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2226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Word文档格式.docx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传承当中又告诉我们有两种不同的办法。

【“是复有二传记不同,谓善知识敦巴与桑朴瓦。

  这是他们两个人的作法不一样,这两个都是有不同的师承,有不同的内涵,这两个当中应该采取那一个,我们看一下。

【“桑朴瓦者,尊重繁多,凡有讲说,即从听闻。

自康来时,途中有一○波索迦说法而住,亦从听闻,徒众白曰:

‘从彼听闻,退自威仪。

’答云:

‘汝莫作是言,我得二益。

’”】

  那么这两个人当中,先说后者桑朴瓦,他的善知识很多、很繁,多的话--数量,繁的话--内涵也很杂,各式各样的善知识,乃至于凡是有讲有说,他都要去亲近他,要去听闻他。

乃至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他从康,就是西康,进入到西藏去的时候,半路上面有一个在家人在那里说法,他也跑到那去听,所以他那个徒弟就说:

“师父呀,这个在家人是普普通通的,你这样子的一个了不起的大法师,你怎么跟他听呀!

”他怎么说?

“你不要这样说,我可得到两个好处啊!

”这样的一位了不起的大善知识。

桑朴瓦那个人如果拿我们中国现在的,我们不一定现在的,我们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祖师,比拟一下的话,就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什么潮州,黄檗,那些大师。

他是阿底峡尊者下面的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善知识,我们可以想像这个人的程度、成就,他在康地那个弟子非常多,那个道场非常了不起,这么一个人,结果一个普普通通的那个在家人在那里讲经,他就恭恭敬敬跑的去听。

这一点是对我们是一个绝重要的、绝大的一个提示,那么这是一类。

另外

【“善知识敦巴者,尊重○少,数未过五。

  他的尊重非常少,他的善知识不多,总共算起来还不到五个。

那么,现在这两类当中那一个好呢?

下面告诉我们。

【“博朵瓦与公巴仁勒喇嘛共相议论,彼二谁善。

  说:

那二者当中那一个好啊?

现在说。

【“谓于未修心,易见师过,起不信时,善知识敦巴轨理善美,应如是行。

现见此说,极为谛实,应如是学。

  他有一个条件的,什么条件呢?

先要经过一个时候的修习,怎么修法?

他是在下面告诉我们,就是我们修习依止善知识的重要,种种方便善巧。

你有了这个修习以后的话,你就看人家,只看见他的好处,不看见他的缺点,。

所以我们想一想那个法华上面的那个常不轻菩萨那个公案,他看见任何人,他说:

你们都是成佛呀,我不轻你们。

他看见任何人,他觉得他就是将来的佛,那是经过了修行以后的。

在我们没有修,这个情况之下,我们动不动看见别人的过错,那个时候,比较起来,学敦巴尊者来得好,学后者。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一点,说反正这个里边有两个传承,我们学后者,稍微找到几个善知识就可以了,其他的人你动不动就看他的过失。

这个错了,这个概念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消除掉。

想想看他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是说他已经认真的修习过了,必然的结果。

而我们现在呢?

没有修习。

你想不想向上爬?

当然我们想。

如果想向上爬的话,千万不要自甘堕落。

所以前面告诉我们,那些真正的大善知识,他都把这个眼睛向上看。

这个人,不怕自己差,就怕自己烂,一烂就没有用;

反正我就这个样了,混混,那谁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所以碰见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是的,因为没有修习过,所以应该采后者比较好。

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心里感到惭愧,深深的惭愧!

我们的条件太差,正因为条件太差,只能用这个方法,然后要努力增上,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如是应知,曾受法恩,特于圆满教授,导心知识,如何依止。

  好了,现在把这个真正的依师的道理,下面说明。

说这个佛法的恩惠,了不起,这个恩之大,我们世出世间的一切的好东西,都是从佛法上面来的。

这个念恩两件事情,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不停的摆在心里面,去体验去认识它。

乃至于随便一件小事情,现在的我们常常这样说,我欠他什么?

