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良资产处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资产处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是我国银行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重大障碍,并成为威
胁国家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对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而2006年在中国金融改革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
意义,该年底中国政府履行了全面开放银行业的入世承诺,与此同时,作为中国
金融业举足轻重的四大国有银行中的其中三家一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
工商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实现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国际化的
经营目标。
中国银行业从此进人了金融全球化时代,外资银行己经可以全面经营
人民币业务,国内所有银行无一例外地要面临金融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稳健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国金融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农业银行虽然在国内
规模较大,地位特殊,但因其在经营上存在较多的弊端,如资本充足率不足、不
良贷款比率偏高、盈利能力差、经营风险大等,导致其缺乏综合竞争力。
据英国
《银行家》杂志2003年7月公布的资料,在2002年世界1000家最大银行中,农
业银行在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方面,明显落后国际先
进银行和国内同业水平。
在2006一2007年度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
农业银行在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和核心竞争力排名两项评比中,均处于排名
尾席的尴尬境地(见附表)。
因此,农业银行只有加快发展,锐意改革,突出重围,
才能在将来激烈的国际银行竞争中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快速、高质、有效
的发展。
鉴于国际上几乎无一例外的大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以及国内外股份制商业
银行的经验启示,农业银行为彻底改变其经营效率低下的状况,正积极准备进行
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一种高级有效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资本运作效率
、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的提高。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经营管理更有效率性、科学性。
通过
股份制改革,使农业银行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
现代金融企业。
我国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主张的提出己经有十几个年头,中国建设银行、中
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己相继完成,而农业银行的改革方案
却仍然在激烈争论和深入探讨之中,原因是农业银行比其他三家国有银行改革面
临着更多困难。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资产规模5.34万亿元,员工达45万之众的大型银行,现
有单一的产权结构、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巨额的不良贷款都无法适应现代商业
经营和国内统一监管的要求。
按照银监会资本充足率8%、不良贷款占比低于5%的
监管标准,农业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
农业银行2006年年报显示,按五级分类标
准,该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为23.43%,与监管当局的要求相去甚远。
农业银行2006
年底的净资产仅为840亿元,即使全部用于不良资产拨备,拨备覆盖率才达到
16.5%,远远低于《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规定的次级类贷款25%的计提
比例,而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三种,按规定后两类计提的
损失准备金比例分别高达50%和100%。
也就是说,要使农业银行不良资产拨备覆
盖率达到2006年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25%,其经营将出现巨额亏损,资产净值将
成为负值,经营风险将全部由债权人和国家承担,只是由于国家对国有银行承担
着无限责任,债权人的风险理论上为零。
因此,不论从统一监管、商业化运作,
还是风险控制、持续经营的角度看,巨额的不良资产成为制约农业银行改制上市
的重要因素。
因此,农行股份制改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巨额不良资
产处置。
按说中国政府已经是世界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行家里手,拥有处理不良资
产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形成的数万亿不良资
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处理农业银行7356亿元的坏账在技术上无难度可言。
但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坏账处理能力受到财政资金的约束,它们注册资本总和
仅400亿元,在处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约1.5万亿不良贷款中己经
力不从心,因为按面值剥离的坏账现金回收率仅22%,其余78%的损失超过1万
亿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和中央银行再贷款(5700亿元)来补贴,如此巨大的支出给中央
财政和人民银行带来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
因此,对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
国银行遗留的巨额不良资产尚未处理完毕之前,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接手近
8000亿元的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在财务上有相当的难度。
作为工作在中国农业银行股改第一线的员工,同时身为湖南大学N田Acc学员,M队cc学位论文
笔者一直关注农行股改上市问题的研究,并深切体会到,如何处置农业银行巨额
不良资产问题己成为决定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
因此,本文将对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资产处置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期
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思路,同时为农业银行、人民银行、中国财政部门在
股份制改造中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了决策参考。
附表:
2006一2007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竟争力排名
1.1.2研究意义
本文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具有
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农业银行在改制与上市的过程中而临的最大问题无疑就是不良资产问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题。
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中国农业银行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处
置效率,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农业银行成功改制上市。
第二,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给中国整个金融系统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
以衷心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监管当局提供有益的参考,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
融秩序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三,要保证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在一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必须尽快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可以借此过程尽快完善我国的金融立法工作,使我国的金融
市场走向法制化、健康化。
