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148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

综上所述,改建S219线赣县梅街至安远双芫公路势在必行。

51.5主要结论

1.5.1交通量发展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路网也比较简单,其中趋势交通量采用间接法预测,转移交通量采用直接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

未来特征年的预测交通量

表1-1

特征年

预测交通量

(辆/日)

其中:

(辆/日)

汽车

拖拉机

摩托车

其它

2012

1200

1080

48

34

38

2017

2679

2411

107

75

86

2022

4413

3927

177

199

110

2027

6605

5944

264

231

165

2032

9705

8734

388

340

243

1.5.2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1、建设规模

推荐方案建设规模见表1-2。

 

建设规模表

表1-2

工程名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路线长度

公里

28.758

土石方数量

千立方米

2238.927

路面

千平方米

252.292

大桥

米/座

中桥

84.12/3

小桥

198.9/9

涵洞

94

平面交叉

占用土地

1026.2

2、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预测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3。

主要技术标准

表1-3

指标名称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二级

设计速度

Km/h

60

路基宽度

10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7

桥面全宽度

硬路肩

0.75=1.5

土路肩宽度

最大纵坡

6

荷载等级

公路-II级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P=1/100

小桥涵及路基P=1/50

路面面层结构

水泥砼路面

1.5.3、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本项目起于赣县韩坊乡梅街,途经庄村、斜下、娘坑、马斜迳、小坌圩、仙人水、下山寮林场、夹溪口、合头、杨梅坑、罗丰车、长坝、屐木、刀坑、双芫圩,讫于安远县双芫乡的文塘,路线全长28.758公里。

路线经过的主要控制点均征询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控制点主要为起点梅街、小坌圩、下山寮林场、合头村、刀坑、双芫圩终点接已经修建的沙园公路;

道路定线过程中,本着尽量利用老路、少占耕地、减少拆迁、合理利用地形、挖填平衡、经济合理、安全合规的原则,尽量避开了稠密的村镇、重要设施和水利设施,减少圩镇对道路交通干扰;

本路线大部分在重岭和山地上沿原有道路经过。

1.5.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通知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江西省交通厅赣交发[1996]146号《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编制。

估算费用按三级施工队伍取定各项费率,人工费单价为17.70元/工日,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率按省交通厅的《补充规定》计算,材料单价根据现场调查提供的材料价格选用,运杂费按交通厅《补充规定》中的规定一律按社会运输计算。

推荐方案建设估算总造价为15589.0923万元。

各方案估算成果见表1-4、1-5。

人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表1-4

序号

工、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人工

工日

743803

2

原木

m3

174

3

锯材

4

Ⅰ级钢筋

t

230

5

Ⅱ级钢筋

295

钢绞线

17

钢材

50

8

加工钢材

18

9

水泥

40094

石油沥青

217

11

砂、砂砾

234833

12

片石

52132

13

碎石

65787

总投资估算表

表1-5

工程和费用名称

金额(元)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

118083595

路基

68325922

31738516

桥梁涵洞

8566125

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1378810

施工技术装备费

1914984

计划利润

2393733

税金

3765505

第二部分、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133437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24802163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143019195

预留费用

12871728

投资估算总金额

155890923

2、资金筹措

本项目经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主要考虑:

⑴申请上级补助资金4313.7万元;

⑵地方自筹11275.3923万元。

3、工期安排

根据项目所需的人工及各分项工程量,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对各分项工程的实施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

参考已建同类工程的经验,本项目的施工工期为十四个月。

1.5.5、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推荐方案评价结果各项指标见表1-6、1-7。

1、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

表1-6

静态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

N

(年)

净现值

ENPV

(万元)

效益费用比

EBCR

5.39

60874.97

6.76

1.90

11817.75

14.066

从表中可知该项目建成后,当折现率为8%,效益费用比大于1,内部效益率大于8%,在使用期内能收回投资,说明本项目效益好。

本工程项目是可行的。

2、经济敏感性分析

经济敏感性分析主要指标表

(当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表1-7

7.25

45307.91

9.81

1.24

3821.1

10.025

对本项目的经济敏感性分析,按工程投资增加20%,效益减少20%,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当折现率为8%时,效益费用比为1.24,内部收益率为10.025%,回收期为9.81年,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实施后,彻底改善了赣县南山片区和安远县北部区域的交通条件,打通了S219全线的交通瓶颈,改善了省道234线的通行能力,完善了本区国省道路网,为赣县南山片区和安远北部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奠定了基础,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赣县和安远两地及相邻地区的经贸往来,加快了沿线丰富的森林产业和农特优产品开发。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61.6、问题和建议

