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39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重点PS文档格式.docx

(对)

8.从理论上说,支出法核算的国民收入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是相等的,因为一个经济社会的收入总是等于它的支出。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潜在GDP

四、计算题

1、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

4800亿元;

总投资:

800亿元;

净投资:

300亿元;

消费:

3000亿元;

政府购买:

960亿元;

政府预算盈余:

3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

(1)资本消耗补偿(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50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4800-500=4300(亿元)

(2)NX=GDP-C-I-G=4800-3000-800-960=40(亿元)

(3)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所以T=BS+G=30+96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减除净税收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元)

第二章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c)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9.三部门经济中的公共储蓄等于(b)。

a.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购买;

b.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支出;

c.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加上政府支出;

d.政府预算赤字。

10.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d)。

a.非意愿存货量为零;

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c.GDP不会发生改变;

d.以上都对。

12.收入超过支出,公司将减少生产,因为非计划存货量为(a)。

a.正;

b.负;

c.零;

d.不确定。

13.存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d)。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但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但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1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c)。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提高。

15.如果投资支出下降,那么(b)。

a.GDP将下降,其下降量小于投资的下降量;

b.GDP将下降,其下降量大于投资的下降量;

c.GDP将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投资的下降量;

d.GDP将增加,其增加量大于投资的下降量。

1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20.均衡水平的GDP与潜在GDP的关系是(d)。

a.两者完全等同;

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就是潜在的GDP水平;

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潜在的GDP水平;

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潜在的GDP水平。

21.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消费曲线与45°

线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d)。

a.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的GDP水平;

b.均衡的GDP水平;

c.消费C和投资相等;

d.消费恰好等于收入。

2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d)。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d.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2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则GDP(b)。

a.将下降;

b.不变;

c.将增加;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小于政府转移支付的量。

24.下列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是(d)。

a.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净税收增加。

25.GDP低于均衡水平,意味着(d)。

a.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b.消费大于计划投资;

c.消费小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26.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其他条件既定,可预期(b)。

a.消费C和储蓄S将上升;

b.消费C和储蓄S将下降;

c.消费C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d.消费C将上升但储蓄S将下降。

28.当国民收入均衡时,必然有(d)。

a.收入=消费+储蓄;

b.收入=投资+储蓄;

c.收入=消费;

d.收入=消费+投资。

3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现期收入为5000亿元,其中3800亿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1500亿元。

这表明(b)。

a.收入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

b.收入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

c.收入处于均衡水平;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2.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投资支出增加50亿元,可以预期收入将增加(b)。

a.50亿元;

b.250亿元;

c.100亿元;

d.200亿元。

35.引致消费量的大小取决于(d)的大小。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平均消费倾向;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38.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d)。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b.将下降,且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2.凯恩斯的理论说明在经济社会中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对)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意愿存货投资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错)

9.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经济均衡时必然实现了充分就业。

11.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的均衡在储蓄与实际投资相等时得以实现。

16.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19.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过剩生产能力大小的制约。

三、辨析题

1.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错。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而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所有经济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国民收入。

当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国民收入实现均衡,但此时不一定实现了充分就业,故两者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2.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都可以增加。

对。

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的增加量。

6.存在资源闲置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储蓄是国民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储蓄增加消费必然相应减少,从而经济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7.边际储蓄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9.在任何情况下,乘数原理都是适用的。

乘数效应发挥前提是社会有足够的闲置资源。

如果经济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自发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的结果只能是提高价格,不会增加供给。

另外乘数效应还要受到其他因素制约:

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

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11.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必然有计划产出=计划支出。

均衡国民收入(产出)是与意愿总支出(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

13.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既可表示为总供给=总需求,也可以表示为储蓄=实际投资。

可以表示为计划投资=储蓄。

四、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或收入

2、边际消费倾向

3、边际储蓄倾向

4、边际税收倾向

5、投资乘数

五、简答题

1、简述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

(1)产品市场的均衡阐述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没有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中,当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收入时,经济处与均衡状态。

