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22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docx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

外科学普外科部分名词解释(精)

1.库欣反应(Cushing:

当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

2.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3.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brain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下丘脑损伤。

4.脑震荡:

①短暂的意识障碍②不超过半小时③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逆行性遗忘④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⑤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5.甲亢:

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

6.突眼性甲状腺肿:

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

7.甲状腺危象:

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速(>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

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韧带:

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

9.酒窝症:

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10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11反常呼吸运动: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连枷胸。

12气胸: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13开放性气胸:

由于胸壁有伤口,或软组织有缺损,外界空气经缺口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气。

14纵隔扑动:

开放性气胸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而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

15胸口吸吮伤口:

开放性气胸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的声音的伤口。

16张力性气胸:

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可与气胸同时存在。

18感染性血胸:

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经伤口或肺破裂口侵入的细菌,会在胸膜腔积血中迅速滋生繁殖,引起~,最终导致脓胸。

19进行性血胸:

持续大量出血所致胸膜腔积血称~

20迟发性血胸:

因肋骨断端活动刺破肋间血管或血管破裂处血凝块脱落,发生延迟出现的胸腔内积血。

21创伤性窒息:

钝器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

22自发性气胸:

一般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肺大疱突然破裂,形成~。

23乳糜胸:

乳糜液从胸导管或其他淋巴管漏出,聚集在胸腔内称为乳糜胸。

24中心型肺癌: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近肺门者称~

25周围型肺癌:

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

Pancoast肿瘤:

上叶顶部肺癌,可以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26体外循环:

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

27心肌保护:

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损害的措施和方法称~

28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恢复氧合血灌注时,心肌损害会较缺血时更为明显和严重,主要表现有氧利用障碍,高能磷酸盐的缺乏,心肌水肿和顺应性下降。

29Eisenmenger综合征:

左向右分流时,随着肺循环阻力的进行性增高,当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呈现双向或逆向分流,病人出现发绀,形成~,最终导致右心衰而死。

30胸腹联合伤:

穿透伤同时伤及胸腹腔内脏和膈肌,致伤物入口位于胸部,称~

31奇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32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差异性紫绀:

PDA时当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时,所致右向左分流时出现下半身紫绀和杵状趾。

33ASD(房间隔缺损:

心房间隔先天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称~。

分为原发孔未闭型和继发孔未闭型。

34VSD(室间隔缺损:

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心室间交通引起血液常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分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

35Beck三联征:

静脉压升高,心搏微弱,动脉压降低。

36法洛四联症:

是右心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包括:

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37食管原位癌:

早期食管癌变多数限于黏膜表面称~,未见明显肿块,肉眼表现充血糜烂,斑块或乳头状。

38明显狭窄:

指冠脉管径狭窄超过50%,此时管腔的面积即减少超过75%,狭窄远端的血流即会明显减少,临床出现明显的缺血症状。

39夹层A瘤:

主A壁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当内膜破裂时血液在主A压力的作用下在中层内形成血

肿并主要向远端延伸,形成~

40疝: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41腹外疝:

由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膜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42腹内疝:

又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形成。

43易复性疝:

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

44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者称~

45滑动疝:

属难复性疝,指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疝囊颈上方的腹膜一并下移成为疝囊壁一部分。

46嵌顿性疝:

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47Richter疝:

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恻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

48Littre疝:

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则称~

49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下不断加重可使A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50直疝三角:

外侧边是腹壁下

63早期倾倒综合征:

发生在进食半小时内,与餐后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大量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加上渗透作用使细胞外液大量渗入肠腔,病人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无力、面色苍白等一过性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并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64晚期倾倒综合征:

在餐后2-4h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苍白、出冷汗、脉细弱,甚至有晕厥等。

由于胃排空过快,含糖物质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既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综合征。

65残胃癌: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

66癌前病变:

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为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

67早期胃癌:

即胃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转移。

68小胃癌:

病灶直径在10mm以下称~

69微小胃癌:

病灶直径在5mm以下称~

一点癌:

癌灶很小,仅在胃镜黏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黏膜取材未见癌组织,称~70中期胃癌:

癌组织超出黏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

71晚期胃癌:

病变达浆膜下层或超出浆膜想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

72进展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统称~

73皮革胃:

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几乎都是低分化性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性度极高。

74Krukenberg瘤:

女性病人胃癌可形成卵巢转移性肿瘤称~

75原位癌:

原发肿瘤局限于黏膜层而未侵及黏膜固有层者为~,以Tis表示,当肿瘤为TisN0M0时即为~也称0期。

76根治性切除:

指原发肿瘤连同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组织的一并切除,无肿瘤残余,有可能治愈的切除手术。

77肠梗阻: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

78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N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至肠内容物未能正常运行,但不器质性肠腔狭窄。

79绞窄性肠梗阻:

指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

80闭袢性肠梗阻:

倘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则称~结肠肿瘤引起肠梗阻,由于其近端存在回盲瓣,故易至~

81转移性右下腹痛:

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即腹痛开始发作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82结肠充气实验(Rovsing征:

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或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83门静脉炎:

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V至门V,导致门V炎症,表现为寒战、高热、肝肿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疸等。

84齿状线:

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在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行线,称~

痔:

肛梳部分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V从,有时可因某种病理原因而形成V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称~

85直肠系膜:

指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肠的、形成半圈1.5-2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A、V、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三骶椎前方,下达盆隔。

86肛垫:

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又称痔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与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

87白线:

位于齿状线与肛缘之间,是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下部的交界处,外观不明显,直肠指检时可触及一浅沟,故又称括约肌间沟。

88肛管直肠环: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检时可清晰扪到。

89息肉病:

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个息肉,并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称~

90直肠息肉:

泛指自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称~

91肛裂: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92肛裂三联征:

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同时存在称~

93肛瘘:

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管三部分组成。

94前哨痔:

肛裂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

95内痔:

肛垫的支持结构,V从和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称~

96外痔:

齿状线远侧皮下V从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为~

97混合痔:

内痔通过丰富的V从吻合支和相应部分的外支相互融合为~

98环状痔:

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称~

99嵌顿性痔:

脱出痔块若被痉挛的括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