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0205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应力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

720天。

施工部位及使用材料:

预应力分布区域主要在一层结构板中,为多跨布置形式,采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二、三、四层及屋面层部分梁为有粘结预应力。

按设计要求,预应力筋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直径为φs15.2mm,强度标准值fptk=1860Mpa,预留孔道采用镀锌波纹管成型,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式和压花锚固。

二、编制依据

1、预应力结构设计与施工说明、预应力梁板配筋平面图及相关施工图纸;

2、预应力相关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JG/T5028;

《预应力用电动油泵》JG/T502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

三、监理工作准备

1、熟悉有关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2、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要点、后张法工艺要求;

3、了解预应力张拉设备、张拉方法、预应力钢绞线材料使用情况;

4、检查普通钢筋绑扎是否满足预应力铺设要求。

四、监理要点

1、钢绞线制作、安装的监理

1.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2.1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机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1.2.2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

1.3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露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

1.3.2钢绞线压花锚成型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3.3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1.4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须符合下列规定:

1.4.1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1.4.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留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1.4.3成孔用孔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1.4.4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

1.4.5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1.4.6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1.4.7检查无粘接预应力筋的铺设方法,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预应力定位支架,保证预应力筋的曲线定位。

铺设的预应力钢绞线应间距均匀,表面无破损,在与普通钢筋相冲突时,应首先保证预应力筋位置准确,用油漆在底模板上做好放线走向标记。

端部配件安装良好。

1.4.8在浇筑混凝土板时,进行旁站的监理员应注意观察,要求振捣棒不得直接碰撞预应力筋,但混凝土仍须振捣密实。

1.4.9检查有粘接预应力筋的安装情况。

按照设计要求的矢高安装定位支架,对铺设的预应力波纹管,绑扎牢固的定位支架上。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棉纱密封灌浆孔、喇叭口等重要部位,对连接部位用胶带缠绕密封。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交待振捣棒不得下接碰撞预应力孔道。

2、钢绞线监理验收

2.1主控项目检验标准

序号

项目

合格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查数量

1

预应力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钢尺检查

全数检查

2

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

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观察

2.2一般项目检验标准

预应力筋下料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机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②当钢绞线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应不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应不大于5mm。

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锚具制作质量要求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露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②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应不少于5件;

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

对钢丝镦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镦头试件

3

预留孔道质量

①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②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③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④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

⑤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4

预应力筋束形控制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以上。

钢尺检查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对各类型构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应不少于5处。

5

无粘接预应力筋铺设

①无粘接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②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③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④无粘接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⑤无粘接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6

预应力筋防锈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3、对预应力筋张拉、放张、灌浆及封锚的监理

3.1张拉前,应检查核对张拉设备的标定情况。

检查压力油表的标定合格证,检查压力油表是在标定合格时间的范围内,从而确认张拉设备的压力指示值的有效。

3.2预应力筋张拉与放张时,混凝土强度按照设计要求,即板混凝土强度达到90%,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3.3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3.3.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

3.3.2张拉工艺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3.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

同时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3.3.4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6%。

3.4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植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5%。

3.5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

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得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

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3.6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7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3.8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3.8.1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3.8.2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

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3.9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3.10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不应大于3%。

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浆吸收。

3.11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²

按标准一组试件由6个试件组成,试件应标准养护28d。

抗压强度为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就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4、张拉、张放、灌浆及封锚的监理验收

4.1主控项目检验

张拉和放张时混凝土强度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按语设计要求,即板混凝土强度达到90%,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

②张拉工艺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③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

④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检查张拉记录

实际预应力值控制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5%

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

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

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检查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对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

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孔道灌浆

有粘接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观察,检查灌浆记录

锚具的封闭保护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②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不少于5处

4.2一般项目检验标准

预应力筋内缩量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表6.4.5规定

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外露预应力筋切断

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在同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

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和泌水率

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不应大于3%。

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

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²

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试件

4.3验收资料

4.3.1预应力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4.3.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4.3.3孔道灌浆用水泥、外加剂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孔道灌浆用水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3.4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4.3.5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的配套检定报告单。

4.3.6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验报告。

4.3.7预应力张拉记录。

见证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

4.3.8孔道灌浆记录;

孔道灌浆用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孔道灌浆用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3.9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预应力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预应力张拉的旁站监理

5.1预应力张拉的条件:

板预应力构件的强度等级为C35,要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后,开始无粘接预应力张拉。

梁的预应力构件的强度等级为C40,要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上时,开始有粘接预应力筋的张拉。

5.2检查张拉前的准备情况:

检查张拉设备的完好情况,包括穿心式单作用千斤顶、前卡式千斤顶、电动油泵。

检查千斤顶和油表配套标定是否在检定合格期内。

张拉前做好试运行,确认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要求施工单位在张拉时,提前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5.3张拉步骤:

①根据张拉部位的不同计算预应力筋张拉的理论伸长值。

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fk=1860×

0.75=1395MPa

初应力为1395×

139=193.9kN。

控制应力10%,应力值为19.39kN。

控制应力100%,应力值为193.9kN。

张拉按照标定对照表实施。

②张拉至初应力(张拉控制应力的百分之十),量测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③然后张拉至至控制应力,持荷2分钟第二次量测伸长值,计

算实测伸长值△L1;

④确定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应在(-6--+6)%范围之内,核算伸长值符合要求后,卸载锚固回程并卸下千斤顶,张拉完毕。

对张拉值须经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专业工程师现场检查确认,三方签字。

5.4监理旁站内容:

5.4.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质检员到岗、张拉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检查张拉设备、建筑材料准备情况。

5.4.2现场监督张拉施工单位执行施工方案以及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5.4.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构配件、张拉设备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在现场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检测。

5.4.4依据张拉实际做好预应力张拉旁站记录和监理日志。

5.5旁站监理员职责:

5.5.1准备并熟悉与张拉旁站监理相关的技术资料、记录表格。

5.5.2旁站监理员进行张拉施工全过程跟踪监督,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5.5.3发现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或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施工行为,应当责令施工单位整改,重要情况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

5.6预应力张拉旁站监理人员安排:

预应力旁站人员安排:

廖江林

旁站人员:

陈刚、刘新、刘正三、李程远、周玉良

旁站资料整理:

刘正三

6、预应力张拉的安全要求

6.1张拉操作人员要严守张拉操作规程,张拉时应站在千斤顶两侧工作,千斤顶后严禁站人,防止预应力筋断裂伤人。

6.2锚具和其它机具设备应安置牢靠,尽量避免上下交叉作业,严防高空坠物伤人。

6.3张拉用脚手架搭设牢靠,周围应有防护栏杆和防护网。

6.4严禁穿拖鞋上班,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高空临边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信新城城市广场二期工程监理部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