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2320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Word格式.docx

19.Turner牙:

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20.氟牙症:

又称斑釉,氟斑牙。

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21.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考点3】口腔黏膜病

4.基层下疱:

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

5.棘层内疱:

天疱疮。

6.口腔扁平苔藓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在黏膜白色条纹处,上皮为不全角化,在黏膜红色部位,上皮表层无角化,结缔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棘层多表现为增生,少有萎缩,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排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固有层淋巴细胞密集形成浸润带。

7.口腔白斑可根据临床表理的不同,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

非均质型又分为疣状型、溃疡型和颗粒型。

8.口腔黏膜白斑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

9.口腔念珠菌病病损区涂片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

10.急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簇集的小水疱,水疱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11.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12.过度角化:

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13.棘层松解:

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14.上皮异常增生:

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

15.疱:

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

直径超过5mm为大疱;

直径小于5mm为小疱。

16.溃疡:

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17.丘疹:

是黏膜或皮肤突出的小疹;

大小为1~5mm,较硬,包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

18.口腔红斑:

口腔黏膜上出现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

均质型,间杂型,颗粒型,红斑易癌变,不少红斑已经是原位癌。

病理变化:

1.上皮萎缩;

2.上皮异常增生;

3.原位癌;

4.早期浸润癌。

19.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多为女性,年龄以20-40岁多见。

病变主要发生于唇颊部的皮肤与黏膜,多无全身性损害。

先发生于皮肤的外露部位,面部的鼻梁两

称之为蝴蝶斑,角质栓塞。

病理变化:

①上皮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

②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③毛细血管扩张,管周淋巴结浸

润(诊断标志)。

④胶原蛋白发生变性、纤维水肿、断裂。

⑤上皮基底区有翠绿荧光带,又称之为狼疮带。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内玻璃样栓塞,PAS阳性,管周淋巴细胞浸润。

20.口腔黏膜纤维化:

是一种癌前状态。

主要变化为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变性,早期出现疱,溃疡。

后期粘膜变白硬,触诊有粘膜下纤维条索。

21.天疱疮:

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生于口腔黏膜者主要为寻常性天疱疮,临床有周缘扩展现象、尼氏征阳性。

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

22.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病理变化:

上皮松解,基层下疱。

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翠绿色的荧光带沿基底膜区伸展。

23.念珠菌病病理变化:

角化层或者上皮外1/3见到菌丝,PAS染色为强阳性。

棘层增生,角化层内有微小脓肿。

【考点4】牙髓牙周组织疾病

1.急性化脓性牙髓炎中性粒细胞充满整个牙髓腔。

2.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3.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有时可见钙化物沉积。

4.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

5.慢性龈炎可以长期单独存在也可以发展成牙周炎。

6.牙周炎的发展过程:

始发期,早期病变,病损确定期,进展期。

7.剥脱性龈病损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在牙龈上的表现,包括:

类天疱疮,扁平苔藓,

天疱疮,红斑狼疮。

8.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在临床病理上分为三种情况:

龈袋(假性牙周袋),骨上袋,骨下袋。

【考点5】颌面部囊肿

1.牙源性囊肿:

①牙板上皮剩余或Serres上皮剩余可发生发育性根侧囊肿和牙龈囊肿;

②缩余釉上皮发生的囊肿有含牙囊肿、萌出囊肿以及炎性牙旁囊肿;

③Malassez上皮剩余发生根尖周囊肿、残余囊肿和炎性根侧囊肿)。

2.非牙源性囊肿:

包括鼻腭管囊肿,鼻唇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粘液囊肿。

3.鼻腭管囊肿:

腭中线前部的肿胀;

囊壁内可见大的通过切牙管的鼻腭神经和血管内衬变异较大,复层鳞状上皮、含黏液细胞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

4.鳃裂囊肿:

又称颈部淋巴上皮囊肿,一般发生于单侧,位于颈上部近下颌角处,胸锁乳突肌1/3前缘

5.甲状舌管囊肿:

触之有波动感,随吞咽上下移动。

胚胎发育时期甲状舌导管(6周退化、10周消失)不消失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囊肿。

6.粘液囊肿:

常发生在下唇粘膜,高于表面,淡蓝色透明易破裂

7.外渗性黏液囊肿(外伤):

没有衬里上皮;

可见炎性细胞和泡沫细胞

8.潴留性黏液囊肿(导管阻塞):

内衬以假复层、双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细胞;

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可自行消退或破溃,反复发作。

9.舌下囊肿(蛤蟆肿):

发生于口底,囊肿较大时呈浅蓝色。

第二章口腔解剖生理学

【考点1】牙的演化、分类、组成

1.牙演化的特点:

牙数由多到少;

压根从无到有;

