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296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改善。

20XX年和20XX年各村相继建立和完善了***个文化活动室、***个文化大院和***个农家书屋,并由区政府拨款***余万元为各村文化活动室乒乓球桌、扑克桌、麻将桌、椅子及户外健身器等设施,累计各类图书***万余册,书架***个。

其中镇中心地带文化设施配套比较齐全,有大型的群众娱乐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户外健身场地,个别村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团体,比如***的书画小组、***的秧歌队、***的农民乐队等。

  (三)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长,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截至现在,电视覆盖率达98%,有线电视利用率已经达到85%以上,广播覆盖率达到100%。

互联网利用率也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

农民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投资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科学文化技术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加大了农民文化消费的力度

  二、农村文化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村级单位是农村文化服务的主体,担负着服务农村文化的职能,但由于个别地

  方还存在着意识偏差,出现了重发展经济,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效益等现象,财政投入还不够充分,不能保障基础设施的全方位配备。

  

(二)城乡居民文化层次差距仍然明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教育普及程度仅满足于九年义务教育,很多青少年接受高层次教育机会相对过少,具统计,农村青少年初中毕业后,仅有40%升入上级学府,绝大部分选择就业;

而城市青少年初中毕业,至少有90%以上接受继续教育,不同的文化程度,必定阻碍文化消费的投入,长时间累计,形成了文化层次差异。

  (三)文化建设经费不足。

我镇各文化活动室的日常维护和人员等费用均有各村自行负责,每年的维护费用大约在***万元,平均每村的维护费用***万元,这对各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富裕的村承担起来也相当吃力,还请上级领导予以考虑解决。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镇、村两级别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心中想着农村,视野聚焦农村、精力投向农村,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通过政府牵头,实现组织保障,确保农村文化建设不停滞,文化阵地不“荒芜”。

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抓长期、抓坚持,提高重视

  程度。

  

(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解决现实问题。

我镇将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进一步完善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大力推进主流思想进乡村教育,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畅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镇委镇政府将定时、定期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建设投入。

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卫生保健等社会事业,逐步覆盖全镇各村。

  (三)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工作。

我镇将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将“文化下乡”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育和构建镇、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使文化真正融入农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篇二:

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乡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乡委╳╳乡人民政府

  (201年5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我就╳╳乡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推进民族文化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乡把民族文化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全力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努力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得到提高,逐步形成了较强群众性,突出民族特色,崭新精神风貌的民族文化。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西南部,距市中心76公里,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11237户,38141人。

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布依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3%。

全乡有综合文化心中一所,工作人员5人;

先后在新光村、新龙村等8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共配送各类图书78981册,VcD光盘131张;

建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5个;

建成╳╳中学“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基地”。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乡委乡政府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把加强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

  事日程。

一是健全机构。

成立了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组织机构,由乡综合文化站负责具体工作,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民族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是明确责任。

制定了╳╳乡民族精神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就全乡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作了明确规定,落实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是整体推进。

充分发挥工、青、妇、关工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抓好文化挖掘,注重政策引导。

一是以抓住民族文化特色和本地风情的文化艺术精品为切入点,带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乡在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

如建╳╳乡精肉鲊厂,宣传布依族特色食品;

政府扶持布依族服饰制作经营户扩大生产,推广宣传布依服装。

二是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为重点,积极帮助少数民族村群众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加强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教育,引导他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正常有意义的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三)加强基础教育、提高群众素质。

一是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着力巩固“两基”成果,民族基础教育不断提高。

20XX年,全年共投入教育经费26.5万元;

全乡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556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9平方米;

初中校舍建筑面积770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72平方米;

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8.82%,全乡非文盲率98.04%,脱盲巩固率100%。

二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

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扫盲夜校、农技培训等,狠抓少数民族文化素质

  提高,全乡掌握二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少数民族1.5万余人。

三是充分发挥活动载体功能。

为更好地发挥传统民族文化活动的载体功能,围绕创建文明村寨建设,着重加强少数民族村的文化建设,开展多形式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近年来,每年过年由乡政府解决部分经费,在湾子片区布依族聚集村开展唱山歌、酒令等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并制作成光碟发给少数民族群众,深受群众欢迎。

加强╳╳中学“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基地”建设,投入资金购买少数民族体育器材,并每年在╳╳中学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

  三、主要问题

  通过努力,╳╳乡传统民族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聚居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满足不了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是少数民族业余文化艺术人才的流失使少数民族文化活动骨干力量减弱。

三是发掘、整理和保扩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工作还应加大力度。

四是民族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速度不快。

  四、下步打算

  

(一)提高认识,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民族精神文化建设,阵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

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途径,加快民族村文化阵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建设水平,开展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

  

(二)创新体制,整合传统民族文化资源。

要充分利用国家

  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将乡文化站和民族村活动室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活动、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不断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

  (三)创新载体,活跃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扶持和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组建各类民间组织团体,把松散的各类民间活动通过协会组织起来,为繁荣传统民族文化事业提供组织保证。

  篇三:

某县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唱响客家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旅游大县

  ——某县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某县位于赣粤边际的江西“南大门”,是客家人重要聚居地之一,历史悠久,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因境内保存着376座方形围屋而被誉为“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

近年来,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实施文化事业建设四大工程,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客家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摆正位置、统筹规划,完善文化发展新机制。

近年以来,某县围绕打造“客家某县”、建设“客家名城”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今年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后,确立了“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文化工作思路和定位,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发展等同的高度。

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客家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文化建设纳入对各级相关部门、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了领导责任制。

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某县精心制定了《某县“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相关政策和文件,明确了文化发展的实施步骤和工作举措,为全县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XX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人才、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进客家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

