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261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 精品.docx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作业规程精品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首采区

作业规程

 

2014年06月

 

会审意见

单位

签字

日期

总工程师

生产副总经理

安全副总经理

机电副总经理

生产技术部

安全监察部

机电设备部

调度室

人力资源部

综合办

财务部

施工单位

会审意见:

审批意见

单位

签字

日期

总工程师

生产副总经理

安全副总经理

机电副总经理

生产技术部

安全监察部

机电设备部

调度室

施工单位

编制

审批意见:

目录

第一章概况4

第一节概述4

一、地理位置4

二、交通情况4

三、地形、地貌5

四、气象6

五、地层6

六、水文及水文地质8

七、构造8

八、可采煤层9

第二节编写依据9

第二章采区概况10

第一节采区位置、范围、与其它采区关系10

第二节地形地质条件10

第三节煤厚、储量11

第四节采空区、积水11

第五节煤质11

第三章 生产工艺12

第一节采矿要素12

一、开采方法12

二、采矿工艺12

三、采矿要素12

第二节穿孔13

一、穿孔设备13

二、穿孔方式13

三、钻孔参数确定13

第三节爆破16

一、装药16

二、爆破19

三、爆破材料消耗19

四、爆破安全距离20

第四节剥离方式和采煤方法22

一、剥离设备选型22

二、开采参数24

三、剥离方式25

四、采煤方法26

五、新水平延深27

第五节开拓运输系统27

一、运输设备27

二、运输方式28

二、运输系统28

三、矿山道路主要技术标准29

四、道路养护30

第六节排土30

一、外排土场位置选择30

二、排土技术参数31

第七节供电疏排水32

一、矿井供电32

二、采场配电32

三、采空区积水疏干33

四、正常采坑排水33

五、暴雨采坑排水33

第四章劳动施工组织34

第一节劳动组织34

一、作业方式34

二、卡车作业指标34

三、挖掘机作业指标35

四、挖掘机与卡车匹配36

五、劳动定员37

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7

一、施工设备配置37

二、经济技术指标38

第五章管理制度39

第一节各采矿工序细则39

一、入坑从业细则39

二、穿孔工序40

三、爆破工序41

四、采装工序44

五、运输工序45

六、排弃和卸煤工序46

七、排水工序47

八、道路维护48

第二节边坡稳定48

第三节复垦绿化49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50

第一节采空区、火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0

第二节爆破安全技术措施50

第三节采装作业安全措施51

第三节运输安全技术措施52

第四节排土场安全措施;52

第五节煤场安全管理措施53

第六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54

第七章附则54

第一节作业规程的修订和补充54

第二节作业规程的颁发、生效和终止54

第三节其它说明55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地理位置

同煤集团同舟煤业矿田位于黄河东岸,山西省北西边缘,保德县城北东12km,行政区划隶属于保德县义门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北纬39°04′40″-39°02′27″,东经111°08′30″-111°12′57″。

2009年12月16日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C140000************8660号《采矿许可证》批准,矿田范围不规则,北起前新尧-张家沟之南侧大沟,南至南峁村-贾家峁一带;西起黄河东岸,东至武家塔村东。

南北最大宽4.12km,东西最大长6.42km,矿田面积约14.0487km2,开采深度:

35-110m。

二、交通情况

矿田距神朔铁路保德火车站15km,距韩府公路12km,河曲-保德县级公路,沿黄河东岸从矿区西通过,保德-五寨公路朱庙分支段从矿区南部通过。

矿田内对外运输,主要依靠公路。

从矿区经韩府公路到大运路外运,经保德县城南可上忻保高速,或其通往兴县城,经朱庙公路可达五寨,向西有大桥横跨黄河和陕西省府谷县城相连。

煤炭运输可运往保德、五寨火车集运站等。

在矿田内有,各村庄间有简易公路相通,均可通行小型汽车,交通尚属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图1—1交通位置图

三、地形、地貌

矿田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的北西边缘、黄河东侧。

总的地形是西低、东高,最低是黄河河床,标高为813.3m;最高点是荣家沟村东山包,标高为1167.5m。

相对高差为354.2m,属低中低山区。

地表多被黄土覆盖,植被稀少,因受洪水冲刷、切割剧烈,沟谷非常发育,且形成陡壁,显示出标准的黄土冲刷地形。

四、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年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大。

平均年气温为8.8℃,其中六月份气温最高为36.3℃,一月份最低为-23.6℃。

雨量稀少,平均年降雨量为395mm,多集中于夏季7-8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0-90%;平均年蒸发量为2163.4mm,是平均年降雨量的5倍;平均年相对湿度为47.5%。

长年多风,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风向多为南、南西,年平均风力为3-4级,最大7级,风速2.8m/s,最大21m/s。

平均年无霜期约176天,而冻结期由本年11月到来年3月底,长达150天左右,冻结深度1.36m左右。

五、地层

井田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1-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第四系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

1、奥陶系上马家沟组(O2S)

该层出露在矿区以西黄河沿岸和近岸的沟谷中,及贾家峁等沟谷中有零星出露。

岩性为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等组成。

厚度大于200m

2、石炭系本溪组(C2b)

