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29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街头巷尾流传的小说或非正式的史书、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

唉呀!

自今以后,我若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473《狱中杂记》——方苞(清)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我被关在(直隶于)刑部的监狱里,看到死后从监狱墙下开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每天有三、四个。

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站起说:

“这是发生了瘟疫。

现在天时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要死十几个。

”我问他原因,杜君说:

“这种疾病非常容易传染,得了瘟疫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陪伴他同卧同起。

而狱中设立了四个老监,每个老监管五个牢房。

狱中管制囚犯的差役住在正中那间。

他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照明,房顶开一个天窗通气。

两旁四间则没有窗户,但是关押的犯人常常多达二百多个。

每到傍晚落锁,犯人的大小便都拉在牢里,(臭气)与食品的气味相混杂。

接着,到了寒冬,贫穷的犯人就睡在地上,春天一到,很少不生病的。

狱中老规矩,黎明开锁。

到了半夜,活人和死人首脚相接而睡,没有办法回避。

这样得传染病的人就多了。

令人奇怪的是,那些明火执仗抢劫的人、惯偷、杀人要犯,却体质强壮,精力旺盛,被传染上疾病的十个中不到一、二个,或者染病后随即就痊愈了。

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轻罪而入狱的人,以及被牵连入狱前来作证的,按照法律治不了罪的。

”我说: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为什么刑部监狱关押的犯人如此之多?

”杜君说:

“近年打官司,

  案情较重的,京兆狱和五城御史衙门都不敢擅自判决;

加上九门提督所搜捕查究的犯人,都归刑部拘禁。

而十四司正副郎官中兜揽事情,制造是非的人以及官署内掌管公文的小吏、狱官、狱卒,都喜欢被关押的人多一些,稍有牵连的人,钩而致之(盘问人的一种方法,多方推问,以期得到对己有利的情况,使对方够判罪入狱)。

如果投入监狱,不问有罪无罪,必定手上脚上戴上刑具,关进老监,使他们痛苦不堪,然后劝诱他们寻找保证人(交保证金),才放他迁出狱外,狱官估量犯人家里财产的多少,来决定勒索的数额,得钱后官吏就坐地分赃。

财产居于中等以上的人家,都倾尽家财去找人取保,次一等的人家,只求脱掉镣铐,住在监狱外的板屋,花费也得数十两银子;

只有极其贫困而又无依靠的囚犯,则被铐得很紧,作为榜样来告诫其余的犯人。

有时同案犯,案情罪行严重的,反而能居住在监狱外,而罪轻或无罪的人却遭受其害。

这些人忧愤积结,饮食起居又不正常,一旦染病,又缺医少药,所以往往死去。

”[被省略的内容:

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而如今无辜者竟然到了这个样子。

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

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充军的重刑犯外,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结案定罪的犯人,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里,不给他们上手铐和脚镣,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

或者说:

“监狱原有的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定罪的人住。

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

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监关押,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啊!

不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我一起被捕的朱老先生、姓余的青年和关在狱中的同僚僧某,先后得了传染病死去,都是不应该判重罪的。

又有某人因儿子不孝控告他儿子,左右邻居也被牵连关押在老监,呼天喊地一直到天亮。

我十分感慨,并以杜君所说的话普遍询问,大家所说的都相同,于是我就写了下来。

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已经上报的,刽子手就先等候在门外,叫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叫做“斯罗”(料理之意)。

有钱的人就对他的亲属勒索,穷苦的就当面对本人说。

如果犯人被处以凌迟(割碎全身),就说:

“满足我的条件,就先刺心;

否则,就先分割你的四肢,心还不死。

”有对那些被处以绞刑的,就说:

“满足我的条件,一绞就断气;

否则,三绞三放再加用别的刑具,然后才让你死。

”只有斩首的无法要挟,但是还要把砍下的犯人头作抵押品。

因此,有钱的用数十两、上百两银子作贿赂,贫穷的也要卖尽衣物,穷得一点钱都没有的,就按以上所说的处置。

负责捆绑犯人的差役也是如此,欲望得不到满足,绑时就先折断犯人的筋骨。

每年秋天大决(集中处决犯人)时,皇帝用朱笔勾过的约占十分之三四;

未勾暂缓的约占十分之六七,但都须缚到西市刑场等待命令。

那些因捆绑而受伤的,即使幸而不死,也得病上几个月才痊愈,有的竟成了终生残疾。

  我曾经问过一个供职多年的狱吏:

“他们和受刑的者、被捆绑的人,并非互相仇恨,只是希望得到一些钱财罢了;

如果犯人真地拿不出,最后对他稍微宽容一些,不是行善吗?

