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3152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47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3社会环境现状与海洋综合开发的适配性问题20

2.2.4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缺乏高品质规划21

2.2.5现有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对海洋综合开发的支撑强度问题21

2.3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的机会分析22

2.3.1海洋综合开发宏观态势创造历史性机遇22

2.3.2诸多内外部政策利好带来独特性机会23

2.3.3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凸显“后发制人”优势的契机24

2.4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24

2.4.1尚未构建清晰的海洋综合开发指导框架24

2.4.2周边地区港口发展对汕头港的威胁25

2.4.3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带来的竞争26

2.5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的整体评价26

第三章汕头市海洋开发的战略构想29

3.1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指导思想29

3.2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基本原则29

3.2.1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集约发展29

3.2.2发挥区域优势,实现海陆联动30

3.2.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30

3.2.4突出发展重点,实现项目带动30

3.2.5坚持市场主导,建设服务型政府30

3.2.6开发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31

3.3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的战略定位31

3.3.1海洋综合开发的战略定位31

3.3.2滨海城市名片设计的定位33

3.4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的战略目标34

3.4.1近中期目标34

3.4.2远期目标36

第四章汕头海洋综合开发的重点产业和布局37

4.1汕头市海洋产业选择的基本范畴37

4.2汕头市海洋产业选择的外部因素38

4.2.1世界及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38

4.2.2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联系39

4.2.3国内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40

4.3汕头市海洋产业选择的内部因素42

4.3.1海洋产业发展现状42

4.3.2临港工业发展现状43

4.3.3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状况43

4.3.4存在的主要问题43

4.4汕头海洋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44

4.5汕头海洋综合开发的重点产业和方向44

4.5.1现代海洋渔业44

4.5.2滨海旅游业45

4.5.3海洋交通运输业45

4.5.4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46

4.5.5临港工业46

4.5.6其他47

4.6汕头海洋综合开发的产业布局50

4.6.1现代海洋渔业50

4.6.2滨海旅游业51

4.6.3海洋交通运输业51

4.6.4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52

4.6.5临港工业区52

4.7海洋功能区划与陆域功能区划结合54

4.8产业结构的环境协调性分析56

4.8.1计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56

4.8.2计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57

4.8.3计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57

第五章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59

5.1保障汕头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功能空间布局59

5.1.1重要资源分布区62

5.1.2关键生态保护区62

5.1.3重要防灾减灾区63

5.2汕头海洋环境质量的保护与提升65

5.2.1海陆统筹,综合整治流域陆源污染65

5.2.2节能减排,控制海洋优势产业污染物排放68

5.2.3科学规划,优化利用海洋环境容量71

5.3汕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71

5.3.1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72

5.3.2水环境治理工程74

第六章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保障体系构建83

6.1管理体制保障:

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83

6.1.1海岸带综合管理协调机制84

6.1.2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86

6.2法制保障:

立法先行,综合执法,优化海洋综合开发的法制环境87

6.2.1健全海洋法规体系87

6.2.2加强海洋行政执法能力建设88

6.2.3完善海洋联合执法协调机制89

6.2.4建立溯源追究查处和海洋环保公益诉讼制度89

6.2.5建立海洋环保信用制度90

6.2.6渔业结构调整的法制保障91

6.2.7深化海域管理的法制建设91

6.2.8制定无居民海岛综合管理法律制度92

6.3产权制度保障:

健全海洋资源产权制度,实施资产化管理92

6.3.1规范海域开发秩序,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93

6.3.2建立规范的海洋资源产权流转机制94

6.3.3加强海洋资源资产核算体系构建的研究95

6.3.4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95

6.3.5完善海洋资源产权监督和管理制度96

6.4生态环境保障:

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96

6.4.1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97

6.4.2健全海洋环境监测和防灾减灾体系98

6.4.3完善海洋环境管理制度99

6.5科技与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海洋人才培养,推进海洋科技创新99

6.5.1加快海洋人才队伍建设100

6.5.2推进海洋科技创新100

6.5.3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101

6.5.4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研支撑与能力建设101

6.6财政机制保障:

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合适的资产运作模式102

6.6.1海洋开发的多元化资本筹集方式103

6.6.2海洋开发的资产运作模式104

6.7观念保障:

全方位培育海洋意识,促进公众参与105

6.7.1增强公众海洋意识105

6.7.2强化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06

6.7.3重视公众参与106

参考资料108

前言:

以海带陆以特兴市

依海而立,靠海而兴,汕头全市六区一县均临海洋,分布在385.07公里的海岸线和岛岸线上。

历史上,汕头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还是中国近代海防史的缩影。

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带动了汕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坚忍不拔、敢于冒险的潮汕人。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汕头市的海洋开发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些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2010年,汕头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其重要程度不断提升。

当前以及未来五至十五年,是国内外海洋开发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世界各国、各地区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同时,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渤海湾溢油等事故唤起各国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本时期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时期。

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并逐步形成6到8个海洋主体功能区域板块,对九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进行扶持;

这一时期更是广东省全力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一核二极三带”新格局、建设成为提升全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的关键时期,广东省要着力建设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粤港澳、粤闽台、粤桂琼的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构建海洋开发的完整的保障体系。

在此关键时期,汕头要抓住机遇,大胆创新,明确“以海带陆,以特兴市”的新定位,依靠海洋优势、特区优势,大胆向蓝色国土要收益。

“以海带陆”是将开发海洋作为汕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特区崛起的新契机、对外交流的新平台。

不仅要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明确海洋主导产业;

还要注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完善海洋开发的保障体系。

这里的“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海洋是陆地延伸”的观念,而指的是,以潮汕文化与侨文化为纽带的东南亚与大南海区域;

以海峡经济一体化为前景的大海峡经济区范畴;

以潮汕揭一体化为基础的粤东海洋经济区板块;

以国家与省级蓝色经济规划为支撑的海域面积五倍于陆域的汕头海洋城市优势;

以及以海洋文化、海岛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南澳岛海洋综合开发试点。

这五个层次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构成了以海带陆、层层深化的全新发展格局。

“以特兴市”是指抓住自身特色,突出重点,追求经济的异构化发展;

同时发挥特区优势,先试先行,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所以这里的“特”,既包含了特色之特,又包含了特区之特。

汕头的特色之特体现在,链接着两大经济区、对接澳台和东盟的特殊区位条件;

沉淀着浓郁海洋文化与潮汕文化的城市特色底蕴;

基于高品质战略规划为前提的特殊后发优势;

旨在走向国际的海岸带城市发展体制机制的特色创新;

以及以南澳实验区为突破口的海岛经济特色发展等。

而特区之特,不仅包含了特区体制、立法优势为海洋综合开发的先行先试提供的可能;

还包含了特区扩容为建设宜居宜业的中国北回归线上唯一的港口城市带来的契机;

更包含了特区政策为最大限度吸引人才和企业创造的机会。

以海带陆,以特兴市。

为实现汕头市海洋的综合开发,特制订本计划。

本计划范围包括汕头市所辖六区一县,以及纳入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

对汕头市计划期内海洋综合开发的发展环境、战略目标、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着力研究解决汕头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优化、临海产业布局、科技教育支撑能力提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海洋服务能力完善以及政策、体制、法规建设等重大问题。

本计划的期限为2011-2020年,展望至2025年。

第一章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的基础与条件

海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特殊性。

海洋的开发利用,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为基础,还需要有陆域的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等为支撑。

这就决定了陆域及海域的基础与条件,均成为海洋综合开发的相关因素。

本章着眼于海陆统筹,从汕头的区位条件、海洋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与体制环境、社会文化支撑四个方面,对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的基础与条件进行简要介绍。

1.1汕头市的区位条件

作为大陆唯一的北回归线上的海滨城市,汕头市位于闽粤交界,以其独特的区位条件成为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两岸经济区的重要连接点。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东经116°

14'

40"

至117°

19'

35"

北纬23°

02'

33"

至23°

38'

58"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击平原之上,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3.62%,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其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临南海。

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海口,东北距厦门130海里,西南距香港187海里,东距台湾高雄214海里,不仅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要塞、进出口岸及商品集散点,也是太平洋西海岸国际航线和我国南北航线的枢纽。

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美称。

其地理位置详见图1-1。

图1-1汕头市地理位置

1.2海洋综合开发的资源与环境

1.2.1海洋资源现状

海洋空间资源:

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全市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岸线长167.37公里,海洋功能区划面积257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

全市有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

全市有大小岛屿82个,最大的海岛为南澳岛。

无居民海岛共有79个,R3、凤屿、官屿、猎屿、龟屿、龟山岛等六个无居民海岛被列入国家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

