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关于矛盾在生活中的例子Word文档格式.docx
《哲学关于矛盾在生活中的例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关于矛盾在生活中的例子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文二:
生活中的矛盾
矛,以作为攻击;
盾,以作为防守。
由此可见,矛和盾是相对立的。
生活中,矛盾处处可见,它令人纠结,令人厌烦。
可是一旦出现了矛盾,你又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
诸如,不论在哪里,我们都在提倡环保主义,提倡减少雾霾,可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又不得不开办工厂,工厂排放出的烟雾有又污染了大气,那我们究竟是放弃环保,还是放弃办厂呢?
或许两者我们都不能放弃,也不想放弃。
这,就产了矛盾。
再比如,我们在春节的时候就会放鞭炮,以此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但是放完鞭炮后,我们就会留下许多垃圾,而本应该在家好好过年的环卫工人们,又要一大早起来为我们打扫街道。
每次当我看见环卫工人穿着厚重的工作服,顶着大雨或烈日,不怕危险
来道路中间扫地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春节时,环卫工人就应该在家中好好休息,但我们春节又想鞭炮来庆祝,活跃气氛。
那我们是应该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呢?
这又是一个矛盾。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就拿我来说,我非常喜欢看书,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大人望女成凤,每天都布置很多作业,当我耗尽脑细胞将作业做完时,剩下让我看书的时间就寥寥无几了,这就让我与大人们产生了矛盾,我想丰富课外知识,他们想让我多多练习题,将来好考上好大学。
为了这一件事,我不止一次与家里人闹翻。
那我究竟是坚持选择自己的爱好看书呢?
还是尊重家人,每天用尽脑细胞做题,为将来考上好大学做准备呢?
人世间矛盾很多,我们总要学会放弃一方,面对
矛盾时,我们一要辨明方向,二要知晓利害,三要分清是非,才能活得精彩,获得快乐!
范文三:
生活中的矛与盾
大学生活是走进社会的前提基础,在大学里学会充分掌握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立统一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区别对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使我们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
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通俗的说就是言行自相抵触。
在生活中,到处存在这种自相抵触的矛与盾。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是自己的本职,然而,大量的社团工作,不可忽视的网络信息,懵懂的爱情......与学习构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
对于这一矛盾,很明显的,学习和其他活动就是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对于这个矛盾,同一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和其他活动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第二,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学习能够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去工作,更有针对性的获取信息,更加理性的对待爱情,而这些能够锻炼我们的学习能力,促进我们学习的效果;
第三,当我们积极投入这些活动的时候,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改进,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过程,这就实现了学习和他们之间的转化。
但是,学习与其他活动之间是有斗争性的,当学习与其他活动在时间上发生冲突时,就不能不择其一而行了,如果花大量时间在学习上,必然会造成其他活动的进行,花大量时间在其他活动上,就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要解决这两个之间的矛盾,必须要让他们的同一性发挥主要作用,这样就可以使矛盾的体现为和谐的表现形式,即其他活动与学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合理的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在他们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让学习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这个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就某些人来说,他们的目标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展自己的科研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主要方面,而其他活动是其次的,那么就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
而对于想要综合发展的人,寻找平衡就是很重要的事了。
针对这一矛盾,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后,最终要的是定好自己的目标,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适当的取舍,使得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范文四:
矛盾论之于生活
先讲个故事吧,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
“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
“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矛盾”一词由此得出,在《韩非子难一》这个故事中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后来渐渐演变到口语中,指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虽然两者的意义大不相同,但辞源相同。
列宁说:
“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主观上看来,辩证法中的意义似乎是其原始意义的无限延伸。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
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与之相反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若将物质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
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一个逐渐的、没有明显变化的过
程,而质变则是质的飞跃,是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发展。
这就好像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一样。
