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160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8上历史第五单元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新课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的爆发;

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基本历史知识。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体悟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气魄,培养同学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的感情,爱好和平追求民主的信念,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本课重点:

重庆谈判

本课难点:

“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视频资料

1

第一课时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视频《重庆谈判》片断)向学生解释我们看到的是《重庆谈判》的一个片断,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近代的两个对手——毛泽东和蒋介石坐到了一块。

我们知道,这两个不同党派的代表人是有血海深仇的。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两个坐到了一起?

他们坐到一起是为了什么?

结果怎样?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新课

一、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

教师引导看课本“重庆谈判”一目下的前四段内容,看后回答问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怎样?

2、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3、蒋介石国民党的态度如何?

4、教师在美国的扶蒋和蒋介石的发动内战准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美国在蒋介石的要求下,派飞机、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多万人运到华北、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

国民党还收编五十多万伪军,作为抢夺胜利果实的“先遣军”,蒋介石任命一些汉奸头子为“总司令”“总指挥”。

内战的乌云笼罩着全国。

多媒体出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的内容

组织学生讨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并分析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形式和利弊。

分组辩论分析后,推举同学发言,师生互相补充。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请学生把课本上关于“重庆谈判”的过程和结果的内容看一看,了解其概况。

思考1、毛泽东是否应邀到重庆谈判?

2、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吗?

3、中国共产党通过谈判有哪些收获?

4、重庆谈判有什么重大意义?

[教师分析]关于“双十协定”的签订,是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努力的结果。

这个协定的签订,是有利于人民的,是战后人心思定的一个表现。

“双十协定”的签订,是抗战后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产物。

但正如毛泽东同志讲过的,这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

事实证明,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

过渡经过各方力量的较量,经过共产党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让步。

和平的协议终于签订。

但我们说就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当局就重新秘密印发1933年蒋介石在“围剿”红军时编的《剿匪手本》。

双十协定刚刚签订,蒋介石就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

自日本投降到当年10月17日两月间,有三十座城市被国民党军队侵占。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努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对国民党当局寄以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成果,重庆谈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人民军队在山西上党地区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三万五千人。

10月中、下旬,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又连续进行了平绥、津浦、平汉(邯郸)三个战役,歼灭来犯的国民党军队十一万人,迟滞了他们深入华北、进兵东北的行动。

但是,国民党并没有从军事进攻的失利中汲取教训,停止对解放区的进攻,而是继续将大批军队调往内战前线。

至1945年12月初,用来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已达一百九十万人以上。

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二、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教师讲述]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为一百六十万人,占全部正规军约二百万人的80%。

人民军队的总兵力为一百二十七万人,装备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

人口仅一亿三千六百万,面积约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内部的封建势力尚未肃清,后方还不很巩固;

而且解放区是被国民第6页党军队分割包围的,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对此,中共作了正确的估计,因为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是战胜蒋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在1940年8月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极大地增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

在打败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方法上,共产党中央发出“为了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

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同时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和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的军事指导思想。

从1946年6月到10月,在解放战争的头四个月里,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区的城市一百五十三座,人民军队也收复解放了城市四十八座,并歼敌二十九万八千人。

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人民军队逐步扩大歼灭战的规模,又经过四个月作战,被歼灭的国民党军队共四十一万人。

国民党军队侵占解放区城市八十七座。

人民军队则收复和解放城市八十七座。

由于有生力量大量被歼灭,占领人民军队弃守的地方又需要分兵守备,国民党军队战线太长与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

国民党军队终于丧失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能力,它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消灭人民力量的计划随之破产。

2.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

展示图片《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导学生阅读“转战陕北”,鼓励同学们提问题,发表见解。

1、国民党为什么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在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的情况下,陕北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进攻的?

讨论后得出陕甘宁解放区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

党中央根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制定了“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将敌人拖得精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军事上的胜利主要是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

人民解放军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教师过渡]同学们,总计从1946年7月起至1947年6月止,人民军队在一年的内线作战中,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共歼敌一百一十二万人,自己的总兵力发展到一百九十多万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军队结束战略防御阶段,以新的态势跨入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其标志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挺进大别山

展示图片,《挺进大别山形势图》,或者利用《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充图册》中相关内容,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位置和形势。

并指出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教师小结]同学们,以上内容是我们讲的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到1940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前。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

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对人民解放军来说,是战略防御阶段。

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是战略进攻阶段。

1948年9月到1949年10月是战略决战和战略扫尾阶段。

关于战略决战和扫尾阶段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学习。

课堂巩固(见幻灯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从而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从中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5.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党、爱军队、爱生活的情操。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1.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大决战》等影片及相关设备。

1

第一课时

播放《辽沈战役》中的片断,向学生指出,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到11月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场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战役。

随后提出问题:

辽沈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辽沈战役中共双方的结果怎样,与辽沈战役并称的三大战役中的另外两大战役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三大战役

1.三大战役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习了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历史,从中知道,人民军队转入反攻,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

这并不是空话,到1948年8月,这种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多媒体展示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

人民解放军已增至280万人,共有五支野战部队:

西北野战军7万人,华北野战军20万人,中原野战军20万人,华东野战军42万人,东北野战军70万人。

并已基本形成野战军、地方军和游击部队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

军队素质和战术水平大为提高,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攻坚战能力也大为增强;

