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061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

6、公共服务逐步深化。

加强渔民培训,累计培训36万人次;

探索政策性渔业互保,累计参保渔船14392艘、渔民124847人,承载风险保额超310亿元;

开展海洋灾害预警报、养殖水域环境监测预警、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省;

落实国家柴油补助政策,缓解了渔民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表1 

 

“十一五”渔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十一五”

计划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减

(%)

渔业产出(亿元)

500

390

532

6.4

总产量(万吨)

490

483

517.7

1.4

其中:

海洋捕捞产量

280

314

328

0.9

出口水产品数量(万吨)

65

39

45.2

2.9

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26

13

17.1

5.5

渔民人均纯收入(元)

12000

7905

13350

11

海洋捕捞渔船数(艘)

26714

28123

24462

-2.8

水产品抽检合格率(%)

98

98以上

优质种苗覆盖率(%)

80

60

(二)主要问题

1、海洋开发利用进程加快与渔业发展空间缩小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水域滩涂被围垦、占用,养殖空间不断减少;

捕捞强度过大、海上交通频繁和海底管线众多导致可捕水域不断缩小;

陆源和面源污染排放依然严重,部分重要渔业水域丧失了渔业功能,渔业外延式发展的空间明显受阻。

2、薄弱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不断加剧。

基础设施水平低、物质装备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的现状,导致产业基础不稳;

渔业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应用水平不高,标准化覆盖率较低,支撑能力与产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过度依赖于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致使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资源环境、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及产品安全等刚性约束的增强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薄弱的产业基础、粗放的生产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

3、渔民持续增收需求与增收难度加大的矛盾逐步显现。

现阶段渔民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捕捞及养殖业,受空间缩小、资源衰退、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制约,渔民生计减少,效益空间缩小;

渔民普遍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少、保障不全等问题,渔民增收能力下降、渠道萎缩。

增收难度不断加大与渔民增收愿望不断增强的矛盾日趋突显。

4、现行渔业体制机制与现代渔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日趋尖锐。

渔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等现状与现代渔业要求的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渔业经营体制机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

渔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机制尚未健全,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监管压力加大,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已成为破解渔业发展“瓶颈”的关键环节。

(三)“十二五”渔业发展趋势

1、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渔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等优质动物蛋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将促进水产品加工和物流业的发展,人们追求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渔业在维系生态安全中的特殊作用,也拓展了渔业发展新空间。

2、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对渔业发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我省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加大,迫切需要转变传统渔业的生产方式,改变过度依赖于资源、环境消耗的发展模式,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安全、精品高效的要求,加快要素集聚,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3、质量、品牌、营销、管理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质量、品牌、营销、管理成为竞争的核心,注重产量转向质量、数量并举,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产品推销转向品牌营销,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效益、诚信、公平、责任并重,单纯信守贸易合约转向兼顾卫生、安全、劳工、环保等国际贸易规则,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4、产业关联度、融合度与要素集聚度加速提高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多功能化等引领下,渔业在捕捞、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互联互融现象已十分明显。

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链中加速集聚,产业间的联合、互融、转化加速推进,产业功能空间加速拓展,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开放度广、吸纳力强、关联度高的相互交叉包容的产业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

5、科技进步对渔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种质选育、水质调控、病害防治、营养饲料、节能减排以及实时监控、渔况预报、渔具渔法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将加快推动传统渔业向生态、高效、健康、安全方向转型发展;

水产品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功能产品开发等新技术的突破,将整体提升产业的结构层级。

渔业将向以现代生物、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集成应用方向发展。

6、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渔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现代渔业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生态化等特点,决定了渔业行政管理、科研推广、公共服务等对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力将更为明显。

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竞争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将更为迫切。

二、“十二五”渔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强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和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培育现代渔业主体,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安全的现代渔业,着力推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着力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我省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民持续增收、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渔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结合原则。

