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代俳优俑.docx
《四川汉代俳优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汉代俳优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汉代俳优俑四川汉代俳优俑四川汉代俳优俑从金堂县出土的几具俳优俑谈起索德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毛求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汪健(金堂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摘要:
本文在对四川出土的俳优俑考古学分析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认为以前所常说的“说唱俑”的形象实际就是汉代所说的俳优中的侏儒。
俳优俑和倡优俑是有所区别的,倡优范畴较大,接近先秦“优”的概念,从事滑稽、魔幻、杂技、模仿等方面的表演。
俳优俑随葬在墓葬中是供墓主在阴间娱乐,或还有娱神、助墓主升仙功能。
关键词:
汉代俳优俑定名功能一金堂出土的俳优俑金堂县文管所藏有四具俳优俑,现介绍如下:
号俑,东汉崖墓出土。
1986年金堂县原杨柳乡一致村(现赵镇沱源社区)一农民在清理田地时候发现。
夹砂灰陶,中空,各部分模制后对接。
男性,站立,上身长,下身短。
头向左歪,戴帻巾,额上有三道皱纹,眉骨突出,左眼闭、右眼眯。
面部表情夸张,嘴歪眼斜。
上身坦胸,双乳下垂,腹部圆鼓,右手执鼓于腰部,左手残。
裤子下滑至小腹以下,臀部和阳具半露,腿微弯,裤子盖于脚面,赤脚,脚趾外露。
嘴部和鼓上涂朱。
通高58厘米,肩宽24厘米。
此俑塑造出一个面部作怪状,头向前伸、腹部前凸、臀部后翘,上、下身比例不协调的滑稽艺人形态(图一)。
四川地区的俳优俑一般是右手执鼓,左手执槌,但此俑却是右手执鼓于腰间,且故意露出阳具。
号俑,2005年金堂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从盗墓者手中追回,金堂县原杨柳乡一致村(现为赵镇沱源社区)东汉崖墓出土,与号俑出土地点相距不远。
夹砂灰陶,中空,男性。
头向前伸,戴平巾帻,面部丰满,眼眯,嘴闭,缩颈。
上身裸露,乳部丰满下垂,腹部圆鼓,两手紧贴于腰部,右手执槌,左手拿鼓。
裤子下滑至小腹以下,裤子盖住脚面,露出脚趾,臀部坐于圆鼓上,两腿蜷曲,脚踏于鼓上。
通高37厘米,肩宽17厘米。
此俑制作相对草率,身上残留刀削痕,细部刻画远不如、号俑那么精细、传神(图二)。
号俑,2006年12月为配合明达玻璃厂的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金堂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清理赵镇沱源社区李家梁子墓地M23时出土。
M23为小砖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
墓葬分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墓室横列,甬道和墓道开于墓室的腰部。
墓室分左、中、右三室,中室前面接甬道,甬道前面与墓道相接处有门,墓门外接墓道,墓道呈阶梯状。
墓葬规模较大,墓葬长9米,宽9米(包括甬道、墓道)。
墓壁装饰的富丽堂皇,有朱雀、夔龙、连璧、菱形、五铢钱等纹饰。
墓内发现三棺,其中左室中的房形石棺,非常气派。
随葬品被扰动过,主要置于甬道和中室,甬道内发现大量的陶俑,还有摇钱树座、胡人形象面具等;右墓室内也有部分陶器,还发现铜、铁器、石灶等;中室南壁下有两个石刻,一为胡人形象,一为力士形象,还有些摇钱树叶片和鸡、鸭、人等陶俑;左墓室未见出土物。
号俑发现于甬道和墓室相接处。
时代为东汉晚期。
该俑为夹砂灰陶,中空,各部分模制后对接。
男性,上身长,下身短。
头戴平巾帻,额上有三道皱纹,眯眼,小鼻高耸,张嘴,吐舌,上排牙齿整齐露出。
面部丰满,喜笑颜开。
上身赤裸,缩颈耸肩,双乳下垂,腹部圆鼓。
左手执鼓,右臂半弯、手握一鼓槌,但已遗失。
裤子滑落于小腹以下。
坐于圆鼓上,左脚曲蜷踩于鼓上,右脚前伸。
巾帻和鼓面涂朱。
通高60厘米,肩宽20厘米。
此俑刻画出一个手舞足蹈、表情滑稽、正沉醉于表演之中的艺人形象(图三和图八,1)。
号俑,发现于号俑相邻的墓葬M22的填土之中。
M22与M23相邻,为小砖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
墓葬分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墓室横列,甬道和墓道开于墓室的腰部。
方向、大小、形制与M23接近。
随葬品有陶器、铜器、石器和铁器等。
甬道内放置有石臼、铜器、陶狗、镇墓俑等。
中室南端放置有铁剑和陶俑。