假定计划投资为自发投资,它是一个不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而变动的固定量。

设消费函数为C=C0+cY,自发投资量为I=I0,于是,当Y=C+I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可以由下列条件得到:

Y=C+I=C0+cY+I0

即Y=(C0+I0)/(1-c)……①

(2)均衡收入的决定也可以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条件得到说明。

继续假定消费函数为C=C0+cY,那么储蓄函数为S=-C0+sY。

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是

S=-C0+(1-c)Y=I0,从而可再次得到①式。

(3)加入政府部门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都会发生变动。

从均衡结果可知,投资和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简评:

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是需求决定论。

这可能对医治经济萧条有效,但不一定适合经济的正常状态和经济的高涨状态。

②按总量分析,消费函数平均地取决于收入,但收入却受到分配的影响。

③相关的乘数理论是在一系列严格条件下得到的。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存货投资是否都必然为零?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通常不为零,但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

因为产出总是均衡在厂商的实际存货投资与计划存货投资相等的水平上。

实际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如果实际存货投资大于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即存货过多,为了减少存货,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使产出下降;

如果实际存货投资小于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小于零,即存货过小,为了增加存货,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产出上升。

故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

3、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收入,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只要增加总需求就能增加收入,减少总需求就会减少收入,收入的多少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按照凯恩斯的这种观点,增加储蓄意味着减少消费,减少总需求,最终会减少收入。

而且根据乘数效应,收入的减少量将多于储蓄的增加量。

4、乘数效应发挥作用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乘数效应的发挥以社会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为前提;

同时社会中大部分资源闲置但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乘数效应的发挥也要受到限制;

再有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程度以及货币供应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也会制约乘数效应的发挥。

五、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75Y,投资为50。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

解:

(1)均衡收入Y=(100+50)/(1

0.75)=600

消费C=100+0.75×

600=550

储蓄S=Y

C=600

550=50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

S=-C0+(1

c)Y=

100+0.25×

600=50

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实际储蓄

计划投资=S=-C0+(1

c)Y-I

100+(1

0.75)×

1000

50=100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200,政府购买支出G=1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0.25Y。

(1)求均衡收入。

(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325,试问用:

①增加政府购买;

②减少税收;

③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1)均衡收入Y=C+I+G=100+0.8

(Y

0.25Y+62.5)+200+100,即Y=1125

(2)根据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公式,可得:

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乘数KG=1/(1

c+ct)=1/(1

0.8+0.8×

0.25)=2.5

税收乘数KT=

c/(1

c+ct)=

0.8/(1

0.25)=

2

转移支付乘数KTR=c/(1

c+ct)=0.8/(1

0.25)=2

平衡预算乘数KB=(1

c)/(1

c+ct)=(1

0.8)/(1

0.25)=0.5

(3)为了达到1325的充分就业收入,收入必须增加200。

为此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①增加政府购买

G=

Y/KG=200/2.5=80

②减少税收

T=

Y/KT=200/2=100

③增加等量的政府支出和税收:

G或

Y/KB=200/0.5=400

3.设消费函数为C=15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80,税收T=20+0.25Y。

(1)求均衡收入;

(2)求政府预算盈余。

(1)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Y=C+I+G=150+0.8(Y

20

0.25Y)+50+80,即Y=660

(2)政府预算盈余BS=T

G=20+0.25×

660

80=105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本质是(d)。

a.货币供给扩张;

b.政府规模扩大;

c.物价更稳定;

d.增加GDP。

3.以下(d)不能视为自动稳定器。

a.失业救济;

b.累进税;

c.社会保障;

d.国防开支。

7.经济处于严重衰退时,适当的经济政策应当是(b)。

a.减少政府支出;

b.降低利息率;

c.使本国货币升值;

d.提高利息率。

8.下列叙述中(a)是正确的。

a.内在稳定器能部分地抵消经济波动;

b.内在稳定器无法缓解失业;

c.内在稳定器可以完全抵消任何经济波动;

