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144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章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实中的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往往是很多的,因此我们可通过获取样本数据,分析样本的数字特征和样本的分布,进而对总体作出估计.

(1)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通常我们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来近似代替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呈现样本数据的集中趋势及波动大小,从而实现对总体的估计.

①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平均数和标准差结合,得到更多样本数据的信息,从而对总体作出较好的估计.因为平均数容易掩盖一些极端情况,使我们对总体作出片面的判断,而标准差较好地避免了极端情况.

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差别很大,也可以仅比较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从而作出判断.

(2)估计总体的分布

①样本的分布以图表的形式给出,常见的统计图表有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三者的优缺点如下: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关计算的常用结论

a.图中小矩形的面积=组距×

=频率.

b.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

需要注意的是:

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图表和数字特征,我们能够估计总体的信息,而且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也就越精确.当样本数据发生变化时,总体的这些信息不会变化.

3.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1)随机事件是指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即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必须强调同一事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2)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有规律的.

4.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但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可把这个常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概率可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用频率来估计这个事件的概率.

5.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1)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

(2)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要注意首先确定诸事件彼此互斥,然后分别求出各事件发生的概率,再求和.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

二是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然后再应用公式P(A)=1-P(

)求解.

6.古典概型

对于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关键是分清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总个数n与事件中包含的样本点个数m,有时需用列举法把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一一列举出来,再利用公式P(A)=

求出事件的概率.这是一个形象、直观的好方法,但列举时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7.事件相互独立的判断

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即P(AB)=P(A)P(B))可以判定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这是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定量计算,可以较为准确、果断地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种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若两个事件相互独立,则一定不能互斥(对立);

反之,若两个事件互斥(对立),则不能相互独立.

                   

学科思想培优

抽样方法的选取及应用

随机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两种.

[典例1] 

(1)某校选修乒乓球课程的学生中,高一年级有30名,高二年级有40名,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70名学生中抽取一个样本,已知在高一年级的学生中抽取了6名,则在高二年级的学生中应抽取的人数为(  )

A.6B.8C.10D.12

(2)问题:

①某小区有800户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200户,中等收入家庭480户,低收入家庭120户,为了了解有关家用轿车购买力的某个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

②从10名学生中抽取3人参加座谈会.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则问题与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A.①a,②bB.①b,②b

C.①a,②aD.①b,②a

解析 

(1)分层抽样的原理是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抽取样本.设从高二年级抽取的学生数为n,

,解得n=8.

(2)问题①中的总体是由差别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故可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问题②中总体的个数较少,故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故匹配正确的是D.

答案 

(1)B 

(2)D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样本的数字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反映样本数据的集中趋势,包括样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另一类反映样本数据的波动大小,包括样本方差及标准差.通常,我们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有关样本平均数及方差的计算和应用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典例2]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成绩(单位:

环)如图所示.

(1)填写下表:

平均数

中位数

命中9环及以上

7

________

1

3

(2)请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进行分析:

①结合平均数和方差,分析偏离程度;

②结合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结合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看谁的成绩好些;

④结合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及走势,分析谁更有潜力.

解 

(1)甲的射靶环数从小到大排列为5,6,6,7,7,7,7,8,8,9,

∴其中位数为7.

乙的射靶环数依次为2,4,6,8,7,7,8,9,9,10,

乙=

×

(2+4+6+8+7+7+8+9+9+10)=7.

乙的射靶环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4,6,7,7,8,8,9,9,10,

∴其中位数是

=7.5.

于是填充后的表格,如下所示:

7.5

(2)s

[(5-7)2+(6-7)2×

2+(7-7)2×

4+(8-7)2×

2+(9-7)2]=1.2,

s

[(2-7)2+(4-7)2+(6-7)2+(7-7)2×

2+(8-7)2×

2+(9-7)2×

2+(10-7)2]=5.4.

①甲、乙的平均数相同,均为7,但s

<

,说明甲偏离平均数的程度小,而乙偏离平均数的程度大.

②甲、乙的平均数相同,而乙的中位数比甲大,说明乙的射靶成绩好些.

③甲、乙的平均数相同,而乙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比甲多2次,可知乙的射靶成绩比甲好.

④从折线图上看,乙的成绩呈上升趋势,而甲的成绩在平均线上波动不大,说明乙的状态在提升,更有潜力.