左室放置有陶房、铜器以及各类大小人俑。
时代为东汉晚期。
该俑稍残,泥质褐陶,施黑衣,前后合模制作,中空。
男性,上身长,下身短。
头戴巾帻,上面涂朱,戴笄。
面部丰满,额上有三道皱纹,浓眉弯曲,眯眼,张嘴吐舌。
缩颈耸肩,头向前伸。
上身袒露,双乳下垂,腹部圆鼓。
右臂弯曲上举,右手半握,略高于头;左臂亦弯曲上举,左手背贴于额前。
裤子滑落至小腹下。
两腿弯曲,蹲坐于圆鼓上,赤脚,左脚压于身下,右脚踏于鼓上。
高43厘米,肩宽16厘米(图四和图八,2)。
俳优俑造型奇特,表情夸张,自出土之日就以很强的观赏性引起了诸多关注。
研究者首先遇到的是定名问题,成都扬子山一号墓最早发现这种陶俑,但仅残剩头部,于豪亮先生概称为陶俑头;1957年天逥山三号墓又有发现,刘致远先生将其定名为击鼓俑;曾家包汉墓发掘者称其为“说书俑”;以后的报告多称“说唱俑”,目前仍以“说唱俑”名称最有影响。
但随着出土材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修正了自己的认识,结合文献定名为“俳优俑”,近来还出现专门讨论俳优俑名称的文章。
将此种俑和古代的俳优联系起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对俳优俑本身信息缺乏足够的发掘,单纯的从文献去论证文献,并没有把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架出一个合适桥梁,因此俳优俑的名称缺乏说服力,影响不大,这也是“说唱俑”名称依然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先对考古发现的徘优俑进行类型学分析,找出其关键特征,然后再分析历史文献中的俳优的特点,将二者桥接起来。
二俳优俑的考古学观察就已发表的资料来看,四川(含重庆、贵州部分地区)已经出土近二十具俳优俑,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及汉文化传播通道上,其中成都地区发现最多(见表一)。
俳优俑均出土于墓葬之中,有明确出土单位的一般定为东汉,且以东汉晚期居多,这类俑体型较大,多在40-60厘米之间,制作精细。
四川西汉时期少见陶俑,且形体较小,制作粗糙;至东汉中晚期、蜀汉,陶俑数量巨多,形体增大,制作精良,所以仅从陶俑的特征来看,这批俳优俑时代应该均为东汉,且多数偏晚。
根据执鼓与否,可以分成两类:
甲类,空手表演,此类俑充分利用手足动作、结合身体姿势作出怪样,表情滑稽,主要分布于成都以外的地区。
根据坐立姿势不同,又可以分两型:
A型,立式,如绵阳九龙山、孔雀村出土的俳优俑。
B型,坐式,如重庆堡山汉墓出土的俳优俑(图五)。
乙类,执鼓,一般是左手执鼓,右手执槌,但也有右手执鼓,通过击鼓伴奏来进行表演,面部或堆笑或作怪样,结合身体姿势,非常滑稽。
此类俑主要分布于成都地区,其它地方罕见。
根据坐立姿势不同,可分两型:
A型,立式,如郫县宋家林砖室墓出土的俳优俑(图六)。
B型,坐式,如金堂赵镇李家梁子M23出土的俳优俑。
总结其特征:
1、男性。
2、存在身体缺陷,比例不协调,上身长,下身短;相貌丑陋,身体臃肿,大腹便便,双乳下垂。
3、装扮可笑,上身袒露,裤子欲落,赤脚。
4、动作滑稽,手、脚乱舞,身体扭动,面部表情怪异。
5、有时候还利用鼓作为表演工具,立式俑手执鼓,坐式俑一般蹲坐于鼓上。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推断此类俑就是利用身体上的缺陷和滑稽动作,有时候可能还兼有语言以供人嬉笑、娱乐。
表一四川(含重庆、贵州部分地区)地区出土的俳优俑序号出土地点概貌时间出处1成都天逥山崖墓M3甬道陶质,立式执鼓、高56厘米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刘志远:
成都成都天逥山崖墓清理记,考古学报1958年1期2成都曾家包陶质,执鼓,下身残东汉晚期成都市文物管理处:
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文物1981年10期3重庆鹅石堡山汉墓红砂石,箕踞而坐汉重庆博物馆藏4郫县宋家林砖室墓灰陶,立式执鼓,高66.5厘米东汉四川省博物馆藏5新都马家山崖墓陶质,坐式执鼓,高48厘米东汉李齐东:
新都东汉崖墓出土的几件文物赏析,成都文物1985年3期6新都马家山崖墓陶质,立式执鼓东汉转引自刘志远、余德章、刘文杰:
汉代画像砖和汉代社会,文物出版社,1985年7绵阳九龙山崖墓M1陶质,立式,高55厘米东汉晚期石荣:
东汉说唱俑,四川文物1991年5期;又见何志国:
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崖墓,考古1988年3期。
8绵阳市孔雀村崖墓陶质,立式,高32厘米汉巩发明、季兵:
绵阳出土的汉代说唱俑四川文物1989年2期9乐山大弯嘴崖墓M2陶质,立式,高53厘米东汉晚期四川乐山市文管所:
四川乐山市中区大湾嘴崖墓清理简报,考古1991年1期10新津崖墓陶质,坐式,执鼓(?
