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933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0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由于我县中药材从野生采挖发展成为人工种植起步早,2004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县,全省仅三家。

2009年被河南省认定为中药之乡,***县中药材产业得到县委、政府的支持并列入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山区带动型产业来抓,公司长期聘请中国中医药研究院药植物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及有关专家作为技术支撑。

由县农业局组织成立中药材科技生产组,组建科技人员20多人。

多年来,在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已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及采集野生资源驯化种植,筛选出一些适宜于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品种;

在中药材生产和科技措施推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在更新观念和运用农业科技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单产,打造品牌,生产出批量高质量原材料有较大潜力。

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2000亩,其中***县香花镇渔牧场,基地总面积约25km2,可种植中药材30000亩。

药用植物育种基地6000亩。

在香花、马蹬两镇发展药用植物种植推广基地,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规模12000亩。

在***县产业聚集区征地100亩建设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加工生产基地。

在育种基地建立5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1000平方米的晾晒仓库,主要用于实验室培育、药材鉴定、常规检验和药材遇阴雨天气的晾晒及库存。

建设完善的节水灌溉装置,满足6000亩育种基地的需要。

建设完善的机械化耕种、采收等农机具10余台。

建设期限为11个月(2013年1月—2013年11月)。

5、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4833.49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

(1)建设工程费1916.33万元,占总值的39.65%;

(2)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506.40万元,占总值的10.48%;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74.92万元,占总值的11.89%;

(4)预备费149.88万元,占总值的3.10%;

(5)建设期利息70.47万元,占总值的1.46%;

(6)流动资金1615.50万元,占总值的33.42%。

6、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833.49万元,由以下渠道筹措:

(1)申请国家扶持资金4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8%。

(2)申请地区配套资金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41%。

(3)申请县级配套资金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41%。

(4)银行长期贷款400.00万元,按现行银行贷款利率7.83%计算利息,占项目总投资的8.28%。

(5)民间贷款(实力企及个体)1400.00元。

按现行银行贷款利率7.83%计算利息,占项目总投资的29%。

(6)企业自筹2592.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3.6%。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表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达产年

1.1

柴胡饮片

吨/年

1995

1.2

鱼腥草饮片

2280

1.3

板蓝根饮片

627

1.4

地黄饮片

1282.5

1.5

紫竹饮片

1140

1.6

益母草饮片

3040

1.7

丹参饮片

10800

2

总投资

万元

4833.49

其中:

建设投资

3147.52

建设期利息

70.47

流动资金

1615.50

3

资金筹措

3.1

申请国家扶持资金

400.00

3.2

申请地区配套资金

20.00

3.3

申请县级配套资金

3.4

银行长期贷款

1800.00

3.5

企业自筹

1462.64

3.6

流动资金短期贷款

1130.85

4

成本

年均

4.1

总成本

16194.99

固定成本

1505.11

可变成本

14689.88

4.2

经营成本

14817.62

5

财务指标

5.1

销售收入

19713.50

5.2

利润总额

1069.15

5.3

销售税金及附加

2449.36

5.4

投资利润率

%

22.12

5.5

投资利税率

72.79

5.6

内部收益率

税前

54.11

税后

46.58

5.7

财务净现值(I=12%)

8204.80

6572.19

5.8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3.0

5.9

盈亏平衡点(BEP)

58.47

5.10

借款偿还期

5.11

偿贷比

1:

0.52

8、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水产鱼牧场和香花镇、马蹬镇山区的栽培适宜区。

其中公司基地3万亩,两镇带动农户3000户(户均4亩)种植12000亩。

(2)项目带动能力

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除公司基地3万亩,可使约3000户山区农民(按户均4亩)直接受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河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规划纲要》。

3、《河南省中药材GAP种植技术》(2003年4月河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版)。

5《河南南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行动规划》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1月。

6、《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7、《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8、***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渠首生态区建设规划。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1月4日。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县丹江流域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饮片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建设规划,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符合《河南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行动规划》。

项目依托***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采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或租用协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使农户利益受原料市场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公司获得优质原料的运行机制,是对“公司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运行机制的深化,项目建设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3000户山区农民(按户均4亩)直接受益。

同时,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

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

财务分析表明,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46.58%大于基准收益率12%,财务净现值6572.19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3.3年小于1/2项目计算期,贷款偿还期3.1年(含建设期1年)。

