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323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Word下载.docx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______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

用“__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______之爱;

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______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4.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小儿垂钓

蓬头稚________学垂纶,侧________莓苔________映身。

________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________。

(1)补充诗句。

蓬头稚______学垂纶,侧______莓苔______映身。

______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

______。

(填诗句)

5.课外阅读。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选自《让太阳长上翅膀》)

(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

例如:

唿哨、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

啾啾、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听到了什么声音?

(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

7.按原文内容填空。

(1)少年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日______,______。

潜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震惶。

鹰隼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

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9.根据情境提示写句子。

(1)《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是:

(2)苹苹学习很努力,老师经常鼓励她说:

“欲穷千里目,______。

(3)俗话说得好:

“十年树木,______。

培养一个人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不以规矩,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10.读一读,回答问题。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______蓝蓝的______

(1)选一选,把选文补充完整。

(填序号)

①船 

②星星 

③天

(2)“我”在船里看到了什么?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我还会说:

闪闪的______蓝蓝的______

11.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

“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

“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12.根据图片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萧萧______,______。

______促______,______篱落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

(2)请你为上面的图片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写了什么?

请选一选。

(填序号)前两句:

______ 

后两句:

A.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

B.写深秋的凄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课外阅读

稚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②(zhēnɡ).

敲成玉謦(qì

nɡ)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

小孩子。

②钲:

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②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4.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

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15.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6.看图片写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17.背一背,填一填。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______,

千里江陵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

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人描写的是______节的情景,这个节日有______、______等习俗。

(3)从“______”这句诗可以看出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5)发挥想象,把行人和牧童的对话写出来。

行人:

牧童:

19.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_____。

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篮子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1)猜一猜,补全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

(2)阿姨摘了哪七样果子?

用横线画出来。

20.课外阅读。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荡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

(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

(3)体会一下,通过写景,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2.选择表示方位的词语填空。

前 

后 

左 

右 

东 

南 

西 

北 

上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23.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这句诗中,“______”字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满急;

“此”是指______。

②这句诗出自______代诗人______的《望天门山》,全诗在一个“______”字的统领下展开,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象。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______”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②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诗句的大意是: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______,盛放着像______一样的君山。

阅读提高

24.课外阅读。

秋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 

)(多选)

25.默写《元日》,回答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指______这个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中国人会有______、______这些传统习俗。

26.读一读,回答问题。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 

小画家。

小鸡画 

,小狗画 

小鸭画 

,小马画 

(1)背一背,补一补,将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①位 

②群 

③梅花 

④枫叶 

⑤月牙 

⑥竹叶

(2)小动物们都画了什么?

连一连。

(3)想一想,还有谁来到了雪地里?

它们画了什么?

27.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秋的声音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绽开--______匆匆--______

(3)用“匆匆”造句。

28.阅读《七律·

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

长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

29.背一背,给诗句排序,再回答问题。

( 

)鱼戏莲叶东

(①)江南可采莲

)鱼戏莲叶西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1)先给上面诗句排序,再说说下面哪幅图表现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填序号)

(2)读了这首古诗,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景象。

①人们捉鱼 

②鱼儿嬉戏

3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 

(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 

(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