”小吏说:

“这是做出规矩来警告其他犯人,并且惩诫后来的犯人;

不这样做,那些犯人就会有侥幸心理。

”掌管上镣铐、打板子的狱卒也是如此。

和我一起被捕,而被用严刑拷打审问的有三个人:

其中一个给可二十两银子,被打之后骨头微伤,病了一个多月才好;

另一个加倍给钱,只伤了皮肤,二十天就好了;

再一个给六倍的钱,当晚走路就象平常人一样了。

有人问小吏说:

“犯人贫富不等,既然从他们那里都有所得,何必一定要按贿赂的多少来区别对待?

“不分别对待,(只看)谁愿意多给钱!

”孟子说:

“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

”真的一点也不错!

  刑部中的老吏,家里藏有假印章。

公文下发到直辖于中央政府的行省,都被他们暗中更改,增加或删去公文中的关键的话,执行的人难辨真假。

只有那些给皇帝的奏章以及发到平行各部的公文,他们还不敢这样做。

政府法令:

大盗没有杀人,以及和他同伙的几个罪犯,仅立刻处死主谋一、二人;

其余的经秋季审讯,都可以减刑,分发充军。

审判书上奏后,

  其中有立即处死的,刽子手已先等在门外。

命令一下,就绑出来,一刻也不停留。

有某姓兄弟俩,因为把持公家府库,法律规定应当立即处决,案件已经成立。

某狱吏对他说:

“给我一千两银子,我让你活命。

”问他有什么办法,则说:

“这个并不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判决书不改变,取同案犯中名字列在后面的从犯、单身没有亲属的两个人换你俩的名字,等叛决书加封上奏时暗中调换一下姓名就是了。

”他的同伙说:

“这样可以欺骗被处死的人,却不能欺骗主审官;

倘使主审官发现里面有错,再上奏请示皇帝,我们就没有活命的希望了。

”某狱吏笑着说:

“再上奏请示,我们没有活路,但主审官也会因此被撤职,他不可能为了这两人的生命而放弃自己的官位,所以,我们终究没有死的道理。

”后来真的这样做了,列名末位的两个从犯立刻被处死。

主审官发觉后惊讶得张口结舌,但始终不敢追究。

我在监狱,还亲眼看到这兄弟俩,监狱中的人都指着他们说:

“这就是用某某人换下他们的脑袋的。

”后来这个狱吏在一夜间突然死去,人们都认为是阴曹地府(对他)的处罚。

凡杀了人的,状辞上没有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话的,经秋审归入矜疑(其情可怜,罪有可疑)类,就可以免死。

狱吏便乘机利用法令舞弊。

有一个叫郭四的犯人,已经四次杀人,又以矜疑罪减一等,随后又遇大赦。

将要出狱时,整天与他的同伙饮酒狂歌通宵达旦。

有人问他过去的事,他一一详细叙述,自鸣得意,就象在自我夸耀似的。

行为污浊、作恶多端的狱吏忍心于贪赃枉法,那不必去责备了;

然而是非之道不清楚,好的官吏也往往把帮别人解脱死罪作为功德,而不问案件的真实情况。

他们害民,也太过分了!

  奸诈之徒入狱久了,就与狱吏、狱卒内外勾结,颇能(赚到)特别的赢利。

山阴县有个姓李的,因杀人下狱,每年可以弄到数百两银子。

康熙四十八年,因大赦出狱,在外住了几个月,空虚无聊,无所事事。

他有个同乡杀了人,于是就替此人承担了罪名。

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不是故意杀人者,一定要长期蹲狱,但最终不会被处死的。

康熙五十一年,又根据大赦减刑,发配充军。

李某叹息说:

“我再也不能进这监狱了!

”按旧规定,被充军的犯人要转到顺天府监狱关押起来等候遣送,当时正值冬季,遣送暂停,李某写了呈文要求留在刑部监狱,等候到春天遣送,再三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只好失望地离开这里。

  篇二:

祭妹文

  袁枚《祭妹文》原文及对照翻译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性灵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评《随园诗话》。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呜呼!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唉!