把渔业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有机结合,既要体现渔业产业功能和发展要求,又要衔接全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大局。

2、统筹兼顾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原则。

把统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与集聚优势、重点突破有机结合,既要兼顾区域产业差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渔业,又要加快要素集聚,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3、高效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原则。

把提高渔业竞争力和改善资源环境有机结合,既要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效,又要加强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保障生态安全。

4、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相结合原则。

把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有机结合,既要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又要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健康消费需求。

5、能力提升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原则。

把提高渔业综合生产力与完善渔业生产关系有机结合,既要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又要创新渔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培育现代渔业主体。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提升水产养殖,依法规范国内捕捞,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做精做强水产加工物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完善渔业基础设施,积极保护资源环境,不断深化管理服务。

主要发展目标是:

——渔业经济总量继续增长。

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8.7%,到2015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030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渔业经济中涉渔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31∶39∶30。

渔业经济总产值中,渔业(一产)产值年均增长3.1%,涉渔工业和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1%,涉渔流通和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13%以上。

到2015年,渔业(一产)产值620亿元,涉渔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涉渔流通和服务业总产值达到610亿元。

——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年均增长1%,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45万吨,其中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淡水渔业产量年均分别增长5.2%、1%和2.8%,分别达到25万吨、92万吨和118万吨,国内海洋捕捞基本保持稳定。

——水产品出口贸易明显增加。

水产品出口数量年均增长5.8%,贸易额年均增长9.6%。

到2015年,全省水产品出口数量60万吨,贸易额达到27亿美元。

——渔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

渔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到2015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50元。

——海洋捕捞规模保持稳定。

海洋捕捞渔船数总量基本稳定,海洋捕捞渔船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的“双控”指标数内,基本稳定在“十一五”期末的水平。

——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初级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优质种苗覆盖率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优质种苗覆盖率在“十一五”期末的水平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5年,优质种苗覆盖率达到85%。

表2 

“十二五”渔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2010年实绩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

1336

2030

8.7

渔业产值(一产)

620

3.1

涉渔工业和建筑业(二产)

477

800

10.9

涉渔流通和服务业(三产)

327

610

13.3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545

1

国内捕捞产量

308.5

310

基本保持稳定

远洋渔业产量

19.4

25

5.2

海水养殖产量

87.2

92

淡水渔业产量

102.6

118

2.8

5.8

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27

9.6

渔民人均纯收入

20550

9

海洋捕捞渔船数(艘)

控制在国家核定的“双控”指标数内

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

持平

优质种苗覆盖率(%)

85

三、“十二五”渔业发展布局

根据我省渔业资源的区域特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渔业发展实施“三区两带”的总体空间布局。

“三区”:

指环杭州湾淡水渔业主产区、甬舟海洋渔业集聚区、温台海水养殖加工产业区,定位为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功能区。

“两带”:

指东部沿海渔业资源养护带、西南山区生态渔业保护带,形成东部沿海渔业蓝色屏障和西南部山区渔业绿色屏障,定位为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功能。

(一)环杭州湾淡水渔业主产区

区域范围:

杭、嘉、湖、绍等内陆地区,是我省淡水渔业主要产地,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基础。

功能定位:

提供水产品有效供给,是全省现代水产养殖、淡水水产加工出口和都市型休闲渔业发展示范区。

区域重点:

在淡水鱼传统渔区,布局建设以大宗淡水鱼、青虾、杂交鳢、加州鲈等名优品种为主的高效产业,重点发展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和淡水水产精深加工;

沿杭州湾两岸,布局建设以中华鳖、南美白对虾为主的主导产业区,重点发展设施养殖和出口加工;

在杭嘉湖绍城市周边,布局建设城郊型都市休闲渔业区,重点发展“渔家乐”和观赏鱼产业。

(二)甬舟海洋渔业集聚区

舟山及宁波沿海地区,是我省重要的海洋渔业区,具有较强的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充分发挥渔港经济区作用,集聚海洋捕捞产业、海产品精深加工出口、远洋渔业和海水高效养殖等产业,是全国海水产品的重要产区。

