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19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Word下载.docx

3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且不断发展;

4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出现变缓的趋势。

测点布置宜精不宜多。

当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应停止量测。

列出了国外一些地区的地面沉降控制标准,以供参考:

(P252)

国外闹市区和我国部分地区地面沉降控制标准

地区

国外闹市区(按调查咨询的资料)

北京市西单地铁站实测值

北京市西单地铁站控制标准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盾构法施工控制标准

地面沉陷

控制标准(mm)

 

45~60

70

50

施工期

隆起量:

+10

沉降量:

-30

施工后半年

+20

-50

(P252~P253)

地面建筑物对地面沉降的控制要求,按《建筑物低级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定,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在2‰~3‰以内,多层及高层建筑物基础根据建筑物高度控制在1.5‰~4‰以内。

《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我国国家标准)中有些经验性规定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根据数值分析结果,控制轻轨工程地层稳定的主要指标是拱顶沉降值,而不是水平收敛值。

我国国家标准种规定,当埋深在50m以内时,容许的拱顶沉降值:

Ⅲ类围岩0.1~0.2h,Ⅳ类围岩0.15~0.5

为洞高),再利用算得的拱顶位移值与地面中线的位移值的换算关系,即可将拱顶沉降控制标准换算成地面沉降控制标准。

洞室衬砌变形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开裂和渗漏水。

根据有关规定,裂缝宽度(W裂缝)对洞室影响程度的参考标准如下:

(P282)

(1)W裂缝≥0.5mm,其影响度可定为a级,非常严重。

(2)0.3mm≤W裂缝<0.5mm,其影响度可定为b级,比较严重。

(3)0.1mm≤W裂缝<0.3mm,其影响度可定为c级,影响轻微。

(4)W裂缝<0.1mm,其影响度可定为d级,基本无影响。

变位值控制标准的确定(P295)

变位值控制标准的确定非常重要。

目前+10mm~-30mm的规定是对最小沉降值的控制标准,是要付出很大工程成本才能达到的。

许多工程实践已证明突破该值不一定会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对不同建筑物和管线已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对具体工程须具体分析确定。

地下停车场初期支护结构内应力控制标准见下表:

地下停车场结构内应力控制标准(P322)

项目

阶段

初期支护网构钢拱架主筋拉(压)

应力(MPa)

喷射混凝土应力(MPa)

洞内临时支护拆除前

≤240

拉应力

≤0.3

压应力

≤5

剪应力

≤0.5

洞内临时支护拆除后

≤265

≤0.35

≤6

≤0.7

计委地下工程根据不同分布中墙的受力状态及墙下低级容许承载力,制定了其墙下压应力控制标准

中隔墙下压应力控制标准(单位MPa)(P323)

控制水平

控制部位

正常水平

注意水平

危险水平

Ⅰ、Ⅲ部中墙底

[σo]<0.1

0.1≤[σo]<0.18

[σo]≥0.18

Ⅱ、Ⅳ部中墙底

[σo]<0.2

0.2≤[σo]<0.25

[σo]≥0.25

Ⅴ、Ⅵ部中墙底

[σo]<0.25

0.25≤[σo]<0.35

[σo]≥0.35

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的实例,结合在北京地区浅埋暗挖施工的经验,采用CRD工法时个步序预测的地面沉降控制标准见下表:

(P315~P316)

变位分配法控制地面沉降

工况

控制

水平

第一阶段

(Ⅰ、Ⅱ部同步施工)

第二阶段

(Ⅲ、Ⅳ部同步施工)

第三阶段

(Ⅴ、Ⅵ部同步施工)

地面沉降限制值U(mm)

量测机制及工程措施

(一)

安全系数

Fs=1.5

<10

正常量测反馈,按既定方案施工

<17

<20

(二)

10~13

及时报告,检查仪器,再次测定后分析原因,观察工作面及支护情况,密切主义变位速率

17~21

除了与第一阶段相同外,增加对中隔墙底部的观察

20~25

同第二阶段

(三)

13~15

强化量测,分析原因,研究控制水平,视情况准备增喷混凝土,加强预注浆,增打拱脚锚杆

21~25

除了与第一阶段相同外,增加以下工程措施:

(1)及时进行衬砌背后填充注浆,

(2)考虑缩小拱架间距

25~30

除了与第一阶段相同外,视情况增加以下工程措施:

(1)缩小开挖进尺,

(2)考虑底部注浆加固

各阶段地面沉降累计数的限制值

<15

<25

<30

根据以往经验和试验,为了保证结构刚度和安全,我们在计委地下工程中指定了拆除临时支护结构监测的控制标准:

(P235)

临时支护监测的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

监测项目

结构安全

不安全

危险

最大值

两天内

两天后

稳定值

拱顶下沉

2mm/d

0.5mm/d

0.1mm/d

7mm/d

>2mm/d

15mm/d

25mm

大跨收敛

1.5mm/d

0.02mm/d

3mm/d

8mm/d

15mm

仰拱上浮

0.5mm/d

0.01mm/d

-

>0.5mm/d

特大断面施工监控项目表、测点布置表、量测频率:

(P351~P352)

监控项目表

监控项目

测试工具及仪表

备注

地面沉降

普通水准仪

必测

普通水准仪、钢尺

边墙收敛

净空变位位移计

爆破振速

测震仪

锚杆轴力

应力计

格栅拱应力

临时支撑应力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接触压力

压力盒

二衬钢筋应力

二衬混凝土应力

测点布置表

围岩级别

与工作面距离(m)

水平收敛

地面位移

5

2

10

量测频率

位移速率(mm/d)

与工作面距离

频率

>10

(0~1)D

每天1~2次

5~10

(1~2)D

每天1次

1~5

(2~5)D

每两天1次

<1

>5D

每周1次

围岩稳定性应变基准如表

隧道周边相对位移值

相对位移值(%)

Ⅲ级围岩

0.20~0.80

0.60~1.60

1.00~3.00

Ⅱ级围岩

0.15~0.50

覆盖厚度(m)

小于跨度

50~100

大于300

浅埋暗挖法用于深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施工

(1)主要测量项目及测点布置:

①拱顶下沉量测:

测点焊接在钢架上,一个断面布置3个点(即拱顶和两拱腰),断面间距一般为20m,断层泥地段为5m;

②净空收敛量测:

在拱脚及拱腰处增设两条收敛基线,测点焊接在钢架上或埋设在围岩中,开挖下半断面时增加收敛基线。

断面间距一般为30~50m,断层泥地段为10~20m;

③钢架反力量测:

利用GSJ-1型矿压仪和GH-50型压力盒量测钢架支承反力。

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布点。

④临时仰拱受力状态量测:

在临时仰拱与钢架拱脚之间埋设GH-50型压力盒,量测仰拱的受力状态。

(2)量测频率:

①第1~15天,距开挖面2倍洞径以内,每天1~2次;

②第16~30天,距开挖面2.5倍洞径,每两天1次;

③第30天以后,距开挖面2.5倍洞径以上,每星期1次;

④当变形速率大于5mm/d时,每天量测3次。

浅埋地下工程钻爆开挖的特殊要求:

地面沉降:

变形容许值

类别

容许值

地面沉降及建筑物沉降

50mm

地下管线位移

一般管线

上水、煤气

30mm

建筑物倾斜

3.0‰

地下监控量测点纵向间距参考表

埋深与开挖宽度比

测点间距(m)

2D≤H

20~50

D<H<2D

10~20

H≤D

注:

地面无建筑物时,测点间距取上限。

隧道上方,由于地层不均匀下沉会造成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监控量测和控制,基准可参考下表:

房屋容许倾斜值(P642)

结构类型

建筑物高度H(m)

容许倾斜值f

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

H≤18

18<H<24

f≤0.005H

f≤0.004H

砌体承重结构

H≤21

监控量测仪器及监控量测精度控制:

建(构)筑物的隆沉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銦钢尺。

水准仪的测量精度为0.1mm

建筑物裂缝的观测

监控量测一起和监控量测精度.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将裂缝进行编号并划出测读位置,通过裂缝观测仪进行裂缝宽度测读。