还不是我出钱给他买的,这个概念很不好,很不好。

是的,拿世间的这个一般的眼光去看标准来说的话,你拿钱来去买,乃至于说我就是这个样,他拿我怎么样,他就是莫奈何我。

这个真正说起来,完全是自己害自己的概念。

你能够懂得了,怎么样去感人家的恩,结果真正受用是你自己的。

这一点,你们自己好好的去体会,你们能够体会到多少,你们就得到多少受用。

我们深的先不谈,就非常浅的,你现在说:

这还不是我钱来买的;

我这样做他莫奈何我。

这个心理什么心理?

这个心理本身是烦恼心理,我们现在修学佛法要净化烦恼,却一天到晚在烦恼上面转,还找了种种的理由,觉得自己有理由。

我们先不必谈其他,那个起心动念,已经错到不晓得那里去了。

那么这种事情都要靠什么?

都要靠善知识来引导净化我们。

所以详细的内容,你们一步一步自己向下去的时候,好好的努力去体会、去观察。

那么在这个里边特别的是什么?

圆满教授的导心知识,这个圆满教授,不要轻轻放过。

教授的内容我们知道,就是真正的精要的关键,修行的主要的旨授,而且这个地方是圆满的,引导我们修行的这样的大善知识,太重要。

真正的一个人修行的成就与否,完全靠这个。

你有了,不要怕;

没有的话,就算你再大的学问,也会出毛病。

那么怎么依止法呢?

分成功两部分,意乐是观念上、心理上的,加行是根据这个心理应该怎么样在行为上;

所以:

【“其理分二,一、意乐亲近轨理,二、加行亲近轨理。

  分成功这两部分。

那么这个里边

【“初中分三。

  那个关于那个概念方面我们分三部分。

 

【“一总示亲近意乐,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三随念深恩应起敬重。

  分成三部分。

意乐是先把那个亲近善知识的那个主要的概念,我们应该把它了解一下,整个的这个内涵应该了解。

那么第二,特别的在这个地方,是对善知识第一件事应该什么?

修信,这个是我们的根本。

第三个呢,随念深恩应起敬重,这个次第是这样,我们现在继续下去看。

【“今初”】

  第一个说,整个的说亲近善知识的那个概念。

【“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能摄一切亲近意乐所有扼要。

  这上面引华严经的,我们也可以同时了解,的的确确,说我们要想得到最圆满的教授的话,那就是从这个地方,所以华严经也的确是佛出世的时候说的最圆满的,包含了所有。

而这个九种,已经把亲近善知识、承事善知识的所有的纲要,都统统包括在里头。

【“即彼九心摄之为四。

  那个九样东西也可以分四个大项目,现在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第一个大项目。

【“弃自自在,舍于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

  第一个是舍弃,舍弃自己的自在。

什么叫自在呢?

就是我想怎么样,我要这个样,这个要拿掉。

怎么办呢?

一切要看你所依止的善知识,他要怎么办,你种种、处处地方,委曲求全,跟著他去做。

就像什么?

像孝子,像世间的孝子;

当然不一定指孝子,就是说拿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这一种心情去做。

【“谓如孝子自于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

  这个孝子平常怎么啊?

,他不会说我要怎么办,我要怎么办。

不是的,他一定先观察了解他父亲应希望怎么?

,什么是他父亲喜好的,什么是他父亲不喜好的,他一心一意努力的去满他父亲所希望的;

然后跟随著他父亲的教导而去行。

所以他主要的内涵,就是不要听从我们自己的自在,而要努力的跟所依靠的善知识。

这世间比喻像孝子,那个世间比喻,就是用这一个比喻,让我们体会到我们应有的心情。

如果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对于这个孝的概念不认识、不具足,你不妨换一个,就是总归你如果说跟那一个人也好,或者什么你总是委曲求全、愿意处处地方舍弃掉了你,要跟他去做,就是这种心情。

以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妨说一个作生意的人,他绝对不会为了自己,怎么样的要自由自在的快乐;

他总觉得,怎么样的去做才能够讨好那个顾客,想尽办法去讨好那个顾客。

所以早晨他一大早起来,晚上很晚再睡觉,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不在休息,他要想办法做生意呀!