[典例3] 为调查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某次联考数学成绩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从这两校中各抽取30名高三年级学生,以他们的数学成绩(百分制)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1)若甲校高三年级每位学生被抽取的概率为0.05,求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并估计甲校高三年级这次联考数学成绩的及格率(60分及60分以上为及格);

(2)设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这次联考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

1,

2,估计

1-

2的值.

解 

(1)设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为n.

由题意,知

=0.05,解得n=600.

样本中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的人数为5,据此估计甲校高三年级这次联考数学成绩的及格率为1-

.

(2)设甲、乙两校样本平均数分别为

1′,

2′.

根据样本茎叶图知,

30(

1′-

2′)=30

1′-30

2′

=(7-5)+(55+8-14)+(24-12-65)+(26-24-79)+(22-20)+92

=2+49-53-77+2+92

=15.

因此

2′=

=0.5,

所以

2的估计值为0.5分.

函数与方程思想

(1)函数思想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函数思想是统计中把握数据、用数据说话的有力工具.,

(2)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当一个问题可能与某个方程有关联时,可尝试构造方程解决该问题.

[典例4] 已知样本数据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19,20,且样本的中位数为10.5,若要使该样本的方差最小,则a,b的值分别为(  )

A.9.5,11.5B.10.5,9.5

C.10,11D.10.5,10.5

解析 由于样本共有10个值,且中间两个数为a,b,所以依题意,得

=10.5,即b=21-a.

因为平均数

=(2+3+3+7+a+b+12+13+19+20)÷

10=10,所以要使该样本的方差最小,只需(a-10)2+(b-10)2最小.

又(a-10)2+(b-10)2=(a-10)2+(21-a-10)2=2a2-42a+221,

所以当a=-

=10.5时,(a-10)2+(b-10)2最小,即该样本的方差最小,此时b=10.5.

答案 D

[典例5] 经问卷调查,某班学生对摄影分别持“喜欢”“不喜欢”和“一般”三种态度,其中持“一般”态度的比“不喜欢”的多12人,按分层抽样法从全班选出部分学生参加摄影座谈会,其中5位“喜欢”摄影,1位“不喜欢”摄影,3位持“一般”态度.那么全班学生中“喜欢”摄影的人数为________.

解析 设班里持“喜欢”态度的有y人,持“一般”态度的有x人,则持“不喜欢”态度的有(x-12)人.

由题意得

,解得x=18.

,所以y=30.

故全班学生中“喜欢”摄影的人数为30.

答案 30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在解决有关统计问题时,其作用尤为突出,常结合统计图提取信息.例如,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出相应的频率、频数等.

[典例6] 以下三个图表,表示的都是某工厂在一到三月的生产产值情况,那么其中图表________表示前三个月的产值最高.

解析 A表示一月份的产值是10万元,二月份的产值是20万元,三月份的产值是30万元,前三个月的产值合计是60万元;

B表示一月末的产值是10万元(还不一定是一月份的产值,也可能是从头一年某个时间起累积的产值),二月末的产值是20万元(也就是说二月份的产值是10万元),三月末的产值是30万元(也就是说三月份的产值是10万元),这样计算下来,前三个月的产值最多也就30万元;

C表示一月份的产值增长了10万元(不考虑出现负产值的情况,则一月份的产值至少有10万元),二月份的产值则在一月份产值的基础上增长了20万元(二月份的产值至少有30万元),而三月份的产值则在二月份产值的基础上增长了30万元(三月份的产值至少有60万元).由此可见,前三个月的产值至少有100万元;

综上可知,C对应的产值最高,故填C.

答案 C

[典例7] 某校100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

[50,60),[60,70),[70,80),[80,90),[90,100].

(1)求图中a的值;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

(3)若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某些分数段的人数(x)与数学成绩相应分数段的人数(y)之比如表所示,求数学成绩在[50,90)之外的人数.

分数段

[50,60)

[60,70)

[70,80)

[80,90)

x∶y

1∶1

2∶1

3∶4

4∶5

解 

(1)依题意,得10×

(2a+0.02+0.03+0.04)=1,解得a=0.005.

(2)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55×

0.05+65×

0.4+75×

0.3+85×

0.2+95×

0.05=73.

(3)数学成绩在[50,60)的人数为100×

0.05=5,

数学成绩在[60,70)的人数为100×

0.4×

=20,

数学成绩在[70,80)的人数为100×

0.3×

=40,

数学成绩在[80,90)的人数为100×

0.2×

=25.

