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系统观察、对资料的主观解释、变量间的关系纠缠不清。
沙可(对癔症患者的治疗)、弗洛伊德、穆雷、罗杰斯、凯利
实验途径:
通过操纵一个变量,测查其对另一个变量的效应。
操纵具体变量;
客观记录资料、建立因果关系。
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
任务情境限制了研究发现的推广性。
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认知趋向
相关途径:
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起不同人格变量间或人个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
研究众多变量;
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不能解释因果关系;
自我报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高尔顿、卡特尔、艾森克、人格的五因素研究
人格测评:
在具体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
目的:
使心理学家对人格作出有价值的观察;
证实或证伪某种理论假设
情境性质、刺激性质、指导语的性质、被试的反应等变量信息
信度:
可信程度;
分类:
重测信度、半分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
效度:
准确程度(测量的是否是所研究的概念;
测量是否准确);
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实证效度,又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构思效度(逻辑效度)
人格测评的方法:
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访谈员偏差(对来访者的偏见;
对某种回答的期望效应;
暗示或诱导性提问)
自陈量表:
优点:
能获得大量数据;
施测简单、评分客观、解释容易。
缺点:
示伪反应;
无法报告潜意识的内容;
难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投射测验:
个人内部深处的心理活动不是依靠外部刺激和直接引出的,而只能以间接的刺激为线索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
适用范围广,但是极大依赖于解释者本人的经验、
人格心理学几大争议的问题:
人格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跨时间的和跨情境的稳定性?
怎样解释人格的稳定与变化?
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基因和环境、天性与教养是如何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个体的人格的?
潜意识过程怎样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感情和行为?
自我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有多大的差别?
思维与感情对人的行为和健康具有何种影响?
二讲、精神分析学派
人格结构:
地形观:
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结构观:
本我(伊底)——快乐原则(原始、混沌、不辨是非、不合逻辑)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的决策和执行者)
超我——道德原则、理想原则(良知、自我理想)
人格动力学
人是一个能量系统,由本能所驱动。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是由潜意识决定的。
本能:
源于身体需要或冲动,朝着立即求得满足以获得快乐的目的,而满足本能的对象和手段是变化的。
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本能能量的投注和反投注来描述。
生的本能:
自恋、爱、施虐、受虐
死的本能:
破坏、攻击(朝向他人:
攻击;
朝向自己:
自残或自杀)
焦虑:
一种被察觉到的不愉快的感情状态,伴随着一种警告人们预防迫近威胁的生理感觉。
现实性焦虑——外界环境神经性焦虑——本我道德性焦虑——超我与自我的冲突(自我保护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特点:
他们是潜意识的、伪造的或歪曲现实的,其功能是防止本我的冲动
种类:
压抑、解脱和分离、反向作用、置换(转移)、固着、退化、投射、内射、升华
人格发展阶段:
口唇器、肛门期、性器期(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阉割情结/阉割焦虑;
阳具嫉羡)、潜伏期、生殖期、成熟期
对潜意识的研究:
被压抑的记忆?