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从分散到集中;

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涯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考点2】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1.牙体长轴:

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2.切缘结节:

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是牙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的,随着雅典磨耗逐渐消失。

3.发育沟:

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有规则的浅沟。

4.点隙:

3条或3条以上的发育沟的汇合处所成的点状凹陷。

【考点3】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1.所有牙唇颊侧外形高点位于颈1/3,除了上颌尖牙位于颈、中1/3;

所有前牙舌侧外形高点在颈1/3,所有牙尖均偏近中,除了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所有牙根都偏远中。

2.上颌中切牙是切牙中体积最大的。

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略圆钝,在切缘1/3处可见两条浅的纵行发育沟。

新萌出时切缘可见3个切缘结节。

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牙根唇侧宽于舌侧,近颈部的横切面呈圆三角形。

3.上颌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颊尖略偏远中,近中面近颈部凹陷,有近中沟,近中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

牙根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两根。

4.上颌尖牙是口内牙根最长的牙。

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的交角越呈直角,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唇轴嵴明显,由尖牙的顶端延伸至颈1/3处。

牙根近颈部的横切面呈卵圆三角形,根长约是冠长的2倍。

5.上颌第一磨牙在6岁时萌出,故称为“六龄齿”,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牙。

①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

②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1/2处,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卡氏尖)。

③近中舌尖最大,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

④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面中央相连,形成斜嵴。

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⑤有三条发育沟:

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⑥牙根由三根组成,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

6.下颌第一磨牙,是下颌中体积最大的牙。

①颊面:

近远中径大于颈径。

②面:

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颊缘长于舌缘

③可见五个牙尖: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其中远中尖最小。

④三个点隙:

中央点隙、近中点隙和远中点隙。

⑤五条发育沟:

颊沟、远中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

⑥牙根:

近远中双根。

远中根有时又分颊、舌两根。

7.上颌侧切牙:

外形基本与上颌中切牙相似。

特点是体积稍小,形态窄而长。

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

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卵圆形。

8.下颌中切牙:

是全口中体积最小的,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的2/3。

①唇面近中缘与远中缘基本对称,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大体相等,离体后难以区分左右。

②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葫芦形。

牙根远中面的长形凹陷比近中面略深,可作左右鉴别。

9.下颌侧切牙无特殊。

10.下颌尖牙:

唇面近中缘长,基本与牙体长轴平行;

近中牙尖嵴约占唇面宽度的1/3,远中牙尖嵴约占2/3,两牙尖嵴的夹角大于90°

11.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相似

12.下颌第一前磨牙:

①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

②舌面短小,仅及颊面的1/2。

13.下颌第二前磨牙:

牙冠呈方圆形,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几乎相等。

分为二尖型和三尖型。

颊尖与舌尖高度相近,面发育沟大致有三种形态:

H型、U型、Y型。

二尖型的发育沟多为H型、U型,三尖型多为Y型。

14.上颌第二磨牙:

①体积稍小于第一磨牙。

②远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

③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

15.下颌第二磨牙:

①面呈长方形,有四个牙尖和四条发育沟。

使整个面看上去呈田字形,无远中尖。

少数五尖形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

②两根管皆偏远中,根分叉度小于下颌第一磨牙。

少数可分为三根。

16.第三磨牙:

上、下颌第三磨牙的形态、体积和位置均可能发生变异。

17.恒牙解剖应用:

①前磨牙面中央窝内,可能出现畸形中央尖,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

②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病好发部位。

③下颌切牙接近下颌下腺、舌下腺导管口,受唾液的冲刷不易发生龋齿;

但舌面近颈部往往有牙牙结石沉积。

④上颌中切牙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

上颌侧切牙牙根常有弯曲,下颌切牙牙根扁长,拔除时不可用旋转力。

⑤尖牙位于口角区,其根长大粗壮,起支撑口角的作用。

如缺失则口角塌陷,对面容影响较大。

通常是口内留存时间最长的牙。

修复时多用作基牙。

⑥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仅以薄骨相隔,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拔牙时,特别是在取出断根时,应避免将断根推入上颌窦。

⑦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关系密切,在拔牙时应注意器械用力的方向,避免将牙根推入下颌管,损伤下牙槽神经。

⑧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有腮腺导管口。

上颌第三磨牙也是临床寻找腭大孔的标志。

18.乳牙外形的特点:

①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

②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③上颌乳尖牙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

④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与颈嵴都比恒前牙明显。

⑤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

⑥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基本相等。

⑦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⑧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上颌乳中切牙牙冠短而宽。

20.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①切缘与面:

在咀嚼时可对食物起联合切割或磨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咀嚼效率。

②唇、颊、舌面突度:

起生理性按摩作用,可防止牙龈萎缩。

如突度过小易引起牙龈的创伤性萎缩;