人在这世上走一遭,按形而上学观点,是一个个体由轻变重再变轻到最后消失的过程,貌似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但是,由辩证法的观点来解,是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等的逐步积累,也可说是人的自我提升,到最后留给后人的是丰厚的经验、无价之宝,这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由此,便可以看出两种宇宙观的本质不同。
恩格斯说: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相当紧密,可见矛盾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性。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就拿生物学来说吧,事实上,在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中,不论它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它是水生还是陆生,也不论它是低等的单细胞植物还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因为生命的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
例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
卵细胞的发育,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的。
单个生物如此,整个生物界和整个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
“如果简单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
生命首先就在于:
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
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
止,生命亦即停止?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生物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也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
环境中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反过来生物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又会不断影响和改变环境等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水果,是对一类果肉味甜、含水量较高(多汁),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的果实这个共性(矛盾的普遍性)的概括抽象形成的概念,表达的是共性(有别于干果)。
它客观存在,但只存在于苹果、橘子、桃子、李、梨、香蕉、鲜荔枝、鲜龙眼这些水果的具体形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之中,而绝不能在它们之外独立存在。
再比如,四边形(共性),只能存在于正方形、长方形、矩形、菱形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个性)之中。
另外,长相、个性不同的张三、李四等,统称为“人”,这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是一样的道理。
总之,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对个别事物,对矛盾的特殊性的抽象,是特殊性之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就文章开头所讲的《自相矛盾》的故事,我们换个角度考虑,假如卖矛和盾的分别
为a和b,a为了能让自己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他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制矛的技术,以便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而b为了能让自己的盾让所有的矛都不能刺穿自己的盾,他也必须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使其无比坚固。
在两人中,有一个人的技术领先时,另一个人就必须想办法再超越,这样自己才能获利,才能生存。
周而复始,你赶我超,这样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当然是矛和盾的制造技术同时得到提升。
很多人都想拥有完美的人生。
其实,《矛盾论》的观点告诉我们,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人生矛盾是一直存在的。
人生矛盾
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
我们唯有接受生命中的“矛盾”才能在人生路上更进一步,走的更精彩、更坦荡。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但《矛盾论》中的观点似乎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值得我们深省。
范文五:
我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很多的矛盾,比如外婆说的话往往和老师说的不一样,可是你是听外公外婆的呢?
还是听老师的?
这些问题常常在我们身边飞过,让我们写一写感想吧!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但面对矛盾,我们一要辨明方向,二要知晓利害,三要分清是非。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我们要以自信的心态去勇敢面对,要以持恒的意志去努力破解,要以宽容的度量去点滴消融。
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勇气坚定自己前行的方向;
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坚强守卫自己不灭的梦想;
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毅力铸造自己人生的成功。
几年前我和阿姨一起排队参观世博会,那里人山人海,天气又闷又热。
我们被挤在人堆里,忽然几个小孩子一下冲到我们前面,又很快冲到前面的人缝中。
啊!
原来是插队!
阿姨看见了,却没有批评他,反而让我们也挤上去,就在这时,我又想起来了,学校刚刚给我们上的文明礼仪课,要我们一定要讲文明,懂礼仪,现在怎么可以不遵守纪律,就挤上去呢?
再加上我们的后面就有外国人,我想,我们一定要讲文明讲纪律,一定要做一个具有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好学生,要让外国人佩服我们这些中国学生。
因此,我想:
我不插队!
于是我就一直没有去插队。
虽然很晚才轮到我们进场观看,但我心里非常自豪,因为我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请不要畏惧退缩,搪塞推脱,而应抱之以乐观与自信;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请不要狂暴急躁,感情用事,而应抱之以理智与坦然;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请不要唯我是尊,偏执自私,而应抱之以感恩与博爱。
面对高官厚禄与为民请命的矛盾,我选择“为民请命”;
面对屈从厄运与艰难抗争的矛盾,我选择“艰难抗争”;
面对个人生死与国家大义的矛盾,我选择“国家大义”。
面对与父母的矛盾,我们要学会交流与沟通;
面对与朋友的矛盾,我们要学会信任与宽容;
面对与社会的矛盾,我们要学会融合与正气。
范文六:
矛盾者,冲突也。
冲突者,意见不合也。
然意见不同,世间常有之也。
予以为道,亦为解意见不合之良药也。
道乃阴阳合之果,阴阳本冲突二者,竟互融,此不解矛盾也?
