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02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图史笔记.docx

中国地图史笔记

中国地图史笔记

第一部分:

地图基础知识

一、什么叫地图

(一)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

1、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使地图具有可测量性。

2、运用特殊符号和注记系统。

3、实施制图综合。

(二)地图构成的三要素

1、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

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

2、地理要素(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因此又可分为自然因素如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居民区、交通线、行政区划等)

3、辅助要素(指便于读图、用图的某些内容。

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学注记)

二、地图分类

(一)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1、普通地图:

是以表达地表的各种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六要素)为主要制图对象的地图。

2、专题地图:

根据专业需要,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图,如气象图、人口分布图、地表分布图等。

(二)按比例尺分

1、大比例尺地图:

1:

10万以及更大

2、中比例尺地图:

1:

10万至1:

100万之间

3、小比例尺地图:

1:

100万以及更小

另外,我国把比例尺小于1:

100万的普通地图又称为地理图或者一览图,把比例尺大于等于1:

100万的普通地图统称为地形图,其中1:

5000,1:

1万,1:

2.5万,1:

5万,1:

10万,1:

25万,1:

50万,1:

100万这8种地形图称为国家基本系列地形图。

三、地图的作用

1、科学研究方面

(1)研究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如地震图。

(2)研究制图现象的相互关系和制约关系。

如人口和地形的关系。

(3)利用地图研究各种制图现象的动态变化。

如黄河下游变迁图。

2、国民经济方面

(1)进行区划和规划

(2)进行资源勘察、设计和开发

(3)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

3、国防建设方面

4、政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来指示方向。

四、地图的成图方法

1、实测成图法。

2、编绘成图法(依据已有地图和其他编图资料)。

3、计算机成图法。

4、遥感资料成图法。

五、一些重要概念

(一)大地水准面

假设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把海水面延伸到大陆上去,形成包围整个地球的连续表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它所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体。

大地水准面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是大地测量的基准之一。

(不唯一,因为地球表面不规则)

(二)地球椭球体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也叫大地体。

但是,受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和地面高低起伏的影响,导致大地水准面产生微小起伏,故大地水准面仍然是一个不规则的、不能用简单数学公式表示的曲面。

为了便于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工作的需要,我们选用一个大小和形状和大地体极为相似的,可以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称为地球椭球体。

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我国将前苏联采用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建立的坐标系,以北京为全国的大地坐标原点,确定的过渡性大地坐标系。

2、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我国在30年测绘资料的基础上,采用1975年第16届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上通过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第1号决议中推荐的地球椭球体参数,以陕西省西安市以北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大地原点,建立起来的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三)高程系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曾经使用过坎门平均海水面、吴淞零点、废黄河零点和大沽零点等多个基准面。

解放后到1986年,利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的观察记录,确定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全国统一的高程基准面,并且在青岛观象山埋设了永久性的水准原点,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青岛观象山)”。

因观测时间短,准确性差,所以自1987年始国家决定启用新的高程基准面,即“1985年国家高程系”。

这是利用1953-1979年观测资料来推算的。

(四)国家大地网、国家水准网

1、国家大地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

一般采用三角测量法,在西部一些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

一、二等三角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2、国家水准网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由一系列按国家统一规范布设和测定高程的水准点所构成的网。

又称国家高程控制网。

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地面点高程,也为天文大地网、地形图测制提供高程控制。

也按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等。

六、地图的数学基础

(一)地图投影的概念

在球面与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对应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二)地图投影的分类

1、按投影变形性质,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2、按经纬网形状,分为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多圆锥投影和条件投影。

3、按几何面与球体位置不同,分为正轴投影、斜轴投影和横轴投影。

(三)墨卡托投影

等角正切圆柱投影是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在1569年设定的,所以称为墨卡托投影。

其经线为一组竖直的等间距的平行直线,纬线为一组非等间距垂直于经线的平行直线,离赤道越远,相邻纬线间距愈大。

(四)高斯-克吕格投影

1、是以地球椭球体面为原面,进行等角横轴切椭圆柱投影。

因德国数学家高斯于19世纪20年代拟定,又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于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并推导出计算公式而得名。

此投影具有投影公式简单,各带投影相同等优点,适用于广大测区的一种大地测量地图投影。

我国在1952年开始正式用作国家大地测量和1:

50万及更大比例尺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2、基本条件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2)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适用于高纬度带,最大变形在赤道

3、分带

1:

2.5至1:

50万采用6°分带法;1:

1万以及更大,采用3°分带法

4、坐标网

(1)经纬网(地球坐标系)

(2)方里网(直角坐标网):