裂缝观测的结果应绘制成建(构)筑物裂缝图。

对于一般裂缝的测量可使用裂缝宽度仪和小钢尺。

裂缝宽度仪的测量精度控制在0.1mm,小钢尺的测量精度控制在0.5mm,对于精密测量,采用应变计或千分表进行测量,其监控量测精度为0.001mm。

监控量测频率.对于建筑物沉降、位移和倾斜进行观测的频率:

距开挖面<2B时每天1~2次,距开挖面<5B时每两天一次,距开挖面>5B时每周1次。

对于建(构)筑物的裂缝,应定人定时进行观测,观测的频率按照两次观测期间裂缝发展不宜大于0.1mm以及裂缝所处位置而定。

地中多点垂直位移的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频率一般为每周两次,地面沉降较大时,应增加监控量测次数。

明(盖)挖法施工监控量测内容总汇(P661~P664)

监控量测项目

监测元件与仪器

测试范围和测点间距

测试精度

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

分类

基坑外地面和建筑地层土质描述

全过程

应测

桩墙顶水平位移与沉降

经纬仪

水准仪

桩顶冠梁.长短边中点和围护结构的每个拐角处必须布点,布设在基坑平面上挠曲计算值最大的位置.无支撑时每20m左右布置一个测点,有支撑时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两道支撑之间

1mm

基坑开挖时,每天2次,若有异常情况,增加到每天3~4次;

基本稳定后,每2天1次

桩墙深层挠度

测斜仪

桩体全高.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距0.5m或1m;

标准段按30~40m布设一个观测主断面

桩墙内力

钢筋应力计频率仪

桩体全高.长短边中点,且竖向间距5m左右,轴力监控量测断面应布设在支撑的跨中部位

0.1

MPa

全过程,每天1次

选测

围护桩墙

桩墙土压力

压力盒频率仪

围护桩迎土侧,嵌固段桩基坑侧、背基坑侧.长短边中点,且竖向间距5m左右;

在平面上,沿着基坑长边标准段每30~40m设置一个观测主断面,设点桩位与观测主断面,设点桩位与观测主断面相对应

<1/100

(F.s)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天2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2天1次;

土方开挖后、结构施工前每周1次

水平支撑轴力

钢筋应力传感器

频率仪

位移计

每道支撑.测点一般布置在支撑的两头或中点.对于监控量测轴力的重要支撑,宜同时监控量测其两端和中部的沉降及位移

从支撑设置后到支撑拆除,每天1次

圈梁和围檩

内力

钢筋应力计

沿着基坑长边标准段每30~40m设置一个观测主断面,设点桩位与观测主断面相对应

0.1MPa

全过程,每3天1次

水平位移

锚杆或锚索或土钉内力

基坑和竖井周边.圈梁和围檩结构每侧的中间必须布设监控量测点,圈梁和围檩结构的长短边原则上按5~10m布设一个监控量测点,可选择在圈梁和围檩结构位于两根支撑的跨中部位

顶板(盖挖)内力

在立柱与顶板的纵横断面上、立柱与顶板的刚性连接部位,以及两根立柱的跨中部位各布置2个钢筋计

0.1mm

立柱(盖挖)

垂直沉降

柱身全高.在标准段选择4~5根具有代表性的立柱进行内力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在与板层接触的立柱上和立柱柱身的中部,每一个断面上布置4个钢筋计.沉降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立柱刚性连接的顶板表面上,使用铆钉枪打入或钻孔埋设膨胀螺丝.每根最少布设两组倾斜测点(每组2个),具体测点数目视现场情况而定

轴力

侧斜

0.01%

基坑隆起

在基坑中央和距坑底边缘1/4坑底宽度处及特征变形点必须布设

坑内地下水位

孔隙水压力计

基坑四角点,长、短边中点

mm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天2次;

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2天1次;

土方开挖后结构施工前每周1次

相邻地层

地面沉降水平位移分层沉降

分层沉降仪

每周1~2倍基坑开挖深度.长、短边中点,沿着基坑的长边,每30~40布置一个观测断面,基坑深度变化及断面变化处,应增加监控量测点密度,每30~40一个主观测断面

基坑开挖期间,基坑外10m以内每天1~2次,基坑外10~20m直接每2天1次,基坑外20~30m之间每3天1次,基坑外30m以外每周1次;

