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赣南师范学院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南师范学院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五、分析
1、《蒹葭》意境朦胧,含蓄不尽,由此产生不同解读方式: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歌。
对此,你是如何解读的?
2、《蒹葭》在艺术表现上如何体现时间的推移?
又如何体现空间的转换?
3、《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六、作文
《蒹葭》一诗道尽了世间多少追寻而不可得的情境,所谓伊人,或许是美丽的心上人,或许是品格高尚的贤士,或许是理想的目标,或许是……,朦胧的诗境,引人生发无尽遐思,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或许,也有如同伊人般的美好在召唤着我们,虽然这追寻之路是艰难曲折的,请以《在水一方》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二《湘夫人》
一、选择
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3)
①《离骚》②《九章》③《九歌》④《天问》
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
(2)
①《孔雀东南飞》②《离骚》③《长恨歌》④《行路难》
1、 屈原 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和《 楚辞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是 楚辞 。
4、《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 楚辞·
九歌 》,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 浪漫主义 风格特色。
5、《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 湘君 ,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 湘夫人 。
6、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 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 兮 ”字。
7、《湘君》和《 湘夫人 》是姊妹篇,都是祭祀 湘水女 神的乐歌。
三、名词解释星原-专升本扣扣:
8000-89910、2248701551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2、糜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星原-专升本扣扣: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1、《湘夫人》表达了湘君对于湘夫人深切的怀念之情,诗中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2、湘君对于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在表达上可分几个层次?
三《论语》选读
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1)
①《论语》②《孟子》③《庄子》④《战国策》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___仁______,《论语》是一部____语录体_____体散文集。
2、《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是一部___语录体______体散文集。
3、宋代,《论语》、《孟子》以及《大学》、《中庸》被合称为《四书》。
三、翻译
1、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
“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
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
“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问智,子曰:
“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
“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
”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
“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星原-专升本扣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
“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
‘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
“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
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3、樊迟问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迟问怎样才是仁。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四、分析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论语》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四《齐桓晋文之事》
1、孟子的思想核心是
(2)
①仁与礼②民本和王道③顺应自然④严刑峻法
2、先秦散文中,最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2)
1、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 仁政 思想,提倡 王道 ,主张 性善论 。
2、《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它与《 论语 》及《 大学 》、《 中庸 》被合称为“四书”。
3、《齐桓晋文之事》在文体上属于以 对话 形式展开的议论文。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向 齐宣王 提出了一系列实行“仁政”的措施,其中之一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句话中“庠序”一词的意思是古代学校的名称。
周代叫庠,殷代叫序。
。
5、《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 王道理论,是其 民本思想 思想的具体体现。
本文开头,孟子巧妙地把 霸道 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 保民为王,莫之能御 的观点。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1、王曰:
“若是其甚与?
”曰:
“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可得闻与?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楚人胜。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盖亦反其本矣”。
2、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业?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阅读文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段话,请回答:
(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这些措施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理想?
(3)这段议论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本文开头,齐宣王是向孟子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是如何巧妙地把话题引到“王道”上来?
请作具体分析。
五《秋水》
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3)
1、庄子是老子之后 道家 学派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们并称为“ 老庄 ”。
2、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是《 庄子 》,它亦称《 南华经 》。
3、《秋水》一文中, 海神 向河伯阐明大道,以“井蛙”、“ 夏虫 ”、“ 曲式 ”类比,说明人的认识会受到空间、时间和 教育条件 条件的局限。
5、河伯感叹自己若不来到北海,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大方之家”意思是 明白大道理的人 。
6、“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出于《 秋水 》,它的本来意思是 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
7、《秋水》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了一个道理___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___________________。
8、庄子散文的特点是_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辞藻瑰丽___,并多采用_寓言___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9、《秋水》记述了_河神_与_海神_的对话。
10、《秋水》中,北海若向_河伯_阐述大理,以“井蛙”_夏虫_、_曲式_类比,说明人的认识会受到空间、时间和教育的局限。
11、“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叹曰”一句中,“旋”的意思是_转,转变___,“望洋”的意思是_连绵词,仰视的样子。
___。
1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一句中“面”的意思是_方向___,“端”的意思是_边、尽头_____。
1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一句中,“自多”的意思是__自我夸耀____。
望洋兴叹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大方之家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
有句俗话说,'
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
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3、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海神说: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
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理了。
4、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
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
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
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
5、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
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
1.阅读《秋水》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
1.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明其喻义。
3.文中的河水和海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秋水》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对我们今人有什么启示?
3、本文首段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
本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对全文说理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哲理转化成具体的形象?
5.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6.本篇是如何逐层推进地论证其观点的?
六《谏逐客书》
一、填空
1、《谏逐客书》的作者是_李斯_____,__秦__著名政治家。
2、李斯曾跟随儒学大师_荀子___学过“帝王之术”,与_韩非___同学。
3、《谏逐客书》是___焚书坑儒_____中保存下来的。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______________,用现代白话来说,意思就是__“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
5、《谏逐客书》的“书”是__书信______,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6、《谏逐客书》第三段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说明_“用人与使物也理应统一,切不可重物而轻人”。
___________________。
7、“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一句中,“乐用”的意思是_乐意为国效力_____。
8、“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
”一句中,“散”的意思是__拆散____,“从”的意思是_通“纵”即合纵_____,“施”的意思是_延续_____。
9、“弃黔首以资敌国”中,“黔首”一词的意思是_老百姓_____。
10、把“蚕食诸侯”一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___“蚕食诸侯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
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令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
国家大的,人民必众;
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
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
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
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
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
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2、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
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三、分析
1、本文第二段大肆铺陈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的事迹,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2、分析文章一开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的写作策略
3、本文意在论述逐客之过,作者不直斥秦王逐客之非,而用很大篇幅详叙秦国历代君主的纳客之功,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4、文章的中心议题是客卿问题,但作者始终不谈客卿的利益,却处处从秦国的危亡着眼,为秦王的统一大业着想,你认为作者在策略上有何高明之处?
5、清李兆洛在《骈体文钞》中尊本文为“骈文之祖”,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请结合本文略作阐析。
6、阅读本篇,对于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建立一种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有何历史的启示意义?
七《报任安书》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句赞颂的著作是()
①《左传》②《战国策》③《史记》④《汉书》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其中占篇幅最多的是()
①本记②世家③列传④书
3、《史记》一百三十多篇中,记诸侯的是()
①本纪②世家③列传④书
1、《报任安书》的作者是_司马迁___,他编写的_《史记》___是第一部__纪传体__体通史,鲁迅先生评价____“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_______。
2、《史记》共__一百三十__篇,其中__本纪__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__世家__三十篇,___列传___七十篇。
3、《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__伟大的传记___文学作品,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述创作《史记》的目的是_“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5、《报任安书》之所以激动人心,主要原因在于这封书信自始至终充溢着冤屈之情、痛苦之情、激愤之情。
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阐述对生死的观点,“其中人固有一死,死有终于泰山,或请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_这句格言流传了两千多年。
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一句翻译成白话为“唯有卓杰之士在这世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8、“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的意思是“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杀戮,又有什么后悔的呢!
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
发愤著书"
__"
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史纪》
“发愤著书”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
(那就是: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
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
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
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
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