10.以下(a)的财政政策是彻底反周期波动的。

a.经济衰退时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

b.经济高涨时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

c.经济高涨时增加政府开支提高税收;

d.经济衰退时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税收。

11.在下述(c)情况下,将发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使利率提高;

b.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5.如果不考虑比例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a)。

a.1;

b.0;

c.2;

d.1/c。

17.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a)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

a.货币供给和利率;

b.货币需求与利率;

c.货币需求与供给;

d.货币流通速度。

18.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最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是(c)。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告。

19.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d)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商业银行保存储备金;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创造利润。

21.中央银行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数量的传统货币政策手段是(b)。

a.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告;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2.中央银行影响商业银行放贷数量的传统货币手段是(a)。

b.公开市场业务;

d.以上都不是。

2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的主要意图是(c)。

a.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2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是(c)。

a.银行存款减少;

b.市场利率上升;

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以上都不是。

27.下列(b)不是货币政策工具。

b.税率;

c.法定准备率;

d.再贴现率。

29.缓解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压力的正确措施是(a)。

a.卖出政府证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提高再贴现率;

b.购买政府证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提高再贴现率;

c.卖出政府证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并降低再贴现率;

d.卖出政府证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降低再贴现率。

30.货币需求量超过货币供给量,将导致(c)。

a.货币需求曲线会左移动;

b.货币供给曲线会右移动

c.利息率上升;

d.利息率下降

3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b)。

a.利息率和均衡GDP水平降低;

b.利息率降低和均衡GDP水平提高;

c.利息率和均衡GDP水平提高;

d.利息率提高和均衡GDP水平降低。

3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d)。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3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将导致(b)。

a.货币供给量增加,利息率提高;

b.货币供给量减少,利息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增加,利息率降低;

d.货币供给量减少,利息率降低。

34.财政政策扩张性最显著的是(c)。

a.减税100亿元;

b.增税100亿元;

c.增加政府支出100亿元;

d.减少政府支出100亿元。

42.在(a)情况下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效果最佳。

a.衰退期间增加G减少T,通货膨胀时减少G增加T;

b.保持预算平衡;

c.通货膨胀期间产生财政赤字,衰退期间发生财政盈余;

d.保持财政盈余。

3.按照凯恩斯主义,政府的财政预算应该保持平衡。

(错)

6.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收入管理。

7.松的财政政策的内涵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11.当公众从中央银行手中购买政府证券时,货币供给增加。

12.松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

13.利息率的改变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大于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17.存在货币投机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最小。

18.财政政策虽然具有挤出效应,但对于总收入而言,其效果可以比货币政策明显。

20.对于“滞胀”问题,传统凯恩斯主义无能为力。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增税属于收缩性的财政政策。

4.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使GDP减少,也可能使GDP不变。

紧缩的财政政策一般能够减少GDP,但是在LM古典区域内保持GDP不变。

5.累进税下,税收收入在经济扩张时期会自动减少,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会自动增加。

在经济扩张时期,收入水平提高,累进税下的税收自动增加;

经济衰退时自动减少。

6.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能缓解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8.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一定会产生挤出效应

当LM曲线位于凯恩斯阶段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13.其他条件不变,当公众从中央银行购买政府证券时,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会减少。

14.实际准备金等于法定准备金加上超额准备金。

银行实际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

1、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2、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导致均衡收入减少的作用。

3、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将储蓄中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防止储蓄人兑现的时候出现流动性困难,这种制度就叫做法定准备金制度。

4、资本边际效率

指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资本品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项资本品的重置价格。

5、流动性偏好陷阱

指利率极低、货币的投机需求无穷大时的货币需求状况。

6、凯恩斯区域

LM曲线的水平部分称为凯恩斯区域,对应于货币需求曲线上的流动性偏好陷阱,此时,利率已降到最低点,货币的投机需求无穷大。

7、自动稳定器

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自动减轻衰退,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简述三个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