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00里呀。

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

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

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

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

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

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

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

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情状,罗缕纪存。

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举着手臂出现在那里;

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

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

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

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

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

  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

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你秉持道义与高氏离婚回来后,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

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明了经书的旨意和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但是在这方面稍有欠缺。

所以自你回来后,虽然替你悲伤,其实又替我自己高兴。

我比你大四岁,假若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不料你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啊!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

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

你来到床前,替我讲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给我一点欢乐。

今后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里呼唤你啊!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

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而今已矣!

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

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

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

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

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

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

唉,悲痛啊!

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

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

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

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

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

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却竟至如此呢!

  汝之诗,吾已付梓;

汝之女,吾已代嫁;

汝之生平,吾已作传;

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其旁葬汝女阿印。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

  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

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汝死我葬,我死谁埋?

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

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了;

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传;

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

祖先的坟墓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家乡安葬,所以请得母亲的吩咐权且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吊扫墓。

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

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也有个伴侣,应当不会孤单寂寞。

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

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

阿品远远地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

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

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

  呜呼!

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

呜呼哀哉!

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

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

唉,悲伤啊!

  阅读清代袁枚的《祭妹文》三、四,回答文后题目。

  1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汝以一念之贞(由于、因为)B、虽命之所存(既然)

  C、使汝不识诗书(如果、假使)D、或未必艰贞若是(或许)

  14、文中第一段文字,作者对其妹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分析了原因,作者认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

  A、袁枚妹妹自己坚持不肯解除婚约,“一念之贞”造成了终生不幸。

  B、作者害了他妹妹,所以文中说“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C、“古人节义事”害了他妹妹,传统的封建礼教毒害了她,给她带来了不幸。

  D、不良的教育害了他妹妹,中国古代的诗书都是害人的,所以作者说“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段主要写幼时兄妹关系。

记叙了同捉蟋蟀、并肩读书、自己弱冠粤行时幼妹“掎裳悲恸”、中进士回家时妹妹“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等情景。

B、这一段文字写的都是琐事,但正因为对儿时“嫛婗情状”未能“罗缕纪存”,所以回忆得不够,这就更鲜明地表现了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和悼念亡妹的真挚感情。

C、这一段中把儿时“岁寒虫僵,同临其穴”的情景与“今予殓汝葬汝”对比着写,更加哀婉动人。

D、作者在记叙了往事之后,既后悔,又叹息,这一悔一叹,更直接抒写了无限眷恋、又觉无可挽回的哀痛。

  三、阅读《谭嗣同》,完成文后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

  

(1)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2)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3)冀()缓急或可救助(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5)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B.仆与足不同受非常之遇

  C.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D.乃叮咛而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2)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3)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四、左忠毅公逸事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日光如炬,怒曰:

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

  1、旦夕且死的且跟下面哪一句的且意义相同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又若有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C.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洵美且异

  2、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席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背筐,手长镵

  C.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函梁君臣之首

  3、文中趋而出和因摸地上刑械中的趋,因的正确意思是

  A.大步快走就B.大步快走趁机C.小步快走就D.小步快走趁机

  4、.对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史可法对老师的称颂溢美之辞B.赞扬左忠毅公不为逆阉软硬兼施所动

  C.史可法歌颂老师克制师生感情,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D.赞扬左忠毅公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5、下面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方苞,他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

  B.本段狱中斥史,是表现左光斗崇高品质的重点段落.有四层意思:

先写监狱防守之严,次写史可法探师心切,再写左的怒斥,最后写史以后常流涕述其事,行文严密,语言精练。

  C.本段文字在描写人物方面,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突出表现左光斗团结他人,刚毅坚强,大义凛然,先国家而后私情的崇高品质。

  D.本段中左光斗声色俱厉训斥史可法,是因为他把支撑国事的希望寄托在史可法身上,这一方面反映出左光斗的爱国,忧国之心,另方面也表现左光斗对史可法的爱护之情。

  6、翻译:

译文:

  篇三:

高中文言文翻译

  又如:

因问明帝:

“长安何如日远?

”(《世说新语?

夙愿》)译:

因此问明帝:

“长安与太阳哪个远?

  5、“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例句1: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译:

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

例句2:

董生勉乎哉!

(韩愈《送董邵南序》)译:

董生自勉啊!

  6、何…为、何(奚)以…为、何(奚、曷)…,

  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例句1:

人曰: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史记?

孙吴列传》)译:

有人说:

“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

  7、“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8、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

、怎么…呢?

  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苏轼《石钟山记》)译文:

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04)表示反诘语气

  1、安…乎(哉)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译文:

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陈涉世家》)译文:

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2、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

  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