由距离高斯投影带纵横坐标轴均为整千米数的两组平行直线所构成的方格网。

5、地图方位

(1)地图方位是指地图固有的方向性和地图上标识方向的各要素。

(2)方位角:

是指从过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顺时针绕到目标线的角。

(3)

三北方向线

真子午线

磁子午线

坐标纵线

三北方向

真北

磁北

坐标北

方位角

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

 

 

 

 

(4)偏角:

指因为三线方向不一致,相互偏离而形成的角。

6、比例尺:

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相应实际距离的比例

7、地图分幅编号

(1)定义:

按照一定幅面大小将某种比例尺地图所包含范围内的图幅划分成许多幅地图,并标注其序号的做法。

(2)分类:

矩形分幅、梯形分幅

(3)图幅范围:

 

1:

100万

1:

50万

1:

25万

纬差

经差

1°30′

 

 

 

 

8、3S技术:

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

第二部分:

中国地图简史

一、古地图与历史地图的定义

1、古地图:

主要是按照政治史的划分,指清灭亡以前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产生的地图,是当时人绘制的“当代”地图,属于文物或者准文物。

既有单幅地图,也有地图集。

2、历史地图:

是指“今人”以其所在时代的“当代”地图为底图,按照制图要求和时间顺序在地图上依次表示特定时期、特定事件的地图。

往往构成一个序列,并以地图集的形式出现。

历史地图有古人画的,也有今人画的

例如:

(北宋)《历代地理指掌图》税安礼

(清末)《历史舆地图》  杨守敬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中国史稿地图集》郭沫若

二、地图的起源

1、九鼎图(夏):

画在9个鼎上的地图。

(大克鼎)

2、《山海经图》

三、古地图特点

1、计里画方:

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常常被认为是我国传统地图绘制的主要方法。

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每一方格的边长与实际距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

可能起源于晋代裴秀。

《尚书·禹贡》中提到的“五服”的同心方的观点,可能是中国制图学的矩形网络制图法的原始思想。

2、(海野一隆《地图的文化史》)精忘粗存,同系退化,多系并存,旧态隐存。

四、早期文献中记载的古地图

《管子·地图》: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

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

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

译文:

凡军中主帅,必首先详知地图。

盘旋的险路,覆车的大水,名山、大谷、大川、高原、丘陵之所在,枯草、林木、蒲苇茂密的地方,道里的远近,城郭的大小,名城、废邑、贫瘠之地及可耕之田等等,都必须完全了解。

地形的出入交错,也必须心中完全有数。

然后,就可以行军袭邑,举措先后得宜而不失地利,这都是地图的意义。

五、地图的流传

古地图难于流传的原因:

1、图的描绘比书的撰写要难得多。

2、地图图幅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难以成册。

3、地图几乎全部藏于官府,劫难来时,容易毁坏。

一般幸存的,或刻于石碑,或埋在坟墓。

4、古代的零碎文字资料可以汇编,而大小不一的地图却做不到

六、地图简史(划分时段:

先秦时期、秦至宋、元明、清)

1、先秦(战国)

中山王墓兆域图

天水放马滩地图

2、汉至五代

长沙马王堆地图

东汉画像砖上的“市井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中的宁城图

甘肃敦煌莫高窟成图于五代“五台山图”

11世纪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编制的《突厥语辞典》中收录的圆形地图(迄今为止人们知道的最早的一幅重在表述中亚的世界地图)

3、现存宋代地图(三大形式)

(1)刻在石碑上的单幅地图

(2)地图集

宋本《历代地理指掌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历史地图集)

南宋程大昌撰《雍录》(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长安城市历史地图集)

(3)收藏于方志中的地图

南宋《严州图经》(流传至今最早的尚保存有地图的图经)

宋代地图数量增多与雕版印刷紧密相关

4、金朝

《陕西五路之图》,金朝人绘制。

现存较早的政区图,地名较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绘图人应该是汉人。

5、秦至宋著名的绘图人

(1)西晋的裴秀

(2)唐代的贾耽(《海内华夷图》)

贾耽对中国地图史的贡献:

【1】他大量的制图实践是对制图六体的继承和巩固

【2】提出分色标注古今地名:

“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古今殊文,执习简易”

【3】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及外国的地理情况

贾耽——鸿胪寺卿——从容——面对面

6、元代

(1)元代在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郭守敬在较大区域进行了纬度的测量;都实对黄河源头做了详细的考察,并绘制了相应的黄河源图;郭守敬在测量学上发明了“海拔”高程的思想;朱思本绘制《舆地图》,影响明代地图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