第四,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不良资产处置面临边际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收
益不断下降的局面,所以本文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比较分析研究
能够为资产管理公司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提供可靠的保障。
2文献回顾与综述
2.1国外文献回顾
不良资产理论方面相关研究:
Oguzso城1997)使用土耳其银行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多期随机线性模型研究银
行的不良资产和负债管理,发现考虑了重要不可控变量的随机行为之后,模型的
结果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川。
Berger(1997)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测试了有关贷款质量、成本效率和银行资
本的关系的四个假设。
其研究成果认为成本效率应该作为衡量未来问题贷款和问
题银行的一个重要指标l2]。
Ball和Feltenstein(2001)用一个受大量不良资产困扰的地区银行数据建立动态
均衡模型,并以此从多方面评估了该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带来的危害I3]。
Kanungo等(2001)评估了SBI公司开发的QuattroPro决策支持系统在rr行业
信贷管理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该系统在资产负债表、财务比例、现金流、敏感
性、不良资产风险评估的计算中都有良好的效果I’]。
亚洲国家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
Taninchi(1997)研究了日本金融系统中坏账和金融违规现象之后,评估了坏账
对银行的影响程度,并回顾了金融违规现象及未来可能的趋势[s]。
Bonin(200l)在研究了中国国有银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关系后,认为这种
模式既不能成功解决不良贷款的存量问题,也不能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他
的解决手段是将发生不良贷款公司的存款与不良贷款一起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6l。
MPAcc学位论文
Sathye(2003)使用DEA分析了印度的银行生产效率,并构造了两个模型来衡
量三类银行的效率评分随投入和产出的变化171。
在实践上,从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和商业银行
在组建AMC、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最先迈出剥离银行不良资产实质性步伐的是美国。
1989年,美国为解救储蓄贷款
机构的信用危机问题,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简称RTC)。
RTC在国会预算安
排下,获权将资不抵债的储蓄贷款机构的好资产与坏资产分离,采用资产证券化、
个别销售、招标出售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进入90年代后,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
呈现加速趋势,北欧的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继美国之后对其银行不良资产进
行大规模重组,随后中欧和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和拉美国家以及法国相继采取策略
处置不良资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诸国也开始对
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
美国RTC的成功经验为许多国家所效仿,如先后出
现了日本桥银行、波兰工业发展局、墨西哥FOB妙ROAAMC,泰国的金融重组管
理局FRA、韩国的KAMCO等等。
总之,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类似AMC的专门
机构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
AMC在特定的法律框架下,综合运用包括投资银行的
手段和资本市场功能在内的方式,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评估、分类、重组和拍
卖出售,摸索出了解决不良资产的“好银行/坏银行”模式Isl。
2.1.2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不良资产相关问题研究的一些代表性的著作有:
《银行不良资产重
组的国际比较》(何仕彬,1998),《重建与再生一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
验》(周小川主编,1999),《中国AMC探源》(石召奎,2001),《不良资产处
置前沿问题研究》(刘德福主编,加04),《关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
讨》(李勇主编,2005)等等。
国内有关不良资产相关研究的一些代表性期刊如下。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探讨:
黄志凌(2000)认为潜伏性金融危机的存在己经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并对我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的运作思路进行了分析101。
夏晶(2000)借鉴国际上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债转股、
重组、证券化、销售等处置方法进行研究【‘01。
张晓文(2002)较系统地阐述了在不良资产处置中运用打包出售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投资商的选择以及打包出售价格的确定等技术性问题,还就进一步拓展
打包出售业务提出建议【川。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运作模式的探讨:
薛萍(2001)认为目前我国的AMC在处置不良资产中,面临着法律、市场、
道德风险及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并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约束机制、提高员工
素质等建议措施1121。
董雨、李俊(2003)结合我国的实情,探讨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用资产证
券化这种新兴的不良资产重组方式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31。
陈素,孙建东(2007)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对不良资产处置中道德
风险的表现及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道德风险的产生,既是和委托代理
关系中的矛盾相关,又是由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本身特点决定的。
针对防范道德
风险考虑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应从创新体制、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审核监督、
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完善I’41。
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
卢小兵(2003)着重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进行
了分析xls]。
任晓岚(2003)提出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和转移金融机构风险,帮助金融机
构实现低成本融资,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利用水平。
这为正在为国有商
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苦寻出路的国内学者提供了一条思路,各种将银行不良资产证
券化的方案纷纷浮出水面。
但是,实际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并不能满足
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寄希望通过证券化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在现阶段也是
不现实的。
提出资产证券化不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理想方案l’61。
彭惠(2004)‘通过分析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对我国
商业银行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
意义同时,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建议【’71。
张颖华(2006)从理论界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歧入手,针对我国本文从理
论界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歧入手,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
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提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目前的形势下是化解我国巨
额不良资产的一种理性选择l’“!
