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031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永年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据鲁《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礼乐制度的破坏 

B.井田制度的瓦解

C.分封制度的崩溃 

D.诸侯势力的崛起

7.钱穆曾撰文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他旨在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D.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8.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秦王嬴政的独断专行

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住《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袋”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军功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虽分立数百年,但书体中的大篆仍然只是大同小异,又如各诸侯国流行的铜鼎,虽然工艺、造型各有地方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

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国家分裂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的趋势并驾齐驱

C.诸侯争霸有助于经济文化交流D.文字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1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12.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贵族政治已取代官僚政治

13.著名旅美学者寒竹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

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

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官僚集团的扩张和膨胀,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

A.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专制君主与官僚集团的矛盾和斗争始终无法调和

C.君主独断朝纲的说法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操作性

D.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14.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

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

秦筒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

秦国的立法

A.反映政治统治目的 

B.体现依法治国思想

C.形成完整法律体系 

D.服务经济发展需要

15.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

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

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16.南朝宋约曾有这样的论述,“周汉之道,以智役愚;

台隶参差,用成等级。

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以贵役贱”指的是

A.世袭贵族力量强大,士族和庶族界限鲜明B.从世卿世禄到举荐制,政权的开放性增强

C.九品中正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权D.官僚特权现象严重

17.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听吧!

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18.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皆为宰相。

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

上述做法是为了

A.正确决策 

B.限制皇权 

C.分权制衡 

D.提升效率

19.明朝一位学者指出: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

A.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B.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20.有学者研究发现,行省制度实起源于魏晋以来的行台制度,原为中央(台、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后罢。

金代初年曾置行尚书省于汴京。

这些行省前期只理民政,不理军事,后期因内忧外患不断,则兼理民、军政,实际成了地方一级政区。

这表明()

A.魏晋行台的职能与汉代刺史类同 

B.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历史传承性

C.中国的行省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 

D.行省在历史后期削弱了中央集权

21.《唐律疏议·

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

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

”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22.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时所引用的一幅地图(注:

当时的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而只是监察区)。

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反映了

A.分封制遗留痕迹明显 

B.中央对地方监管控制加强

C.行省制度日趋成熟 

D.郡县制成为主要行政制度

23.明朝地方行省设左右布政使,负责民政。

康熙六年,废除左右布政使制度,各省布政使只设一人。

对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

A.督抚制度达成新的权力制衡 

B.地方民政职能任务大为减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为加强 

D.明清行省制度的日益完善

24.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140余次。

这反映了()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D.外儒内法成为主流

25.清朝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管理与统治,其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③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 

④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28.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29.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30.鸦片战争前,离福州很近的崇安武夷茶最受外商欢迎,广东的“土丝”和长江三角洲的“湖丝”是中国生丝出口大宗,印度棉花的使用者主要是江浙等地的织户。

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的初衷是

A.掠夺中国市场的原料 

B.为英国商品寻找市场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适应英国工业革命的需要

31.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五口通商C.赔款2100万银元 

D.中英协定关税

32.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充满屈辱的历史,造成中国屈辱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33.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4.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

“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这段言论(  )

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35.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天津条约》签字情景 

 

美国侵略者坐在清宫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7.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如要对其进一步补充,最恰当的是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通商口岸开辟到重庆,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列强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经济投资。

……

A.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B.刺激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

38.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

综合英军的资料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

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睿在1879年写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

A.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血战日军的顽强斗志B.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自发抗英的爱国意志和精神

C.设立新疆行省后西北边陲安全得以加强的大好形势D.清军收复新疆的功绩和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情怀

40.《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

1.“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

2.“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瓦裂,都亦必惊。

”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A.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 

B.过分夸张,对国人产生误导

C.促使国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 

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4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运动

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 

D.运动发生都与民族危机严重有关

42.有学者认为: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

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该学者的观点(  )

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43.1900年6月,南方总督巡抚与各国侨领协商彼此保持镇静,对朝廷向列强宣战后的诏令置之不顾,事实上持中立态度。

其称“拳匪叛变”或“义和团造反”,理论上谓朝廷被暴民胁迫,所取行动非复本意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朝廷的宣战是被义和团所胁迫 

B.列强将南方督抚作为侵华代理人

C.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D.南方督抚的中立实际是分裂国家

44.1931年12月4日,国联决定派遣调查团去中国东北,实地调查中日冲突真相。

调查团成员由英、法、意、德、美等国的十余人组成,团长为英国人李顿。

调查团调查的“中日冲突”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

二八事变

45.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中日两国继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之后的第三次交锋。

在东北军溃逃下,中央军、西北军20万人与8万日军激战四个月,此后中日签署《塘沽协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冀东非武装区。

这反映出()

A.地方军阀派系是抗战的毒瘤 

B.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屈辱求和

C.十四年抗战初期斗争形势艰巨 

D.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

46.抗战时期,日寇入侵内蒙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赞同把成吉思汗陵寝西迁青海塔尔寺。

这一行动的重要意义在于()

A.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B.促进民族融合C.使文物免遭侵略者破坏 

D.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

47.观察如图,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

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

4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

“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

”句中□□处应填入

A.南京 

B.上海 

C.太原 

D.武汉

49.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

"

八路军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

据此,毛泽东旨在()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D.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50.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

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

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

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

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50分)

5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8分)

(2)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汉晋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10分)

52.(12分)材料 

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

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

“夫科举非恶制也”。

                      

----李兵《千年科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选做题(请考生在第53、54、55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53.(1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

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此职多由内务府和户部满旗司员派充,有时由各省督抚或将军兼任,加之此时粤海关自身监督不力,各职员从中收受贿赂,故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海关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利用其特权扩大侵略利益,在重要职能机构安排英员。

英国人赫德从1863年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为中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在海关人事行政制度上也有创造。

他推行考试录用制,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和提高。

赫德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

以评判项目的形式为关员树立了良起行为和考核标准,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有期,职位有保障。

此外,他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摘编自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1) 

根据材料,概括赫德进行海关人事管理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德推行人事管理改革的历史作用。

54.(14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

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

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

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

兹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