如突度过大,可能产生废用性萎缩。

牙冠颈1/3处的外形高点可起扩张龈缘的作用,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③邻面突度:

邻面突度接触紧密,可防止食物嵌塞,使邻牙相互依靠,分散力,有利于牙的稳固。

④楔状隙(外展隙):

正常接触区周围呈“V”字形的空隙,在唇颊舌侧和切方作为食物的溢出道。

食物摩擦牙的邻面,使牙冠邻面保持清洁,防止龋病和龈炎。

在龈方的空隙称为邻间隙,被牙龈乳头充填,可保护牙槽骨,不积存食物残渣。

(2)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牙根形态与牙的稳固性有关。

多根稳固,长根稳固。

粗根稳固,扁根稳固。

根分叉大,根尖面积大稳固。

受力小的牙多为单根,如切牙。

【考点4】髓腔形态及应用

1.根管最狭窄处不在根尖孔,而是距根尖孔约1mm处。

2.上颌前牙:

(1)唇舌剖面观:

平颈缘处髓腔唇舌径最大,髓室顶接近牙冠中1/3处。

根管的唇舌径较大,直到根尖1/3逐渐变窄。

(2)横剖面观:

切牙根颈横剖面的髓腔呈圆三角形,尖牙髓腔为椭圆形。

唇舌向双根管下1下2下34%10%4%MB2上6上763%30%颊舌向双根管下6近中根下6远中根下7近中根下7远中根87%40%64%18%颊侧髓角舌侧髓角下颌第二前磨牙颊1/3颊1/3下颌第一前磨牙冠中1/3冠颈1/3上颌前磨牙冠颈1/3冠颈1/3下颌磨牙冠颈1/3,颈缘冠中1/3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髓角冠中1/3远中髓角冠颈1/3,颈缘

单根单管型单根双管型

下颌第一前磨牙83%17%(颊舌双管型)

上颌第一磨牙7%65%

上和第二前磨牙48%11%

3.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

(1)上颌前牙髓腔的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且壁较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

(2)上颌前牙根管的特点是粗大而直的单根管,做根管治疗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3)上颌切牙在活髓牙预备针型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4)下颌前牙的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在正面的X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像重叠,应改变投射的角度才能显示。

在做根管治疗时,需检查根管口的数目。

【考点5】牙列

1.牙列的分类:

(1)按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分类:

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

(2)按牙列的形态分类:

尖圆型、方圆型、椭圆型。

尖圆型自尖牙远中向后弯曲,椭圆型自侧切牙远中向后弯曲。

2.近远中向的倾斜:

(1)前牙:

上颌倾斜度2>3>1,下颌倾斜度3>2>1。

(2)后牙:

第一磨牙最正,向近中倾斜程度为4>5>6,6<7<8。

3.唇(颊)舌向的倾斜:

(1)上下颌1、2唇倾。

(2)上下颌3、上颌4、5、上下颌6相对较正。

(3)上颌7、8颊倾。

(4)下颌4、5、7、8舌倾。

4._平面:

从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该平面平行于鼻翼耳屏线,常作为制作全口义齿的依据。

5.解剖学平面:

从下颌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构成的假想平面。

6.纵_曲线:

连接上颌(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曲线。

下颌牙列纵_曲线又称spee曲线,凹向上,曲线切牙段较平直,第一磨牙远颊尖最低。

7.横_曲线:

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的曲线。

下颌磨牙舌侧倾斜,舌尖低于颊尖,凹向上;

上颌的磨牙唇侧倾斜,舌尖低于颊尖,曲线凸向下。

下颌牙尖磨耗后可能凸向上,形成反_曲线。

【考点6】口腔生理功能

1.下颌的各种功能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

这种接触关系称为_关系。

2.牙尖交错_(ICO):

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关系。

又可称为正中_。

3.尖牙接触关系:

正常时,上颌尖牙牙尖顶对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下颌尖牙牙尖顶对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

4.第一磨牙接触关系:

正常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对下颌第一磨牙颊沟,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对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

上下颌第一磨牙这种接触关系也称为中性关系。

5.覆_:

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6.覆盖:

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水平距离。

7.正常覆_覆盖的意义:

提高咀嚼食物的效率,保护唇颊舌软组织不被咬伤。

8.切道与切道斜度:

(1)切道指在咀嚼过程中,下颌前伸到上下颌切牙切缘相对后,再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过程中,切缘所运行的轨道。

(2)切道斜度是指切道与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

其斜度大小受上、下颌前牙间所存在的覆盖与覆程度影响。

(3)一般来说,切道斜度的大小与覆盖呈反变关系,与覆_呈正变关系。

9.牙尖交错_正常的标志:

(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不存在牙列拥挤时),正对上颌唇系带。

(2)除上颌最后一磨牙和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两牙相对应接触。

(3)尖牙关系正常。

(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

(5)前后牙覆盖覆_关系正常。

11.鼻翼耳屏线:

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

该线于平面平行,与眶耳屏面交角约15°

【考点7】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1.上颌骨一体四突:

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2.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

3.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能活动的骨。

4.下颌体外侧面:

正中联合、颏结节、外斜线、颏孔。

5.下颌体内侧面:

上颏棘和下颏棘、内斜线(下颌舌骨线)、舌下腺窝、下颌下腺窝、二腹肌窝。

6.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币舌侧薄,前磨牙区颊舌侧骨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7.下颌骨薄弱部位:

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8.腭骨外侧缘与上颌骨牙槽突共同构成腭大孔。

9.腭骨为左右成对L形骨板,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和蝶骨翼突之间,参与构成鼻腔底和侧壁、腭、眶底、翼腭窝、翼窝和眶下裂。

10.蝶骨外形似蝴蝶,位于颅底中部。

11.颞骨左右成对,介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分为四部分:

颞鳞、乳突、岩部和鼓板。

12.舌骨呈U形,位于甲状软骨上方,下颌骨后下方。

分为舌骨体、舌骨大角、舌骨小角。

13.颅底内外面主要的孔、裂、沟、窝、突起及其结构特点:

①上颌神经:

圆孔。

②下颌神经:

卵圆孔。

③脑膜中动脉:

穿棘孔入颅。

④面神经:

茎乳孔。

⑤眶下孔:

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

⑥腭大孔:

上8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

⑦切牙孔:

腭中缝与两侧尖牙连线的交点。

⑧颏孔:

下颌4、5之间或下5的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

【考点8】颞下颌关节

1.颞下颌关节由五部分组成,即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

2.下颌骨髁突呈椭圆型,内外径长,前后径短。

侧面有一横嵴将髁突顶部分为前后两个斜面,前斜面小,为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

后斜面较大。

3.颞骨关节面位于颞骨鳞部的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结节。

关节结节有两个斜面,前斜面是颞下窝的延长,斜度较小;

后斜面是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是髁突的前斜面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

4.关节盘位于关节窝、关节结节和髁突之间,呈椭圆型,内外径大于前后径。

从前到后分为五部分:

①前带:

较厚,约2cm,主要有前后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

②前伸部:

位于前带前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即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

③中间带:

为关节盘最主要的功能负重区,亦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

④后带:

最厚,位置介于髁突横嵴和关节窝顶之间。

⑤双板区:

分为上下两层,两层之间为疏松组织,是关节盘最好发的穿孔、破裂部位。

5.关节韧带每侧三条,即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和蝶下颌韧带。

6.颞下颌关节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耳颞神经及其分支,以及颞深神经和咬肌神经的分支。

7.下颌运动通常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以及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通过颞下颌关节的转动和滑动来实现。

【考点9】神经和血管

1.面颈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再约平甲状软骨上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2.颈外动脉行至下颌骨髁突颈部内后方,分为上颌动脉与颞浅动脉两终支,主要分支为:

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和上颌动脉(颌内动脉)。

3.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后内侧。

4.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些列分支。

5.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所阻是颈外动脉。

6.口腔颌面部浅静脉:

面静脉(面前静脉)、颞浅静脉。

7.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翼丛、上颌静脉(颌内静脉)、下颌后静脉(面后静脉)、面总静脉。

8.翼丛通过卵圆孔网、破裂孔、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9.三叉神经的分支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①眼神经为感觉神经,经眶上裂出颅。

②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经圆孔出颅,根据其行程可分为四段:

颅中窝段、鼻腭窝段、眶下管段、面段。

③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是三叉神经中最大的分支。

经卵圆孔出颅,分支:

脑膜支、翼内肌神经、颞深神经、咬肌神经、翼外肌神经、颊神经、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

10.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1)上颌神经:

①鼻腭神经分布在双侧上颌123的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②腭前神经分布在双侧上颌345678的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③上牙槽后神经分布在双侧上颌78及6的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④上牙槽中神经分布在双侧上颌45及6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⑤上牙槽前神经分布在双侧上颌123的牙髓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及唇侧牙龈。

(2)下颌神经:

①颊神经分布在双侧下颌5-8的颊侧牙龈、颊部的皮肤和黏膜。

②舌神经分布在双侧下颌1-8的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粘膜、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③下牙槽神经分布在双侧下颌1-8的牙髓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④颏神经分布在双侧下颌1-4的唇颊侧牙龈及下唇粘膜、皮肤及颊部皮肤。

11.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三种纤维,即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

以茎乳孔为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