投资利润率为22.12%,投资利税率为72.79%,超过行业基准水平,项目投资方案合理,财务分析可行。

2、论证结论

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

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

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中药材对适生环境要求较为严格。

建议严格区划,在适生区域栽培。

2、种苗供应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公司应将其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经营保障措施。

3、中药原料基地建设实施GAP标准是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建议龙头企业在项目批准后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相关中药材GAP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研究,最终制定出相关中药材GAP河南标准。

4、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完善项目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加强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效果。

5、项目区中药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中低产田面积大,而造成中低产田面积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肥力不足、山坡地分布范围广,灌排渠系不完善,播种后遇到干旱时不能及时灌溉,机械化水平低,农家肥等农用物资运输困难,有机肥料施用量偏少,用传统种植方法来实现单产已成为这一区域目前生产中的主要手段。

由于品种的引进示范、筛选和推广力度不够,目前的生产没有解决科技推广问题,良种良法跟不上。

粗放经营方式突出,现代生产管理化程度低。

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原始粗放型生产上,同时,也因田间内部基础设施较差,先进的农业、农机适用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运用,优质农产品生产因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市场竞争能力极弱。

项目区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为主,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种粮基本无利可图,农民精耕细作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日趋增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这同样是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开发不可忽视的障碍因素之一。

针对项目区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治理的主要措施,一是实行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

二是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扶持大量引进优质适用的中药材品种实行筛选、繁育和推广,大力推广农业综合科技措施,在项目区逐步实现良种化、规范化、科学化中药材生产模式;

三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产品,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以求土地的永续利用;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增加投入实行搞示范带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利用先进、适用科技和优良品种,促进推广和普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中草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疗药品现代中成药制药原料,自古以来在人类救死扶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生活及医疗中,中医医疗仍然具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一面,特别是针对疑难杂症、传染性病毒疫病有独特、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医疗效应是西医药无法可比的。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等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潮流。

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用天然药物代替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中药材产业的产值都在递增,据统计中药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每年增长20%。

***县作为国家无公害中药材基地县,且中药材中的桔梗花期可达两个半月,花色紫蓝,奇艳无比,另外天冬药材具有天然文竹美誉,两种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也是美化景观的特殊植物。

但是我国的中草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野生自然资源,很多宝贵的药种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生态受到破坏,加之多年来不断的采挖,使野生中草药材不断减少,有的面临濒危处境,市场资源药品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因此,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豫西南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

在“十一五”、“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县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在山区半山区不断努力积极开展中草药人工种植,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在沿丹江流域发展到一定的基地规模,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困难的制约,良种及肥料的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中药材科技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良种、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加上生长周期长,致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期处于生产规模扩不大,产品出不来,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生产格局。

加之科技经费不足,生产种植不规范、产前投入不足,导致种植药材产量不高或不能增收,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扩展基地困难重重,土地利用率极低,生产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因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作为调整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对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大力开发生物资源,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保渠首生态水源,在大农业上奔小康”这一发展战略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实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经济面临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

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农业和农产品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

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县位于南阳中药材重点发展的西部,与湖北、陕西接壤,生产的中药材主要依靠***、西峡的制药企业消化和南阳中医药大的市场带动。

因此,按照市场的需求,实施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药材优质品牌,增强中药材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增加地方收入,培植财源以及促进全市自给平衡及外销等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

鉴于上述情况,根据《河南省“十二五”农业项目立项指南》和《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行动纲领》的要求,结合《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对***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布署和产业区域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特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地方和公司发展,保护丹江流域水源水质,结合豫政[2011]9号《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沿丹江流域立体生态种植中药材。

首先以开发***道地药材为主,配合水资源保护,在荒坡地主要种植乔木灌木类药材,如油茶、紫珠、牡丹皮等;

可耕地主要种植根茎类,如柴胡、丹参、板蓝根、重楼等;

湿地主要种植鱼腥草、益母草等。

以***道地药材柴胡、鱼腥草为主积极申请国家GAP认证。

以上药材除本公司生产中成药使用外,计划在***产业聚集区建设中药饮片加工基地,面向全国中药厂、中医院、综合医院中药房及药店销售,时机成熟后申请出口。

真正把几千年的民族医药传承下去,造福全人类。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中十分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医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面对一些无法治疗的疾病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医药的一些窘境使得天然药物被重新重视。