港口资源:

全市适宜建港的主要港湾有珠池、广澳、烟墩湾等25个,可供开发的港口103处,沿海有广澳、海门等深水岸线资源。

当前,汕头港划分为老港区、珠池港区、马山港区、堤内港区、广澳港区、海门港区、田心港区、南澳港区和榕江港区等九大港区。

其中,老港区、珠池港区、马山港区位于榕江入海口岸线,已基本建设完毕;

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是汕头港重点建设的中心港区;

榕江港区的建设将与汕头市生态经济带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堤内港区、田心港区、南澳港区为远景预留发展港区。

至2010年底,汕头港全港已有500吨以上级生产性泊位86个,年货物通过能力3282吨,集装箱58万标箱。

5万吨级以上泊位2个,5~1万吨级泊位18个,1~0.5万吨级泊位13个。

未来规划在广澳港区东部作业区布置0.5~30万吨级泊位40个,其中包括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成品油码头、15万吨级散货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大型泊位;

规划在广澳港区西部作业区(远景发展港区)布置大型深水泊位35个;

规划在海门港区西部作业区布置0.5~10万吨级泊位16个;

规划在海门港区东部作业区布置5~15万吨级泊位18个。

海洋渔业资源:

汕头市附近海域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

近海已知鱼类471种、虾蟹类117种、贝壳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9.94万吨,总产值33.66亿元。

海水产品产量32.93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6.36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6.57万吨。

海水养殖面积1.106万公顷,养殖种类齐全,养殖对象涉及鱼虾贝藻多个品种,包括龙须菜、紫菜、珍珠、鲍鱼、扇贝、太平洋牡蛎、南美白对虾、锯缘青蟹、鳗鱼等。

海洋旅游资源:

汕头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

有包括“南澳1号”古沉船、闽粤总兵府、礐石风景名胜区、北山湾旅游度假区等在内的,海洋文化、军旅文化、海洋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超过30处。

全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良好,2010年共接待过夜游客782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收入88.47亿元,同比增长19.1%。

海洋能源:

汕头地处东南沿海,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南澳县。

南澳地处台湾海峡西南端喇叭口,风电场年平均风速达8.54米/秒,年有效风速时数超过7000小时,有效风能密度达1011瓦/平方米,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是我国少有的可以大规模开发风力发电场的地域之一,也是全国三大风力发电场之一。

2010年,南澳实现风能发电3.99亿千瓦时。

此外,汕头近海平均波高显著,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

1.2.2海洋生态环境

2010年,汕头全市近岸海域海水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比例为30%,较清洁海域39%,中度污染海域9%,严重污染海域22%。

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比2009年有所提高,清洁和较清洁海域比例增加35%,中度污染以上的海域面积与2009年相当。

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海水中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部分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比往年明显升高,无机氮平均含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

活性磷酸盐符合四类及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30%,比2009年增加30%;

无机氮符合四类及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8%,减少17%。

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汕头妈屿与濠江草屿、海门湾东侧、韩江外砂河入海口等局部海域。

近岸海域沉积物和生物体质量总体良好。

主要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生物体质量符合相应标准,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其功能需求;

部分河口区滩涂和部分港口区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石油类污染。

汕头市近岸海域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污染情况如表1-1。

表1-12010年汕头市近岸海域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污染情况

因子

污染情况

活性磷酸盐

无机氮

溶解氧

pH

一、二类

70%

92%

91%

96%

三类

-

9%

4%

四类

劣四类

21%

超标率

30%

8%

主要超标海域

外砂河入海口临近海域、濠江区东侧近岸、海门湾东侧

濠江区东侧近岸

海门湾东侧海域

数据来源:

《2010年汕头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汕头市流域水环境质量不均衡,对海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仍然较大,主要污染物为COD和营养盐。

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态系统依然脆弱,局部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中度污染以上海域面积未减少。

其中韩江水质基本良好,除梅溪河和新津河非潮感河段石油类和大肠菌群等个别指标超标外,其他水域指标均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可做生活用水饮用水源。