研究潜意识的意义:
理论意义:
对潜意识的理解决定了在人格观上的差别,也导致了研究兴趣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伦理和司法意义
潜意识:
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成分组成,他们不能被觉知到但又对心理机能发生着潜在的影响。
潜意识的例证性现象:
阈下知觉、内隐记忆、分离现象、盲视、催眠、阈下听觉、自动化过程
无知觉条件作用——谷仓实验谷仓—焦虑反应红(谷仓前)谷仓后、所有与乡村关联的词
存在对意义相关刺激的普遍焦虑,即使被试没有意识到最初的电刺激信号。
精神分析的动力潜意识研究
动力潜意识:
操作过程与意识有质的差别,是无逻辑的;
包含着愿望、驱力和动机;
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
实证支持——波特茨尔
向被试呈现低于意识水平的图画,第二天报告头天晚上的梦并画出主要部分
清醒状态下被试无法报告的内容不仅被知觉到了,而且还影响了当晚梦的内容
阈下心理动力激活
程序:
速示器呈现材料(希望or恐惧)
黑色空白屏——意象
Study1、引起积极情绪、减缓焦虑愿望
“我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走了”、“人们在行走”
Study2、竞争力测试
投掷飞镖——呈现刺激(“击败爸爸是错误的”、击败爸爸没错、人们在行走)——飞镖竞争游戏
无意识的恋母情结冲突增加或减少时,人与其他人的竞争能力相应的改变。
Study3、冲突激活与动力关联行为
饮食正常女大学生、饮食失调女大学生
变量1、焦虑--减缓操作(妈妈正在离开我、妈妈渴望它、梦娜渴望它)
变量2、刺激呈现时间(4毫秒、200毫秒)
刺激唤起的饮食混乱被试的焦虑导致饮食行为的增加。
迄今为止有100多项类似研究全面支持动力潜意识的理论及其存在。
抑郁与攻击转向、口吃与排泄、口唇期依赖人格与抛弃拒绝恐惧
争议问题:
可重复性差
认知潜意识得研究
认知潜意识包括所有不能被觉知的认知过程,但不考虑是什么原因使它们不能觉知
潜意识对记忆的影响——“虚假名声效应”
非名人名单(完全注意、注意分散)-----名人+新增非名人+先前非名人名单-----对新名单中的人物声誉作出判断。
潜意识对知觉的影响------“嗓音判断”
句子A-----新句子所有句子均在不同响度噪音背景下,要求被试判断嗓音的响度
即使告知被试先前的知觉会影响对嗓音的判断,被试仍然认为先前听到的句子的嗓音背景比新句子小
潜意识对于知觉的影响是自动化的,被试无法意识到并对其加以控制。
情感和态度行程中的潜意识影响
呈现照片(积极情绪唤起、消极情绪唤起)——报告对照片人物的态度并评价其吸引力程度
积极组比消极组报告了更为正面的态度,人格评价也更为积极。
潜意识的动力观和认知观
强调潜意识过程的重要性以及潜意识对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
界定不同:
心理分析的动力潜意识完全是一种目的、动机和驱力的潜意识,而认识的潜意识则是关于思维进程和观念的。
功能定位不同:
防御功能/内隐到外显
对潜意识过程性质的描述不同:
非逻辑、非理性(象征、隐喻、梦)/信息加工
进入意识的可能性:
难以进入意识固态保持/遵循记忆规律的转换过程
两种潜意识观的比较:
动力潜意识和认知潜意识
催眠
催眠是什么?
精神分析的观点
在催眠状态下,无意识的阻碍在某种程度上减弱;
自我形成一个新的亚系统;
“新分裂论”——意识的一部分进入变异状态,另一部分仍能清醒的知道催眠中发生的事。
(失痛实验、书写实验)
社会认知的观点
被催眠者体验到的是一种不同于清醒状态的意识状态,因为人在催眠状态下做到的事情没有超出清醒状态的能力范围;
用期望、动机、注意力来解释催眠;
对“隐藏观察者”的批评
催眠后遗忘
压抑or遗忘?
对催眠的反应
被催眠者的特征:
进入角色的能力、专注特质、态度(肯定态度要比否定态度容易出现积极的反应)动机(越想体验越容易产生反应)、期望【期望操作(测试、想象两种处理、控制组)——催眠反应】
对梦的的解释: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窗口
显梦——隐梦
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满足,绝大多数愿望的满足是以某种内隐的内容表现的。
凝缩和转移抑制或颠倒
释梦的两个途径:
围绕梦开展自由联想;
梦的象征;
三个典型的梦(裸体的梦、所爱的人死去、考试不及格)
梦中的人物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
50%vs65%恋母情结
梦的再现——重要但又悬而未决的冲突
高度焦虑与性梦象征
过失分析:
行为倒错;
日常生活的口误、笔误、遗忘、误放和动作错误等失误行为是被压抑的牵制倾向与意识到的牵制倾向之间冲突的结果。
幽默
什么样的笑话最好笑?