中医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到现代医药的迅速发展,中医药已成为影响世界医药发展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由于中药来源于大自然,无污染、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党和国家历来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给予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制订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医院建设,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治疗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据统计,我国中药材总数有12807种,其中来源于植物的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

中药承担了全国1/3左右的药物医疗保健任务,而且每年还有几亿美元的出口效益。

2002~200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9%、18.5%和11.6%,可见,我国发展中药材生产潜力巨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组委会介绍,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约为40亿,使得世界各国不断放宽对中医药的限制,其销量也逐年攀升,中医药产业在全球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

全世界草药市场每年的总交易额已超过430亿美元,而每年我国中草药的出口却只有6亿美元。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药,在欧洲乃至世界草药市场所占份额却很低,有关专家研讨分析认为,中药走向国际化主要障碍之一,是中药行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落后,据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在我国的中药生产企业中,目前获得GMP证书的中药企业还不到5%,使得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无法保障,很多出口的中药由于原料和生产技术等问题,无法控制农残、重金属含量等检测指标或含违禁成分而遭拒售。

中药材是中药生产的基本原料,中药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产道地中药,须具备道地药材。

中药材的生长有其必要的生态环境,要生产好的终端产品,就须从药材生产的源头抓起,更为重要的是要从生态环境的建设上去研究,很多药材已有数十年和百余年的种植历史,长期的在大田种植,又因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严重的破坏了药用植物内外的生态环境,致使出现病害,有些药材因缺乏统一、科学的种植标准,药材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品种退化。

中药材供应混乱、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已成为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还原中草药生长的自然环境,运用科学发展观建立生态药业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生态示范基地,辐射和带动农民建立中药材GAP药源基地,势在必行。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全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又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境内有着丰富的医药资源,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储藏总量均处于前列,其中中药材的产量在全国占第三位,主要分布在伏牛山区、怀庆府一带、大别山区,特别是伏牛山区品种较多。

现已查明:

全省共有中药资源2302种,10隶属个门,324科。

其中药用植物203科,1963种;

药用动物121科,270种;

药用矿物44种;

其他种类25种。

全省药材总储量8604万吨。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中药资源150种,占药用资源的6.5%;

加工利用药材资源品种115个,占中药资源品种的5%;

总储藏量86363万公斤,植物类64206万公斤,动物种类4274万公斤,矿物及其它类17881万公斤。

储量最大的中药材品种主要有金银花、连翘、丹参、桔梗、山茱萸、黄栌、柴胡、板蓝根、山楂、茯苓、蜂蜜等三十多种。

中药材种植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农民种植有比较成熟的技术,种植积极性较高,群众基础好,具备良好的中药材基地建设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基础。

为了发挥大型制药企业在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保证企业自身药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为当地农民的药材种植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进中药种植改革,实现中草药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进而促进农民和企业增收,***县度帮中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该项目。

中药材生产在***县已有20多个年头,前些年以生产柴胡、丹参等为主,近年来公司以开发***道地药材为主,配合水资源保护,在荒坡地主要种植乔木灌木类药材,如油茶、紫珠、牡丹皮等;

可耕地主要种植根茎类,如柴胡、丹参、板蓝根、生地等;

在山区农产业生产中对农民已有较大的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

但是,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传统种植习惯的束缚,良种的培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对已推广的中药材由于面积产量规模小,生产周期长,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中药材生产产品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面临新的形势,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中成药品已上千种,针对豫西南、鄂西北、陕东南区域三大中药材销售市场看好,原材料严重不足,产品供不应求。

为此,尽快建设规模型中药材基地,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着力解决增加中药材产前投入问题,提高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及种植水平,形成基地规模品牌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已是摆在全县上下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世界开放,中成药不仅在亚洲需求量大,近年也成为美洲、欧洲医药市场的热销品,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享受国际农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国际农产品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

中药材是中国的第一大优势,发展中药材,是我国实现中国祖传医疗为全人类服务的经济发展战略。

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及质量使中药材生产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结合***旅游业丹江风景区沿线药材花卉、生态景观及药材开发,实属***县双向产业并举的一大举措。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对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区域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推动作用,具有高强的战略意义。

2、项目建设的意义

(1)对调整***县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意义。

***县地理环境特殊,位于南水北调中线的渠首生态敏感地带,特别是丹江湖东岸的香花、九重、马蹬地区,经济发展更是严重滞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上,投入大、收入少、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度大。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缺乏覆盖面广,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加之***县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推广难度大。

本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