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1394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及得分要点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显然不可与风景搭配。

四、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文生义

10.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11.这篇文章写得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不刊之论。

12.他又不愿去,你还勉强他,这不是差强人意嘛!

上述三例中,“不耻下问”意思是:

不以向学习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不可理解为一般性的提问、解疑。

“不刊之论”“刊”是削除的意思,并非刊登发表之意,“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文字。

不表示那种差劲不能发表的文字言论。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而非勉强别人,强人所难的意思。

附熟记常用成语及其意思:

1、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叹为观止:

称赞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褒义词)

3、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

4、栩栩如生:

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5、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

意思是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指的是人工制作的艺术品精巧,不可用于自然景观)

6、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不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7、一筹莫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多用来写人)

8、安居乐业:

不好书说安居乐业的生活。

9、凤毛麟角: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显然指好的东西。

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说法显然错误。

10、抑扬顿挫: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不好形容情节或内容。

11、抛砖引玉: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是自谦之辞,不好说别人(某人)抛砖引玉。

12、天伦之乐:

天伦:

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同学间用就不恰当了。

13、事半功倍:

形容办事效率高。

事倍功半:

形容办事效率低。

要分辨清楚。

14、大快朵颐:

“颐”是脸颊;

“朵”是动的意思,指动腮帮进食,形容非常快活享受口福之乐。

15、轩然大波:

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指不好的影响。

不可以说强烈的轩然大波。

16、责无旁贷: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不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17、东山再起:

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18、脍炙人口:

【词语解释】脍:

切得很细的肉;

炙:

烤熟的肉。

原来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19、无可厚非:

【解释】厚:

重,过分;

非:

非议,否定;

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

20、炙手可热:

【释义】炙:

烤肉,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含贬义。

(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但这是语言发展的规律,须客观评判。

21、中流砥柱:

【解释】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22、美轮美奂:

【释义】轮:

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

奂:

众多,盛大。

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

现也常用来形容人家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美轮美奂本只形容建筑之美。

23、差强人意:

【解释】差:

勉强,尚,略;

强:

振奋。

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24、津津乐道:

【解释】津津:

兴趣浓厚的样子;

乐道:

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25、循循善诱:

【解释】:

循循:

有次序的样子;

善:

善于;

诱:

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26、匪夷所思:

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

27、无可厚非:

不可以过分指责。

其他诸如: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忍俊不禁地笑。

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家宾至如归的感觉。

目前的当务之急。

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津津乐道地谈论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4、病句修改:

病句修改类型较多,纵观近年来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词不当。

例:

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

(将开办改成开设)为了给老百姓创立优良的就医环境,(将开创立改成创设)

2、成分残缺。

缺主语:

病句模式,当句子前面出现了状语“通过……”“在……下(上)”“当……时”“经过……”“从……中“等短句,逗号后面直接出现动词+宾语,这类句子就缺主语了。

缺宾语,例:

开展……活动,可以增强我们自我健康保护。

(句末要加宾语“的意识”);

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校团总支为灾区同胞献爱心。

(句末要加宾语“的号召”);

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句末要加宾语“的活动”);

达到……(句末要加宾语“的目的”)

缺少谓语,例:

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在“有利于”后加“培养”或“增强”等,也可去掉“的意识”)

3、词序、句序颠倒。

主要考虑词语的逻辑顺序,句子要考虑意思上的递进关系,这类题同学们最易忽视。

错例:

我们不仅要过“精神的节”,更要过“物质的节”。

学校文学社,不仅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各种能力。

4、重复啰嗦,以表示概数的大约,左右为主。

其他诸如用词意思上重复的:

“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

5、动宾搭配、关联词搭配不当。

融洽(融入)到生活中;

忽悠(忽视)了体育锻炼;

激动(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改变这个世界的,不是上帝,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欣赏、关爱和支持、鼓励

6、前后不对应,前面说的2个方面,后面是1个方面。

什么“能否”“是否”“有没有”之类。

7、误用词语导致意思表达相悖的。

防止、杜绝、避免、切忌之类的词后面不能再用否定词“不”。

修改时注意:

不能改变愿意,不能产生新的语病,原文要加引号。

5、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是同学们的一个难点。

读诗我们要学会把握关键词,联系词语和景物来把握情感。

①诗歌主要有哪些情感?

如何答题?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

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超尘脱俗: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寄情山水的悠闲情怀;

退隐田园(山林)的淡远、闲适之情;

厌恶官场的黑暗,向往闲适、恬淡、和平的田园生活;

对淳朴、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的向往;

赞美农村自然风光;

归耕隐居的自在;

置身农家生活的安逸;

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生活杂感: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答题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什么背景下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②诗歌主要有哪些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③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乐(景)写悲(景)、虚实相生等。

④词语如何赏析?