该地层不整合在奥陶系峰峰组灰岩之上。

全组地层厚度厚度6.41-12.09m,平均9.25m。

岩性由铁铝岩、褐铁矿、铝土岩、铝土质泥岩、泥岩、灰岩和薄煤层或煤线组成。

底部为铁铝层,中部铝土岩、铝土质泥岩层。

3、石炭系太原组(C3t1-2)

该组分上、下两段,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全组地层厚度厚度70-120m,平均86.50m。

1)石炭系太原组下段(C3t1)

该段从S1砂岩至13号煤层上泥岩顶,假整合在本溪组地层之上,其分布在矿区各个沟谷的两侧,厚度19.87-55.02m,平均39.22m,岩性以砂岩、泥岩和煤层及部分灰岩、炭质泥岩、粘土岩。

基底标志层砂岩(S1):

厚0.50-15m左右,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厚层状砂岩,本段13、14、15、16号等煤层。

(2)石炭系太原组上段(C3t2)

该段从13号煤层泥岩顶至S2砂岩底,连续沉积在太原组的下段之上,厚度厚度43.63-57.25m,平均47.28m。

由砂岩,泥岩、部分炭质泥岩、菱铁矿层或结核、粘土岩和泥灰岩组成。

下部标志层砂岩(即桥头砂岩):

灰白色中——粗粒砂状结构,含砾,厚层状、块状构造。

本段有9、10、11号煤层,其中9号煤层不可采,10、11号煤层局部可采。

4、二叠系山西组(P1s)

该组整合于太原组之上,在太原组之上零星分布,大部地层含煤岩层已被剥蚀,最大残留厚度38m。

5、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

该层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在本区分布比较普遍,各大沟谷的上段均可见到,赋存厚度0-61.75m左右,岩性:

底部有5m左右的黄绿色粘土层。

6、第四系上更新统(Q3)

该层在本区大面积覆盖,其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含少量的砂砾及钙质结核,赋存厚0-60.99m。

7、第四系全新统(Q4)

该层仅分布在本区西部大沟谷入黄河的部分和黄河沿岸。

其岩性为冲洪积物,其成分为泥、砂、及各种岩性的砾石等,滚园度和分选性都差。

厚0-30m。

六、水文及水文地质

1、水文情况

矿田范围属黄河水系,除黄河外,无长年地表水体,均属季节性河流,矿田地形东高西低,高程910-1167.5m,最大高差257.5m。

近几年来由于治理水流域,在沟谷修建的小型水库,除洪水期河流及水库近于干枯。

矿田西边黄河为最大的河流,据府谷水文站资料,最大流量为11100m3/S,水位标高为816.44m;最小流量为2540m3/S,水位标高为813.57m。

多年平均流水位为835.20m,入库最大流量为5713m3/S。

2、水文地质

矿田内含水层从上到下依次有上第三系、第四系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含水岩组、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岩组。

其中第三系、第四系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含水岩组为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岩组位于含煤地层之下部,径流过本矿区根据S7水文孔奥灰水位资料,推测本矿田奥灰水位833.00~834.00m。

本矿下部可采煤层13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为930m,高于奥灰水位。

七、构造

受区域构造带的控制,矿田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6°,井工开采时发现走向N20°W,倾向NEE,倾角70°,落差10—20m3条正断层。

无陷落柱和岩浆岩的入侵。

八、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位于石炭系太原组下段(C3t1)的13、14号煤层。

其中13号煤层为主采煤层。

13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下段的上部地层中,在11号煤层之下5.26-10.68m处,分布范围广泛,在地表沟谷中普遍可见露头,为一层位及厚度稳定的厚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22%,可采系数为96%,全区大部可采,全层厚度在0.95-15.62m之间,平均厚度8.13m,煤层中含有夹矸0-8层,夹矸厚度在0.04-1.80m之间,夹矸率10.2%,为层位和厚度稳定的厚煤层,

14号煤层:

矿田内14号煤层分叉为14-1、14-2、14-3号煤层,其中14-1号煤层为可采煤层,14-2、14-3号煤层不可采。

14-1煤层号煤层赋存于13号煤层之下0.83-4.42m处的太原组下段的地层中,分布范围广泛,为一层位及厚度较为稳定的薄—中厚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42%,可采系数为57%,因煤层厚度常在可采与不可采之间变化,因而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第二节编写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露天部分)、等。

2、批准的《初步设计》,《首采区地质说明书》以及本矿制定的《安全规程》及《操作规程》等。

3、本矿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交通规则,交接班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

第二章采区概况

第一节采区位置、范围、与其它采区关系

首采区位于露天矿矿田的南部西侧,底部南北长0.61km,东西宽3.46km,北部为二采区,南部、西部为朱庙公路(矿田境界),东部为矿田境界。

图2-1首采区位置图

第二节地形地质条件 

地表地形为山丘,由梯田和陡坡组成。

在沟谷处有主采煤层露头。

上部覆盖有黄土、页岩和砂岩。

北部以向斜轴为界,煤层呈东南高西北低单斜构造。

岩层倾角2—8º。

煤层底板标高940—1035m。

第三节煤厚、储量

首采区开采面积2.11km2,开采深度平均40m。

可采储量28.48Mt,总剥离量157.39Mm3,其中土118.04Mm3,岩39.35Mm3。

平均剥采比5.53m3/t,服务年限28.8年。

第四节采空区、积水

在首采区范围内存在多处采空区,采空区存在积水、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