)东汉汤玉玖:
新津县的东汉岩墓,成都文物1985年2期11羊子山1号墓陶质,仅存俑头东汉于豪亮:
记成都扬子山一号墓,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9期12羊子山2号墓陶质,坐式执鼓东汉重庆博物馆藏13绵阳安县陶质,立式执鼓,高60厘米东汉谢光明:
安县发现汉代的说唱俑,四川文物1998年4期14金堂一致村崖墓陶质,立式执鼓,高58厘米东汉金堂文管所藏15金堂一致村崖墓陶质,坐式执鼓,高37厘米东汉金堂文管所藏16金堂赵镇李家梁子M23陶质,坐式执鼓,高60厘米东汉晚期资料现存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待刊17金堂赵镇李家梁子M22陶质,坐式,高46厘米东汉晚期资料现存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待刊18四川陶质,坐式执鼓,高厘米汉汉代灰陶说唱俑大河报B19大观园鉴宝2006年04月26日19贵州兴仁县交乐砖室墓陶质,坐式,高22厘米东汉晚期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贵州兴仁县交乐十九号汉墓,考古2004年3期20雅安宝兴陶质,残,执鼓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宝兴硗碛旦地美地汉代砖室墓及硗丰崖墓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06年4期三文献记载的俳优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
故虽有强国劲兵,陛下逐走兽,射蜚鸟,弘游燕之囿,淫纵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也。
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而天下无宿忧。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
荆吴郑卫之声,韶濩武象之乐,阴淫案衍之音,鄢郢缤纷,激楚结风,俳优侏儒,狄鞮之倡,所以娱耳目而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师古曰:
“俳优侏儒,倡乐可狎玩者也。
”以上两条文献说明俳优具有逗笑功能,地位低下,可供“狎玩”。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曰:
“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
“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人有闻者,共俳笑之。
司马贞注:
“谓众共以俳优辈笑之。
”颜师古曰:
“俳谓优之亵狎者也,言相与谐谑而非笑之,非以俳优辈相目也。
”众人以为黥布说大话而认为他象俳优一样可笑,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俳优表演时会有很夸张的语言逗笑观众。
汉书卷八十七扬雄传:
又颇似俳优淳于髡、优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也,于是辍不复为。
淳于髡、优孟被史记列入滑稽列传,以语言滑稽着称。
说文解字:
“优,饶也一曰倡也。
”段玉裁也说:
“以其音乐之言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
”汉代倡和优概念基本相同,常用倡来代替优,所以文献常将“俳优”称为“俳倡”。
以上两条文献说明俳优具有滑稽的语言能力。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
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
师古曰:
“俳优,谐戏也,倡乐人也。
”此条文献说明俳优表演的时候用鼓作为工具,还吹奏乐器伴着唱歌。
汉书卷五十一子皋传:
皋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为赋颂好嫚戏,以故得黩媟默贵幸,比东方朔、郭舍人等,而不得比严助等得尊官。
俳倡,李竒曰:
“诙嘲也。
”颜师古曰:
“俳,杂戱也;倡,乐人也;嫚戏,嫚,亵污也;媟,狎也;黩,垢浊也。
”此条文献说明俳优用时人认为很低俗的、“肮脏”的嫚戏表演,以博取笑声。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
后去数置酒,令倡俳裸戏坐中以为乐。
相强劾系倡,阑入殿门,奏状。
事下考案,倡辞,本为王教修靡夫人望卿弟都歌舞。
裸戏说明俳优为了取笑,甚至穿很少的衣服。
以上为汉代史书对于俳优的记载,从这几条文献结合后人的注释,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特征:
1、俳优地位低下,主要供观众笑乐。
和上文俑的功能相同。
2、俳优有时“击鼓歌吹”。
对应上文第五点。
3、俳优的表演很低俗,对应上文第四点。
4、俳优也表演“裸戏”。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