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数学教学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工作报告之数学教学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数学教学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包括:
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
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9至201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0.3至2011.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1.9至2012.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
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
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组长。
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
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
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
成员。
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
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
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
参与课题的实践。
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
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
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
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
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
2010年3月
“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
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所以,数学开放性问题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佳切入口。
二、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认识
最新研究认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
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具有以下几种最突出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
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丰富。
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2、形式的多样性。
开放题呈现的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来安排设计,综合性强。
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那样单一的呈现及呆板的叙述
【篇二: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在课题研究中,实验老师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学到所需要的知识,都学有所得,并享受到学习数学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本领,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本课题实验取得较大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以下分项加以叙述:
1.理论成果
实验老师把先进教育理念(理论)应用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并对原有教育理念(理论)进行验证、引申补充、细化。
例如:
(1)结合新教材采用的合作学习子课题组通过对合作学习教法的探索研究和课堂教学实验,初步构建出新教材合作学习教法的模式:
情景诱导──小组活动──交流反馈──归纳评价。
他们采取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等组织策略,对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重点方面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进行深入的研究实验,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使新教材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子课题组研究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原则(突出以问题引导、自主探索、互动生成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教学思想)、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背景材料及由背景材料衍生出的系列问题组成)、具有的特点(科学性,趣味性,发展性.探究性,层次性)、问题的呈现形式(先由教师提供问题,再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及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教师关注差异,捕捉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启发),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数学成功教学子课题组则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认为事物的一致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
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与感悟能力不同,智力、个性、身体条件、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要认识、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评估标准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开展数学成功教学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
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个性丰满,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提高思考问题的敏捷程度,从而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课题学习的使用研究子课题组认为:
开展课题学习即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实,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校本化的最好体现。
他们加强课题学习与日常教学的整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课题学习理念,提出开展课题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一是要选好研究课题,二是要认真撰写好开题报告,三是要防止一些常见问题的出现--如防止选题过大、选题涉及政策禁区及有危险的活动内容,防止目标定位太高等),并构建出开展课题学习活动的三种教学模式(即时型模式,课前准备型模式,深入探究型模式)与促进课题学习的四个环节(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5)教材使用的校本化及其案例子课题组注意加强理论学习,集体研读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广泛参阅各种书刊、文献和网络资料,加强了对教材使用校本化的意义、特征、表现形式、应用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探索,认为
校本化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社区教学资源的了解,把学校及社区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尝试过程。
在探索初中数学教材校本化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点,强调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应努力实行教材内容校本化(即从教学内容生活化、乡土化、社会化和时代化等方面进行挖掘和拓展)与教材使用生本化(即从适合学生学习需要出发预设教学方案与创置、生成问题情境)。
通过该子课题研究,在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诸方面对校本化的内涵进行拓展,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效能。
(6)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的开拓创新氛围,许多子课题研究既有理论成果,又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子课题练习题与习题的使用研究确立了一题多变(即对课本上练习题与习题进行下述变换
(1)增加梯度、分散难点;
(2)分层递进、发散推广;
(3)逆向变形、训练思维;
(4)更新背景、延伸
提高;
(5)特殊与一般互相转换;
(6)分类归纳、突出典型;
(7)变换拓展、整合创新),一本多用(即教材既可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复习纲要,还可以改编为课外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则;
子课题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自学辅导总结了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形成了启、读、练、知、结的总模式;
子课题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摸索出了如何进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的操作方法,构建了以学生为核心,以教材为关键,以活动为依托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
等等。
以上研究都为今后全面提高我市初中数学科教学教育质量提供借鉴与指导。
2.实践成果
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同时取得较大的实践成果,他们不但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并取得优异的教学教育成绩;
同时也学会总结,在参加说课评课,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制作课件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水平大大提高,他们的文章经常在省、市各报刊及cn级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学术会议上交流。
(1)我市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所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课件、说课稿共有150篇(件)于2006年1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的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讨会上交流,并分别获得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以上获奖作品均被收录入总课题组所编的《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中期成果报告集》;
在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实验经验交流暨数学教材学习平台发布会(2007年10月26日至29日在湖南长沙市召开)上,我市又有50篇(件)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件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各子课题组实验教师还积极参加了基于华师大版数学学习辅助系统学法卡、题卡的编写、修订工作,共有209篇学法卡、题卡被华师大出版社录用。