1、拟建项目是由地方筹资建设,赣县、安远县是革命老区及国定贫困县,曾经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三十年,由于其基础差,底子薄,至今没有甩掉贫困的帽子。

建设本项目资金缺口大,希望上级部门对本项目的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资金筹措,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本项目早日建成通车。

2、本建设项目属大型工程,标准高、投资大,应按基建程序,选配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本项目的建设任务。

3、建议建设单位尽早组织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及设计文件,争取早日全面开工。

做好沿线群众的思想工作,加大项目建设的宣传力度,协调解决好征地拆迁中遇到的民生问题。

4、本项目所经区域为山区,生态保持较好,地势高差较大,土石方开挖量大,桃江支流为贡江的源头,应加强水土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12.1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连接赣县韩坊乡和安远县双芫乡,位于赣州市区东南部,居赣江支流桃江上游和龙布河上游,地处罗霄山脉南端东垂;

赣县是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东经114°

42′-115°

22′、北纬25°

26′-26°

17′。

总面积2993平方千米。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县,西汉属豫章郡,县治溢浆溪。

莽新隶九江郡。

东汉复为豫章郡。

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际郡。

三国吴嘉和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赣县均属之。

同年拆赣县地置平阳县(太康元年改名平固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赣县隶南康郡。

太康末(289)县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贡区水东一带)。

东晋永和五年(349),郡、县治徙章贡二水之间(今赣州市区)。

刘宋改郡为国,赣县属南康国。

齐复南康郡,梁、陈因之。

陈时,赣县与南康县互易其名。

大业元年(605)互复原名。

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

同年平固县归并赣县。

至隋、唐,赣县均属虔州。

五代杨吴属百胜军。

南唐改昭信军。

宋开宝八年(975)复称州,赣县仍属虔州。

太平兴国七年(982)拆赣县7个乡(原平固县地)置兴国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虔州为赣州,赣县属之。

元属赣州路。

明、清属赣州府。

民国先后属直隶省或属赣南道、第十一行政区、赣南专区及第九、第四行政区。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名赣州镇置赣州市,隶赣州分区;

1971年改名赣县属赣州地区;

196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梅林。

赣县是江右人最早的集散地和发祥地之一,境内通行客家话,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的(820)的大宝光塔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风景名胜有湖江夏浒文化休闲景区、白鹭古村景区等,赣县客家文化城备受全球客家人瞩目,在2004年11月和2005年10月分别成功承办了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祭祖游园活动暨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和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暨中国客家旅游文化节,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

历史文化商周遗址、南朝齐古墓、晋朝储君庙、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清初文昌阁和孙中山题对、蒋经国先生旧居俄式木屋等人文景观三溪乡道土庄风景区,湖江小湖洲、戚氏宗祠。

赣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县城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闽南9市、赣州市东河8县(市)下赣州、上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境内赣江通达长江至海外;

105、323国道和赣粤高速公路纵横县境连接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700多公里;

县城距赣州黄金民航机场仅12公里;

京九铁路纵贯县内5个乡(镇)48公里,集客运、货运、编组于一体的赣州东站设在县城北侧为京九线上四大编组站之一;

赣龙铁路在赣州东站接轨;

瑞赣高速(成厦高速)2009年已建成通车,绕城高速2010年建成,瑞赣高速(成厦高速)、绕城高速公路将为赣县发展提供新的“提速”。

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赣县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安远县位于江西南部,赣州市东南部,地处长江水系赣江上游和珠江水系东江源发源地。

处于东经114°

34′至115°

19′、北纬29°

59′至25°

33′之间,北邻于都、赣县,东临会昌县,东南接寻乌县,西南连定南县,西与信丰接壤,东西长48.8公里,南北长84.6公里,土地面积为2375平方公里,县城至赣州市区150公里,距省会南昌570公里。

南朝梁大同十年分雩都县南三乡地,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唐贞元四年,分雩都县南三乡并信丰县一里,再置安远县,属虔州。