  二、加大投入,强基固本,实施文化事业四大工程。

某县对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想方设法破解文化事业发展

  的“阵地”、“队伍”难题,夯实文化发展基础,以唱响客家文化品牌为主旋律,以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为主抓手,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求乐、求知、求富的愿望。

  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某县大力建设基层文化阵地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一是大力建设城区重点文化工程。

筹资7000万港元兴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3.4亿元兴建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馆等于一体的某县文化艺术中心正加紧施工中,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某县文化承载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是全面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今年,全县13各乡镇105各行政村建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2个农家(社区)书屋、7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基本上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精心构筑基层文化活动载体。

每年送戏下乡85场以上,送电影下乡1700场以上。

某县还积极搭建“文化能人才艺大赛”、“新农民周”、“龙翔风”周末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群众参与度空前提高。

尤其是通过建设桃川书院、开展桃川讲坛、打造阅读公园等形式多样的“打造阅读之城”活动,促进全民阅读,全县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

  2、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增强文化发展后劲。

某县以多种形式扶持鼓励文艺人才,激发文化创造力,重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来自群众身边的乡土土文艺人才。

一是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长。

面向全国招录了17名大学生担任乡镇专职文化站长,享受事业编制待遇,解决了文化站长年龄老化、学历较低、活力不足的难题,通过文化站长引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二是大力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以县文化馆为基础创建了文化能人培训基地和创办了“新妇女学校”,培养农村

  文化能人,引导成立民间文艺团体,通过文化能人引领广大群众参与书画、摄影、剪纸、表演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传承民间技艺,繁荣民间艺术。

某县已基本建立起了专业剧团、专职文化站长队伍、农民剧团、电影放映队、舞龙(狮)队、文艺演出队等农村文化“六支队伍”。

涌现了“农民山歌王”陈科发、乡土作曲家郭显治等一批群众身边的乡土土文艺人才,创作了一大批观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文艺精品。

  3、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升文化发展内涵。

某县充分挖掘和开发客家文化资源,扬优成势力,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品牌。

一是保护和合理利用了一批客家文化遗产。

以香火龙为代表的四个项目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已被列为国保单位。

某县把围屋保护维修工程列入了全县“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对客家围屋进行整理归类和重点保护,在保护维修的基础上,按照“一围一品”要求,丰富围屋文化元素,目前已打造了建筑文化的关西新围、酒文化的渔仔潭围、八卦文化的栗园围、农耕文化的隘背围等一大批客家围屋精品。

二是开展了客家文化年活动。

自20XX年起,每年开展客家文化年活动,实施客家文化灵魂、基础、活动、宣传推介、文化产业五大工程,大力推进客家民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单位的“五进”活动,开展了客家书画大赛、民俗摄影大赛、客家美食节、“西关小姐”走关西活动、“关西妹仔”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等34项系列活动。

并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使某县围屋和某县客家民俗声誉和影响不断扩大。

  4、实施文化市场“护蕾”工程,依法管理促进繁荣。

大举措断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蓝天。

一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黑网吧”,清缴、封

  堵非法出版物,开展娱乐场所“扫黄打非”专项整治。

二是探索管理新模式。

探索成立了全县网吧行业协会,公开选聘一批社会人士担任网吧管理义务监督员,在全县网吧安装网络计算机监管平台软件,由电信部门对网吧经营场所的光纤线路每天夜间零点进行信号切断,形成了“政府主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科技防范”四轮齐转的新型监管模式。

某县积极引导文化经营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超市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规范的市场体系,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的发展势头。

  三、大胆探索,科学经营,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某县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破旧立新,大胆探索新型文化建设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发展了文化产业开辟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途径。

  1、以项目促发展,加大招商力度。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引进落地了江西广兴科技发展公司、虹达包装制品(某县)公司、正虹包装彩印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文化型企业到某县落户生根。

今年组团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签定了某县武当大易国学院(武当书院)项目和某县高峰电子企业公司(动漫产业)项目、龙翔盛世工艺品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2亿元。

某县已着手申报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包装印刷产业基地

  2、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某县创新思路,依托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以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将文化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当中,着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例如,将里仁镇渔子潭围定(: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位为“客家酒堡”,按照“专业策划、政府引导、行业共建、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大力开发建设,通过多渠道融资,吸引了社会资金90多万元,把渔仔潭围建成以赏酒、品酒、藏酒为主题,集展览、品尝、收藏、艺术创作展览交易、旅游观光功能为一体的客

  家酒堡,打造了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品工程。

  3、创造经济效益,确保社会效益。

某县还对围屋“腾笼换鸟”,投资改建成“农家书屋”,如关西镇福和围,多渠道筹资29万元进行围屋整修,设置阅览室、网络室、英才室、文艺活动室等,社会捐赠了5000多册图书,使围屋变“书屋”,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

在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中,某县着力引导农民发展客家酿酒产业,酿酒户从中每年可增收5000多元。

去年,某县以客家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既弘扬了客家文化,又促进了经济收入。

  四、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使某县客家“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的精神得到升华和弘扬,全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客家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以客家文化旅游业、包装印刷业和休闲娱乐业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全县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今后几年内,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目标,某县要做好“大”文章。

  1、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大”品牌。

加快推进客家围屋申遗工作,大力加强对赣南客家围屋的研究,在建筑类型、工艺用材、文化特色、地域分布、历史传承、等方面找出和福建土楼不同的地方,以及围屋群落分布的特色,要抓紧时间,以单独立项,做出符合规范的文本。

希望获得国家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争取将客家围屋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文化融合旅游发展,做“大”项目。

大力唱响某县“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和“江西民间文化艺术---客家山歌之乡”两大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

在今年底举办第四届中国〃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期间举行文化产业签约会,通过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