一般用得精妙的是“动词”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⑤句子如何分析?

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出”用得好。

出,化静为动,(1分)出墙的红杏使人自然联想着墙内的满园春色,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1分)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分)

古诗词中的叠词有什么作用?

一、形象性:

运用叠词可使描绘的景物的特征更加形象丰富;

二、确切性:

叠词既可摹声,又可摹色,达到摹状的效果,使描写的意象更加确切;

三、音乐性:

叠词运用可使音律和谐,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声声悦耳。

6、实践活动

①如何拟写标语?

修辞巧妙+围绕主题+语言简练(以对偶句、号召、口号类为主)

②撰写对联有哪些要求?

围绕主题(材料)+对仗工整+字不雷同

③如何评价名著作品中的人物?

人物+相关故事内容+评价(性格)

④名著作品推荐语及阅读启示怎么写?

作品名称+主要内容(精彩情节、重点人物)+阅读感悟(价值评价)+推荐语(扣主题、材料)

⑤如何介绍某一个节日?

日期(农历)+节日名称+风俗习惯(活动)+意义内涵

⑥如何设计主题班会?

围绕主题+活动目的+具体活动步骤(知识竞赛、朗诵比赛、故事会、书画展览等)

⑦开场白怎样设计?

称呼+引子(写景、抒情、交代目的)+主题+号召鼓动+字数要求

⑧图标、漫画怎样介绍?

标题+画面说明(含文字)+寓意+评价(构思新颖、讽刺性强等)

口语交际(说话)一定不要忘记称呼(1分)。

导游词、开场白、留言条、申请书,演讲等。

辩论辞,开篇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观点。

如何提炼标题或主要内容?

一般是新闻(消息),注意把握住最主要的信息,第一句(导语部分)的主要信息。

一般由:

“谁(什么)怎么样”构成如:

“人+事+结果”;

或“事情+结果”

二、阅读理解

1、现代文阅读的总纲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的步骤是:

一、从题目入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二、逐段提炼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抓首尾句、中心句、关键句);

三梳理各段、部分之间的关系(总分、分总、因果、并列、递进);

四、归纳全文的中心主旨。

解题时要理解原文,看清要求,注意补充要求(括号内),明确得分点数,分点作答。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就近找答;

提取原文,提炼原文,提升原文。

答题要求:

现代文阅读每题都在3分以上,所以每道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个点,至少2点,多则3、4点。

凡是问题中涉及,“哪些(几个)方面”,“原因或理由”,“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某句有什么作用”等字眼时,答题一定要注意分点作答,力争全面、完整、到位。

例如:

问某段或句的作用,一定要从该段(句)在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

答题有两忌:

一忌过于概括。

如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就不能简单用一两个词语概述,要尽量联系情感的具体情境。

表达了作者为女儿有这样一颗宽容他人的爱心而感到欣慰。

二忌过于繁琐。

不少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厘不清重点,大量地原文照抄,导致表意重复而又不得要领,而且答题卡上写不下。

概括时,一定要把握关键段中的关键句,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省略去修饰性词语,抓动词和宾语。

2、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

作用

答题格式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将*比作*(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排比

增强语势,加强感情

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对比

突出形象,印象深刻

将…和…对比鲜明,有力地突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反复、夸张

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使文章有起伏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3、记叙文阅读

(1)如何理解词语(短语)在文中的意思?

词语的表面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表达的效果(作者情感);

(2)怎样确定代词在句中(文中)的具体内容?

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3)怎样用一句话概括事情或故事情节?

人物+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结果

(4)中心(主旨)概括的格式是什么?

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5)线索如何寻找?

起什么作用?

寻找:

标题、开头、结尾、每段的开头中反复出现的事物(词语)

作用:

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三种常见的记叙顺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

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

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插叙作用:

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或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7)如何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解释词语+表现人物+性格感情+作者情感态度

(8)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怎样分析?

结构上:

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可从承接上文对……内容的描述(说明、论述),引入下文对……的描述(说明、论述);

照应题目,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领起下文。

内容上:

一般从对揭示中心、主题,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入手。

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设置悬念等

(9)如何赏析句子?

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语境含义(景物特征)+情感、中心、人物品质+效果(生动传神、富有情趣等)

(10)记叙文(散文)有哪些表现手法?

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作用:

使文章内容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等。

(11)描写和抒情各有哪些方式?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衬托(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描写的角度:

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

俯视、平视、仰视

(12)标题一般有哪些作用?

概括全文情节+交代行文线索+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如何结合原文和材料谈启发?