我们现在要用这种心情去做。

那么为什么要这个样?

这是个原因,在这里这一点请大家仔细的思索一下。

现在我们大家在家里边享受不要,放弃掉了这个享受,跑到这里了,请问,干什么?

为什么你来?

这个始终你认得很清楚,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

这个不必人家来讲,人家讲没有用场,你自己问,你为什么?

说:

我要修行。

你为什么要修行?

修些什么?

这个才最重要的。

说世间的苦,安逸实在不行!

有的人说:

我这个地方,真是感觉得娑婆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套一句俗话的话,这个生死心切。

为什么有生死?

烦恼、恶业!

什么是烦恼?

就是我们现在的知见,这个叫做无明,你一天到晚就在这个当中转,你现在既然要想透脱生死,跑到这个地方来,你仍旧跟著自己的烦恼,我要这样、我要那样,请问这是修行吗?

你跑得来,你说:

我跑到这个地方来,头也剃掉了,换了这件衣服,受了大戒,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看多少经。

这个我不能说你不是,但是也不能说你是,还没有到。

他真正的修行,就是凭借著这些这个必要的条件,步步深入,使得你认识烦恼,净化烦恼,净化烦恼的现行,以及对治这个烦恼所种下去的这个潜在的恶业力量,这样呀!

如果说你这样的话,你还能随顺著你自己吗?

这个道理不明白的很吗?

所以一定要依靠善知识,一定要弃自自在的根本理由在。

我们现在修学佛法,这个第一个大错误,就在这里。

现在觉得修行要出家,然后跑的去,师父剃了个头,好了,今天剃完了头,好的嘛,我还跟你嘛住它三天、住了一个月,然后明天弄一个茅蓬,那算是很好的人了。

请问,这个时候你能修行吗?

假定你已经懂得了,你何必要出家?

何必要修行?

假定你不懂得,关在茅蓬里,你能修吗?

这个地方,我想我们大家都有个正确的认识。

然后说好,好好跟在那师父身边,跟在那个师父身边,又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要这样才好、要那样才好,是第一个大错误,我们要改过来。

改过来是辛苦的,但是非常值得。

如是,我们再看文。

【“如是亦应观善知识容颜而行。

  上面说像孝子,那个是对父子之间,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办呢?

那就看善知识。

为什么说观善知识的容颜而行?

要晓得这个善知识他,绝不可能说一天到晚耳提面命跟著你耳朵面前,盯著你这么说,绝不可能的,这个东西你真正要求善知识的话,你要至心好乐的去求,这个道理这里先不深一层的说。

你一定要委曲婉转的去看,怎么样才能够讨他的欢喜。

到这里注意喔!

我们说出了家了,你还要去讨善知识的欢喜,这不是世间的作法吗?

表面上去看,是;

实际上面去看完全不是。

为什么呀?

这个善知识有一个条件,前面已经告诉我们了,所以我们不是随便看的,这个善知识有这样的条件,具足这个条件的善知识,这种人他会不会以世间的眼光来跟你来往、周旋?

不会,绝不会。

如果说是百分之百具足的这个条件是佛陀,佛陀唯一的希望,就是把最好的、最圆满的东西给你;

不过,他这个给你的,因为是最圆满的,所以绝不是世间的情染相应的这种东西;

在这个情况之下给你的东西,这是圆满的佛法,而不是世间的情染。

我们佛法里面告诉我们四依,依法不依人,我们说这个依法不依人,你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看他的面孔,然后这样去做?

