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
A、"
双赢"
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三、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四、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5、在实施"
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
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五、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
----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A、身份证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CD)
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主要观点是: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
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
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
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
1.新教育运动2.进步教育运动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基本观点是:
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学校应使[1]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
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之处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
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基本观点为:
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
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等;
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的工具。
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实验教育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
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辩的教育学;
第二,把提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与教育研究;
第三,划分教育实验阶段;
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实验教育学反对传统教育学思辩式的和经验式的研究方法,比较强调定量研究的方法,但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倡导的实验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文化教育类
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1947)等。
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
第五,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不足之处是思辩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马克思教育类
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一部分是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例如克鲁普斯卡娅关于教育的著述、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1945)、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39)、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等。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即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许多人没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毛病,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六、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属于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2.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A.实验法B.演示法
C.引导法D.参观法
3.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4.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A.管理B.德育
C.教学D.服务
5.“原罪说”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这种主张属于()。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D.起源论
6.现行的初等义务教育在( )时期开始普遍实施。
A、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出现
7.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8.下列属于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的是( )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动知识
9.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
三维目标"
?
(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0.某工厂招用九年级在读学生王某为员工,此行为()。
A.违犯《教师法》B.违犯《义务教育法》
C.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D.触犯《刑法》
1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针对教育目的提出(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社会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1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14.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A.开除B.劝退
C.批评教育D.记过处分
15.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A.公平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D.过错责任原则16.下列哪项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7.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18.在认知和技能领域中,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
A.教师自编测验B.课堂提问
C.平时作业D.行为检查单
19.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宜采用的谈话方式是()。
A.商讨式B.训导式
C.渐进式D.谈心式
2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和()。
A.心理咨询B.心理障碍调适
C.学生考试焦虑D.心理卫生辅导
21.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22.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
23.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D.学生的认知特点
24.狼孩有着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其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2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这是思维的()。
A.逻辑性B.独立性
C.灵活性D.广泛性
26.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型占优势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D.内倾型
27.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
A.追崇科学世界B.回归生活世界
C.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D.都不是
2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互补性D.阶段性
29.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
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
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
30.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复杂性B.创造性
C.示范性D.协作性
2.学校咨询的目标是()。
A.解除学生心理困扰
B.使来访的学生以后能处理类似的问题
C.促使学生动辄寻求咨询
D.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的主要内涵是()。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
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5.开学初,新来的黄老师通过调查、谈话、自我介绍和小测验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性差异,以便管理学生、安排日常教学。
请问黄老师所作的评价不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者伊里奇所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社会的重要体现。
()
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聘任。
3.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4.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设计和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更新。
6.一般说来,正负迁移的产生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刺激反应之间相似与相异的程度。
7.一定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无法通过教育观念反映出来的。
8.多动症是先天体质上的原因。
9.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10.政治性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四、论述题(要求:
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面对新课程改革,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校语文老师对班级里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理办法是:
犯了小错误,就给大家唱支歌,表示歉意;
犯了大点的错误,就去做件好事,表示弥补;
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就写一份“说明书”,说明当时的心理活动。
你对这位老师如此“惩罚”学生有何感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中国古代就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D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学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B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