纯粹的笑话vs倾向性笑话
攻击型幽默和性幽默的实质是个体以一种社会赞许的方式来发泄本我欲望和冲动(攻击或性)
一个因为听了一个下流笑话而捧腹大笑的,……是作为一个攻击行为的旁观者而笑的。
——弗洛伊德
对弗洛伊德幽默观点的实证研究
对不友善幽默的偏好;
用不友善的幽默减少攻击性(激怒——看笑话[攻击性vs非攻击性]——情绪、攻击行为);
紧张和好笑的水平(抓老鼠实验——低紧张组、中度紧张组、高度紧张组)
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着重非常态和特殊心理现象的研究,从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者那里获得资料;
实用临床病法(个案研究),注重整体分析研究方法又是治疗方法对条件不加控制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
开创性的探索人格和变态,建立现代心理学的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提出许多重大的人格理论问题
创造一套独特的人格研究方法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性过分强调无意识过分夸大本能作用理论难以通过实证检验
过分依赖非常态材料
三讲新精神分析学派
新精神分析论对经典精神分析的反对
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强调后天自我的作用;
相信人的能力,对未来持乐观主义态度;
不仅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而且注重人一生的发展
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弗兰克尔的意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论(霍妮的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人格结构说
意识(自我):
能够被人知晓的心理部分。
自我是意识的中心、门卫。
个人潜意识:
由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所构成。
——情结
集体潜意识:
人类祖先经验的沉淀物
集体潜意识:
原始意象人格面具(或人物)
阿尼玛(阴性基质)anima阿尼姆斯(阳性基质)animus
阴影(阴暗自我)shadow英雄大母神grandmother
智慧老人
本体theself、自性(本体vs自我、曼荼罗)
西方传说中的曼荼罗:
诈情、骗爱;
敬畏、敬爱;
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
力比多
等值原理和原理
历史决定or目的决定?
进行:
为了实现自我实现,个体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心理能量向前流动
退行:
为了实现自我实现,个体需要适应内部世界,心理能量向后流动
人格类型说态度:
内倾、外倾四种思想功能:
感觉、思维、情感、直觉
人格发展发展阶段:
童年期(无政府主义——君主政治——二元论)、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人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发现不同的意义
荣格的研究方法荣格式的“释梦”:
象征而非对应
梦的补偿性
梦的类型:
大梦、点型的梦、能记得的最早的梦(原始意象、原始事件以及原始客体)
字词联想测验:
揭开定位情感的情结
主动想象:
揭示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
荣格理论的贡献:
集体潜意识为人格理论增添了新的维度;
超自然力量
荣格理论的局限性:
不能证实或证伪;
重要概念之间无法界定;
适用性较低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人格发展的动力:
自卑感和补偿:
自卑源于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
最终目标——每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就是优越,包含更加完美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
追求卓越的途径:
追求个人的优越;
追求社会的成功
知觉主观性:
虚构器官卑劣
人格的统一性与内在一致性:
器官用语意识与无意识
社会关注:
作为全人类的一员的情感,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团体中的成员资格;
来源——亲子关系(母子vs父子);
生活风格:
是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独特手段;
生活风格的形成与家庭尤其是早期家庭氛围密切相关(父母亲的教养方式;
出声顺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根据社会的关注程度:
统治支配型;
索取依赖型;
躲避型;
社会有益型
人格适应:
无论是健康的生活格调或是错误的生活格调都是在童年期形成的。
适应不良的因素:
夸大的生理缺陷;
娇惯的生活风格;
被忽视的生活风格
阿德勒理论的贡献:
实用性较强;
社会关注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阿德勒理论的局限性:
缺乏系统性;
不能证实或证伪
弗兰克尔的意义心理学
弗兰克尔主要著作:
《人类对意义的追求》(《活出意义来》或《追寻生命的意义》)、《医生与灵魂》、《心理治疗与存在主义》
营囚心理转变
震惊:
最后的希望;
好奇
冷漠、无动于衷——“情绪死亡”:
退化;
精神生活的深度发展(精神生活:
思念的幻象、死囚的美感体验、艺术活动、幽默)
重获“自由”后的适应:
人格解体;
宣泄;
精神失调的危机
讲述+治疗=意义分析
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放在将来,也就是说,焦点是放在将来要完成的互作与意义上,尽量不强调所有“恶性循环的形成”及“反馈机制”。
使来访者觉醒,清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课题,则能激起他的潜力以及客服神经官能症。
人有意志的自由:
存在的挫折;
——“心灵性神经官能症”;
人有追求意义的意志(唯一的自由)
心灵动力学:
心理健康是奠基于某种程度的紧张;
“存在的空虚”
悲剧乐观主义:
一种在面临痛苦、愧疚以及思维的情况下肯定生命的方式
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有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的去实现的。
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
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有特殊的机遇去完成独特的天赋使命”
“生命的意义既不能模仿,也不能引进,它只能由每个人在各自不同的存在环境中寻找和发现。
……生命的意义来自于个人在与责任相连的自由中运用无意识和友谊似的人类精神力量。
”
发现途径:
创造、工作;
体认价值;
受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集中营’……作为完整的人,我们必须以宽容和忍耐的态度去对待它;
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爱的意义苦难的意义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我们对人生的态度。
我们应自行学习--并且要教导濒于绝望的人--认清一个事实。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
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
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
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中心观点:
生命是有意义的;
我们有寻求意义的意志,这是我们活着的主要动机;
我们有在思想与行动发现意义的自由;
我们的心灵、肉体和精神的综合体,精神是关键——它使我们能够行使意义的意志,正是我们的目标,越过本能与性的需要实现自我超越。
霍妮的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霍妮:
基本焦虑的创始人
文化决定论:
文化因素对常态行为和神经症行为的形成都起决定作用。
神经症的起因:
神经症源于儿童与父母的相互关系;
基本敌意与基本焦虑;
如果儿童真正得到父母的慈爱与家庭的温暖,就会感到安全,人格就会正常发展。
直接或非直接的控制,漠不关心,行为古怪,不尊重儿童的个人需要,缺乏真正的知道,蔑视的态度,赞扬太多或没有赞扬,缺乏可信赖的温暖,不得不在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做出选择,责任太多或太少,过度保护,与其他儿童隔绝,不公正,歧视,不兑现承诺,敌意的气氛……以及周围环境中暗藏的虚伪
基本敌意与基本焦虑
二者相互作用
四种抵御方式:
关爱、顺从、权力、退缩
强迫驱力
神经症需要:
个体在极力与基本焦虑抗争中具有典型神经症特征的需要;
对关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
对强有力伙伴;
对狭窄生活世界;
对权力;
剥削他人;
追求社会认可;
追求个人魅力;
抱负与个人成就;
追求自足和独立;
追求完美
基本焦虑基本敌意防御焦虑
正常防御——自我运动:
接近他人(友好,可爱人格);
与人对立(竞争社会的生存者);
背离他人(自主、宁静的人格)
神经症防御——强迫运动:
接近他人(顺从人格);
与人对立(攻击人格);
背离他人(隔离人格)————神经症策略的无效性
人格动力与发展
人格是完整动态的自我。
自我形态:
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内心冲突:
理想化的自我意象(神经症似的追求荣誉[完美的野心、神经症野心、获得报复性胜利的驱力];
神经症要求;
神经症骄傲)
自我仇视:
自我苛刻、自责、自我贬低、自我挫败、自我仇视、自我毁灭
女性心理学:
男女之间的差异不是生理解剖的结果,而是对文化和社会期望的产物;
基本焦虑是男人需要征服女人以及女人希望羞辱男人的核心。
俄狄浦斯情结阳具嫉羡
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
对经典精神分析忽视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
提出新的概念;
为以后的研究和治疗打下基础
新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
可验证性较差;
过分简化或忽视了一些重要概念
新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
攻击行为:
弗洛伊德“死的本能”;
阿德勒“生活风格”;
霍妮“基本焦虑导致的攻击人格”
挫折和攻击:
“人类不是希望被爱的友好的动物,相反他们具有很强的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
挫折—攻击假设:
间接表达的攻击——迁移、间接攻击、升华
对挫折—攻击假设的验证
除了挫折还有什么能引起攻击?