1949年解放后属赣州地区。

安远县处于闽、粤、赣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西接赣粤高速公路和105国道,南接京九大动脉,距广州421公里,距深圳418公里,距厦门495公里,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往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安远是资源大县。

自然资源丰富,遍布全县各地,有植物、动物、矿物、太阳能、地热等主要自然资源。

安远县矿产资源丰富,中国稀土王国。

如铅锌矿、稀土矿、硫铁矿、钼矿、电气石矿、高岭土等,还有优质的地热资源。

水资源丰富,有水库37座,中小水电站40多个,年发电量近5000万千瓦时,电力充裕。

交通便利,距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均为70公里左右,有四条二级公路通往周边各县。

安远县果业总面积达25.6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面积达22.6万亩,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质园艺产品(脐橙)出口示范区,被国家农业部列入赣南湘南桂北柑橘产业优势区。

安远县“三百山”脐橙荣获“绿色食品证书”和“无公害产品标志证书”,荣获全国唯一的脐橙类绿色农产品殊荣,在中国赣州第二、第三届脐橙节上连续两届评为赣南脐橙金奖。

安远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达83.4%,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水的发源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独特的原始森林景观,三百山虎岗温泉群水温高达75℃,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

2009年三百山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区评审验收。

根据本项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将本项目经济影响区分为2个直接影响区和5间接影响区(章贡区、于都县、南康市、信丰县、会昌县),其中赣县、安远县为直接影响区,其余为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见表2-1。

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

表2-1

指标

区域

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国内生

产总值

工业

总产值

农业

影响区域内

赣州市

877.04

39380

9400200

3980700

1952500

赣县

61

2993

624100

303000

130000

安远县

35

2375

263800

174372

89428

占全市比重

6.95

7.60

6.64

6.66

3.99

6.03

2.8

4.4

4.6

2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2.1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

赣南土地面积3938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3.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赣州市现辖一区两市十五个县,2009年年未总人口877.04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2人。

全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573.4毫米,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58.6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建设的十八大林区之一。

赣南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稀有金属不稀有”之说,是全国重点金属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王国”之美誉。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宜人,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

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地理位置优越,既是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的前沿腹地,又是通往闽西、粤北、湘南的交通要道。

京九铁路的贯通自然把宋城赣州推到举世瞩目的位置上,与港、澳、台变成一衣带水,与东南亚也成了近邻。

赣州市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是江西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现存的文物古迹又数宋代最多、品位高,被专家学者誉为“宋代博物馆”,有中国唯一的北宋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北宋建造的慈云塔、名扬海内外的八镜台、郁孤台,均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综合实力得到加强。

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25亿元,增长5%;

第二产业增加值398.07亿元,增长18%;

第三产业增加值346.71亿元,增长12.4%。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8.7:

28.3:

30.0调整为36.7:

28.6:

34.7。

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位运行。

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1%。

在减收增支因素多的情况下,2009年市财政收入1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08亿元,增长22.8%。

财政支出208.27亿元,增长32.54%。

2.2.2赣县社会经济概况

赣县是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东经114°

总人口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人。

全县辖9镇10乡;

国土面积2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万亩,山地360万亩,水面23万亩.

赣县境域地形属丘陵山地。

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迂回起伏,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

赣县境内河流密布,700多条大小河流纵横全境,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77公里,水力资源丰富。

年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24.4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1万千瓦,水面资源丰富,面积达23万亩,其中河流16.4万亩,水库、库湾5万亩,山塘1.6万亩,已开发库塘水面2.6万亩,年水产品总量达8150吨。

全境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

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1092小时,年均降雨量1076毫米,无霜期298天,四季常青。

赣县资源丰富,物华天宝。

山上盛产脐橙、柑桔、油茶及木、竹、柚、李、梨、枣等;

田园主产水稻、葡萄、席草、烟草和蔬菜等;

地下埋藏有钨、煤、铜、铁、钼、稀土、莹石、钴土、砂金、水晶、瓷土、石灰石、大理石等资源;

加工产品以板鸭、蜜饯、腐竹、白砂糖、桐油、瓷器最为出名。

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使赣县以稀土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大批企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稀土、钨、板鸭、蜜饯、腐竹等名特优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