精细,研训内容是否精到,贴近教师实际需求,研训过程是否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是否有自主探究性、互动性、生成性,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训是否有效。

在有效研训的目标下,学区联动教研的研训思想是体现“以人为本”,研训内容去粗存精,赋予教师选择权,研训方式向“互动式”转变,突出主体意识、

合作意识、个性意识。

3、建立学区联动教研活动有关制度

在学区联动教研的研训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以下相关的学区联动教研活动制

度。

(1)学区集体备课制度

双周进行一次学区内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单周进行学校内的集体备课。

(2)学区教研活动例会制度

区教研员定期组织学区兼职教研员研讨交流学区联动教研活动。

(3)学区公开课活动申报制度

学期初通过公开课招标方式,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来选择和竞争承担教研活动和开公开课。

(4)学科教研员菜单式服务制度

为了达到按需服务目的,采取每学期初,由教研员开出各类专题学区联动教研活动的菜单,由学区兼职教研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每学期末,完成月学科片校联动的案例分析集锦。

(5)学区“微格教研”活动制度

“微格教研”是“微格教学”的变式。

它是用摄像机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研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微格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的方法,微格教研重点研究怎样教,丰富学科教学法知识,提高教师综合教学素质。

“微格教研”可以借鉴“课例分析”为模式,即采取一个课例、二次反思和三轮研讨等环节,同时加入用摄像机全程记录,激发教研热情,提高研究水平。

随着我区各学校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微格教研”应成为校本教研、学区联动教研的重要研训方式。

区教研室定期收集整理各学区片校联动全程记录,分析评价学区联动教研活动的质量,编制有效教研的典型案例集锦,作为有效教研的素材,区域共享。

(6)学区信息化交流制度

学区教研活动向网络教研延伸。

传统的教研活动时间短,老师有想法没时间说出来,有新的感受来不及释放。

在过去往往是活动过后教师就使曾在脑际闪过的想法、感受象流星一样消失了。

介入网络教研,让传统的教研活动的触角不断向外扩张。

沈河区中学教研网主页计划增添学区联动教研专栏,同时建议每个学区建立自己的学区信息化网络平台,拓宽教研的途径,促进学区教师的信息交流。

(7)跨学区交流机制

搭建各学区之间的横向交流平台,促进学区之间教学资源整合,总结大学区建设经验。

二、组织学科组分学区调研与分析活动

继续采取学科组分学区调研活动形式,以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深入教研组破解问题为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同时,学科组深入分析各学区教学特点,挖掘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教研优势,有效引领学科学区联动教研。

区教研室定期采取分学区方式对各学区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反馈。

重点调研内容有:

1、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项调研

学科调研覆盖学校学科教师数的70%以上,同时加强个体跟踪调研,向课堂要效益。

教研员注意积累各学校典型案例并作以分析,形成调研日记。

每个学期末,完成沈河区各学区初中课堂教学调研分析报告。

2、学校校本教研专项调研

关注各校在增强备课的实效性、校本研训的内容与对话方式、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等方面的新突破。

区教研室树立典型学校,适时组织研讨交流。

3、流动教师教学适应性专题调研

调研中发现交流教师教学能力的层次以及教学适应性情况较为复杂。

●部分交流教师是学科骨干教师,能尽快适应工作节奏,融入学校氛围,教学上有得心应手的,能够起到带动作用;

也有部分骨干交流教师因学苗差异大而迷失教学方向的。

●部分年轻教师是待培学科骨干,新环境给予了更大的发挥施展空间,工作自觉努力程度有了更大地提高。

●部分交流教师教学能力较低,不能胜任新教学任务。

●交流到一般学校教师工作情绪有乐观向上,也有消极失落,不思进取的。

总体来看,由于各学校均采取了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激励教师,促进教师间研讨与交流,促使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教学环境,并产生了鲶鱼效应,教师自觉努力程度加强,心态平稳。

教研室将服务于学区教师平稳有效交流,调动交流教师积极性,加快交流教师教学适应性,促进学校教学的均衡发展。

只讲竞争,不讲合作是低层次的竞争;