所以数学成绩在[50,90)之外的人数为100-5-20-40-25=10.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可看作该事件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故0≤P(A)≤1.

[典例8] 对一批U盘进行抽检,结果如下表:

抽出件数a

50

100

200

300

400

500

次品件数b

4

5

8

9

次品频率

(1)计算表中次品的频率(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2)从这批U盘中任抽一个是次品的概率约是多少?

(3)为保证买到次品的顾客能够及时更换,要销售2000个U盘,至少需进货多少个U盘?

解 

(1)表中次品频率从左到右依次为0.060,0.040,0.025,0.017,0.020,0.018.

(2)当抽取件数a越来越大时,出现次品的频率在0.02附近摆动,所以从这批U盘中任抽一个是次品的概率约是0.02.

(3)设需要进货x个U盘,为保证其中有2000个正品U盘,则x(1-0.02)≥2000,因为x是正整数,

所以x≥2041,即至少需进货2041个U盘.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及其概率

不能同时发生的是互斥事件,反映在集合上就是两事件的交集为空.在互斥的基础上必有一个发生的是对立事件,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概率之和为1.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问题的关键.

其中互斥加法与对立加法概率公式可以推广到有限个事件,即如果事件A1,A2,…,An是两两互斥关系,

则P(A1+A2+…+An)=P(A1)+P(A2)+…+P(An).

[典例9] 如图,A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1和L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分别求通过路径L1和L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

(2)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从A地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解 

(1)选择L1的有60人,选择L2的有40人,故由调查结果得频率为:

(2)设A1,A2分别表示甲选择L1和L2时,在4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

B1,B2分别表示乙选择L1和L2时,在5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

(1)知P(A1)=0.1+0.2+0.3=0.6,P(A2)=0.1+0.4=0.5,

因为P(A1)>

P(A2),所以甲应选择路径L1;

P(B1)=1-0.2=0.8,P(B2)=1-0.1=0.9,

因为P(B2)>

P(B1),所以乙应选择路径L2.

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是一种最基本的概型,也是学习其他概率的基础.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此种概型的题目.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时,一定要验证所构造的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是否是等可能的,同时要弄清所求事件所包含的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样本点)的个数.

[典例10] 某高速公路服务区临时停车场按时段收费,收费标准为:

每辆汽车一次停车不超过1小时收费5元,超过1小时的部分每小时收费7元(不足1小时的部分按1小时计算).现有甲、乙两人在该服务区临时停车,两人停车都不超过4小时.

(1)若甲停车1小时以上且不超过2小时的概率为

,停车付费多于12元的概率为

,求甲停车付费恰为5元的概率;

(2)若每人停车的时长在每个时段的可能性相同,求甲、乙两人停车付费之和为38元的概率.

解 

(1)设“甲停车付费恰为5元”为事件A,则P(A)=1-

所以甲停车付费恰为5元的概率是

(2)甲停车付费a元,乙停车付费b元.其中a,b=5,12,19,26.

则甲、乙两人的停车费用构成的样本空间的样本点为(5,5),(5,12),(5,19),(5,26),(12,5),(12,12),(12,19),(12,26),(19,5),(19,12),(19,19),(19,26),(26,5),(26,12),(26,19),(26,26),共16个,且这16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其中,(12,26),(19,19),(26,12)这3个样本点符合题意.

故“甲、乙两人停车付费之和为38元”的概率为P=

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综合问题的概率

求复杂事件的概率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

①列出题中涉及的各个事件,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

②理清各事件之间的关系,列出关系式;

③根据事件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运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典例11] 某项选拔共有四轮考核,每轮设有一个问题,能正确回答问题者进入下一轮考核,否则即被淘汰.已知某选手能正确回答第一、二、三、四轮问题的概率分别为

,且各轮问题能否正确回答互不影响.

(1)求该选手进入第四轮才被淘汰的概率;

(2)求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的概率.

解 

(1)记“该选手能正确回答第i轮的问题”的事件为Ai(i=1,2,3,4),则P(A1)=

,P(A2)=

,P(A3)=

,P(A4)=

∴该选手进入第四轮才被淘汰的概率

P1=P(A1A2A3

4)=P(A1)P(A2)P(A3)P(

4)

(2)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的概率:

P2=P(

1+A1

2+A1A2

3)

=P(

1)+P(A1)P(

2)+P(A1)P(A2)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