以普陀、定海、嵊泗的中心渔港为依托,支持开展渔港经济区建设;

在普陀、岱山、象山、奉化等重点海洋捕捞产业区,率先实施国内捕捞渔船更新改造转型升级示范;

以定海、普陀、镇海、北仑为重点,布局建设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冷藏加工基地和装备研发平台,提升远洋渔业能力,拓展产业链;

以普陀、北仑、象山为重点,布局建设舟山、宁波两大综合加工基地和水产物流中心,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品和现代物流业;

以象山、宁海、定海、普陀为重点,布局海水高效养殖区,建设以大黄鱼、鲈鱼、滩涂贝类等为主的海水养殖综合产业群,以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为主的海水养殖集约化养殖群,重点发展设施养殖、生态围塘养殖和滩涂精养。

(三)温台海水养殖加工产业区

温州、台州地区,是我省综合渔业区,具有较强的渔业增长潜力。

海水集约化养殖示范区,重点海洋捕捞区,海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区,是海水名优产品的重要产区。

以椒江、温岭、玉环、洞头、苍南等重点渔港为依托,布局建设现代化的海洋捕捞综合性产业基地,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开展国内捕捞渔船更新改造转型升级示范;

以“三门湾、乐清湾”沿岸为重点,布局建设以南美白对虾、青蟹、缢蛏、泥蚶、泥螺等名优水产品为主的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发展高效生态围塘、滩涂精养;

以温岭、玉环、瑞安、乐清、苍南等为重点,布局建设以紫菜、海捕鱼虾、甲壳素为主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基地;

在苍南、三门、温岭、瓯海等区域,布局建设黄金海岸型休闲渔业带,重点发展以渔港风光、渔村风情、海上游钓为主的休闲观光渔业。

(四)西南山区生态渔业保护带

金衢丽地区和温台山区。

以保护水域环境为主,发展生态渔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构建西部、南部山区渔业绿色屏障。

以金衢丽等浙中西、浙南山区的大中型水库和流域为重点,布局建设增殖放流区和洁水渔业产业带,大力发展净水洁水型增殖放流和有机鱼产业;

以永嘉、开化、柯城、青田等为重点,布局建设田鱼、清水鱼、鲟鱼、山区溪流性鱼类等特色品种,大力发展“一县一品”区域特色渔业;

在金衢丽地区和温台山区,布局建设生态型休闲渔业产业带,大力发展休闲、垂钓、品鲜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主体的生态休闲渔业。

(五)东部沿海渔业资源养护带

甬舟温台海域。

保护、修复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相结合,构建东部沿海渔业蓝色屏障。

以“一港两湾”及嵊泗、苍南、洞头、椒江大陈等为重点,布局建设浅海鱼贝藻养殖产业带,发展新型网箱养殖和浅海贝藻类碳汇渔业;

在甬舟温台海域,布局建设增殖放流区、保护区和海洋牧场,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事业。

四、“十二五”渔业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围绕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保护资源环境两条主线,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水产养殖业,推动资源保护型的海洋捕捞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建设现代化的水产加工物流业,开拓多功能的休闲观赏渔业,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形成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现代渔业新格局。

(一)主攻方向

1、提升拓展水产养殖业。

按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水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加快发展设施渔业,积极发展洁水渔业,引导发展稻田养鱼,推行规模经营、标准生产和品牌营销,提高养殖设施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推进养殖证和种苗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规范调整国内捕捞业。

按照设施先进、生产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要求,推进渔船标准化和节能降耗改造,加强渔船法定检验与修造质量监管;

规范渔具渔法,优化捕捞作业方式,严格渔船渔民准入管理,控制捕捞强度;

巩固完善休渔制度,强化执法管理,推进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

3、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按照强化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推进装备现代化进程;