只讲合作,不讲竞争,是低水平的合作。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良好的合作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

为此,开展有益的学区教学竞赛活动,让竞赛成为挑战自我的平台,成为交流与培训的鲜活资源。

开展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竞赛活动,开展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特色活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功是一次新的挑战。

除了原有的教师字写得工整、漂亮,普通话说得标准,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传授给准确具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之外,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基本功。

组织开展全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此次竞赛预计将做三方面调整:

一是分为学区内初赛,各学区之间决赛两个阶段,参加初赛选手由学校择优推荐。

开展学区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师岗位大练兵,主动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挖掘学区资源优势,推选学科标兵。

二把竞赛本身看作为一次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学区竞赛活动是尽可能让更多的青年教师现场观摩学习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三是通过教研网达到跨学区共享竞赛资源的目的。

各学科竞赛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笔试考核,上课以及课堂案例现场剖析、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

将根据市教研室的意见和各学校意见制定具体的竞赛的内容、形式、时间和评价标准。

各校要借开展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良机,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现今的教研活动行走在爱与无奈的边缘,需要进行必要的追问和换位思考,教研活动的设计思想和现场行为是值得检讨和反思的研究元素。

为深入细致地开展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一是研究如何评估学区联动教研活动的质量,构建学区联动教研的评价体系。

二是研究促进教师间的有效交流的条件,构建学区联动教研的有效模式,开发可供交流的有效素材。

即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这些内容,并以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引发有效的交流?

在教材、学生层面上,哪些素材或问题可以引起有效交流?

在课堂教与学行为层面上,在命题研究上哪些素材或问题可以引起有效交流?

等等。

三是教研员如何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探索教研员的有效工作模式,提升教研工作质量。

在现有的学校评价体系中,薄弱学校和普通学校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取得与传统名校的相同成绩。

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评价激励学校发展?

指导思想: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面对这一难题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探索,而学校增值评价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尝试以学校增值评价推进教育公平》中提出:

一所成功的学校是对学生的进步有增值作用的学校。

文章提及到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的观点:

学校的责任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

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应该是“能够使学生实际的学习进步大于根据其起点水平所可能取得的进步”。

而这种基于学生进步幅度的学校评价正是学校增值评价的根本目的,即一所成功的学校是对学生的进步有增值作用的学校。

增值评价强调学校自身的进步幅度以及其独特的增值表现,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净”影响的评价。

区各类统一质量监测,增加对大学区成绩的统计与比较分析。

为科学合理地反映每一所学校的工作绩效,充分反映出学校的努力程度,研究探索以增值为核心的学校、学区评价新体系。

此外,提高备课组长命题制卷能力,指导学区小型统考。

当然作为更高要求的学区教研活动还有更多的事要做,相信有了良好的开端,离成功会越来越近了。

学区联动教研中的魅力,让人值得期待!

2006-2007(上)沈河区南片初中课堂教学调研分析报告

一、随机听课情况统计

学科

学科教师总数

听课

节数

课堂教学质量等级

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名单

A

B

C

17

11

杨成玲李丹

18

4

陈丹、黄敏

16

8

宋剑林焦荣郝丽君刘岩于滨

7

2

何建、闻名扬

1

王斌

5

陈玉华

3

贺欣荣

曹娜

6

辛成龙,付爱丽

王树静

曲丽

孙君

学校:

育源(南校)

耿涛

13

肇启生

周艳丽曹兴华郑奕

魏铮

杜鑫

胡庆捷

周宁

张恩平

董旻,杨文龙

育源(北校)

12

赵艳娟窦晓洁

王英、王玉萍

吴倩金秀于波

李俊、杨金玲、张倩

谭琳琳

杜颖、王敏

白世杰任莹

苏乐、聂美娟

朱理维

143中学

满族中学

15

王岚蒋曼

14

李松屹

刘迎新邸霞陈淼张颖关姝

于淼、刘晓峰、高爱玲

鲍宏伟

丁睿

张慈洋、李振荣、刘丹

宋小竹、魏羽西

贾燕娜

二、对南片初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本学期于11月13、14、20、21日共4个工作日分四个学科组分别对南片学校(143中学、满族中学、育源南北校区)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专项调研。