两者观点(感情)+概括相同点+谈自己实际(学习、生活上受到启迪、获得感受)一定要结合原文的主旨来谈,切不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

(14)如何概括文章中写了那几件事?

要素:

时间+事情,(如《田野上的白发》深夜敲盆赶鼠);

背景+事情(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主语一般可省去)

结构:

一般主谓宾式,动宾式(主语一般可省去)

要求:

一般不用修饰性词语,只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谁干什么,过程只概述(只讲经过努力、克服困难之类的话),结果怎样。

人生感悟:

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对人生中磨难、挫折、困难的感悟、认识。

人生在世,困难挫折痛苦不幸在所难免,面对生活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勇气笑对人生的一切苦难和不幸,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那样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敢于和命运抗争,努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绘就灿烂的人生蓝图。

(15)如何探究某个句子(说法)的原因?

化成小题+语境含义+原文词句(提炼)+总结

(16)运用各种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

以主人公或事件的亲历者的身份向读者叙述事情的经过。

作用有二:

1、视文章情节内容真切可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可信度;

2、便于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第二人称:

以与读者或情感抒发的对象面对面倾诉情感的形式,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更浓烈。

第三人称:

以旁观者(第三者)的身份向读者介绍事情的经过,便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更为清晰,又可以以多条线索同时展开。

托物言志的例句:

1、周敦颐借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2、陶渊明借赞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表达了谈薄名利,归隐自然,悠然自得的心态。

3、陆游借赞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贞,表达了恪守自己高尚情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议论文阅读

(1)如何拟写议论文标题?

从开头、结尾及每段首句中提炼关键词句,观点明确、态度鲜明、语言简洁。

可以省略主语。

(2)如何确定中心论点?

寻找开头和结尾中的总结性语句,加以提炼,语言简洁。

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3)怎样补充论据(事例)?

一定要看清楚你所补充的论据是证明什么观点的。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生活中的等)。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

人物+事例+简短评价(回扣文章观点或本题要求中的关键词)

即某名人,怎么做,取得什么成果

(4)论证方法种类及作用

论证方法

作用

举例论证法(例证法)

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引用论证法(引证法)

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法

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

(5)句子、段落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论证效果、好处)

(6)如何分析句子中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用原文关键词句解释含义,指明表达效果(语言严密、增强说服力等)

(7)开头引用故事和小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a.引出论点(论题),使议论更富有针对性。

b.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c.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趣味性。

(8)如何联系实际谈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或启示?

引用作者观点,评价对错;

自己的观点;

列举自身事例(扣观点关键词);

最后总结。

(9)如何结合原文和材料谈启发?

概括两者的观点,谈自己的启发(要有具体事例,要回扣观点)

(10)如何探究某个句子(说法)的原因?

(11)如何仿写句子?

修辞一致,结构一致,主题(话题)一致,感情(态度)一致。

(12)议论文语言有何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

准确、严密。

(13)如何理解论据(事例)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方式:

本句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观点往往在该事例之前,或所在段中心句),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14)议论文中某文(段)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怎样展开论证的?

应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首先提出……的论点,接着从正面(摆事实或讲道理),再从反面(摆事实或讲道理)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

先列举……的事例强调……,再从反面讲道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15)论据积累:

有关潜心搞研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论据

像霍金这样潜心搞研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

居里夫人穷四年之力专注研究,从30吨铀矿渣中提取出0.1克镭,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例与论点一致2分,语句通顺1分。

共3分)

例1:

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

例2:

德国科学家欧立希经过605次失败,606次试验,终于发明“梅毒的克星——606”

例3:

爱迪生历尽艰辛发明了电灯。

潜心专研,对1600中耐热材料搞试验。

有关怀疑的事实论据:

如果没有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

如果没有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错误论断的怀疑,就没有自由落体定律的产生。

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事例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实验过很多种材料当作灯丝,都没有成功,但在最后终于找到了钨丝,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曾经三起三落,一度很受重用,但在文革时期被贬为庶民,而仍然在78年重新等上政治舞台,开辟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居里夫人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提炼出了一克镭。

达尔文的日心说是战胜了无数的反驳之后最终确立的。

名人立志的事例:

1、飞人刘翔,立志超越阿兰·

约翰逊,最终超越他,夺得110米栏世界冠军。

2、陈胜青年时代立下鸿鹄之志,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开创了历史新河。

3、周恩来从下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成为新中国的奠基人。

4、越王勾践为血国耻,立志复国,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卧薪尝胆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成为霸主。

5、邓亚萍,从小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年幼的她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苦练球技,由于她个子矮,手脚粗短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苦练20年,终于成为惟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