矛盾是人世间一定会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理论能直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在此同时,矛盾也就产生了。
其实每个人心里也经常会有矛盾,比如说一个人想要获得成绩,却怕苦怕累,一个人想要去进行一些激动人心的活动,却怕危险;
一个人想要发财致富,却不愿意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
一个人。
。
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一些人心中的矛盾,这些都是轻的。
真正的矛盾冲突要数正与邪、情与法、善与恶、正直和诱惑,在这些矛盾冲突中,矛盾冲突的双方必定会有一方胜。
但是这种矛盾冲突,一定要有一方胜一方败才能罢休吗?
我们为什么不能象道家,太极鱼图中所体现的样子,将对立的双方互相转换,使正邪交融、情法合体、善恶互衬、正直和诱惑互相包容。
这样的话,矛盾也就不会这样明显得冲突了。
再者,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样的话矛盾的双方也有可能自行和解。
要知道有很多冲突,原本只要矛盾的双方互相冷静一下就能不再冲突了。
但是经常会有一些好心人来劝,这下可好。
原本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能和解的双方,都为了自己的面子继续争执,谁也不肯让一步!
其实,如果没人来影响,像这种矛盾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解,但只要有另一股力量参与,矛盾的双方会立即再次冲突起来,而且可能比当初冲突的更厉害。
吾之见,冲突矛盾所惧者,宽容也。
道,内含天地之乾坤,孕宽容之情怀。
若矛盾冲突巨者,心中默记太极鱼图之象,视矛盾者皆为反象。
固矛者转盾也,盾者转矛也。
将心比心,无可再战耳。
固无战耳,矛盾消也。
范文七:
曾几何时,我以为我是夸父,心中的信仰,追随着天边永远的太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习惯了一边用纸包住口香糖扔进手边的垃圾箱,一边踢飞脚边包着不明物体的纸团,看着划出的优美弧线在空中消失头也不回地走掉;
习惯了一边收回即将踏入草坪的脚,一边随手摘片叶子含在嘴里,吹着轻快的口哨和同学挑战个性。
习惯了一边嘲讽过路的人无视身旁小碗里零星的碎钱,一边犹豫着把手伸进口袋却也只是扭头走掉,猜忌着黑黑的面孔后面纯洁的眼神;
习惯了一边感叹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边撑着伞踌躇着打量着在雨中赶路的校友,逃避着他求助与感激的目光习惯着现在提倡的一切,习惯着小时候憎恶的一切。
我发现我好矛盾。
其实是社会好矛盾,其实是生活好矛盾。
其实人人都好矛盾。
纪伯伦说: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
我们时时在为生活中的琐事做决定。
截然不同的思想相互冲撞着、斗争着,我们的心也在矛盾着。
矛盾的心支配着我们做矛盾的事,做与心矛盾的事。
为什么会矛盾?
因为我们的怕,比爱多一点的怕。
我们怕什么?
我们怕父母轻蔑地说假正经,怕同学不屑的目光,怕路人嘲弄神经。
我们也怕把钱给了不劳而获之人,怕别人拒绝时的尴尬。
我们更怕别人怀疑我们的好心,以为我们居心叵测。
我们怕一切对我们有一点坏处的事,哪怕是假想的坏处。
社会和人都带着冰冷的面具,逃避着伪装着。
就像乌龟一样,怕做的壳努力地保护自己,也保护着心中少得可怜的爱。
人人担心自己上当受骗,担当有一天他们反过来担心自己欺骗别人时,社会就达到完美的程度了。
社会永远不会完美,那人们就永远达不到这种境界了吗?