这个正是依法不依人。

依人,人世间的作法,现在不是,人世间的作法,每一个人都是要我为主,现在你先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这个条件,善知识具不具足这个条件。

这个善知识之所以成为善知识,正是净化的,而净化必须的条件、真实的内容,都在这个地方。

你认识了这一点,你去依靠善知识,正是什么啊?

正净化你的烦恼,不是很明白嘛!

平常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要这样、那样,自己要那样、这样,这个是在烦恼当中,你不依靠自己了依靠他,本身就是个最好的净化烦恼,这个就是依法!

所以这句话你不要弄错,依法不依人的意义是在这个上头,这个人、法两件事情摆在这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这里,就是这个样,你要看得清楚。

在这个相上面现出来的是什么?

法的那一面,这个是你要依靠的,如果离开了人谈依法,没有这件事情;

离开了法谈人也没有这件事情,这我们要清楚。

所以这个上面说这样,告诉我们这个,现在下面引经来证明。

【“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云:

‘彼于一切应舍自意,随善知识意乐而转。

  不但华严经,这个经也告诉我们,舍一切自意,所有自己的统统舍掉,你能够彻底的舍掉了,你就能够圆满的成就,这么简单。

在你还没有证得之前你能够舍掉了,这个是信位菩萨的典型的例子。

这个信叫净心为信,净什么?

净烦恼,所以这个你才懂得法相上头的严峻,说净心为信。

心里什么是染污?

烦恼,但是我们还没有证得烦恼之前,你能够完全不随著烦恼,一切拿掉了,跟著善知识,这个时候是。

所以那个时候立它这个位次叫信位菩萨,这是它的原意,如果你了解了这个根本意趣,然后你看那个经典上面,你就会了解了。

为什么信位菩萨能够不使烦恼现行,明字位当中的第一个念起来,第二念就不会随转的;

第一念起来烦恼察觉到了,第二念就不跟著转,这是明字位中的人。

这样现在我们不要说第二念、第三念,过了几天还在那里,人家点醒了还不服气,那个就是完全不相应的状态。

所以真正的重要的就是观察这个东西。

下面有一句附注,这个附注很重要的。

【“此亦是说,于具德前乃可施行,任于谁前不能随便授其鼻肉。

  这个上面的条件,说他一定要有这样的德行,那你可以照这个办法做,所以前面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这个人有没有这个法,他如果有这个法的话,对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去做,除了这个条件以外,其他的人,你不能这样做。

下面叫授其鼻肉,这是什么意思?

牛跟马这个鼻子,在人家手上的,实际上我们也是如此,我们要了解,牛马的特质是什么啊?

痴相、畜生相、无明。

拿我们来说,我们现在是完全像畜生一样,对于这个是非、正法,没办法辨别,那个时候叫你跑的话,你一定不知东西,不知跑到那里去了,你要真正上路的话,一定要有一个人引导你,然后那个时候,你把你引导的那个绳子,交给他的手上,你能够交给他的手上,决定没有错,这个就是所以我们前面要了解的。

所以他才告诉我们,于其法前那么你必须把你那个鼻子上面那根绳子交给他手上,他才能够带你出那个痛苦的深渊,除了这个以外,对不起,你千万不可以,第一点。

这一点道理,我们现在懂了,然后好好的去深细的观察,平常的时候,我们起心动念之间,一切行为之间,你要去观察。

讲那个去掉烦恼等等,不大容易,很不容易,不要说你不认识,你认得了以后,都不容易做得到,第一点。

第二点:

【“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者,如金刚心。

  你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大善知识,一心一意依靠他,绝对不让自己的自我发作,一天到晚跟著他,你能够这样去做的话,你就行。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七卷B面

  绝对不让自己的自我发作,一天到晚跟著他,你能够这样去做的话,你就行。

所以那个时候,就怕一些问题来障碍你,你一旦离开了他了,你这个“我”就又起来了,“我”一起来了,又是生死染污之业。

所以这个时候,第二步就怕不能依靠那个善知识。

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坚固的,依靠这个善知识,绝不离开,非常坚强,像金刚心;

