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1402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2-3

约50

8

1

约20

2-6

三角网精度指标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起始边长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等锁

20-25

0.7

35万

1/150000

二等网

3.5

三等网

1.8

7.0

1/80000

四等网

9.0

1/40000

三角形任一内角>40°

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的传距角>30°

三角高程测量

垂直角观测方法:

中丝法、三丝法。

减弱大气折光方法:

观测时间、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利用短边传算。

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对向高差中误差mh(最不利观测条件下)=±

0.025S(m),S为km。

导线测量

水平角:

导线点上应观测方向为两个时,用角观测法(在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右角,交叉点上应观测方向多于两个时,一二等用全组合测角法,三四等用方向观测法。

垂直角:

中丝法测六测回,三丝法测三测回。

导线边方位角中误差

导线

方位角中误差计算公式

一端有已知方位角的自由导线

mTn=

二端有已知方位角的自由导线

mT中=

mT0为已知方位角T0的中误差,mβ为折角观测中误差,N为导线折角个数或边数

一二等导线边距离测量技术要求

项目

一二等导线边距离测量

每边观测总测回数

16

最少观测时间段

往返测或两个不同时段

每时间段观测的最多测回数

20

同时段经气象改正后的测回互差限值/mm

一测回读数次数

4

一测回的读数互差限值/mm

不同时段经气象和归心修正后的测回互差限值mm

5+3S(S=km)

仪器:

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测程优于15km

三四等导线边的距离测量技术要求

使用仪器精度

每边测回数

往测

返测

备注

三等

2

或用不同时段代替往返测

Ⅱ、Ⅲ

四等

Ⅰ、Ⅱ

测程3-15km

1.3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及卫星大地控制网

由连续运行基准站(国家、区域、专业)、数据中心、数据通信网络组成。

载波:

L1、L2,L1、L2的作用,消除电离层影响。

测距码:

C/A码(在L1上)P(Y)码(分别调制在L1和L2上)卫星(导航)电文。

差分GPS:

利用设置在坐标已知的点(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测定定位误差,用以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其它GPS接收机(流动站)测量定位精度的方法。

位置差分、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

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

模型改正法(相对论、电离层、对流层延迟、卫星钟差)求差法(电离层、对流层延迟、卫星轨道误差)参数法(适合所有情况)回避法(多路径电磁波)。

单差、双差和三差:

站间一次差分;

站间、星间各求一次差(共两次差);

站间、星间和历元间各求一次差(三次差)。

站间求差(站间差分)消除卫星钟差、削弱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误差的影响。

星间求差(星间差分)消除了接收机钟差的影响。

历元间求差(历元间差分)消去了整周未知数参数。

单点定位:

单独利用一台接收机确定待定点在地固坐标系中绝对位置的方法。

相对定位:

确定进行同步观测的接收机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

基准站间距与定位精度关系

实时定位精度

厘米级

分米级

基准站间平均距离

≤70

>70

基准站选址:

1多路径200m;

2有10°

以上地平高度角;

3微波站等电磁干扰200m;

4铁路公路采矿区等震动带;

5未来环境变化小;

6进行24h实地环境测试,国家和区域数据可用率>85%,多路径<0.5m;

7地质稳定、避开易受水淹等区;

8区域可建在稳定的屋顶;

9便于接入通信网络;

10稳定电源;

11交通便利;

12用地保障;

13便于维护保存。

基准站设备(接收机、天线、气象、不间断电源、通信、雷电防护、计算机)要求:

接收机:

1同时跟踪24卫星;

2有1HZ采样能力;

3观测数据包括双频测距码、双频载波相位值、卫星广播星历;

4温度-30-+55、湿度95%;

5外接频标输入,5或10MHZ;

6外接气象仪并存储数据;

7有3个以上数据通信接口;

8有输出原始数据、导航定位数据、差分修正数据、1PPS脉冲的能力。

天线:

1相位<3mm;

2扼流圈或抑径板;

3抗电磁干扰;

4定向指北标志;

5温度-40-+65;

气象设备:

1连续测定气压(0.1hPa)、温度(±

0.5)、湿度(±

1%);

2可设采样间隔;

3实时(定时)数据输出。

1.4卫星大地控制网

A级GPS网精度指标

级别

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mm/a)

相对精度

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mm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A

10-8

BCDE级GPS网精度指标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

B

5

10

50

C

D

40

E

GNSS控制网标石类型

可用标石类型

要求

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

多路径、高度角15°

以上无遮挡、困难15°

遮挡物总和<30%,50m内固定变化反射体标注。

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土层GPS、水准共用标石

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土层GPS、水准共用标石、楼顶GPS水准共用标石

GPS观测实施:

埋点后经过一个雨季,冻土深度>0.8m过一个冻、解期,岩层上埋设标石经一个月,可进行观测。

要求:

≥4颗卫星;

采样间隔30S;

静态;

卫星截止高度角10°

WGS-84、协调时UTC。

观测时段及时长

时段

时长

方案

数据质量检查

≥3

23h

1.GPS连续运行模式。

2.同步环边连接静态相对定位(同步仪器≥5台,异步环边数≤6,环长≤1500km)

观测卫星总数,数据可利用率≥80%,多路径≤0.5m,接收机日频稳定性≥10-8

≥2

4h

≥1.6

1h

40min

设n为网点数,m每点设站数,N接收机数。

则:

观测时段数C=(n×

m)/N

总基线数J总=C×

(N-1)/2

必要基线数J必=n-1

独立基线数J独=C×

(N-1)

多余基线数J多=J独-J必=C×

(N-1)-(n-1)

同一时段内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10%。

CD级网基线处理和B级网外业预处理应满足:

复测基线长度差ds≤2

б

同步观测环闭合差wx=wy=wz≤

异步观测环闭合差wx=wy=wz≤2

б,ws≤2

б(ws=

GPS网平差:

提取基线向量、三维无约束、约束和联合、质量分析与控制。

1.5高程控制网

水准网布设原则及精度

一等

二等

水准环周长

≤km

1600东

2000西

750

长度150,环线周长200,同级网结点间距70,困难1.5倍

长度80,环线周长100,同级网结点间距30,困难1.5倍

每千米偶然中误差MΔ

0.45

3.0

6.0

每千米全中误差MW

2.0

12.0

每千米偶然中误差MΔ=±

,其中Δ=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R=测段长度(km),n=测段数。

若一条水准路线小于100km,或测段数小于20个,应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算。

每千米全中误差MW=±

,W=经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F=水准环线周长(km),N=水准环数。

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数N>20时,需计算全中误差。

水准标石埋设

基岩水准标石

在一等结点处,隔400km,大城市重大工程及地质灾害多发区增设,每省不少于4座

基本水准标石

一二等水准路线上及其结点处,大中城市两侧,县乡镇政府所在地,隔40km,经济发达20-30km,荒漠60km

普通水准标石

隔4-8km,经济发达2-4km,荒漠10km

测段安排为偶数站,(往测时:

奇数站:

后前前后,偶数站:

前后后前,返测时:

前后后前,偶数站:

后前前后)减弱i角影响。

三四等略有不同(三等:

后前前后,往返或单程双转点;

四等:

后后前前一般测单程,支线单程双转点或往返测)。

跨河:

一二等距离≤100m,三四等距离≤200m。

1.6重力控制网

重力等位面就是水准面,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重力是引力和离心力之和,重力等位面与铅垂线处处正交,重力等位面(水准面)之的位差不会等于零,故它们既不相交,也不相切,也不平行。

分为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一等重力网、国家二等重力点。

FG5绝对重力仪、拉科斯特(LCR)相对重力仪(一等)、石英弹簧重力仪(二等)。

联测要求

绝对重力测量

仪器优于2×

10-8ms-2,每点总均值标准差优于5×

10-8ms-2,测定重力值时,同时测定垂直梯度和水平梯度。

基本重力点

对称观测,停放超2h,在停放点重复观测,24h闭合,特殊放至48h。

一等重力点联测

组成闭合环或附合两基本点间,测段数<5,对称观测(ABC-CBA),停放超2h,在停放点重测,24h闭合,特殊放至48h。

段差联测中误差优于25×

10-8ms-2

二等重力点联测

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二等重力点数<4,三程循环法观测,停放超2h,在停放点重测,36h闭合,特殊放至48h。

段差联测中误差优于250×

加密重力点

起算点为各等级重力控制点,形成闭合或附合路线,60h闭合,特殊放至84h。

1.7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按一定分辨率精确求定高程异常。

几何法(天文水准、卫星测高及GPS水准等)、重力法及几何重力联合法(组合法)。

精度指标:

似大地水准面精度/m

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

平地、丘陵

山地、高山地

国家

0.3

0.6

15′×

15′

省级(区域)

0.1

5′×

5′

城市

0.05

2.5′×

2.5′

误差来源:

GPS测定大地高的误差;

水准测量误差;