!
也或许,这样矛盾的社会,这样矛盾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完美,一种协调。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才不会人人都去骗别人,人人都受骗吧。
但如果真是这样,我宁愿不要这样的完美,不要这样的协调。
这样的完美太麻木,这样的协调太冷漠。
我宁愿打破这种矛盾,只希望不再矛盾、不再完美、不再协调的社会和生活多一些真情和温暖,去追求真正的完美、协调。
范文八:
写作范例:
“生活中的矛盾”
【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为伍。
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已;
另一方面又怕跟陌生人交流。
我们一边感叹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却帮助途中抛了锚的人。
我们的解释是:
怕自己被坏人骗了;
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或麻烦人惹上了关系。
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重点】
1、首先明确话题作文的审题重点不是材料和提示语,而是话题。
材料也许只是“话题”寓意的载体、样式的示例、命题人情感的倾向,提示语也许只是命题人对考生思维的引导;
而“话题”才是命题人真正的落脚点,是写作的真正“目标”。
所以,话题作文无论是否附带材料,“话题”本身才是审题的第一要点。
2、本题的话题“生活中的矛盾”的关键词是“矛盾”,必须理解“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指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造成的隔阂、嫌隙;
或是指相互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事物或思维中的两个对立面。
所以凡是不涉及上述两点的事例都不能看做矛盾。
2、本话题审题的重心不在于“矛盾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矛盾”或“生活中为什么会有矛盾”、“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其重心应在于“怎么办”,即“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化解、解决”——这是作文的重心。
【审题思路】
1、阅读并理解材料意义。
附带材料或提示语的话题,其材料或提示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向引导,理解材料意义一则可以较好地规范我们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范围,二则可以正确引导我们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路径。
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几个意思:
一是“生活时时处处充满矛盾”;
二是概述性地列举了生活中的一种矛盾,即“对人有爱心”与“怕被骗、怕惹麻烦”的矛盾;
三是材料最后一句话,“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很显然,命题者对于我们遭遇矛盾时所采取的“怕”的态度是不赞成的——稍微往前延伸一下:
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2、深入话题,将话题具体化。
话题“生活中的矛盾”必须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生活中有哪些矛盾?
”诸如得与失的矛盾、利与义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矛盾、自由与纪律的矛盾、竞争与共赢的矛盾、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
父子母女之间的矛盾、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邻里之间的矛盾、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
二是既然生活中有这些矛盾,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解决这些矛盾?
”宽容、
坦诚、信任、互助、爱心、智慧?
冷静、理智、谦逊、退让、反思?
换个角度思考矛盾、站在矛盾的另一方、为他人着想?
都是我们面对矛盾应有的心态和处理矛盾的方式。
3、找准突破口,明确立论点。
议论文审题三个突破口,就是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本话题如果仅仅从“是什么”来突破的话,估计写出来的作文会很肤浅,只会是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来办展览,作文会缺乏深度(当然,如何能从“矛盾”折射的深刻人文思想观念的角度来写,那肯定不可同日而语,但“难,难,难!
”);
如果从“为什么”的角度来突破,写“生活中为什么有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矛盾”存在的必然性,那恐怕会变成政治小论文,文章会大而空,平泛无味。
因此,这道题比较理想的突破口应该是“怎么办”,即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矛盾面前我们如何选择、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矛盾,那才会比较深刻而又有现实意义。
【审题结论示例】
(摘自学生作文)
1、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但面对矛盾,我们一要辨明方向,二要知晓利害,三要分清是非。
(姚家欣)
2、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我们要以自信的心态去勇敢面对,要以持恒的意志去努力破解,要以宽容的度量去点滴消融。
(陈婉坤)
3、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勇气坚定自己前行的方向;
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坚强守卫自己不灭的梦想;
直面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