金刚能破一切,不被一切所破。

所以真正一个人,依止善知识的这个心,像金刚一样,不管在任何情况之下。

【“谓诸魔罗及恶友等,不能破离。

  就是这个,不要为魔跟恶友来破。

这个恶友,实际上对我们修学佛法当中,这个最严重、恶劣的,就是这个。

这个恶友不是今天跟你吵架,打架的这个人,好朋友,他跑得来跟你说:

某人哪,你在这地方苦苦恼恼干什么哪,我们一起跑得去玩一玩,喝喝酒,聊聊天。

你觉得真痛快,这个就是恶友。

所以这个概念,我们要很清楚。

然后那个师长在那个地方呵斥你,他跑得来跟你说:

我真同情你!

像你某人,你这样了不起,你世间上面有这么了不起的学问,舍离了,跑到这里来啦。

照理人家应该捧你,他不但不捧你,还骂你。

你还听得很来劲。

对不起!

这个是恶友,真正可怕的地方,就是这个。

我们现在仔细看看佛经上面,佛经上面这个魔,绝对不是说,把他扮得三头六臂要杀你的样子,一定告诉你,你这么辛苦了,你这样的苦苦的作这件事情,干什么呀?

去享福,那就是这个。

所以这种道理,除非是佛陀、大善知识来告诉我们,我们还不知道。

所以关于这一点的话,你觉得什么?

觉得“正住”,然后呢,觉得“具慧”,你不具足这个条件的话,世说的恶法,跟正说的善法,你分别不清楚;

说的似是而非的,实际上害你的,以及他的的确确的帮你的,你分不清楚。

那时候你一定会跑到那个地方停住了,乃至于退掉了。

【“即前经云:

‘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就是前面那个三摩地王经告诉我们,你亲近这个善知识的时候,要恒常不变,不要一下很好--亲,好好;

一下,又不行了。

然后你内心上面,这样的发之内心的,不是在表面上面。

所以我们看这个真正的大善知识,那个太多这种类型,他怎么把他磨折,他绝不气。

要我们现在稍微受一点委曲,明天拎了个包袱就跑掉了,那是一点用场都没有。

就是留在这里的话,心里不晓得是打算些什么事情,那个东西是我们真正跟法不相应的地方。

遇见这种情况,就得好好忏悔,忏悔的办法,他下面还会详细的告诉我们的。

那么要坚固。

再下面,怎么办哪?

【“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如大地心。

  我们想像当中,然后跟了一个善知识,不离开了,他叫你修学佛法;

他不是叫你修学佛法,他叫你负担这个善知识的那些事情。

负荷尊重,尊重就是你所依止的善知识的一切事业担,他的事情,你把它担起来。

要像什么?

大地心。

叫你随便做一点还可以,要大地心的话,大地是承担所有的东西,任何东西来,它绝对不叫回头。

【“谓负一切担,悉无懈怠。

  所有的负起来,没有一点的懈怠,行为固然是要这样,心理的行,心理跟行为,同样的没有一点点退却,没有一点点疲厌。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诸徒众云:

‘汝能值遇如此菩萨,我之知识,如教奉行,实属大福,今后莫觉如担,当为庄严’”。

  这个详细的道理,这里不多讲了,就告诉我们,一个袓师给他说这个概念,我们现在先要建立起来。

说你们今天有幸的遇见这样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者,这就是我们的真正依靠的大善知识,碰到这种情况,依教奉行,照著佛、菩萨以及这个善知识告诉我们的去做,这是我们的大福报啊!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负担!

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庄严!

这个话好容易说,好难做到,不要说做到,好难了解。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只是建议诸位,把这个概念先弄清楚,为什么?

第一个。

第二个呢,你了解了为什么,看看我们心里上面是不是有这个量生起来了,平常我们自己的事情,不厌其烦的去做,再烦一点,不妨去做,再远一点也要去做。

遇见那个善知识的事情,只要做这一点点,就觉得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推三阻四的。

他现在不是,关键在那里呢?

