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1242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反应热综合测文档格式.docx

CO(g)+1/2O2(g)===CO2(g) ΔH=-Q2kJ/mol。

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1/3Q1kJ      B.1/3Q2kJ

C.

(Q1+Q2)kJD.1/2Q2kJ

解析:

18g焦炭的物质的量为1.5mol,其中有1/3生成CO,即0.5molC反应生成CO气体,根据盖斯定律,知损失的热量为0.5molCO燃烧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即0.5Q2,选D。

5.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g)+O2(g)===2H2O(g) ΔH1=-483.6kJ/mol,则对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g)===2H2(g)+O2(g) Δ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B.ΔH2=+483.6kJ/mol

C.|ΔH2|<

|ΔH1|

D.|ΔH2|>

ΔH2=+483.6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且|ΔH1|=|ΔH2|,所以B对。

6.能源危机是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中国立足自身解决能源困扰的重要举措之一。

背景材料:

①2005国际油价飙升,新型纳米金属燃料面世;

②2006年1月1日,“苏北五市”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③到2010年,江苏省将打造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太阳能产业基地;

④生物柴油是以油脂为原料,通过水解、酯化所得到的高级脂肪酸甲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国际市场的油料价格

B.生物柴油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是一种清洁能源

C.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的不可再生能源

D.纳米金属燃料表面积大,易引发,能量释放快

油价没有降低;

生物柴油燃烧会产生CO2;

太阳能是安全可再生能源,所以A、B、C都不正确。

7.对下列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加热就会发生

④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放热反应也可能需要加热,所以①、③不正确。

C

8.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

D.

CH4(g)+O2(g)===

CO2(g)+2H2O(l)

CH4燃烧是放热反应,所以A、B不正确,D中ΔH的数值与计量数不一致。

9.已知H2O(g)===H2O(l) ΔH=-Q1kJ/mol;

C2H5OH(g)===C2H5OH(l) ΔH=Q2kJ/mol;

C2H5OH(g)+3Q2(g)===2CO2(g)+3H2O(g) ΔH=-Q3kJ/mol。

若使23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Q1+Q2+Q3)kJ

B.0.5(Q1+Q2+Q3)kJ

C.(0.5Q1-1.5Q2+0.5Q3)kJ

D.(1.5Q1-0.5Q2+0.5Q3)kJ

23gC2H5OH为0.5mol,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推知,放出的热量为

×

(Q3-Q2+3Q1)=(1.5Q1-0.5Q2+0.5Q3)kJ。

10.已知:

101k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①C8H18(l)+

O2(g)===8CO2(g)+9H2O(l)

ΔH=+5518kJ/mol

②C8H18(l)+

ΔH=-5518kJ/mol

③H++OH-===H2O ΔH=-57.3kJ/mol

④NaOH(aq)+

H2SO4(aq)===

Na2SO4(aq)+H2O(l)

ΔH=+57.3kJ/mol

A.①③B.②③

C.②④D.只有②

燃烧热、中和热ΔH均小于零,①④错,③应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

11.对于化学反应:

2Na+2H2O===2NaOH+H2↑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也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该反应中每消耗1molNa,则同时消耗18gH2O,产生1molNaOH和11.2LH2(标准状况下)

C.由于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动进行,故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比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少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常温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

12.对于:

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800kJ/mo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800kJ/mol,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该式的含义为:

25℃、101kPa下,2mol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kJ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800kJ/mol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丁烷的物质的量应为1mol,故上述方程式不是丁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上述方程式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2900kJ/mol。

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

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 ΔH=285.8kJ·

mol-1

C.Ba(OH)2·

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ΔH<

D.已知中和热为57.3kJ·

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

硫磺变成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a(OH)2·

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

0;

H2SO4的浓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要放热。

14.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

(1)所示:

ΔH1=ΔH2+ΔH3,根据上述原理和图

(2)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A→F ΔH=-ΔH6

B.A→D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A→F与F→A互为逆反应,则反应热在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故A项正确;

根据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C正确、D错误。

15.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①N2(g)+2O2(g)===2NO2(g) ΔH=+67.7kJ·

②N2H4(g)+O2(g)===N2(g)+2H2O(g)

ΔH=-534kJ·

③H2O(l)===H2O(g) ΔH=+44kJ·

则肼和NO2完全反应生成1mol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

A.100.3kJB.327.9kJ

C.283.9kJD.300.8kJ

根据盖斯定律,②×

2-①-③×

4得2N2H4(g)+2NO2(g)===3N2(g)+4H2O(l) ΔH=-1311.7kJ·

mol-1,N2H4与NO2反应生成1molH2O(l)所放出的热量为

=327.9kJ。

16.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①2H3F3(g)===3H2F2(g) ΔH1=akJ·

mol-1 ②H2F2(g)===2HF(g) ΔH2=bkJ·

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

H3F3(g)===3HF(g)的ΔH3=(  )