如出现位移值明显增大时,应增加监测次数

地下管线

垂直位移

从基坑边起至开挖深度约2.0~3.0倍距离范围管线的接头处,或者对位移变化敏感的部位,沿着管线延伸方向每10~15m布设一个测点

开挖起至出土±

0.00m,每天1次

相邻建筑物

倾斜裂缝

裂缝观测仪

位于施工中线量测40m左右区域范围以内,一般可设在建筑物的四角(拐角)上,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物连接处,伸缩缝、沉降缝和不同埋深基础的量测.原则上每栋建筑物上最少布设4个沉降点,两组倾斜测点(每组2个),沉降测点一般布置在房屋四角及其他结构物周围基础上.测斜时,在建筑物的墙面上下垂直布设2个测点,用经纬仪进行观测

开始降水3天以前和降水完成3天以前,每天1次,其他时间每2天1次

坑外地下水

水位

水位计

一般在明挖基坑的四角点以及基坑的长、短边中点布置.对于长边较大的及肯,可以每30~40布设一个测点,测点距基坑围护结构的距离为1.5~2m

降水期间每天1次

孔隙水压力

竖井净空收敛

收敛计

原则上竖井结构的长、短边沿竖向按2~3m布设一个监控量测断面,每个监控量测断面最少布设2个监控量测点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拱顶最大容许下沉值参考表(P684)

地质条件

跨度(m)

拱顶最大容许下沉值(mm)

中等稳定的块状或层状岩

≥10

20~40

较不稳定和较破碎的围岩

40~80

不稳定的破碎围岩

含水的膨胀地层

视具体情况而定

隧道施工中各类围岩容许位移值(参考值)(P690)

各类围岩的隧道容许位移值单位:

围岩类别

净空变化值

单线

双线

Ⅰ~Ⅱ

>75

>150

Ⅱ~Ⅲ

25~75

50~150

Ⅲ~Ⅴ

《锚喷支护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各类围岩的隧道洞周容许收敛值(P690)

铁路分类

洞周容许相对收敛值(%)

埋深

<50m

50~300m

300~500m

0.1~0.3

0.2~0.5

0.4~1.2

0.15~0.5

0.8~2.0

0.2~0.8

0.6~1.6

1.0~3.0

《铁路隧道新奥法》(P691)

隧道周边容许相对位移值

容许相对埋深

位移值(%)

50~300

>300

0.10~0.30

0.20~0.50

0.40~1.20

0.80~2.00

地铁隧道明(盖)挖法施工的基坑监控量测控制标准(P691)

控制值(mm)

位移速率控制值(mm/d)

桩顶下沉

1

20

桩体水平位移

30

竖井基坑水平收敛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基坑监控量测控制标准(P692)

位移平均和最大速率控制值(mm/d)

平均:

最大:

3

地铁隧道暗挖法施工的基坑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区间

车站

60

拱底隆起

隧道

120

车站水平收敛

城市轻轨超大断面车站暗挖法施工(P734)

隧道控制值为:

拱顶下沉为30mm,周边水平收敛为25mm,爆破振速为1.5cm/s

特大跨超浅埋隧道施工:

(P747)

岩体爆破时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和噪声:

采用DSVm-4C测振仪1台,891-2拾振仪4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按质点振速和结构要求设点,噪声的测距根据规定设置,随爆破及时监测。

地面、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结构物的变化:

采用水准仪和水平尺按每10~20m一个断面,每断面7~11个测点进行测量。

拱顶下沉:

采用水准仪、钢尺等按每5~1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个测点进行测量。

型钢内力:

采用支柱位移计和测力计按每30榀工字钢钢架设一对测力计进行测量。

地面、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及结构物变化,拱顶下沉,周边净空收敛位移以及型钢内力的量测频率:

在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小于2B处每天量测1~2次,在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小于5B而大于2B处每两天量测1次,在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大于5B处每周量测1次(B为坑道宽度)。

地面沉降观测点:

在线路中线两侧每2~3m设一个测点,中线附近测点密一些,远离中线测点渐稀,每侧不得少于6个测点,测点布置要牢固,并做出明显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