重力测量误差;

DEM误差。

1.8大地测量数据库

组成:

大地测量数据(是核心,分为大地控制网数据、高程控制网数据、重力控制数据、深度基准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输入出、查询统计、数据维护、安全管理等)、支撑环境(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外围设备、网络环境)。

分为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

大地测量数据库设计:

分析与建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

数据入库检查:

正确性、数据完整性、逻辑关系正确性。

网络RTK测量:

单基站RTK(半径:

30km),虚拟参考站、主副站(半径:

40km)。

海洋测绘

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编制总称。

特点:

测量工作实时性;

海底地貌不可视性;

测量基准变化性;

测量内容综合性。

深度基准:

理论最低潮面。

海洋测深是确定海底表面至某一基准面的差距。

海道测量:

港湾测量、沿岸测量、近海测量、远海测量。

海图:

按内容分普通海图、专题海图、航海图。

自由分幅,保持制图区域相对完整、航线及重要航行要素相对完整、保证航行安全方便使用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图幅数量。

全张图980mm×

680mm,对开图680mm×

460mm。

坐标系:

我国CGCS2000,国际WGS84;

投影:

航海图墨卡托、≥1:

2万高斯投影、制图区域60%以上的地区纬度高于70°

时,日晷投影。

海洋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三角、导线、卫星定位。

海洋平面控制点分为:

海控一级点(H1)、海控二级点(H2)、测图点(H)。

平面控制测量基本要求和投影分带规定

最低控制基础

直接用于测量

投影

1:

国家四等点

H1

高斯1.5°

5000-1:

H2

高斯3°

≤1:

HC

高斯6°

---

墨卡托

海洋测量控制点精度指标

限差项目

相对相邻起算点点位中误差m

测距中误差

1/50000

1/25000

交会点最大互差m

1万测图

小于1:

高程探测测量

方法:

几何水准、测距高程导线、三角高程、GPS高程。

技术要求:

在一定水准高程点控制下,三角高程和GPS高程是基本方法;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各边垂直角对向观测)可代替四等水准和等外水准;

用于三角高程起算各类控制点应用水准联测其高程,且起测于国家等级水准点;

GPS高程应对测区分析高程异常,平坦地区已知水准点距离≤15km,点数≥4个,困难地区≥3个。

海洋定位:

指利用两条以上位置线,通过图上交会或解析计算求得海上某一点位置的理论与方法。

海上位置线分为:

方向、角度、距离、距离差位置线。

方法:

光学、无线电、卫星、水声定位。

水文观测:

温度、盐度、密度、含沙量、化学成份、潮汐、潮流、波浪、声速。

潮汐类型:

半日潮港(0<F≤0.5)、混合潮港(0.5<F≤4)、日潮港(F>4)。

水深测量方法:

单波束与多波束回声测深及机载激光测深。

多波束校正:

导航延迟、横摇、纵摇、艏偏校正。

水深测线布设:

一般为直线,称测深线,分主测深线和检查线两类。

单波束主测深线间隔为图上10mm,多波束两条平行测线外侧波束20%重叠。

主测深线应垂直于等深线总方向,狭窄航道45°

水深改正:

吃水改正、姿态改正、声速改正、水位改正。

测深精度:

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平面)

比例尺

定位点点位中误差

≤图上1.5mm

5000-1:

10万

≤图上1.0mm

<1:

≤实地100m

水深测量极限误差m

测深范围Z

极限误差

0<Z≤20

20<Z≤30

0.4

30<Z≤50

50<Z≤100

>100

2%

助航标志:

测定助航标志的位置和高度。

底质探测:

水深≤100m,底质点密度为图上25cm2有一底质点,航道、锚地、码头以及重要的礁石周围和底质变化复杂海区,图上4-9cm2有一底质点,底质变化不大的海区,图上50-100cm2有一底质点。

干出滩测量:

性质、范围、地形、干出高度(从深度基准面起算)。

海岸地形测量:

海岸线以上向陆地方向测进:

≥1:

1万为图上1cm,<1:

1万为图上0.5cm。

密集城镇及居民区向陆地测至第一排建筑物。

海岸测量位置误差≤图上1.0mm,转折点位置误差≤图上0.6mm,实测海岸线位置与其他地物位置矛盾时不得移动海岸线位置。

陡岸、堤岸注比高,精度为0.1m。

制图综合:

关于海图内容的压缩、化简和图形关系处理的制图技术。

选取(资格法、定额法、平方根定律法)、化简(删除、合并、夸大)、概括(数量:

分级合并、取消低等级别、用概括数字代替精确数字;

质量:

以概括分类代替详细分类)、移位(分开表示、组合表示)。

海岸线:

夸大陆地、缩小海域。

删除、夸大(深入陆地小海湾)、转换。

等深线:

扩浅缩深。

密集时保留最浅等深线,深的中断在浅上,保留0.2mm间距。

水深:

舍深取浅。

图上相邻水深注记间距为图上10-15mm,重要、起伏大的加密到6-10mm,水深注记呈菱形分布。

干出滩:

孤立的不得舍去,成群的相互合并。

化简遵循扩大干出滩。

软性滩可合并转换为硬性滩,硬性滩不能合并到软性滩中。

海底底质:

取硬舍软、软硬兼顾、取异舍同。

航行障碍物:

孤立障碍物必须选取,成片按危险程度选取,取外围舍中间、取高舍低、取浅舍深、取近航道舍近岸、取稀疏舍密集。

按灯塔、无线电航标、灯船、灯柱、灯浮顺序。

电子海图分类

标志

航海用途

编辑比例尺s

综述

S≤1:

100万

一般

50万≥S>1:

沿海

15万≥S>1:

50万

近岸

5万≥S>1:

15万

港口

1万≥S>1:

6

码头泊位

S>1:

海底地形图:

海岸带地形图、大陆架地形图、大洋地形图。

表示方法:

符号法、深度注记法、明暗等深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晕滃法、写景法。

工程测量

3.1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变形监测网。

布设原则:

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

有足够的点位密度;

有统一的规格。

测图控制网:

分级布网(GPS网可以越级或一次布网),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满足1:

500地形图测图要求,即四等及以下平面控制网最弱点位中误差≤0.1mm,即实地5cm。

施工控制网:

两级,总体控制和施工放样。

精度不必具有均匀性,应具有方向性,有时次级网的相对精度不低于首级网,大型工程的还要具有可靠性。

变形监测网:

范围大且形状不规则时,可基于国家坐标系布附合或独立网,规则时基于独立坐标系布独立网,精度:

变形测定中误差≤允许变形值的1/10-1/20或1-2mm。

要求有高的可靠性和高灵敏度。

控制网优化设计:

精度高、可靠性强、灵敏度高、经费最省的布设方案。

零类(基准)设计:

选择合适的参考基准(起算数据)使精度最高;

一类(网形)设计:

最佳点位布设和合理观测值数量;

二类(权)设计:

设计各观测值的精度(权),使工作量分配最佳;

三类(改进)设计:

对现有网改进,改善控制网精度。

GPS测量控制网的技术指标

固定误差mm

比例误差系数mm/km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9

≤10

≤2

≤1/250000

≤1/120000

4.5

≤5

≤1/150000

≤1/70000

≤1/100000

≤1/40000

一级

≤20

≤1/20000

二级

≤40

≤1/10000

三角形网的测量技术指标

3.7

7

15

30

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三角高程和GPS水准,精度等级分为二、三、四、五等,一般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用三角高程,五等也可采用GPS水准。

工程控制网质量准则:

精度、可靠性(多余观测分量>0.3-0.5)、灵敏度(只适用用变形监测网)、经济(费用)。

3.2工程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比例尺选择

用途

大型水利枢纽、能源、交通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

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山总图管理,城镇详细规划等

1000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矿总图管理,竣工验收,运营管理等

500

工程地形图基本等高距

地形

类别

倾角°

基本等高距

平地

<3

丘陵

3-10

山地

10-25

高山地

>25

工程地形图平面精度:

地物点对相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城镇建筑区和工矿区<图上0.6mm,一般地区<图上0.8mm,水域<图上1.5mm。

隐蔽和困难地区放宽50%。

工程地形图高程精度: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根据地形区别,隐蔽困难地区放宽50%,作业困难、水深>20m,水域放宽一倍。

等高线插求点调和中误差

地形类别

地形倾角°

一般地区

1/3Hd

1/2Hd

2/3Hd

1Hd

水域

3/2Hd

工程地形图测绘每平方千米图根点数量

模拟法成图

150

数字法成图

64

图根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基本等高距的1/10。

碎部测量:

仪器对中整平定向后,须通过测定另一已知点检核,检核点平面位置较差≤图上0.2mm,高程较差≤基本等高距的1/5。

水下地形图与海图区别:

水下地形图的竖向基准为高程基准面,采用等高线表示水体底面地形;

海图的竖向基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