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326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B.手持试管的中上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无人的方向

D.做完加热实验的试管马上用冷水冲洗干净

6、以下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锌粒存放在广口瓶中B.盐酸存放在细口瓶中

C.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后,先撤离酒精灯再将导管拿出水面

C.用完试剂后,立即盖上瓶塞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取用固体粉末C.读液体体积D.滴加液体

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D.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过的药匙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B.在试管口塞橡皮塞时,把试管竖直放在桌上,再使劲塞紧橡皮塞

C.铁和氧气反应时,瓶内要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D.洗刷试管时,先倒掉废液,再洗刷

1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

A.稍向下倾斜B.竖直向上

C.水平放置D.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度角

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阅读课本34——43页)

1、比较实验室两种制取氧气方法的不同

1、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2、

2、反应条件

3、药品的状态

4、发生装置

5、收集装置

2、写出下图所示氧气的两种收集方法的名称,并说明可以用这样两种方法收集氧气的道理?

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

3、我们把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以下七步,根据自己的经验并参考课本第39至40页,将下列七点补充完整(特别关注各步应注意的事项)。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以上步骤可用谐音记为:

“茶庄定点收利息”有助于大家记忆。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我们用过两种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练习题

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如下图所示,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3)采用装置B收集氧气时,表示氧气已经收集满。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BCDE

(1)写出标有①的仪器名称:

_____________,

的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收集装置是或(填装置代号)。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如下图所示,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2、问答题

(1)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3)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5)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

①把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

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停止加热⑤将导管移出水槽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装入高锰酸钾固体粉末,固定连接仪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⑥⑦②③④⑤B.①③⑥⑦②⑤④

C.③⑦①②⑥⑤④D.③①②⑤④⑥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剧烈

C.石蜡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是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B.细铁丝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产生大量白烟B.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燃烧的火焰为蓝色D.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发出蓝紫色火焰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热量D.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9、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氧气极易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三、基本概念(分别阅读课本7、8、35、38、39页)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3、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5、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6、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7、氧化反应:

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8、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湿衣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

2、在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蜡烛熔化D.水的蒸发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蒸气冷凝成水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水和其他物质

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液柱长度发生变化

D.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折射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4、下列现象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打开雪碧瓶有气泡冒出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不易溶于水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汽油易挥发B.木头会腐烂C.铜器能生锈D.天然气可以燃烧

6、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熔点、沸点B.助燃性

C.密度D.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

点燃

8、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加热

A.氢气+氧气水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9、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点燃

A.氧化汞汞+氧气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11、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碳+氧气二氧化碳

12、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 汞+氧气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13、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4、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二氧化锰在所有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D.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1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B.在化学变化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四、科学探究(阅读课本14、26页)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鉴别的依据——各物质间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

区分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依据是:

区分铁粉和二氧化锰的依据是:

区分过氧化氢和水的依据是:

区分氮气和氧气的依据是: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的依据是:

2、用化学方法进行物质鉴别的操作步骤:

取样,对样品编号;

加试剂,或用其他方法;

观察现象;

得结论。

注:

先有现象后有结论,不能先有结论后有现象,

不可颠倒。

例:

怎样区分石灰水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3、怎样用简单的方法鉴别四瓶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氮气?

写出自己的鉴别方案并交流。

4.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

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

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

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

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A.小敏B.小英C.小玲D.小红

5.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6.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7.(7分)在化学课上同学们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再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空气中的被消耗了。

(2)实验完毕后,发现某同学所实验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条)。

(3)通过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写出一条)。

(4)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改为硫。

原因是什么?

8.(4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B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9.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重要作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常用MnO2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其他物质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

[猜想]甲同学认为CuO或Fe2O3可以替代MnO2,因为按物质的简单分类CuO、Fe2O3、MnO2都属于氧化物。

[实验设计]甲同学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用精密的天平准确称量0.5gFe2O3红色粉末,并将其加入另一试管中;

(3)在步骤

(2)的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4)待步骤(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后,进行“某一操作”将固体洗净、干燥、称量,得红色固体的质量仍为0.5g。

[现象]甲同学观察到步骤①中的现象为____,步骤③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思]步骤④中进行的“某一操作”是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在步骤④后还需要添加一个实验,请你写出该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的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举一生活中应用的催化剂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