榕江干流汕头段(揭阳-汕头开发利用区)水质大部分指标符合地面水水质Ⅳ类标准。

但练江水污染十分严重,超标项目有溶解氧、总磷、氟化物、氨氮和石油类,水质达到了劣Ⅴ类,枯水期水质更差,并且练江污染物入海量已超过海门港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该海域海洋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水质环境、沉积环境和海洋生态持续恶化。

1.3海洋综合开发的主要社会发展条件

1.3.1政策支持状况

在国家层面,汕头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对粤东地区的挂钩帮扶机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了汕头粤东沿海发展区龙头城市的地位,并提出把该区域建设成为海峡西岸南翼的增长极。

在地方层面,《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意见》不仅把汕头作为东翼的中心,也把汕头港确定为东翼的主枢纽港;

《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规划》提出,要加强粤东海洋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建设闽粤台海洋经济合作圈,并将汕头打造为粤东地区区域性海洋经济中心。

1.3.2基础设施状况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

强力推进广澳深水港、厦深铁路、汕头至揭阳高速公路、南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汕头至揭西等高速公路和疏港铁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东海岸新城围填工程进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累计形成陆域面积3平方多公里,抛石堤约7公里;

产业转移工业园获省认定为示范园区,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南山湾科技园、濠江电子电路工业园加快建设。

同期,重点水利、能源项目有新进展。

完成牛田洋海堤、东里桥闸、秋风岭水库等一批江海堤围、水闸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华能海门电厂1、2号机组和500千伏送出工程等一批能源项目建成投产。

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58.7万吨/日。

1.3.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十一五”时期,汕头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3.25亿元,同比增长13.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274元,同比增长11.8%;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5亿元,同比增长24.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68亿元,同比增长23.9%;

全市进出口总额7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2.2%。

民营企业发展良好,民营经济增加值713.52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产值的59.3%;

民营经济投资200.11亿元,同比增长31.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3%。

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同期的海洋经济总产值248.28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6%,其增长速度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多了13.6个百分点。

1.3.4产业经济发展状况

汕头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加速发展期,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显著,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5年的7.0:

51.4:

41.6调整为2010年的5.3:

56.4:

38.3。

第一产业增加值64.00亿元,同比增长5.0%;

第二产业增加值678.14亿元,同比增长16.1%;

第三产业增加值678.14亿元,同比增长11.5%。

八大支柱产业分别为纺织服装业、化工塑料业、食品医药业、机械装备业、工艺玩具业、电子通讯业、印刷包装业和音响材料业。

汕头市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滨海旅游业(图1-2)。

其中,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水利用业为最主要的海洋产业领域,三大产业的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97.7%。

2010年,滨海旅游业总收入88.47亿元,同比增长19.1%,相当于海洋经济总产值的35.6%。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015.77万美元,同比增长2.2%。

海洋渔业总产值达到76.47亿元,同比增长5.2%,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30.8%。

水产品总产量39.94万吨,同比增长3.7%;

产值33.66亿元,同比增长12%。

汕头海水利用业的用水类型为海水冷却,服务华能电厂、海门电厂,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为77.72亿元,同比增长86.8%,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31.3%。

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减少21.4%;

汕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509.50万吨,同比增长13.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0万标箱,同比增长14.0%。

海洋电力业为海上风能发电,实现产能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创造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6.8%。

图1-22010年汕头市海洋产业发展状况(数据来源:

《广东省2010年海洋经济统计年报》)

1.3.5海洋科技力量状况

“十一五”期间,汕头市科技实力不断加强。

仅2010年,全市获得科技成果69项;

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9项;

国家级高新企业增加至115家,比上年增加34家。

同时,市科技局加大对海洋产业的科技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海洋资源性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发展现代渔业,推动海洋科技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藻类养殖技术、杂交鲍良种培育技术全国领先。

“大规模贝藻养殖与近岸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龙须菜海水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被成功推广,海藻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全市科技创新投入增长缓慢,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海洋科技成果推广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

1.3.6海洋管理状况

汕头市依法治海工作不断深入,以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监督为主线,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先后颁布了《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划》、《汕头市海域使用审批程序规则》、《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汕头港内湾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决定》、《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保护鲸豚类及海龟奖励制度(试行)》、《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建设项目用海预审制度(试行)》、《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监察案件审理工作制度(试行)》、《汕头市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制度。

为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编制实施了《汕头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汕头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规划》。

汕头市积极推行海域使用确权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到2010年底,累计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410宗,累计确权面积12517.3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741.14万元。

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