(3)实验老师积极参与评价机制的改革,编写试卷的能力有所提高,体现在对试题难度的把握,知识点的分布、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都有所认识和体会。
南安国光初级中学练习题与习题的使用研究及其案例子课题实验老师编写的练习、试卷依学生答题情况,经二次设计后作为校本资源存入校资源库,以作资源共享,循环选用;
德化三中练习题与习题的使用研究及其案例
子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成功编写了初中数学新教材各章节的练习一套,供该县初中学生使用;
子课题基地校惠安螺城中学何泽平、曾炳文、何玉坤、林顺民等实验老师多次参加编拟市、县质量检测及海峡教育报专题练习;
近三年来,泉州市数学中考命题组成员(大多是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探索、创造性使用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结合我市数学教学实际,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所命制的中考数学试卷受到我市广大初中毕业
生与数学教师的好评,总课题组负责人曾大洋老师撰写的有关评价改革的文章
【篇三: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摘要: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的研究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下,积极吸收与借鉴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根据本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初步构建了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步骤,本文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流程出发,重点阐述了计算课,解决问题课,统计课,概率课和探究课基本的教学模式。
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自主,更为科学。
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出更多地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言
1.研究背景
面对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县教师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博兴县数学教研室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乡镇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
主要表现在:
穿新鞋,走老路。
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
为了全县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施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
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
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
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预期突破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
但是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二)预期的突破
我们研究的《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充实、细化同类研究中的争议和遗憾,尤其是在新授课的教学流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师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冯.格拉斯菲尔德(vonglasersfeld)。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吸收的。
(2)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且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认识具有建构性。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观是20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
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美)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
(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
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
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
(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
不掩饰,坦诚公开。
(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
(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
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目标
具体有以下几点:
1.通过实践与研究创立一套科学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逐步的探索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的完善。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4.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加大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促进全县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管理制度。
二、研究内容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包括计算课教学、解决问题课教学、统计课教学、概率课教学、探究课教学等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过程与途径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
个案分析法;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反思研究法。
研究过程:
1.2007.8.10----07.9.10日:
分析教学背景,研究选题方向,搜集研究信息,确定研究课题。
2.2007.9.10---07.10.10日:
准备阶段,制定实验的总体方案,申报课题,定好实验学校,实验老师,筹集实验经费等。
3.2007.10.10—09.10.10日:
实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总结,研讨培训,形成有效教学策略。
4.2009.10.10—09.12.10日:
实验总结阶段,整理实验材料,总结和汇编研究成果。
研究途径:
1.广泛收集资料,利用各种参观访问等机会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资料总述,提出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2.走进课堂,广泛听课,搜集教学案例;
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找出改正措施;
征求教师意见,搞好落实衔接。
3.理论学习与培训。
遵循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特征。
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汲取先进理念。
4.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仔细的研究,包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5.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心理方面、态度方面、学情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高效课堂教学(新授课)的基本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
2.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4.解决数学问题
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6.精选作业
(二)高效课堂教学(新授课)的基本流程解析
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但又不那么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
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的几点总结:
(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使学生乐于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
“花果山中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
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多,老大自认为很懂事说:
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
精明的老二说:
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长一些。
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长的甘蔗,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平均分成6段,取了3段给老三,将剩下的一根平均分成4段,给老二2段。
三个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他最好。
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
……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
(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学习
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
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
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一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
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文体类商品,其中篮球标价96元/只,排球42元/只,……一位同学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
“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同学说:
“我想买一只篮球。
”(我校是省体育传统学校,小篮球是体育传统特色)营业员:
“96元。
”学生拿出100元,营业员找给学生4元,学生说:
“谢谢。
”营业员:
“欢迎再次光临。
”通过“买篮球”,让学生感悟:
①96元靠近100元,②多付就要找零(蕴含多减要加)。
这样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让学生从生活事理中明白为什么“多减要加”,同时让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
(3)把问题情境操作化,使学生乐于学习
(4)把问题情境多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
(5)把问题情境具备可延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5%”,进行联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想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