积极开展远洋新渔场探捕,积极开发远洋新渔场、新鱼种;

加快国内外综合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远洋渔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推进远洋渔业产业向加工、物流、贸易等领域延伸,形成与国内外市场、资源相适应的产业格局。

4、优化提升水产加工物流业。

按照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强海上一线冷冻保鲜,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技术应用,发展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水产加工物流区建设,培育新型多元的水产交易平台,构建现代化水产加工物流体系。

5、积极发展休闲观赏渔业。

按照多元化、精品化、规范化的要求,突出渔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大力发展都市型休闲观赏渔业、黄金海岸型休闲渔业和山区生态型休闲渔业。

加强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建设,推进观赏鱼产业一体化,培育精品休闲渔业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形成辐射长三角、接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色渔业休闲观光区。

6、努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

按照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增殖的要求,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加强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强化水域环境监测,加大资源管理力度,构建以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增殖放流、碳汇渔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体系,积极发挥舟山渔场的品牌优势,以渔业资源和生态恢复为目标,支持建立国家级舟山渔场振兴示范区,统筹资源环境保护和渔业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渔业在生态屏障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二)重点任务

1、完善渔业法制建设,提高渔业管理能力。

坚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进一步完善现行渔业法规和规章,加快形成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坚决打击法律禁止的作业方式和无证非法捕捞,严格执行最低可捕标准和网具标准。

坚决实行捕捞许可制度、养殖证制度、水产种苗许可制度。

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科学制定休渔期和禁渔期、休渔区、禁渔区、保护区,逐步实施“分作业、分时段”的休渔制度。

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渔业管理能力。

2、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以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为重点,加快高标准鱼塘改造,完善水质处理、渔业机械、进排水设施及“三室一库”等配套,大力发展以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和新型网箱为主的设施渔业。

以国内捕捞渔船更新改造为重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渔船的安全、卫生、节能降耗等设施改造。

以加快建设标准渔港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改善渔船避风、监管、锚泊和补给等条件,提升渔港防灾减灾能力。

以夯实远洋渔业发展基础为重点,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和综合基地、研发平台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以发展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支持冷链系统、水产品信息系统开发和水产加工物流集聚区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3、加强资源养护与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资源增殖放流,开展资源基础调查与水域划型,完善增殖放流技术,建立增殖苗种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效果监测与评价体系;

科学规划与建设增殖放流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海洋牧场,扩大放流规模,规范资源管理。

加快发展“碳汇渔业”,支持建设海洋贝藻养殖、增殖区,探索推广贝藻复合、多营养层级的生态增养殖技术和模式;

选择适宜海域和关键物种,探索“海洋森林”构建模式,积极发展底播增殖,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发展江河湖库洁水保水渔业,引导珍珠清洁养殖,推广新型稻田养鱼模式,提高水域固碳能力,实现渔业清洁生产。

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控制养殖密度,引进实时监控、现场记录,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预警和污染事故查处。

4、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支撑力。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组建渔业产业创新技术联盟,提升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平,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和渔民技能培训工程,全面推进责任渔技员制度,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围绕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种质选育、设施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发展高效、安全和生态养殖业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渔具渔法、节能减排、远洋探捕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推进海洋捕捞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碳汇渔业、资源养护、海洋牧场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建设生态屏障提供技术支撑;

探索海洋微藻规模化养殖与生物能源开发;

加快精深加工、海上保鲜、冷链物流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建设现代加工物流业提供技术支撑。

5、推进渔业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加快完善渔业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

建立健全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合法合理流转机制和流转平台,推进渔船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建设,开展渔业小额贷款和渔船、养殖证抵押贷款试点,探索渔业捕捞配额制度和渔业信用担保制度。

加快渔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以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低、小、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中小企业以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整合,提升综合实力,鼓励有条件的渔业龙头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发展。

加快渔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限额捕捞、渔民渔船准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