挫折总是导致攻击吗?
插队测验;
冰球手攻击行为;
攻击的转移(2[激惹vs无激惹]×
2[骚扰者vs陌生人])
攻击能够导致宣泄,使得攻击减少吗?
攻击能导致宣泄?
攻击过后生理唤醒水平较低
攻击能否减少攻击?
任务A:
就争议问题发表观点[激惹vs无激惹];
任务B:
同伴进行任务[亲自vs旁观vs无];
任务C:
?
挫折--攻击假说的修正:
挫折令人感到不愉快;
不愉快时间增加攻击的可能性;
预测攻击行为出现与否,关键在于事件引起人们不愉快的程度
焦虑和应对策略
应对焦虑:
恐怖电影实验(提醒;
超然)
应对策略:
积极策略与回避策略;
问题中心策略与情绪中心策略
依恋类型(个体对某个特定对象的亲密而强烈的情感联系)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儿童依恋类型——陌生情境实验:
安全型;
矛盾-焦虑型;
回避型
成人依恋类型调查:
56%25%19%
(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情……
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相信他们,依靠他们……
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
依恋类型与爱情关系
四讲特质流派
特质是持久而稳定的行为倾向。
它使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
特质与特质论
作为特质维度的人格:
特质曲线;
两个重要假设(人格特征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
人格特征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论的主要特征:
注重了解处于特质分布曲线某一点上的人的行为如何,而不关心对一个人的认识;
不注重探明行为的机制,而把重点放在对人格的描述和行为预测上;
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本章内容: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艾森克的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大五人格模型
特质理论的相关研究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是个体内在身心系统中的动力组织他决定一个人独有的行为和思想。
人格不是一个静态结构;
生理和心理双重重要性(特质是一种神经生理结构,它使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在行为反应上产生广泛的一致性;
人格隐藏在面具的背后支配的个体的行为);
人格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不同的刺激特质机能等值反应
同辈们缺乏朋友
团体害羞回避社会团体
嗜好喜欢单独活动
讨论会不愿参加讨论
特质的种类
共同特质:
许多个体共有的那些特质
个人特质:
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奥尔波特的研究方法:
关心人格的独特性,重视研究个人特质,而不是探讨群体特质;
强调进行特殊规律研究(个人记述研究),即对个案作深入研究,避免进行共同规律(一般规律)研究;
珍妮的信件——特质名词描述;
表现性行为——代表行为特征的风格(执行行为的方式)
由两种方法分析出的珍妮的中心特质
常识特质(奥尔波特)因素特质(佩奇)
好争吵的—多疑的;
攻击的攻击性
自我中心的(占有欲)占有欲
感情用事归属(家庭认可)需要
独立的—自主的自主需要
美学的—艺术的感觉性
自我怜悯的殉情性
怀疑人生价值—病态的爱夸张
戏剧性的—紧张的性欲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卡特尔,英国人格理论家,特质因素论创始人,卡特尔16PF
人格结构
人格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特质使行为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人格特质的维度(种类):
独有特质和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体质性特质和环境养成特质;
能力特质;
气质特质;
动力特质
人格动力观
能:
先天的心理生理倾向;
觅食、求偶、合群、保护、探索、安全、自信、性爱、好斗、收获;
吸引力、放松、创造、自我贬损
外能:
习得的动机特质;
情操;
态度
根源特质(16种人格因素所测量)
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
有横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
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人格发展
遗传和学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其重要作用;
人格特质是遗传和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格特质的形成与成熟因素有关;
心理疾病源于无法解决的冲突,治疗应依据对人格因素的客观测量。
卡特尔的研究方法
归纳---假设----演绎法
研究始于探索期,从中归纳出一些规律,逐步形成假设;
对形成的假设通过实验或观察之后,对其中显示出的结果进行演绎,而后又进行实验或观察……
归纳---假设----演绎每循环一次对人格的认识便前进一步
因素分析: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