。
沈炳熙,马贱阳(2007)在立足新的制度环境和试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详
细分析了我国信达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的经验和不足,论述
了我国全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并对今后全面展开不良
资产证券化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总体方案与对策:
徐芳、汪汀、乔海曙(2002)通过对银行不良资本处置模式的比较分析,认MRAee学位论文
为创造现实现金流模式的优势更明显,并依据这一结论,提出了我国银行不良资
产处置的路径选择120】。
魏强(2003)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我国引进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现实性
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12’】。
李志刚(2004)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国家财政能力、中
央银行外汇储备实力、商业银行自身财务能力以及社会投资趋势的情况下,提出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损失补偿要采取合理分担、多种渠道实施的方式来进行,
即通过增发国债、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商业银行自身消化、引入社会资金等
多种方式共同承担不良资产处置损失,为其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铺平道路1221。
李亚新(2004)在对第一次政策性处置制度与技术问题评估的基础上,得出
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国有银行作为一个制度群体,在经营模式与业绩上存在差
别,因此不良贷款处置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
第二,在制度上,要避免重复走
第一次政策性剥离的老路,让国有银行与国家财政分担改革成本,在约束国有银
行道德风险的同时,赋予国有银行选择权的激励,重点是合理设计财政注资率与
次级债发行;
第三,在技术上,国家通过设计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金融体系以
信托受益合同方式,替代原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模式,从而强化资产处置中的
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金融效率1231。
周兆生(加04)回顾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及第一次剥离的情况,
构建了模拟不良资产下降过程的计算模型,从而对当前银行在消化不良资产的进
程中所面对的利率与利差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在扩展的模型中预测了不同情况下,
解决不良资产需要的时间。
最后,提出支持政府注资或剥离l2’】。
王磊(2005)提出应该采取多元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提高处置效率。
AMC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处置方式商业化;
国有商业银行要
积极进行产权改革,并完善银行自主性处置不良资产的机制;
国家完善相关的法
律制度建设,加强宏观调控lz5】。
李晶、朱众荣、曾钟鸣(2005)结合我国现阶段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
现状,在对国家的法律环境、有关政策、银行的处置方式、存在的困难等方面进
行了分析后,提出了加强立法,改善环境、创新手段等方法泌】。
高骏(加05)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在体制内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制度
创新,无疑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这方
面,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采取了不良资产集中经营管理模式,对传统不良资产处置
方式进行变革,本文对此制度创新予以分析和评判脚l。
王宪明(2007)在简要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并从宏观
层面、微观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案和对策128!
林志忠(2007)通过比较三次剥离,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逐步在按照市场方式
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同时,对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提出了建议1291。
张岭(2007)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就其
自行处置还是委托处置的策略选择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可能的均衡结果
和条件,并就相关结论有针对性地给出了选择市场模式的对策和建议[30l。
针对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办公室(19%)在关于盘活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研
究报告中,介绍农业银行不良货款的现状,分析盘活不良贷款的障碍因素,探讨
盘活农业银行不良货款的对策:
l、确立广义的科学统一的盘活标准;
2、尽快调
整和制订有利于农行盘活不良贷款的相关制度和政策13‘]。
王修常、刘红东、谢转义等(2005)研究农业银行基层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难
点与对策问题1321。
续彦超、李保明、彭明海等(2005)提出加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盘活步
伐必须创新经营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Is3】。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不良资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总体思路与途径上,但具体针对农行自身特点,深入探讨农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
资产成因分析、处置方式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着眼于农行不良资产的
特殊性,探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
3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2.2.1研究方法
本论文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并力求做到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第一,比较分析法。
具体而言,对国外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美国和新兴经济国
家一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以及中国农业银行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
比较分析,运用横向的比较分析方法。
第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研究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必然需要考
察其变迁的进程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为了避免局限于技术层面,
本文注意在理论分析和阐述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数据整理与分析,从而得出切
实可行的理论推论和方案结论,最终使本论文能够拥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MPAee学位论文
2.3.2内容结构
文章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不良资
产处置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为不良资产界定及主要处置方式,该章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政
府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同角度逐一介绍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第三章为国内外不良资产处置的比较与借鉴,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处
置不良资产思路与途径的介绍与比较,以期从中吸取对农业银行的有用经验,希
望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第四章为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首先从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的背景入手,分析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特点,最后从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两个
方面揭示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成因。
第五章是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不良资产处置方案的探讨,该章节是本文的
核心部分。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行自身不良资产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提
出了农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中处置不良资产的措施:
①依靠国家融资与支持;
②
中国农业银行自身内部化解;
③营造不良资产处置的良好外部环境;
④健全内部
风险管控体系;
⑤借助新农村建设成果。
第2章不良资产界定及主要处置方式
3.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及分类
3.1.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对于不良资产概念的界定,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贷款风险
五级分类法”的解释1341。
为了贷款风险管理的需要,对未到期的信贷资产划分为
五类:
正常(Pass)、关注(Specialmenti。
n)、次级(substandard)、可疑(Doubtful)、
损失(Loss),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贷款(Badl。
an),也称为银行不良资产。
所谓银
行不良资产,是指不能按照贷款合同按期归还,使银行遭受一定比例损失的贷款
135】。
目前理论界采用的不良资产一致的定义是:
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具备流
动性和盈利性、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
银行资产,其本质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一种追加。
从中国当前的金融情况看,
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简单,主要集中于贷款这一资产
项目。
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发生在银行的客户贷款类资产中。
因
此,本文研究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的不良贷款。
2.1.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类
在我国,对于不良资产的分类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财政部((金融保险企
业财务制度》把贷款按照期限划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后三类合称为银行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哪l。
1996年生效的贷款通则,对
逾期和呆滞贷款作了调整,例如规定贷款逾期一天即定为逾期,逾期两年为呆滞
(在这之前,逾期三年为呆滞),逾期虽然没有满两年,但是企业停产、项目下
马的,也可以划分为呆滞。
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贷款分类方法进行改革,决定与国际惯例接轨,以
五级分类方法取代“一逾两呆”分类法,出台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
同年在广东开始试点,1999年全面推开。
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贷
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并决定从2002年1月旧起在全国推行。
《贷款风险分类
指导原则》第三条规定“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
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