士气旺盛,斗志昂扬。

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1/4,人口占全国1/3,土地改革大部完成,部队后方更加巩固。

国民党被歼264万人,它的总兵力已下降为365万人,其中用于一线约174万余人。

蒋军虽然还有相当大兵力,但在战略上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割为五个孤立集团,东北55万人,分布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

华北55万人,分布于平绥线、北宁线诸点;

徐州60万人,布防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两路十字架上;

华中75万人,部署于以汉口为中心的地区;

西北30万人,布置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地区。

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农村游击战争不断发展,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

(要向学生说明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华东为刘峙集团,华中为白崇禧集团,西北为胡宗南集团)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这时,能不能迅速果断地抓住战机,组织决战,各个歼灭敌人,敢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成了战略决策上的关键问题。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讨论和部署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提出从1946年7月算起,用五年时间,发展解放军500万,歼灭国民党军队500万,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决定解放军第三年度仍然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

根据九月会议的精神,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军委,先机制敌,因势利导地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出色地完成了在长江以北消灭敌军主力,加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任务。

2、三大战役

请学生将课本上关于三大战役的内容仔细看一遍。

然后复述其主要内容,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提示必须包括时间、主要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歼敌人数、解放地区、意义等内容。

辽沈战役

补充“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学生讨论后总结首战东北有几大好处:

一、东北解放军有70万野战军和30万地方部队,共有100多万,而国民党只有军队55万,其中正规军48万。

被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战场是我军兵力超过敌军兵力并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惟一战场,这就将初战的胜利放在了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二、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挥师入关,有利于关内战场的作战。

就能以东北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三、土改完成,人民群众支援,更重要的是敌人在撤守问题上摇摆不定。

给了解放军一个绝好的歼敌机会。

四、如果把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则会受到国民党华北、东北两大集团军的夹击而陷于被动;

如果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敌军迅速撤入关内,实现其战略收缩的意图。

因此,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淮海战役

教师补充早在辽沈战役是解放军人数上已经占据了优势,但蒋介石调集80万国民党的精锐力量对我军60万,妄图造成局部兵力优势,因此三大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是淮海战役。

.播放淮海战役的经过。

淮海战役后斯大林激动的说60万对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美国高级顾问46年后重返淮海战场,但他始终没有找到我军胜利的原因。

其实原因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平津战役

教师补充和平解放北平的原因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东北、华北、华东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组织学生讨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以及重大意义。

教师过渡三大战役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敌人主力,解放了长江以北,这时候蒋介石又提出和谈划江而治,分裂中国,我们能不能答应。

引入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渡江战役时间、下达进军命令的人物、解放南京的时间及意义,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哪里?

1.渡江战役的背景

[教师讲述]同学们,战略决战的展开和逐渐走向胜利,使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不支持蒋介石,以李宗仁、白祟禧为首的桂系乘机逼蒋下台,企图取而代之。

蒋介石看到大势已去,遂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文告,表示愿意与共产党商讨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

这时,与国共双方都有关系的一些人在美国的策动下,组成革命阵营内部的“反对派”,向中共“呼吁和平”,把“战争立即停下来”,替国家“保留一点元气”。

在革命阵营内部,也有人过高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害怕美国出兵干涉,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主张中国革命就此止步。

这时,在全国人民面前就有一个非常尖锐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彻底消灭反动势力,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就此止步,使革命半途而废?

为此,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个献词的发表,及时地正确地回答了当时形势发展的关键问题,揭穿了蒋介石的“和平攻势”。

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师引导请学生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找出有效信息

本目的有效信息有:

①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22年的统治;

②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

一、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采取了一系列失去民心的措施,想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

比如假和平、真内战、撕毁政协协议、镇压民主运动、制造血案等。

结果是民心丧尽,自己也陷于人民包围的灭顶之灾。

[www.z@z&

ste^p~二、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国民党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庞大,政府财政收支入不敷出。

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并滥发纸币,造成物价狂涨。

仅上海的物价,1949年1月与1948年8月相比,半年内上涨了128倍。

三、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不仅违背民心,也违背军心。

军队官兵厌战,尤其是国民党的杂牌军厌战情绪更为严重,临阵起义、投诚的现象不断发生。

多媒体国民党军队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著名的起义、投诚表

四、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受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接收机会,贪污盗窃,敲榨勒索,大发“劫收”横财。

五、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军事的失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

美国迫使蒋介石下野,支持李宗仁上台。

这就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造成了蒋桂分裂。

蒋介石下台时气愤地说:

“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的垮台、那么渡江战役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得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

教师小结、课堂巩固见幻灯片

第五单元复习课

复习课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

要原因。

重点: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

多媒体课件

【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年8月重庆谈判

2全面内战(1946-1949)

(1)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

4、渡江战役——1949.4.22-23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考点梳理随点巩固】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

               

2、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3、时间:

      ,

4、结果:

达成和平建国的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2)转战陕北的时间:

     ;

(3)原因:

                  

2、战略进攻阶段(1947.6)

(1)1947.6  

(2)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3)意义:

a、中共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揭开了进攻的序幕。

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战略大决战阶段:

(1948.9)

(1)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时间地点领导人战果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意义

(2)在平津战役中,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

     ,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

  

                                           

(三)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1949.4)

1、1949年4月,    和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

命令下达时人民解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                。

2、1949年4月23日,   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深度拓展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课堂检测】

★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其真实目的是:

()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4、“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开始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5、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