先把我们心理建设起来。

建设什么?

说我们忙我们自己的这个东西,说起来是我们的损失,是造了我们的染污之业,你只有照著善知识,代善知识那个事情去做,去负担的话,消除业障,然后增长功德,这个才是我们最好的庄严。

眼前来说,假定你是求生净土的,是往生资粮,究竟来说,就是我们将来报土的,你成佛的时候,这个报土的种种庄严,就是从因地上面,从这个地方开始。

如果你这个概念认识了以后,你做起来,就会很欢喜了,你就会觉得像作生意人一样,你觉得辛苦,好呀!

赚钱。

作生意人就怕不辛苦,作生意人就怕不赚钱,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人也是一样,我们真正担心的,不是怕做,倒是怕不做,我们真正担心的,赚不到那个佛法相应的法财,这个概念是第一个要建立起来。

我这两天,出去了两天,回来一看,非常欢喜,非常赞叹,那个里里外外,整理得这么高兴。

现在我们不妨在这地方,心平气和的想一想,以前我们没有整理的时候,以及整理了以后,做过了,你现在坐在这里,什么样啊?

还是一样,前面那两天,你辛苦的忙,今天坐在那里也是一样,你前几天在那里睡觉,今天也是一样。

可是这个最后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你睡了几天,今天是睡在那里,是越睡越懒,越来越不想动,最多心里想就是这样。

如果你做过了以后的话,现在你也不会觉得累!

你会心里觉得好欢喜;

你自己看看,也欢喜。

我想这个我们大家感受得到的吧!

你眼前只是这么一点点,将来这个因,将来你的能力是越来越增长,“如做过的话”。

另外一种呢?

你越来越迟钝。

所以这个人间的很多人,为什么比牛马来得聪明,这个牛马没有什么事情,它就躺下来坐在那里,然后,妙咧!

它先吃的时候,吃了一大堆,吃在肚子里,然后吐出来,慢慢的嚼,欣赏这个东西,这个就是牛马;

人不是,忙完了停下来,这个脑筋还在那里转,还在那儿动,继续的向上;

菩萨更是,这就是它根本差别。

所以将来你们真正了解著我们的业相以后,我说真正了解的话,不是讲业的道理,佛法整个讲业,如果说单单文字上面不一定认识,如果你了解这个业的行相,你的心里一看,观察就很清楚、很明白了,了解了,所以同样的,事情做过了没有什么,可是这个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前者,你这么努力的话,就是说将来你的净土资粮,将来你的究竟圆满报身、报土的庄严。

另外一种呢,什么?

就是说堕牛堕马,摆在这里,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这个后面那个果报,那差太多太多了,你做过了,眼前呢没有什么,做也是那样,不做也是那样。

所以我们常常说,这个不修行跟修行之间的差别是白白浪费,一个就是会善巧的利用,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所以对不合理告诉我们,真正的依教奉行,这个才是真正的大福德、大智慧,这个才是我们最好的庄严,这是我们最好的收获,这是我们最好的得到的。

第四个。

【“荷负担已应如何行,其中分六。

  那么说我们现在,第一个要舍自在,第二个绝对不能舍离,任何情况之下,这个心像金刚一样的不被破坏,只有破坏一切,你依靠了善知识,能够破坏一切烦恼,绝不被任何东西破坏。

那时进一步呢就负荷,等到你全部负荷起来,圆满荷负成功的话,你就是佛。

所以在因地当中,我们怎么办呢?

那么负荷了以后,该怎么做呢?

现在我们就下面告诉,那就分成六项。

【“如轮围山心者,”】

  什么叫轮围呢?

轮围山?

【“任起如何一切苦恼,悉不能动。

  轮围山就这个样。

【“慬哦住于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太寒故,身体衰退,向依怙童称议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