A.(a+b)kJ·

B.(a-b)kJ·

C.(a+3b)kJ·

D.(0.5a+1.5b)kJ·

①+

②得:

H3F3(g)===3HF(g) ΔH3=

ΔH1+

ΔH2=(

a+

b)kJ·

mol-1=(0.5a+1.5b)kJ·

mol-1。

17.现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g) ΔH=akJ/mol

O2(g)===H2O(l) ΔH=bkJ/mol

2H2(g)+O2(g)===2H2O(l) ΔH=c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

C.a=bD.2b=c

题中所给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均为放热反应,a,b,c均为负值,1molH2(g)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比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故a>

b,2molH2(g)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1molH2(g)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的2倍,故c=2b。

18.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ΔH=119kJ/mol,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C.稀溶液中:

H+(aq)+OH-(aq)===H2O(l) 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共56分)

19.(10分)

(1)25℃,101kPa时,将1.0g钠跟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7.87kJ的热量,写出生成1mol氯化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2与H2每合成17gNH3释放出46.2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甲烷常温下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原温度时每产生18g水,放出445kJ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用液化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2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1×

105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反应:

C4H10(g)+

O2(g)===4CO2(g)+5H2O(g)的ΔH=________。

(5)已知10g石灰石完全分解生成CO2气体时吸收热量15.7kJ,试写出石灰石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a(s)+

Cl2(g)===NaCl(s) ΔH=-411.01kJ/mol

(2)N2(g)+3H2(g)===2NH3(g) ΔH=-92.4kJ/mol

(3)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

(4)C4H10(g)+

O2(g)===4CO2(g)+5H2O(l) ΔH=-2900kJ/mol -2680kJ/mol

(5)CaCO3(s)===CaO(s)+CO2(g) ΔH=+157kJ/mol

20.(12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ΔH3=________。

由图不难得出:

由P(s)和Cl2(g)反应生成1molPCl3(g)时,放出306kJ的能量,故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P(s)+3Cl2(g)===2PCl3(g) ΔH=-612kJ/mol或P(s)+

Cl2(g)===PCl3(g) ΔH=-306kJ/mol;

由PCl3(g)和Cl2反应生成1molPCl5(g)时,放出93kJ的能量,故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时要吸收93kJ的能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PCl5(g)===PCl3(g)+Cl2(g) ΔH=+93kJ/mol;

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ΔH3=-306kJ/mol+(-93kJ/mol)=-399kJ/mol。

(1)2P(s)+3Cl2(g)===2PCl3(g) ΔH=-612kJ/mol或P(s)+

Cl2(g)===PCl3(g) ΔH=-306kJ/mol

(2)PCl5(g)===PCl3(g)+Cl2(g) ΔH=+93kJ/mol

(3)-399kJ/mol

21.(12分)

(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

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

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__________。

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

中和热的测定是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的,所以中和热与所取用的酸和碱的量无关。

但是要注意防止热量的损失影响中和热。

另外读取混合液的温度时要把握好,一定要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1)NaOH(aq)+

Na2SO4(aq)+H2O(l) ΔH=-57.3kJ/mol

(2)减少热量损失 用水将温度计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3)ACE (4)-51.8kJ/mol

22.(14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观察放热反应的装置。

其实验顺序是:

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型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

打开T型螺旋夹,使U型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

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g氧化钙,当滴入2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

试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CaO和H2O的能量与Ca(OH)2能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该实验中的CaO换成NaCl,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换成NH4NO3,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CaO和H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会使红墨水柱沿开口端上升。

若换成NaCl,NaCl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红墨水基本不动,NH4NO3溶于水吸热,使U型管里左端红墨水柱上升,开口端下降。

(1)U型玻璃管里的红墨水会沿开口端上升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CaO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的空气膨胀,引起U型管中的红墨水柱不再相平

(4)CaO+H2O===Ca(OH)2

(5)CaO和H2O的能量和大于Ca(OH)2的能量

(6)红墨水柱基本不动 U型管里左端红墨水柱上升,开口端下降

23.(8分)在一定条件下,CH4和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g)+2O2(g)===2H2O(l)+CO2(g) ΔH=-890kJ·

mol-1,2CO(g)+O2(g)===2CO2(g) ΔH=-566kJ·

mol-1一定量的CH4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为420.64kJ,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80g白色沉淀。

求混合气体中CH4和CO的体积比。

由已知可得:

CaCO3 ~ CO2

100g1mol

80gn(CO2)

解得:

n(CO2)=0.8mol

根据题目信息可列方程组

n(CH4)=0.32mol,n(CO)=0.48mol

所以: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