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2286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4.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

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

清末自开商埠

A.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末年国家对奏请开埠通商是十分认可的,这与清朝末年的新政是有关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部自身的需求;

B选项错误,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

D选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影响多集中在科技上,而不是开埠通商上。

5.如表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发展状况

1922﹣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

1924﹣1926

农民暴动;

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

1927﹣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

 

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解析】根据“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农民暴动;

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农产品收购危机”,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的问题,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故B正确;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1922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取消,排除A;

1927年苏联提出农业集体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6.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

“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解析】题干所示时间是1949年7月,A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7月时渡江战役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在1949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故C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标志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1949年7月”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7.“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

B.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

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

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解析】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胀”,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扩大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根据时间“1981年”,联系所学知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扩大市场的调节作用,故A项正确,C项错误;

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干预过大,故B项“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错误;

美国总统里根的话说明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8.雅克·

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

“(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

”这种行为

A.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C.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

D.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影响程度,故A项排除;

奠定文艺复兴基础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故B项排除;

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

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期间,《圣经》语言开始使用本民族语言,不再使用拉丁文,这有利于培育民族和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

9.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

“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

”这表明了中国

A.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B.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C.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

D.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解析】根据“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表明邓小平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守法,体现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故A项正确;

材料是邓小平的一段讲话,不能体现“法制不断完善”,排除B项;

C项和D项与材料无关。

关键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邓小平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守法。

然后逐一排除不符合主旨的选项即可。

10.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部分)阶级成分表:

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B.地主阶级在中国已经被消灭

C.边区政府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

D.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成效显著

【解析】有材料时间看出,图表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部分)阶级成分,抗战时期中国农民生活水平仍很落后,选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地主阶级在中国已经被消灭是在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后,选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贫民比重的下降、中农、富农的增多是边区政府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结果,也反映了边区政府是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边区政府而非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选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

“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

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

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

A.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

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中国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

【解析】实行民主宪政,符合民主法治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A项错误;

B项通过法律确立民主,符合法制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B项错误;

C项倡导主权在民,符合民主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C项错误;

D项违背材料中“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的问题,不符合法制精神,符合题意,故选D项。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分析解答。

12.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

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

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

D.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解析】题干所反映的现象是因为作为洋货在中国销售可以少交税,导致成本低,更容易赚取利润,但是题干问的是实质问题,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导致的,故排除D项而选C项;

A项题干所反映的并不是民族工业而是商业贸易,故排除;

B项的说法不符合题干原意,因为自始至终都是在讲国货的销售,而没有说到洋货,故排除B项。

抓住关键信息“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结合19世纪6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分析材料。

13.“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B.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C.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D.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解析】“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表明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故C正确;

A中资产阶级说法错误,罗马法是奴隶社会;

B与材料意思不符;

D与题干意思相反。

14.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解析】A项错误,1992年后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

由“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销”“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分析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C项正确;

D项不选,题干没有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问题。

15.“苏联以欧亚大陆为依托,已经把国界突伸开去,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威胁。

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

这段材料揭示出

A.美国霸权主义的历史根源

B.苏联威胁到亚欧大陆的安全

C.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原因

D.欧洲联合对抗苏联的战略安排

【解析】据材料中‘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可反映出美国要联合欧洲国家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继而对苏联形成包围和遏制态势,因为美国避免的包围指的是苏联的威胁,认为苏联对资本主义自由世界的最大威胁,由此分析可知材料揭示了美国冷战形成的原因,故C项正确;

“霸权主义”的表述偏离题旨,故A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苏联对欧亚大陆的威胁,故B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欧洲联合,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故D项排除。

点晴:

解题主要依据史料信息分析归纳,紧扣“揭示”,学会透过史料现象,理解史料本质内容。

16.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解析】鸦片战争后,以魏源、林则徐等人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率先进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实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维新派提出变法以救亡图存;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因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C项错误。

17.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

据此可知

A.儒学影响得以扩展

B.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沿用明代八股取士,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在录取总名额稳定的情况下,八旗子弟中举人数逐渐增加,表明儒学对满洲影响不断增强,A项正确。

B项错在把中举人数解读为垄断政权,排除。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选官注意地域平衡,而是强调儒学影响得以扩展,排除C。

材料信息强调儒学影响得以扩展,无法体现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排除D。

18.“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

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

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

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

它的思想在驰骋。

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解析】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

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

“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

19.在五四新文化诸健将攻击旧传统的激烈文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沉痛也是最深刻者。

它以文学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孔教的“吃人“本质,影响至深至远。

自此以后,“吃人的礼教“一语传遍海内。

鲁迅的做法

A.相示了儒学的真实本质

B.推翻了儒教的统治地位

C.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

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为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反对专制、愚昧、迷信和旧道德,鲁迅对孔教进行猛烈批判,这是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需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必要性。

故答案为C项。

A项不符合史实,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有进步性的一面,排除;

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翻”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发表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排除D项。

20.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受宗法制的影响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流传于中国北方

【解析】材料大意为清明节人们扫墓,为坟墓除草添土,烧纸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该习俗的产生受到宗法制送宗敬祖的影响,所以选B选项。

A选项错误,这一活动起源于宗法制;

C选项说法错误,这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与西方无关;

D选项说法只局限在北方,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

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19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

——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末至19世纪促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

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中国与世博:

历史记录(1851—1940)》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运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3)材料三所说的“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指出,基辛格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

【答案】

(1)因素:

新航路的开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对外贸易的扩大;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2)不同:

中国多为传统农业、手工业产品或工艺品;

西方国家基本为工业制造品和科技发明。

原因: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晚;

机器生产水平落后;

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长期占据优势;

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快;

科学技术发达;

工业制造居世界领先地位。

(3)新秩序指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

旧秩序指两极格局

美国地位的变化:

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而是世界多级力量中的一级,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受到其他多级力量的制约,甚至有些方面还会被其他力量超越。

【解析】依据材料一“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殖民扩张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有轨电车线,飞机和无线电。

”归纳西方展品;

依据“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

”分析中国展品特点;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起步、科技发展以及经济模式比较中西不同原因。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不难回答新旧秩序属于不同世界格局;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从美国实力受到牵制角度分析回答。

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

“全”和“变”。

“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

“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

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

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

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

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35万余项,一晌约15亩),“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

妻李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

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

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

”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

圈地的现象很早就在英国发生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速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

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

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薄持有农的份地。

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

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

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项共耕地和公有地。

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英圈地运动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1)特征:

持续时间长;

阶段性渐进式推进;

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

政府作用显著。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以渐进和缓的方式进行,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不是“暴力”本身而是经济力量。

清初圈地是政府强制行为,带有极强的政治动机,缺乏经济动因的驱动。

成因:

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及对羊毛需求的增加是导致圈地运动的直接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渗透进农村是根本动力;

政府立法推动。

清初圈地目的是为了安置满洲贵族,解决l}旗官兵生计等以维护其专制统治;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影响: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清初圈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导致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2)问,“不同”比较材料一二得出。

材料一“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材料二“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速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得出英国的圈地运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力量而清初圈地带有极强的政治动机,缺乏经济动因的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