本次学科调研共听课158节,覆盖学校学科教师数的55%以上,其中A类课93节,B类课62节,C类3节课。

教研员“带着思想上路”,选择了多维的观察视点,对课堂教和学双边行为进行了较为细致地观察,梳理出了发生在课堂中的现象,积累了各学校典型案例,并作出了多角度的归因分析。

调研后及时组织全体学科教师进行学科调研情况总结与反馈。

下面综合各学科教研员的调研分析,对南片学区的课堂教学从两方面作以综合诊断分析。

(一)课堂教学发生的新变化及归因分析

1、课堂教学发生的新变化的质性描述

调研中发现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新的所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挖掘出本学区的可持续发展学科教研优势,教研员积累了各学校典型案例,发现教师共性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

(1)教学设计方面

多数教师能够认识新教材变化的特点,能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够有效利用教材的各种探究资料并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2)教师教学观念方面

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法指导,降低了教学难度,更适合课标的要求。

课堂上,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努力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学生学习能力方面

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增强。

学生记课堂笔记。

(4)多媒体或小黑板的使用方面

随着学校硬件环境的新变化,教学设备配置比较到位,中青年教师积极性高,教师利用率高,使得教学充满乐趣。

2、归因分析

随着四年来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教师逐渐地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自觉地加以践行。

各级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思考力,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两年来历史与社会、政治学科成为中考学科,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促使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使命感加强。

(二)课堂教学问题诊断及建议

1、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1)工作态度问题

少数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钻研精神,备课是不认真,缺乏钻研的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中暴露出准备不充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性较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抓不准重难点,使得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性不高。

(2)教学观念问题

课堂上关注最多的是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教学专业技能问题

理想的课堂,学生应当是真正的主人。

因此,在评价一堂课的含金量时,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之一。

本次对课堂教学调研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

少数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也仅限于落实双基上,从不备教学法。

教师会讲不会听,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不能与学生深度交流,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评价。

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探究活动往往只是围绕少数几个学生开展,教学效率低。

合作学习未落到实处。

小组的建设、小组考核的机制、兵教兵的具体操作等需要加强。

教学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课堂教学单调乏味。

教师基本功还有待于加强:

语言、板书、多媒体的基本操作等等。

课堂上情感的投入不到位,缺少激情,体态及语言感召力差。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言词7%+声音38%+表情动作55%。

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关注不够,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教师不能恰当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缺少必要的校本化过程,比如课件下载后不经调整修改就投入使用,个别教学设计与学情不甚相符。

有的教师课件使用不广泛,有的教师所有内容都是通过课件展示。

电教媒体只是辅助手段,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不是上成信息技术课。

(4)教学常规

教师能及时进教室,及时组织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同时也发现在学生课前准备方面,有些学生因为课间嬉戏不能及时地进入教室。

拖堂现象存在。

作业方面,重复性作业偏多,分层次作业、预习性作很少。

需要注意:

作业的作业设置的趣味性、作业的有效性(精选作业)、作业批改的时效性(特别是建立学生错题本)。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两个方面建议

(1)教师的责任心和师能。

(2)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

希望各学校能结合以上两个方面针对本校特点寻找自己行之有效做法。

如开展薄弱学科课堂跟踪,针对不同能力教师分层提出精备要求,提高教师备课的思维含量,增强备课的实效性等。

此次调研分析既作为实施学区化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前测分析,又作为下一阶段促进片校联动教研的切入点,希望能为南片学区的教师们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坐标。

2006年12月

2006-2007(上)沈河区南片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调研分析

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邢泰、姜绍

一、课堂教学发生的新变化、学科典型案例及归因分析

课堂教学发生的新变化:

语文教学应该是“贴着文本的地面,漫步言语的密林,穿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